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银行业升维之战:无场景,不金融

董云峰 · 零壹财经 2021-07-07 11:29:52 阅读:10420

关键词:中国银行开放银行数字经济金融场景金融场景生态

  中国银行最新发布的《金融场景生态建设行业发展白皮书》指出:数字经济时代,金融机构的服务形态和竞争内核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其核心不再是单一产品与业务的角逐,而是场景与生态的竞争,本质是数据资产作为生产要素的竞争。 银行业走到了迭代升级的历史转折点。 从工业文明到数字文...
 


中国银行最新发布的《金融场景生态建设行业发展白皮书》指出:数字经济时代,金融机构的服务形态和竞争内核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其核心不再是单一产品与业务的角逐,而是场景与生态的竞争,本质是数据资产作为生产要素的竞争。

银行业走到了迭代升级的历史转折点。

从工业文明到数字文明,从工业经济到数字经济,商业银行面对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在异业冲击与转型压力之下,一些银行提出打造第二曲线,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然而,银行业无法回避存、贷、汇等核心业务被撼动的事实。银行人需要直面主要矛盾,积极升维求变,通过对第一曲线的重塑实现蜕变新生。

这场大重塑,堪称“惊险的一跃”,而破局的关键何在?中国银行最新发布的《金融场景生态建设行业发展白皮书》(简称《白皮书》)给出了答案。

这是国内首个以金融场景生态建设为主题的行业发展白皮书,是中行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对金融场景构建方法和运作模式的综合性分析与总结。

《白皮书》开宗明义:数字经济时代,金融机构的服务形态和竞争内核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其核心不再是单一产品与业务的角逐,而是场景与生态的竞争,本质是数据资产作为生产要素的竞争。

在《白皮书》看来,构建场景丰富、万物互联的金融场景生态,不仅是中国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责任担当,也是自我革新优化金融供给、主动求变实现竞争突围的必然选择。

得场景者得天下。对商业银行而言,随着新经济蓬勃兴起,如果没有场景生态,就会越来越远离用户,洞察与服务能力不断被削弱,最终被用户所抛弃。

银行还是银行,但银行不能再是过去的银行。面向未来,银行必须进化为更强大、更灵巧、更智能的物种,场景建设则是背水一战,无路可退。

无场景,不金融——正是银行业这场升维之战的核心。

01 重新定义金融场景

场景不是一个新词,也并非互联网所特有。

在线下占据主导的时代里,各行各业都有过一些场景实践。以银行业为例,住房按揭业务与房屋销售的融合、信用卡分期与汽车销售的融合,都是将客户的金融与非金融需求进行融合的尝试。

进入本世纪,数字化浪潮愈演愈烈,尤其移动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快速普及,大量交易由线下迁移到线上,推动场景生态全面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渗透到衣、食、住、行、娱等各个领域。

目前我国网民总体规模逼近10亿,构成了全球最大的数字社会。从应用层面来看,我国即时通信用户规模9.81亿,网络新闻用户7.43亿,网络购物用户7.82亿,网络支付用户8.54亿,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9.27亿,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8.43亿户。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互联网企业切入金融领域,包括互联网企业、金融科技公司等在内的新兴参与者逐步向支付、理财、融资、汇款、外汇等传统银行领域渗透,为商业银行带来严峻挑战。

场景,正是互联网企业搅局金融行业的“大杀器”。商业银行要想应对这一挑战,抢夺数字化时代的制高点,需要在更高的维度上重新审视场景及其价值。

在此背景下,《白皮书》对金融场景作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阐释:

金融场景,就是将金融服务下沉到相关非金融服务中,打造一站式服务与极致消费体验,敏捷响应、高效满足特定客群需求。

从金融到非金融,再回到金融,最终落脚点还是服务。

基于场景生态的数据资产转型,则是商业银行在未来的全新增长点。

《白皮书》提到,传统模式之下,商业银行的数据资产缺乏高频化的非金融数据支撑,面临诸多困境。通过场景生态建设,商业银行将金融及非金融服务深度融合,既扩展了金融服务范围、又补充了非金融数据,极大提升了数据资产管理水平。

一旦数据资产成功转型,将有力促进金融场景的获客、活客、留客,服务用户全生命周期,改善服务体验并提升触达效率,最终提升发展质效。

02 场景生态建设浪潮

面向未来,商业银行必须加入这场升维之战。

《白皮书》指出,数字经济时代,金融机构的服务形态和竞争内核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其核心不再是单一产品与业务的角逐,而是场景与生态的竞争。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全球最具价值的前100家银行中,70%以上已通过建设开放银行·平台等模式投入场景生态建设浪潮。

中行无疑是重要的先行者。这家银行早在2012年就提出开放平台的概念,并在2013年正式发布中银开放平台,开放了1600多个接口,涉及跨国金融、代收代付、移动支付,以及地图服务、网点查询、汇率牌价等服务。

依托金融科技,近年来中行主动构建场景生态圈,将银行服务逐向平台化、场景化服务转变。2020年,中行将场景生态建设作为全行五项重点战役之一,通过打造跨境、教育、体育、银发四大战略级场景,实现客户触达和服务能力的显著提升。中行还在智慧政务、智慧社区、智慧港口等领域推进场景探索。

在中行2020年报中,“场景”一词出现了52次。据年报介绍,去年中行的四大战略级场景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对客户和业务边界拓展作用逐步显现。

