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新零售并非互联网巨头“玩物”,阿里、腾讯夹缝里如何突破?

孟永辉 · 零壹财经 2018-08-31 17:41:03 阅读:25003

关键词:BATJ新零售消费升级消费金融电子商务

以阿里、腾讯、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对于新零售的布局似乎热情不减,这让人们对于新零售时代即将来临的判断变得更加笃定。通过对传统电商逻辑的重塑来推动其对于传统行业的再度赋能成为未来一个时期行业发展的重点所在。不断衍生而来的新技术为我们改造传统电商提供了足够多的工具,大数据...
]
[/align]
以阿里、腾讯、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对于新零售的布局似乎热情不减,这让人们对于新零售时代即将来临的判断变得更加笃定。通过对传统电商逻辑的重塑来推动其对于传统行业的再度赋能成为未来一个时期行业发展的重点所在。不断衍生而来的新技术为我们改造传统电商提供了足够多的工具,大数据、智能科技、智能硬件等新技术都可能与传统电商实现融合,并推动其演变成为全新的新零售物种。

加持新技术所需要的资本、研发、落地等诸多资源最终让很多希望投身新零售的创业者们望而却步,最终新零售开始逐渐演变成为互联网巨头重新划分地盘的游戏。然而,新零售作为一个全新的风口,它需要的并不仅仅只是巨头们的参与,对于某些环节的精耕细作同样能够找到突破口,从而为我们打开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新路子。

在互联网巨头的夹缝里,新零售之光同样能够照射到普通创业者的身上。我们要做的是找到那些新零售的关键点,从这些关键点切入进去,从而找到新的发展突破口。那么,在新零售时代,哪些关键点值得关注呢?

风口渐起,后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零售的“微入口”在哪?

尽管马云在提出“新零售”这个概念的时候被很多人质疑,但是在经历了几年的发展之后,人们发现新零售正在悄然来到我们身边。除了阿里之外,腾讯、京东、苏宁等诸多的互联网巨头都在开始进行新零售的相关布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新零售已经成为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新风口。

于是,拥抱新零售、加持新零售开始逐渐蔓延开来,通过新零售找到新的发展突破口成为未来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但是,对于具体要做什么,人们依然迷茫。对于互联网巨头的资本布局、技术布局、人才布局,中小型的创业者们虽然也知道,但是却始终都找不到一个好的切入点。其实,作为一个庞大的风口行业,只要我们愿意投身其中,就一定能够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从而抓住新零售发展的风口,并实现新的发展。

入口一:深度参与到新技术研发过程当中,做那些互联网巨头不愿意做的事情。正如电商时代一样,新零售时代是一个涉及到多个行业,多个环节和流程的全新事物,虽然互联网巨头有巨大的能量,但是它们依然难以做到面面俱到。作为中小型的创业者最需要做的就是去做那些互联网巨头不愿意做,又做不了的事情。

在这些事情当中包括供应链、物流、用户体验等方面,通过在这些与新零售有关的流程和环节上进行深耕,我们能够找到新的突破口,从而让新零售的运行更加高效。对于新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能够真正实现对于新零售的技术驱动,真正让新零售告别仅仅只是概念的表象,更好地回归到零售的本质上。

此外,从事有关新零售的技术研究还能够让新零售不断找到力量源泉,真正让新零售变成有新技术驱动的存在,从用户体验上带来提升,而非仅仅只是打概念,做营销。强化对于技术的研究还能够避免与互联网巨头争夺流量和资源,真正将目光聚焦在新零售身上,真正让新零售回归到它应该具备的本质属性上。

入口二:以用户体验为切入点,做互联网巨头之后的“二次过滤”。我们都知道,新零售概念之所以被提出和加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电商时代的落幕正在让用户遭遇一个前所未有的痛点频出的时代。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了诸多传统火爆的电商购物节的日渐冷落。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新零售的概念才被提出,并持续受到各大互联网巨头的加持。

新零售的本质在于用户体验的优化和提升以及由此所引发的用户转化的增加。我们看到现在很多传统电商都在做精准化推荐,但是尽管这种精准化的推荐可以减少用户筛选商品的时间,但是后续用户的购物体验与传统电商时代依然没有任何改变。互联网巨头虽然进行了初步的商品精准化推荐,但是对于精准化推荐之后涉及过少,最终让很多用户痛点依然难以改变。

对于中小型的创业者来讲,他们应当更加关注“二次推荐”和“二次转化”,通过对用户进行更加精准的运行来实现用户更好的体验。做好“二次过滤”,我们能够找到真正促使用户下单的引爆点,从而完成用户的终极转化,真正让新零售回归到零售本身。

