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博文】汪祖刚:“扶贫金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金融企业的时代担当

汪祖刚 · 零壹财经 2019-07-08 17:21:57 阅读:21662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商业银行数据统计金融发展风险

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脱贫攻坚战要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不返贫”。扶贫金融作为党中央扶贫工作的重要制度安排,在脱贫攻坚战中起到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然而,金融机构在扶贫金融实务中因缺乏对扶贫金融的正确认识和科学定位,供给的有效供给明显不足,供给的质和量与扶贫金融需求还不匹...
[摘要]

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脱贫攻坚战要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不返贫”。扶贫金融作为党中央扶贫工作的重要制度安排,在脱贫攻坚战中起到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然而,金融机构在扶贫金融实务中因缺乏对扶贫金融的正确认识和科学定位,供给的有效供给明显不足,供给的质和量与扶贫金融需求还不匹配,亟待探索出适合扶贫金融工程的供给侧改革路径。针对当前扶贫金融供给实践中存在的供给源动力不足、供给主体偏少、供给产融脱节、供给方式落后、供给活力不强等突出问题,需要从坚持政治统领、丰富供给主体、以产业为“造血”载体、借助金融科技、加强多部门联动等五个方面建立起扶贫金融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的长效供给机制。

一、引言

自2017年10月18日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脱贫攻坚战以来,脱贫工作进展和质效均备受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通力协作。扶贫金融作为当前我国脱贫攻坚阶段重要的脱贫手段之一,做好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是整个金融系统的重要责任。截至目前,在人民银行的统一部署下,全国已有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和411个省级贫困县设立了扶贫再贷款项目,督促14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和近1000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制定了相应的金融精准扶贫规划和计划,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重要推动作用。在人民银行的引领下,金融机构不断提高认识,加大金融资源倾斜力度,扶贫贡献显著。根据人民银行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3月末,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已脱贫人口贷款余额6353亿元,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9186亿元,共有83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获得信贷支持,带动84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和产业发展;国家级贫困县有12家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绿色通道政策上市。

与此同时,不容忽视的是,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时间紧、任务重。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还有近3万个贫困村,约400个贫困县,农村贫困人口1660万人。与当前扶贫任务的艰巨性和复制性相比,金融机构扶贫的支持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增强。受多种主客观因素制约,不少金融机构因在扶贫金融工程中对扶贫金融的认识和定位还存在一定偏离,认为金融支持扶贫工作就是在做“慈善金融”、“公益金融”,也导致了金融供给呈现出局部地区低效的“大水漫灌”式特征,也缺乏丰富的“量体裁衣”式精准供给,在供给的质与量方面不能精准有效满足扶贫金融的需求侧。如何矫正金融机构对扶贫金融的科学认识和准确定位,从金融供给侧改革为突破口寻求扶贫金融增强精准有效供给是当前亟待理论界和实务界深入研究并达成共识的焦点问题。

二、文献综述

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扶贫领域相关研究课题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高度关注和研究的重心,尤其是金融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问题研究。

(一)扶贫金融的概念界定

目前,学术界在金融支持扶贫领域的研究多以“金融”和“扶贫”两个独立的概念进行研究,并未对扶贫金融这一特殊的金融业态进行清晰界定和提炼。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实务界具体的金融扶贫工作实践缺乏有效理论指导。为提升对扶贫金融课题研究的专业性和严谨性并有力指导扶贫实践,与小微金融、医疗金融、科技金融等概念界定一致,“扶贫金融”概念应作为一项新的金融业态形式来认识和定位。笔者尝试首次提出“扶贫金融”概念,即指支持和促进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并促其和谐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制度、金融工具、金融服务与金融政策的系统性、创新性安排,是由向扶贫活动提供融资资源的政府、市场、企业、社会中介机构等各种主体及其在扶贫融资过程中的行为活动共同组成的一个体系,是国家扶贫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扶贫金融”从属于普惠金融,金融扶贫事业也已进入普惠金融阶段(洪晓成,2016),普惠金融已成为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种重要手段(陈建伟,2017)。