在银行.卡业务方面,中行打造“大教育”场景,服务范围拓展至中小学、幼儿园、培训机构等蓝海领域;在交易银行方面,大力推动全渠道综合对公金融服务门户——智能环球交易银行(iGTB)平台建设;在财富管理业务方面,打造“中银智荟”客户权益体系,拓展“衣食住行游娱学养”非金融场景生态。

还有建行,其场景生态布局在圈内亦广受关注。围绕网点转型,建行探索出了“智慧政务+劳动者港湾+社区综合服务”的路径,构建以网点为中心的社区生态圈,下沉服务重心融入网点周边社区生活,同步打造B站、汽车等网点主题生态场景。

招行在线上线下均有着不俗的经营能力,致力于让客户在“网点+App+场景生态”中获得更多综合化服务。截至去年末,招商银行App和掌上生活App的MAU达1.07亿户,23个场景的MAU超过千万,其中“饭票”和“影票”两大场景的交易额近100亿元。

这些银行朝着“新物种”渐行渐近,也在不断改变人们对商业银行的刻板印象。

03 引进来+走出去

场景生态建设,知易行难。

对此,《白皮书》结合自身及同业实践,总结出了一套方法论:以“数字化+生态化”构建核心内容,以“引进来+走出去”推动开放赋能。

《白皮书》建议,基于金融场景对于行业深度和广度的要求,同时突破多个场景难度较大,商业银行需要集中力量选择最具发展前景、与自身禀赋相契合的行业方向进行突破。

从业界实践来看,目前银行业参与金融场景建设,按照“引进来”或“走出去”的方向不同,主要分为融入、整合、共建三种模式:

一是融入模式。商业银行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API、SDK、H5等方式进行标准化封装,优选账户、支付、结算等金融产品与服务,“走出去”融入到客户聚集的场景生态,提供“无处不在”的金融服务。


二是整合模式。商业银行通过股权投资、并购等方式,与特定垂直领域的平台企业深度合作,将关联场景纳入商业银行的场景生态中来,打造综合金融场景平台。


三是共建模式。强监管之下,商业银行与非银机构各自回归本源,由跨业竞争逐渐转向跨业竞合,结合自身禀赋,围绕特定客群,合作共建金融场景生态,一站式满足客户金融与非金融需求。


在具体实施路径上,商业银行需要结合目前互联网盈利模式探索一条与自身经营逻辑一致的建设路径,具体包括:流量创造、用户打标、客户转化、价值挖掘。其中,实现场景获客,开放用户体系是必要条件,即打破账户通道壁垒,支持用户手机号注册,支持多家银行.卡绑定。

《白皮书》强调,商业银行如果坚持“闭关自守”,场景建设的底层逻辑就无法成立;“场景”也就仅仅是分流营业网点运营压力的线上渠道,无法实现流量获取和用户转化。

这意味着,金融场景生态建设需要与开放银行战略布局相结合,“走出去”势在必行。

当前,商业银行在不断探索“开放”的新定义,实现流量的立方式增长。诸如去年中行开放银行加快标准化嵌出,涵盖账户、 黄金、跨境、融资、支付等13大类金融服务,对接国家政务平台、12306平台等,形成线上闭环营销体系,打造全流程数字化营销体验。

04 五项挑战不容忽视

一言以蔽之:场景生态建设需要金融与非金融并驾齐驱。

然而,互联网“开疆拓土”与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基因始终存在本质差异。《白皮书》认为,未来商业银行在金融场景生态建设中还可能面临风险隔离、消费者权益保护、技术迭代、考评机制和战略定力等五个方面的挑战。


当金融机构拓展非金融服务,如何实现风险隔离?《白皮书》建议,商业银行应当专注主业、理清边界,在金融场景生态建设中必须确保相关创新业务符合监管要求,严格界定各参与方的职责边界、强化风险研判和管控,严格风险隔离、有效控制风险传染。

这种金融与非金融的冲突,还体现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审慎性与非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如果完全依据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标准去运营整个场景,在涉及非金融业务时服务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技术风险同样难以避免,因为金融风险的扩张性和传染性决定了,金融场景相较于其他场景更容易产生技术风险,这将制约技术迭代的速度。整体上,商业银行在金融场景建设的技术迭代过程中,仍旧面临审批流程长、制约条件多、难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难题。

激励机制也是一个问题。商业银行现有的激励机制,已无法完全满足数字化时代下通过大数据建模、数据触达、智能推送而实现的金融场景运营需求。同时,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面对数以亿计的存量客户,简单粗暴地参照互联网企业考核机制,只会无功而返。

以上种种难题,终将导致第五个重大挑战:战略定力。

目前,行业里基本达成了共识:金融场景是一个投资周期长、回报时滞性长且外溢性强的战略执行过程,最终能否成功,是因时、因地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影响下多方竞合的结果。

在《白皮书》看来,后续的金融场景对弈,还需要商业银行保持资源和政策投入的战略定力。

换句话说,尽管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以及重重挑战,场景生态建设,依然是摆在商业银行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只有日积月累、坚持不懈,才有胜利的可能。

背水一战,无路可退。这场金融场景生态建设的战事,有望彻底改写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格局,而我们也将迎来一个精彩纷呈的场景金融新时代。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4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