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2.0之下的思考:内生激励机制的演进

来源:零壹财经 作者:郭大刚 日期:2014年09月10日    【字体:

  作为一名持续学习者,对于任何现象都充满了好奇心,都试图对任何现象背后的机理机制进行解读,这是人性的一种特质吧。对于中国现阶段持续一段时间的所谓的“互联网金融”热这个社会现象,充满了好奇,试图理解它的成因,内生驱动激励机制,盈利模式,内生风险点成因等等。最近,对于宏观经济的一些看法,比照于社会金融功能满足过程中的形成的即有的产业形态,有了一些梳理。在这里,希望和业内进行一些沟通探讨。
 
  首先,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中,存在这社会产业结构生成和转型的社会融资投资需求,这必然对应着社会金融服务功能。
 
  其次,这种需求是如何通过有合理合法的路径来得以满足的。
 
  再次,厘清内生激励机制演进路径,并且能够产生持续性,并且形成规模的市场,产生社会价值。
 
  最后,需要明确的业务模型和执行路径、资源需求作为实施和执行的平台。
 
  从融资端的获取方式看。
 
  如果融资需求端的标的来自于银行的票据业务和村镇、城商银行资产出表后在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和地方债权交易中心等OTC市场进行债权重组和小型化,那么就会在短期建立比较优势,这是目前债权获得方式发展方向。好处是:
 
  1、这种方式对于风险控制的方式,本质上是基于银行风控,只需要建立小型审贷工场,但需要较强的银行系风控核心团队。通过银行征信系统提高违约成本,增强还款意愿。
 
  2、这种方式门槛高,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做的,有资源消耗,特别是标的客户资源,没做过企业客户的平台,无法进入,前期没有地方政府支持的平台,会承担巨大风险。
 
  3、既然标的质量好,融资成本低,就容易在标的获取中产生竞争优势,但会降低投资者收益,收益和风险成正比,正好采用的就是平稳发展的方式,给投资者一个最低的市场化受益而最高的金融机构背书收益,充分利用利率市场化双轨制产生的无风险利率差。
 
  4、规避了其他平台获取融资标的难,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避免了平台大量沉淀投资者,但缺少标的的普遍问题。
 
  5、重返发挥互联网在投资端的客户资源,降低客户风险,给客户相对稳健的投资安全保障,从原理上避免投资者由于风险偏好激进导致的不必要的风险,更容易产生粘性。
 
  6、中资国企上市公司。这套原理可以对外公开,由于有资源消耗门槛,不易复制,即使复制,市场规模都在万亿以上,持续时间特别长,线上投资端资源有利于通过马太效应形成类似阿里和腾讯的稳定生态系统,激活客户群,产生粘性,再通过大众化多样化财富管理工具,服务我们的客户。
 
  7、难点。市场能力是巨大挑战,需要有组织引导,有计划实施,充分资源准备,必要的目标基数客户群和多样化生态环境,公众社会形象背书,强力执行团队,核心金融产品设计和风险定价能力。

标签: P2P
 
0
零壹投资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