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探路互联网ABS,蚂蚁京东殊途同归?
金融魅丽 · 零壹财经 2015-11-02 10:26:10 阅读:2036
2013年,蚂蚁金服旗下蚂蚁小贷推出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今年,蚂蚁金服又推了小额贷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融资额达百亿元。让互联网金融的其他小兄弟看到了资产证券化的巨大威力。虽然看着眼红,但没有实力的互联网企业,也是很难与蚂蚁对标去参与这样一个极具金融专业性的模式。
直到10月28日,由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京东白条应收账款债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深交所正式挂牌,这也是首次对互联网消费金融进行资产证券化,意味着,国内的消费金融公司未来多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
他们为何钟情资产证券化?
站在最大两家电商生态圈巨头的肩膀上,蚂蚁与京东金融不约而同热衷于试水互联网金融资产证券化并非巧合。
尽管各个互联网巨头的发展模式不尽相同,但对资金流的需求并无二致,尤其是金融业务,更需要强大的流动性做支撑。而资产证券化被认为是互联网企业融资的最佳渠道,通过转让优质资产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阿里小贷目前交易总量已经达到数千亿规模,京东白条资产也达到了一定量级,这种依靠一两个大的平台生态积累的信贷资产就可以成为一种新的证券化资产来源,乃至未来或将发展衍生出一种新的互联网金融生态。
京东和蚂蚁模式有何不同?
虽然,看似都是资产证券化,但实际上,京东的白条资产证券化与阿里的小贷资产证券化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别。
一是进行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不同。
阿里资产管理计划所对应的都是企业端的小贷资产,而京东白条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为个人用户端的白条资产,小而分散,信用优良,因此获得了众多机构投资者的青睐。
二是增信模式不同。
阿里的资产管理计划选取的是其旗下另外一家担保公司作为外部增信机构,对30%的基础资产进行担保,同时阿里小贷还对专项资产进行分级发行来获得内部增级。而根据京东白条资产证券化发行方案,是按照正统资产证券化经济资产与企业信用隔离的原则,原始权益人并没有提供差额补足承诺,优先级债券的评级纯粹依赖白条资产的内部增信。
三是利率不同。
阿里“2015年第一期小额贷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优先1级的约定收益率为6.38%,而“白条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优先1级的债券最低发行利率仅为5.1%,低于当前市场上同类型产品最低利率,如此低的票面利率,也体现了京东白条基础资产的优秀性。
四是募集规模不同。
此次京东白条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总额仅为8亿元,相比2013年阿里50亿元的融资规模显得“胃口不大”。不过白条证券化应该只是京东试水资产证券化的一个尝试。
而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京东白条、旅游白条、租房白条等基于消费者的资产之外,京东金融还拥有京保贝、京小贷、动产融资等基于企业端的产品,未来不排除会很快推出针对其他资产的证券化计划。可以想象,整体来看,在资产证券化领域,京东金融未来将逐渐走出一条从C到B的道路,能将其所有涉贷的资产全部证券化。
对比蚂蚁从B端资产突围,京东选择了从C端资产突围,出发点不同,也决定了未来发展路径的不同。
白条资产证券化只是京东大数据生态布局的冰山一角。京东金融已经明确了自身是金融科技公司而仅非互联网公司。“白条资产证券化”代表着京东金融已经具备了将征信数据变现为信用资产的能力,并且实现了大数据征信体系的对外输出,将信用资产再次转化为现金资产,实现体系外资金向体系内的输入。
综合来看,整个资产证券化的市场还处于一个快速萌芽发展阶段,不管对谁来说,创新突围的空间还很巨大。未来,京东、阿里两大巨头,各自在这条路上谁执牛耳,还要看两家今后的技术实力积累,谁在金融数据与风控这条路上走的更深、更远,谁就能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引领行业。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