入口三:做好新零售的落地,真正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打通。我们都知道新零售的一个核心概念在于实现线上和线下的完全打通,当下正在进行的以阿里、京东、苏宁为代表的线下实体店的布局,从本质上来看其实依然是线上平台正在进行的线下渠道的铺设。如果仅仅进行铺设,而不去做具体落地的话,新零售所提倡的线上和线下的打通仅仅只是一个概念,而无法真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落地。

尽管大型的互联网巨头能够对商家进行技术、流量方面的赋能,但是如果不能将这些变成真实的流量转化的话,那么新零售依然只是一个概念。因此,做好线上与线下的打通,真正实现新零售的真实落地才是新零售的关键所在。如果一对一地进行服务,互联网巨头难以做到面面俱到,这就需要中小型的创业者通过介入到新零售落地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开发适合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工具,让新零售变成真正一个统一的整体,而并不仅仅只是一个概念。这或许才是中小型创业公司最应该要做的,这样既可以处理好与互联网巨头之间的关系,又可以为自己找到一个发展突破口。

互联网巨头的不断加持开始让新零售日渐成为一个全新的风口,而由于新零售涉及到诸多的流程和环节,因此给人一种错觉就是新零售是一个互联网巨头重新划分地盘的游戏。其实,大可不必这么悲观,既然新零售是一个全新的风口,我们依然能够从新零售当中找到新的发展突破口。

深度赋能,如何切中新零售时代的“微入口”?

通过分析新零售时代的“微入口”,我们知道了即使是在新零售时代,我们依然能够找到切入点。同互联网时代的逻辑不同,我们在介入新零售的时候应当深度介入,而非仅仅只是搭建一个平台。那么,在深度赋能为主流的新零售时代,我们应当如何切入才能抓住新零售的“微入口”呢?

技术立身,做好技术创新,找到能够真正赋能传统行业的新技术。互联网之外的新技术才是推动新零售发展的关键所在,以技术立身,做好有关新零售的技术创新,才能真正告别以互联网为主的驱动方式。我们看到在新零售概念提出之后出现了以无人货架、场景购物为代表的新零售概念,但是如果没有技术的加持,这些所谓的新零售的创新就变成了一个虚假的概念,等到落地之后又将回到互联网的套路里。

而做好技术方面的创新才能让我们对于新零售的加持并不仅仅只是一个概念,一种营销,而是有技术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改变。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抓住新零售的风口,真正将新零售变成一个可以落地的东西,这样才能有与互联网巨头分庭抗礼的机会。

“掌握核心技术”并非仅仅只是一句广告语,它更多的代表的是对于市场的深度思考。在新零售时代,我们同样需要用创新的技术来为新技术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真正让新零售的驱动力从简单的模式和概念驱动转变成为本质的技术赋能和驱动。

做好场景细分,实现场景与用户的生态化联系,从“用户”找“平台”转变成为“场景”找“用户”。互联网时代诞生的电商其实是以平台模式为主的,即用户在有了需求以后会在平台上寻找相应的产品。这种方式的存在最终导致了用户流量的不断聚集,最终导致了一个又一个的平台。进入到新零售时代,由于商品的的极大丰富,用户在寻找商品的时候需要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真正找到心仪的商品。基于这样一种逻辑,用户开始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活跃度不高、转化率低下成为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

进入到新零售时代后,平台要做的是场景细分,通过将用户需求对后的场景实现匹配来找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想要抓住新零售时代的入口,我们必然需要做好场景细分工作,通过将用户需求与场景细分实现精准衔接来达到用户转化率提升的目的。在不同的场景下提供不同的商品,在这种模式下,现在的电商平台就变成了一个复合型的场景,需要再度进行细分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找到消费升级与新零售的结合点,并用其满足用户需求。现在,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在提“消费升级”的概念,但是真正能够将消费升级与行业实现完美结合的却很少。按照人们粗浅的理解,所谓的消费升级就是价格的提高,但是这显然背离了消费“消费升级”的本质奥义,最终也让“消费升级”变成了“消费降级”。

加持新零售入口的关键在于找到新零售与消费升级的结合点,将新零售看作是实现消费升级的方式和手段,将消费升级看作是赋能新零售的全新动力。比如,我们可以借助用户对于参与性消费增加的特点来将新技术应用到新零售当中从而实现用户的参与性消费,最终实现用户转化效率的提升;比如,我们可以借助消费升级时代用户更加关注商品品质的特点,通过将更多的元素加入到商品生产过程中来提升商品的附加值……通过消费升级的风口,我们才能抓住新零售的新入口,从而实现商品与用户需求更加精准的对应。

互联网巨头的不断布局最终让新零售变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风口,而由于新零售涉及多个环节和流程,最终让新零售变成了一个需要众多元素才能参与其中的存在。然而,这并不能说明新零售是互联网巨头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战役,新生势力同样能够通过加持新零售的“微入口”找到新的发展机会。

因为新零售不是巨头的“玩物”,你我都有机会。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4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