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之夜第十三期:中美互联网金融有何不同?
本文为首席评论-互联网金融之夜第十三期内容精华。本节目由向上金服(微信公众号:xiangshang360)冠名播出。
【专题报道|零壹财经美国互联网金融之旅】之十七。4月13-15日,LendIt2015全球P2P峰会在美国纽约举行,超过1500名来自各国的业界人士参会。零壹财经作为LendIt中国区战略合作伙伴,携团赴美参加此次峰会,还将在会后拜访LendingClub、FICO、SoFi等公司、并进行深入交流,带您一起解读互联网金融的前沿趋势,开启中西方创新思维的碰撞之旅。
全球网贷峰会在美召开,
中国P2P企业扎堆赴美取经,
中美互联网金融有何差别?
美国P2P模式能否在中国复制?
首席评论-互联网金融之夜,为您解读!
背景:多种美国互联网金融模式落地中国
作为目前世界上最成熟的金融市场和最活跃的创业市场,美国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已经十分丰富,包括:P2P网贷、众筹、大数据金融、信息化金融机构等多个模式。在每个细分领域,又不断涌现无数细分的新模式和新玩法,比如众筹就有股权众筹、实物众筹、公益众筹、债权众筹等多种模式。而P2P网贷又细分出了学生贷款、房屋贷款等细分市场。这些模式也被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当做学习和效仿的对象。例如:Fundrise为代表的房地产众筹平台,以Sofi为代表的校园贷款P2P平台,还有以Motif为代表的社交化股票投资平台等等,这些商业模式如今在中国也都一应俱全。
播放地址:
播放地址:
本期嘉宾:
李丰 IDG资本副总裁
柏亮 零壹财经CEO
中国P2P如何从美国取经?
洪偌馨:大家好,欢迎收看首席评论互联网金融之夜,这两天全球最大的网贷盛会Lendit大会正在纽约举行,与往届不同的是,今年大会上出现了非常多中国互联网金融公司身影,甚至还有了中国专场,两位怎么看这个现象?
柏亮:我觉得很正常,首先中国的P2P公司已经足够多,2000多家P2P公司,除掉问题平台以外,大概有1600、1700线上平台,尤其去年以来大量资本进入以后,很多P2P公司在短期内资本比较充裕,他们需要迅速在众多公司里面崭露头角,形成自己的品牌。
第二是P2P公司有很强的互联网属性,lending club的上市给大家比较好的启示,大家想去美国的资本市场看看。
第三,很多公司还是非常想了解,到底美国的P2P、互联网金融发展成什么样了,对我们有什么可启发的,其实也经常有人问我们现在美国干的怎么样,英国人、法国人怎么干,其实大家对于寻找新的商业模式,寻找差异化的商业模式有很强的渴望。
洪偌馨:丰叔对于中美两地的互联网金融行业非常了解,现在美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得如何?
李丰:美国互联网金融从2011年开始发展的不错。我们在硅谷认识一两家投金融很专业又非常好的基金,他们跟我们商量过,想多花一点时间和精力了解中国的金融创新或互联网金融,因为他们也了解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或者金融创新市场在过去的两年当中发展得非常快。反过来也是一样,就在你讲的美国Lendit大会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别的活动巡回在东海岸,因为凑巧涉及到很多城市,我还跟我们投的大概20多个金融机构的CEO讲,我们会借这个机会在纽约和波士顿各组织一些当地华人金融从业者跟他们CEO交流,不到四天的时间,他们就报了七个还是六个CEO,跟我们一块去转了一圈,说明他们确实对了解美国市场,吸引美国专业的金融人才,增加他们的竞争力,学习美国的金融行业的创新经验很有兴趣。
“世界上最大的P2P市场”有何优势?
洪偌馨:刚刚提到现在有很多美国公司或外国机构关注中国P2P或者互联网金融市场,我注意到在这次LendIt大会上,中国专场名字叫做“世界上最大的P2P市场”,就是说它真的发展非常快,你能具体讲讲别人怎么看中国这两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吗?