(二)扶贫金融的供给问题研究

在扶贫金融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大多学者对扶贫金融自身所存在的供给问题进行了充分的剖析。欧国立等(2018)指出,金融产品供给与贫困农户需求之间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商业银行金融产品供给与贫困户产品需求存在错配;另一方面金融扶贫产品增信方式与贫困农户需求不匹配。温涛等(2019)认为扶贫金融的供求两个方面均存在问题,在供给主体层面上表现为金融机构的内在动力不足,而在金融需求主体层面上则表现为部分贫困农户缺乏自我发展动力,这容易导致金融信贷的主动性排斥问题的产生。杨穗等(2018)通过对金融扶贫的历程和现状进行系统性梳理发现,仍然存在着贫困地区金融金融产品单一、服务水平不够以及扶贫贷款瞄准精准度不高等问题。

(三)扶贫金融的供给策略研究

金融供给侧弊病是普惠金融发展不足的根本原因,而要彻底解决普惠金融发展不足,特别是扶贫金融领域的不足,还是要通过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陆岷峰,2019)。扶贫工作的开展需应用好金融这个工具,在金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微型金融机构可在此方面大有作为,贫困人群也将反作用于各机构,最终实现扶贫与微型金融机构紧密结合、合作发展的正向循环(徐博欢等,2019)。与此同时,开发性金融因在支持脱贫攻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应积极为贫困地区产业扶贫规划的编制提供智力支撑、推动贫困地区信用体系建设、结合开发性金融特点创新扶贫产品、强化监督审查并加强风险防控管理(欧国立等,2018)。

现有的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对促进金融精准扶贫攻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但扶贫金融的成效与脱贫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金融机构对扶贫金融缺乏正确认识和科学定位,金融供给方面还存在诸多难点和痛点,需要结合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大势,寻求适合扶贫发展需要的扶贫金融供给侧改革之路,以期达到金融精准扶贫的责任目标。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方面首次将“扶贫金融”进行了抽象的概念界定,以有助于学术界和实务界对这一课题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另一方面以金融供给侧改革为抓手,厘清了金融在扶贫工作中的症结所在和发展路径。

三、扶贫金融的供给侧改革问题解析

扶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扶贫工程的顶层设计和统一指导下,金融各部门对扶贫金融不断深化认识,在金融扶贫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扶贫金融的效果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供给侧改革方面的症结问题有待进一步梳理。

(一)扶贫金融的基本特征

根据上述扶贫金融的概念界定,不同于一般传统商业性金融,扶贫金融在实务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高风险性、低收益性、准公共性三大基本特征。

1、高风险性

2、低收益性

3、准公共性

(二)扶贫金融的供给侧改革存在问题

近年来,金融机构在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扶贫再贷款、基础金融服务等方面积极拓展,持续发挥支持精准脱贫攻坚的重要助推作用。诚然,扶贫金融责任大任务重,金融机构在供给侧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有效供给的质与量与扶贫金融需求还不匹配。

1、扶贫金融的供给源动力不足

2、扶贫金融的供给主体偏少

3、扶贫金融的供给产融脱节

4、扶贫金融的供给方式落后

5、扶贫金融的供给活力不强

(三)扶贫金融的供给侧问题的原因分析

扶贫金融的供给侧方面之所以出现诸多问题,是因为以银行业为主导的金融机构在开拓扶贫金融业务过程中所表现出与商业银行价值理念、业务模式、竞争态势等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突,使得金融机构在扶贫工程中有效供给尤为不足。

1、与商业银行价值理念冲突

2、与商业银行业务模式冲突

3、与商业银行竞争态势冲突

四、扶贫金融的供给侧改革路径探索

针对于当前扶贫金融工作中所存在的供给侧突出问题,制定扶贫金融的供给侧改革路径,使得更多金融的资源配置到扶贫工程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地满足扶贫对象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一)坚持政治统领,提升扶贫金融供给源动力

(二)丰富供给主体,促进扶贫金融供给主体多元化

(三)以产业为“造血”载体,实现扶贫产融有机融合

(四)借助金融科技,迭代扶贫金融的供给方式

(五)加强多部门联动,增强扶贫金融的供给活力

五、结束语

新时代下,全方位解决我国贫困问题是我国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性工程,积极开展扶贫工作并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当前全社会的重大任务。扶贫金融作为扶贫工程的重要实现形式和有力手段,是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支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以金融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起点,金融精准扶贫的战略意义重大。金融机构要牢记扶贫使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形成对扶贫工程的精准有效金融供给,满足扶贫地区和人民对金融的差异化需求,早日实现脱贫攻坚战的既定目标和任务。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7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