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光:众筹监管新趋势
2014年8月22日,由零壹财经和长江商学院联合主办的"壹席谈"活动在深圳举行。零壹财经研究总监李耀东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众筹的发展与监管难点探析》,会议并邀请了前海股权交易中心研究所所长孙菲菲、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筹备组负责人曾光、天使客合伙人曹强、大家投投资总监雷红晖等业内人士共同探讨股权众筹的发展趋势与商业猜想。
在本次会议上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筹备组的负责人曾光为我们阐述了证监会对众筹的定义以及证监会即将出台的监管办法中的一些指导意见,例如:众筹融资仍限于非公开发行,一定是向特定对象来宣传的。还有对融资方以及投资者的一些职责、条件以及限制。
曾光还表示现在的众筹平台由于监管而限制了股权众筹潜在的投资人数,使其规模难以做大。两头小,迫使众筹平台往高端小众化发展。
另外,曾光认为,众筹平台将向垂直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因为众筹要承担本身项目的尽职调查和审核。
以下是演讲实录:
曾光:大家好!在我开始我的分享之前,我做两个小广告:一是零壹财经出的两本书很有意思,关于P2P和众筹的白皮书,我粗略翻了一下,觉得很有价值很有价值;二是深圳互联网协会的小广告,我们协会是深圳市第一家,也是第唯一一家官方背景的协会,前几天做活动我和许勤市长也做了汇报,他很支持我们这个协会。
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众筹监管新趋势,为什么要分享这个主题呢?一是因为我最近这几个月和很多监管机构确实打交道很多,有新动态、新想法、新理解想跟大家分享。这只是我个人理解,如果和即将出台的众筹监管的办法雷同纯属巧合。
首先在4、5月份,证监会相关领导就来深圳了,他们找到我,要和我几家中小企业座谈。当时找了4家企业,爱合投、大家投、国富投融、红岭创投和证监会领导面对面沟通。当时座谈会分别在上海和深圳举办。这个众筹意见我当时放话说6月底出台。但是证监会放鸽子没有出来,为什么没出来呢?因为又有人后来反馈了很多意见。现在意见基本征求完毕了,找了4家企业。这是基本政策的出台背景。
第二,怎么定义众筹?证监会定义为网络上的小额资金的汇集,线下的不算众筹。二是对众筹金额有限制,比如借款金额或者投资金额都有限制。三是众筹的定义已经很明确了,网上进行的小额资金的汇集,特别是股权众筹。一定是向特定的对象宣传,我们有个概念叫非法集资,非法集资是向不特定群体,公开的承诺回报、承诺收益的方式,这是非法集资,它强调对特定对象。锁定期和转让,做众筹投资了股权,这个股权什么时候退出是大家很关心的问题,锁定期多久,什么时候转让,很多投资者很关心,对这个问题也做出规定,监管层不愿意众筹平台做成交易所,在前海可以,在众筹平台不能做成交易所。会有锁定期,是12个月,12个月之内是不能转让的。而且不能竞价转让,只能私底下进行转让。
关于资金监管,资金监管在互联网上已经说了很多,必须在银行相关支付来托管和监管,这是必备的要件。不允许现金投资。关于信息披露和诱导,不允许向非会员透露相关融资有关信息。只有成为会员之后才能看到项目详细的融资信息,才能融资。如果通不过众筹平台审核就不能进行投资,所以有会员和非会员的区别。不允许分析师,二级市场有分析师,分析师可以评论和定价这些中小企业定价,在新的众筹平台上不允许分析和定价存在,定价只能由投资者自己定价,而不允许市场上存在所谓分析师帮助股权融资企业来进行分析和定价。
3个月之后,有没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众筹政策不出来,千呼万唤不出来为什么?我说一下自己的理解,因为很多众筹企业,基本上大的众筹企业我都认识,也和很多领导交流过、沟通过。3个月之后,关于众筹监管有哪些新的变化呢?这是我自己的理解不一定对,出来的稿件也不一定是这个,只是供参考。在监管这块,可能提出来3点意见,一是对融资方的规定,融资方一定要求融资方真实,平台对融资方必须进行审核,如果融资方是假的,平台是要负责的,而且这个平台收集的资金要按约定的路径来使用,像银行一样,必须要按照用途来使用,否则要承担责任,还要披露相关的信息。有些禁止行为,我能去做的事情,不得公开发行,公开发行就抢了交易所的饭碗。不能超过200人,我看到很多技巧、门道说可以突破200人,但是我建议大家不要采取。不能是上市公司,不得非法集资,不能公开劝诱,比如我今天在长江商学院教室里面说这个平台好、那个平台好,这是公开劝诱。不得误导,不得擅自改变资金的用途。对融资也有限制,这个企业12个月累计融资额不得超过1000万元,这个数字还没有定。这对众筹企业限制比较严格,1000万就是天使的级别。