李丰:如果纯粹从美国金融公司或者他们投资金融公司的金融机构来看,我们分别举两个例子,上周博鳌论坛陈超美回来,我们跟他算是很熟的朋友,稍微聊了一下,其实从两年以前就比较了解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准确的讲叫做P2P相关的金融行业,那个时候跟他交流,跟现在的交流结论基本上是一样的,中国大逻辑上来讲存量需求和存量市场太大,所以发展起来的速度和效率极其快。跟美国相比也是一样的道理,美国是一个成熟市场,大家逐渐分层,在每一层上利用原来的基础设施把效率和需求的解决方案做得效率更高,所以对于像lending club这样的公司,他们的判断就是他们在一段时间当中,要做他们最关注和擅长的事情,要专注把效率提高,中国的好处是存量市场非常大,所以他们可以找到这样巨大的存量市场,通过快速增长,把巨大的量拿出来。
中国互联网金融将走出不同道路?
洪偌馨:之前我看到您写的一篇文章里提到中国很多领域互联网化的趋势和美国一样,但是过程是不同的,您刚才说的是不是就是这个意思,在金融领域的互联网化的过程也是跟这个判断是一致的?
李丰:对,基本上是一件事。我们还是讲不光是金融,在零售、服务行业,我们叫做充分发展,充分发展的含义第一件事情叫充分的市场化或者高度的市场化,第二就是充分的竞争,因为这种原因,在原来已经足够大的每一个分层市场上都形成了一定的效率,已经通过竞争和市场化,所以美国在不同行业的再创新,是利用原来已经形成的这些基础设施——如用户、商户的意识、数据服务、其他的服务商等等,在这些已有的基础设施基础上再做一次效率升级,这是美国典型的模式。他们大部分的模式都是先从解决一个比较薄或者比较专注的问题开始,在很长一段时间专注在这个问题上,他们做的模式也是百分之百以提高效率为前提,不管方式上来讲是通过数据还是重新做模型,还是收集到其他的效率手段。中国的问题就是刚才讲的基础设施不够多、还发展得不够全面,所以中国的金融创新基本上都是有一个巨大的没有解决好的需求,以前没有完全解决好,因为以前不够市场化或者发展不够充分,大家发现这样一个市场之后一下子冲进去,这个市场“爆炸”开了,大家在拼命的发展,理财、P2P、小额借贷,这些都是典型的例子。
洪偌馨:柏亮,你怎么看中、美两个市场?
柏亮:我觉得一个新的商业模式或者一批新的人进来开创一个新的市场,其实一定是有一个新的利益点所在,这个利益点相对于市场现有的收益率要更高一点。互联网金融里面大概存在三种新的利差:
第一种是由于市场或制度原因导致存在的利差;第二种由于技术的改进形成新的利差,因为降低了成本;第三个就是满足于个性化的需求获得超额的收益;这三个利差可能是现在互联网金融做的不同的东西。
中国第一种利差最大,由于我们过去金融市场不够开放,利率管制的问题,导致我们市场上未被满足的金融需求太大,但是我们现在需满足它的就要形成一个利差,原来你没有得到满足现在满足了。
第二种,技术性的改造,就是因为我由于用互联网等等原因,或者大数据这些技术,使我们原来的成本降低,我们服务的还是原来那些客户群,给他的可能最终的服务也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我的技术更好,所以我降低它,用新的技术解决了传统的问题,所以这是一个利差,lending club很大程度上吃的是这块利差,有人专门拿它跟富国银行对比,大家都做小额贷款,它的成本要小很多。
还有一块是个性化的,互联网技术可以让大家享受到个性化的服务,有很多公司用互联网、大数据这些技术对每个个体有更好的掌握,对需求有更好的满足,由于你获得了更好的服务,其实你给他更多的收益,我觉得美国后两块市场更大,中国第一块市场更大,这是两个市场目前的一个区别。
所以当第一块市场现在大家觉得已经竞争比较厉害的时候,大家就想去看看美国人在后面两块利差上是怎么干的,有哪些东西是值得我们可以去学习或可直接拿过来用的,大家其实现在有点相信我们把外面的模式改造改造在中国就能够赚一些钱,当然这个东西我觉得还有待于更进一步深耕本土市场的需求。
洪偌馨:刚才两位都提到了中美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存在的一些不同,其实我也发现就是现在中国有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其实都能找到美国公司的一些身影,你们怎么来看这些美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在中国的落地?能够落地吗?
