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打造金融基础设施?阿里、腾讯遭遇“国家队”| 专栏

孙爽 · 零壹财经 2017-07-12 18:41:48 阅读:10489

关键词:云联信联网联腾讯阿里巴巴

(文/孙爽) 7月11日本文写作时,阿里巴巴市值超过3661亿美元,腾讯港股市值超过26391亿港元,是中国市值最大的两家上市公司。这两大科技巨头都在金融业务上赚得盆满钵满。但最近,它们可能会明显感到来自监管层牵头组建的“国家队”的压力,不管是作为金融基础设施层面的支付...

(文/孙爽)

7月11日本文写作时,阿里巴巴市值超过3661亿美元,腾讯港股市值超过26391亿港元,是中国市值最大的两家上市公司。这两大科技巨头都在金融业务上赚得盆满钵满。但最近,它们可能会明显感到来自监管层牵头组建的“国家队”的压力,不管是作为金融基础设施层面的支付、征信和金融云业务,还是更为核心的信贷和金融产品售卖业务。本文仅阐述基础设施方面的“战况”。
 
一、支付
支付宝财付通 VS 网联
 
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6.4万亿元,支付宝占比30.7%,财付通占比22.2%,二者合计占比52.9%;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22.7万亿元,支付宝占比54%,财付通占比40%,二者合计占比94%。
 
而在支付宝、财付通们直连银行、在事实上开展着银行卡清算业务的现状下,它们的资金往来信息基本上只在自有体系内部的“黑匣子”里流动,监管机构难以监测。另外,支付宝、财付通体系内还沉淀着体量巨大的客户备付金。
 
监管机构可以让银联改变这一现状。但是,支付宝、财付通可以说银联一家独大、服务恐怕难有保障,现如今网联已经上线,支付宝、财付通再无话可说。
 
2016年4月,央行主管的支付清算协会代表大会通过“关于建设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清算平台的议案”。2017年6月30日,已有12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和7家支付机构接入这一简称为“网联”的平台,支付宝、财付通均已接入。它的目标是在2018年下半年完成与所有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银行的对接。
 
届时,支付宝、财付通们的备付金将全部上缴存管银行,直连银行的现状也会被打破。
 
6月30日,央行发布《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服务指南》,银行卡清算牌照进入正式申请阶段。网联有望获得该牌照,而支付宝、财付通面临的无证经营的尴尬局面将进一步显现。
 
另外耐人寻味的是,4月21日,支付宝被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罚款3万元,5月3日,财付通被人民银行深圳分行罚款3万元,这两个消息都在5月10日被公布。明明是不同时间被罚款,却同天被公布,指向意味凸显。
 
二、征信
芝麻信用腾讯征信 VS 信联
 
2013年,央行出台《征信业管理条例》,提出我国个人征信实行牌照制。2015年1月,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8家机构被央行点名做个人征信的准备,这被认为是个人征信牌照下发的前兆。时至2017年,该牌照仍未下发。
 
事情朝着很多人没有预料到的方向发展。上半年,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长多次撰文、在各个场合表达对有信贷业务的公司还开展征信业务的不满,并明确提出单个企业或金融集团不可能拿到牌照。
 
6月底,“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个人征信业务准备机构,以及百度、网易等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个人征信机构——信联”的消息传出,消息并称信联的模式与根据“共建、共有、共享”原则成立的“网联”类似,而网联是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牵头的。这互金协会虽然与央行在行政上是脱钩的,按照它官网的表述,它是“行业协会脱钩改革后第一个承担特殊职能的全国性行业协会”,但它与央行有着种种联系,例如,它是央行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监管部门组织建立的,互金协会的现任会长李东荣也曾担任央行副行长等等。
 
局势已经比较明显。央行等监管机构正在组织行业内的其他机构联合起来成立一个新的组织,并以此实现对阿里、腾讯等开展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巨头的监管强化效果。当然,阿里和腾讯的相关业务会加入这样一个新的组织。但毫无疑问,阿里和腾讯只是新组织的组成部分,其力量较此前格局必然是被削弱了的。这一点在和支付、征信同属基础设施的云计算方面也有体现。
 
三、云计算
阿里云腾讯云 VS “云联”?
 
阿里和腾讯很重视云计算。举个简单的例子,3月,腾讯云宁愿只得1分钱也要投标495万元厦门市政务外网云服务项目的消息刷遍网络(后来还中标了)。
 
阿里和腾讯也没有理由不重视云服务,它是它们各自集团内增长较快的业务。从财务上看,阿里巴巴2017财年(2016年4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营业收入为1582.73亿元,同比增长56%,阿里云营收规模达66.63亿元,同比增长121%;腾讯2016年全年总收入为1519.38亿元,同比增长48%,云服务则实现了超过2倍的增长。对视增长为企业生命和估值关键的券商分析师而言,云服务对阿里和腾讯有着相当重要的战略意义。
 
而阿里和腾讯的云服务都很重视金融:阿里云有十六大行业解决方案,新金融是其中之一,该方案面向保险公司、银行、互联网金融公司、证券公司、交易所和金融大数据公司提供基础资源、系统安全和合规方案;腾讯云有十大行业解决方案,金融是其中之一,该方案面向保险公司、银行、证券公司和互联网金融公司提供专用宿主机、大数据、数据库和安全服务。
 
另一边厢,7月5日,有消息称银监会正就银行联合设立互联网金融云服务平台公司与银行沟通,银监会寻求每家银行的出资金额不低于2000万元,云平台提供的服务包括帮助银行处理网上支付、贷款审批、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和反欺诈等等。“云联”的名字简直呼之欲出。
 
监管机构又又又拉着所辖机构建设平台公司,矛头似乎直指阿里、腾讯等科技公司的金融服务。                            
  
结语
 
有意思的是,如果说监管机构正联合所辖其他机构“对抗”阿里和腾讯,这两大巨头也正在拉拢传统金融巨头:
 
——3月28日,中国建设银行和阿里巴巴、蚂蚁金服达成战略合作,此前,阿里巴巴和招行、工行、浦发、中行、中信、交行、兴业、农行、光大、民生等多个银行开展了多个领域的合作;
 
——6月,中国银行与腾讯云在内蒙古挂牌成立“中国银行-腾讯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双方“将重点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全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建普惠金融、云上金融、智能金融和科技金融”,此前,腾讯和工行、招行、建行、中信、浦发以及华夏银行等多个银行开展了多个领域的合作。
 
换一种解读方式,或许我们可以说监管机构并不是为了“对抗”而“对抗”,而是要把握基础设施,而这些基础设施此前刚好被具有科技实力的阿里和腾讯深耕。6月,央行印发《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完善金融信息基础设施,夯实金融服务基石。往更深一点说,不能只有科技公司发展金融科技,监管机构也是时候要强化监管科技能力了。
 
这种格局下,阿里和腾讯将业务重点转向服务政府或监管机构牵头的平台公司或许是一个更好的发展方向,毕竟金融本就是受到强监管的行业。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6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