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博文】互金“盟主”范一飞亮相,透露央行哪些监管方向

金融魅丽 · 零壹财经 2015-11-11 10:54:37 阅读:1270

关键词:监管

今天北京有一场高逼格的论坛——2015第四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主管互联网金融的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出席,还有工行行长易会满、蚂蚁金服总裁井贤栋等大腕。 当然其中最受瞩目的当属范行长,范行长在主管互联网金融领域之后,少有公开露面,今天他在发言中谈到了如何发挥政府监管、行业自...
今天北京有一场高逼格的论坛——2015第四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主管互联网金融的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出席,还有工行行长易会满、蚂蚁金服总裁井贤栋等大腕。 当然其中最受瞩目的当属范行长,范行长在主管互联网金融领域之后,少有公开露面,今天他在发言中谈到了如何发挥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市场主体和行业规范的建议。 金融魅丽听后感在此与大家分享。 1. 支付行业洗牌潮将更汹涌
 

要加大处罚力度,对违法违规的支付机构及相关从业机构,必须依法惩处,切实遏制风险高发势态,维护市场秩序。 对于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业务重点,推进非银行支付机构减量提质、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基本形成数量适中、结构合理、竞争有序、优势互补的市场格局。发展一批支付主业特殊职业较强的机构,引领行业发展。——范一飞

魅丽点评: 今年8月,央行公告依法注销浙江易士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支付业务许可证》,这是首例第三方牌照被注销的案例。此后不到两个月,广东益民也被注销《支付业务许可证》。 联想到央妈最近的这些狠招,金融魅丽认为,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洗牌潮将会更加汹涌。 现在央妈基本不再新发第三方支付牌照,牌照总量将不断减少,而有质量的支付牌照将更加值钱。所以,那些中小第三方支付公司,规范做好你的市场,持牌待估吧。 2. 国际卡组织来吧
 

继续秉持支付服务市场开发的政策,鼓励外资银行、国际银行卡组织等积极参与国内支付服务市场建设。 不存在所谓外资必须和内资合作才能设立银行卡支付机构,或者单单就外资机构进行数量限制等问题。 目前我们还在与中国银监会协调,对相关制度进一步完善,争取早日发布。——范一飞

魅丽点评: 从2015年6月1日,符合要求的机构可申请“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在中国境内从事银行卡清算,也就是说中国银联将告别垄断局面。 当然,立规过程并不简单。前段时间,外媒上出现了多种猜测,说有数量限制,说必须是合资公司才能拿牌照,范行长今天的这席话给外资机构定心丸了。 外资机构的小伙伴们可以放心的递申请了。 3. 黑白名单制度共享
 

加快服务创新,进一步推动行业风险信息共享建设,加快完善黑白名单制度,提高市场的风险联管联控水平。 要联合市场主体共同建设支付创新的支持平台,并向支付机构提供跨机构结算服务,实行统一的规则和标准,支持创新业务规范发展。        ——范一飞

魅丽点评: 信息不能共享是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成本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前不久京东拉着腾讯、中信信用卡等几家金融机构一起建立一个安全联盟,进行黑名单共享,其实类似这样的联盟还有很多,但从过往经验看松散的民间联盟,大家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算盘,效果并不如人意。 范行长推动行业风险信息共享建设不知能共享到何种程度,要不从先征信系统信息开始逐步试水吧。 其实,在同一个会上,工行行长、支付清算协会会长易会满同样也十分引人瞩目,他强调了虚拟账户的风险,并呼吁加强监管。作为宇宙大行的行长,易会满的讲话有何深意呢? 虚拟账户体系衍生的风险 随着虚拟账户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虚拟账户已经成为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支付账户的安全性得不到充分的保证,整个支付系统,甚至金融体系的稳定都会受到影响。  同时,虚拟账户体系同步形成了资金的沉淀,资金池,实际上已经成为存款类的金融机构,需要承担保障账户资金安全的责任,对其配套和流动性监管,分账户管理和合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客户信息安全重视不够 在网络社会,信息社会和虚拟的环境下,客户的信息保密管理和安全保障,显得尤为重要。 进来发生的客户信息泄露等事件应当引起所有从业机构的重视,信息一旦泄露就造成连锁反应,客户轻者被骚扰,重者财产损失,继而引发信任危机。 对存储客户信息大量敏感信息的机构,需要进一步重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 创新和监管的风险 支付行业是各种新技术应用比较集中,比较超前,比较广泛的行业,层出不穷的新技术,给支付行业插上了创新的翅膀,塑造了新的形象,但是业带来了更大的监管和挑战,监管跟不上创新的步伐,就出现监管套利。 跨境金融不审慎的风险 金融是高风险的行业是特许经营行业,有较高的门槛,其本质是购买风险,在风险能力不具备,监管措施不尽配套的情况下,从事金融业务,开展跨境经营极易诱发新的风险,尤其是当前新的经济常态的背景下,全民参与金融暗潮涌动,实际上他们在打擦边球,会带来非常大的风险隐患。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5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