李丰:简单回答应该是可以,但是可能落地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就跟很多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发展进中国是一样的。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中国承载这个模式的基础设施通常是不完善的,拿金融举例,第一相关数据流动性不好,没有比较好的中央信用评分、信用模型这些数据和模型支持,还有一个基础设施也一样,就是消费者端的风险意识,商户端的信用和商户端的风险意识这些问题,这些还都没有建立。因为基础设施还没有完备,然后消费者意识还没有完全准备好,所以在中国实行美国这种模式的时候,你看到的结果是要自己做一部分基础设施,中国的P2P跟Lending Club最大的区别,Lending Club是申请之后可以根据你的材料,可以取到的其他信息,在一个模型基础上对你做一个信用评价,把你推荐给借款方。中国的问题是:发展贷款用户你要自己到线下找,找来以后这些人到底用什么样的方式和信用评估(也是个问题),你不一定能拿得到足够多的金融基础数据,所以你要自己来做一遍信用评估,收集数据,并且还得进行验真,或者是不是骗人的或者是不是有欺诈的,包括逾期产生的催收,这些问题你都要自己做,这个模式在中国最大的区别是变得比美国长很多,就是因为很多基础不足够。
中国互联网金融何时追上美国?
洪偌馨:说到中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土壤不太一样,那你们觉得中国互联网金融要赶上美国,或者达到相对成熟的一个发展程度,还有多远的距离?
李丰:应该讲非常快,这个快得有点超过我们原来的预期。因为我们大概从三年多以前开始比较集中开始想研究并投资相关的金融创新公司,包括在中国和美国,美国金融创新的发展,这些公司或者商业模式发展的过程是有非常清晰脉络的,它有非常清晰的逻辑说为什么先做了A再做了B再做了C,基本上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逻辑在发展。中国的问题是,我们基本上也用同样的逻辑进行了投资和布局,但是事实上我们在美国看到这个逻辑,比如从A到B到C这个发展过程,比如需要经历三年的时间逐步过渡,在中国这个过程可能缩短到一年或者一年半完成。
洪偌馨:你觉得距离最后相对成熟的市场还有哪些必要的条件?
李丰:这个问题好,成熟市场有这样几件事情,第一是充分竞争充分市场化的,因而导致在市场竞争格局上是分层竞争的,大家在每一层上,每一个细分类别的服务市场上有明确的竞争者,也有明确的领导者。另外一个就是要充分分层。从消费者来讲,消费者的意识和所需要的金融服务也是充分分层的,最简单的比方,有服务于最富有的,有服务于比较富有的,有服务中产阶级,他们服务的意识在消费者端也是充分分层,也是充分竞争,基本上到这样的环境就差不多了,毫无疑问中国离那个还有点距离。
柏亮:其实有时候中国看不出分层来,因为大家在满足你的初级需求,可能所有人的初级需求是一样的,还没有到满足你个性化的程度上。
洪偌馨:柏亮你们也是属于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参与者、观察者,你觉得中国现在发展到了一个什么阶段?要赶上美国这样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你有一个判断吗?
柏亮:可能我们是离美国比较远,所以我们眼里觉得美国更清晰一些,中国更混乱一些,其实也未必真是那样,中国的市场它的分层未必很清晰,但是一方面你看一个大众市场里面有时候你觉得是比较混乱的,比如有几百家公司干同样一样事情,但是在北京、上海、深圳很清晰分层的商业模式也是存在的,大家很清晰知道我要做什么,有的人去服务老年人的,有的专门服务年轻人的,其实大家开始做这样的事情。用“差距”来描述,可能不太合理,用“差别”更合适,大家的市场需求不一样,我们最重要的事情是你认识到你的用户是谁,同时我去为他做好服务,只不过我们现在用的手段和思维方式会更加互联网方式一些。
洪偌馨:谢谢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