对投资者也有限制,必须保证身份是真实的,还要保证资金来源合法,而且必须自己承担投资的风险,投资者在12个月内对单一融资方的投资上限不能超过1.5万或者3万,现在还没有确定。12个月里面你投一个项目只能投1.5万。投资的限制,单个投资计划不低于100万,意思就是只要投资金额超过100万就不受限制了,就可以多投,想投多少就投多少。备案私募基金也不受限制,企业资本不低于1000万也不受限制,对高端客户放开一个口子。转让这块也基本上不会变太多,也是12个月不能转让,而且可以无条件撤资。假如投资一个平台之后,10天之内可以说我不想干了,我想撤资,众筹平台必须还给你钱。这也是对投资者的保护。
对众筹平台也有约束,1、做众筹必须在协会备案,并且是协会的会员。你现在不是会员没关系,给你6个月过渡期让你是会员,而且不能兼营P2P,不能混业经营。2、设立条件,人员、系统都要有的。3、对投资方,投资方做尽职调查的义务,证明投资人是有能力能承担风险的,身份是真实的。4、资金托管,综合平台需要找一家银行做资金托管。5、不能做的事情,主要是不能提供担保和股权代持,不能提供股权公开转让,私底下可以撮合,但是不能公开转让。不能向非实名注册用户进行宣传和推介。不得提供倾向性分析和建议。
我们刚才把三个要点讲完之后,留下什么印象?未来众筹的发展是网上私募性质的小众的、小额的发展趋势。在这个发展趋势里面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比一下JOBS法案的要点。比如允许小企业利用互联网向更多投资者出售企业股份。12月不能超过100万,不能超过年收入5%,对投资人也有限制,这是JOBS法案我自己归纳的,也不一定对。我们也是参考了这个JOBS法案,实际上我们中国众筹监管的顶层设计是参照于美国的。
在现在监管的态势下,我们该不该做众筹平台?我们如果要做的话怎么做这个平台?以下是我几点看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1、很多政策限制了我们股权政策投资者人数,使其规模难以做大,两头小,融资项目小,投资金额也小,迫使众筹平台往高端和小众化发展,只做会员客户。
2、众筹互联网还是互联网众筹?众筹互联网是用互联网方式众筹,就是在互联网上众筹,我认为未来的发展方式是众筹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上去买卖股权,至少短期内是这样的。
3、众筹平台怎么盈利?现在国内很多众筹平台的盈利方式是佣金,比如融资100万提3%、5%,就3、5万,这很难覆盖众筹平台成本。我觉得还是要后端的投资的carry,就是业绩报酬来进行盈利。比如平台上的股权项目,同时在外面也设立投资基金,通过投资基金来进行投资,后端获取收益。
4、众筹非常有前景、非常有潜力,但是投资者教育的过程任重道远,我们中国的投资者还没有达到把自己的一部分工资收入,在座相信很多是白领,相信没有很多人把自己工资拿来众筹,很少,因为众筹是风险很高的行业,可能血本无归,也可能涨一千倍,这个教育任重道远。投资者教育完成之后,众筹市场才能很大的爆发,现在更多的是小众。
5、众筹平台将向垂直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因为众筹要承担本身项目的尽职调查和审核,对行业不熟悉,怎么审核项目?审核不了就承担不了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投资者投资失败要追究你勤勉尽责的职责,未来发展方向肯定是垂直化。我曾经看过一个平台,他说只做和互联网相关的吃喝玩乐相关的企业。我说为什么要做这些?他说老百姓看得懂,我不愿意投医疗那些东西,老百姓看不懂那些模式。我说你这个定位很有意思,你这个项目应该往这个方向走,老百姓看得懂愿意往上面投资。这是垂直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6、线下众筹、现场众筹会成为线上众筹的必要补充,人不熟悉还是很难把钱托付给你,线下不一样,大家很熟,经过几次约会和沙龙之后,可能人家会真正掏钱出来,线下众筹也很重要,线上也有补充。
篇幅限制,时间限制,不讲太多,如果有兴趣大家下来再交流。谢谢!
标签:
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