互联网真的有成本优势吗?——以重庆富民银行与新网银行为例
银行科技 仟多多 零壹财经 2019-02-27 阅读:24689
一、实际运营业绩:2017年重庆富民银行更高
表1:二者实际运营业绩情况

同期相比,新网银行总资产、总负债以及营业收入虽然都增加,但其总量上低于重庆富民银行,更明显的差异是,新网银行2016、2017年底都处于亏损状态,但2018年新网银行的利润远远超过富民银行。据红旗连锁2018年第三季度业绩显示,新网银行前三季度共实现净利润2.39亿元,其中2018Q1、Q2、Q3分别实现净利润0.58亿元、0.87亿元、0.95亿元,在第一季度便扭亏为盈,其未来趋势向好。
值得注意的是,如表7,重庆富民银行在2016年末、2017年末、2018年6月ROE分别为0.06%、0.36%、0.897%,连续三期上升,且远高于同期的新网银行(2016年低至-0.93%,2017年低至-6.04%)。但就2018年新网银行前三季度净利润超过富民银行看,可能正是来源于互联网优势。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未有具体数据披露究竟什么原因使得新网银行ROE持续降低,就以上数据显示,新网银行2017年的营业收入35855.50万元,高于同期重庆富民银行的26953.45万元,而同期新网银行ROE更低。
接下来笔者带大家详细解析二者业务之间的主要差异是否为“互联网化”?
二、产品取向:新网银行更互联网化
如表2,二者均拥有信贷产产品和存管业务;其次,前者拥有存款产品富民宝和现金业务极速贴现,后者拥有线上开户、智能转账、账户管理、存款储蓄等多功能的企业网银业务。其中,极速贴现和企业网银精准服务小微企业。就主要产品与业务看,重庆富民银行更丰富。
表2:二者主要产品与业务情况

1.富民宝基本情况:存入金额最高达500万元/笔
据重庆富民银行资料显示,称富民宝是一款支持随存随取的个人储蓄存款产品,客户每购买一笔富民宝均对应在富民银行存入一笔五年期定期存款。为保证流动性和较高收益率,支持两种支取方式:到期支取和提前支取。
如表3,富民宝是银行法定存款,其存入金额单笔最低50元、最高达500万元,支取金额灵活,两种支取方式对应不同利率标准,对应了其“本金保障、随时存取、较高收益”的特点,同时体现了数字普惠金融特性,且只支持APP操作,除其手机银行APP可进行存入、支取之外,还有四家APP平台入口可操作。
表3:富民宝基本情况

图1:富民宝两种支取方式信息流

(二)信贷产品:富易贷金额范围更广,好人贷分期更灵活且更互联网化
1.富易贷金额范围更大,最低日利率更小,但好人贷分期更灵活、模式更互联网化
表4:富易贷与好人贷基本情况对比

2.二者业务模式相似,但富易贷策略更主动
二者业务模式如图2,富易贷和好人贷业务模式相似,其贷款人均为其银行,其不同在于开通方式:富易贷仅面向受邀用户而好人贷面向微信用户,富易贷策略更主动。
图2:富易贷与好人贷信息流

(一)存管业务:重庆富民银行功能更多样化,新网银行的合作方数量更多
如表5、表6,目前重庆富民银行仅28加合作机构,而新网银行合作机构多于70家,可见重庆富民银行目前存管业务合作机构少于新网银行。
表5:28家合作平台

表6:70+家合作平台

根据新网银行资料显示,其存管业务的主要特点是万能连接、专业系统、全时响应、极致服务,其中极致服务指的是1+1+1服务,即业务经理+产品经理+技术经理全方位服务。
可见,二者均注重安全性、便捷性,但重庆富民银行更加业务功能更多样化而新网银行互联网元素更多。
(二)极速贴现与企业网银业务:二者均体现互联化特点
重庆富民银行的极速贴现业务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可支持极速贴现票面金额1元至500万元,可见其践行数字普惠金融;新网银行的企业网银业务预约开户功能支持普惠金额、小微绿色通道,可见其同样践行普惠金融,支持小微企业金融。同时,二者均支持全程线上操作,体现业务互联网化性质。
可见,从二者主要产品和业务看,重庆富民银行不仅业务种类更丰富,其富民宝、富易贷仅支持APP操作,新闻银行所有业务均互联网化,二者业务主要差异的确是互联网化。可见,结合而在实际业绩情况,说明功能多样化的业务更占优势。
四、小结
重庆富民银行地处重庆渝北区,并非在江北嘴金融区,虽然还不知道2018年底能否继续保持之前的营业收入增长趋势,但目前为止运营业绩表现积极,业务差异化是其主要优势所在;截止2018年12月,新网银行累计用户数量超1900万、累计放款超1500亿元、人均借款金额1万元、借款周期150天/笔,以上数据显示出其非常不错的运营基础,以上数据显示出其非常不错的运营基础,可能正是因为互联网优势,未来趋势向好。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