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谁是“714高炮”背后的真凶?

P2P情报局 · 零壹财经 2019-04-02 13:11:22 阅读:2085

关键词:714高炮现金贷监管超利贷逾期高利贷

315已经过去了半个月,714高炮的话题已经快凉了。那就趁凉,说两句风凉话吧。 2017年12月1日2017年12月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互金整治办”)、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2017年12月1日发布《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

315已经过去了半个月,714高炮的话题已经快凉了。那就趁凉,说两句风凉话吧。

2017年12月1日2017年12月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互金整治办”)、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2017年12月1日发布《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现金贷进入监管时代。

自此,头部平台的业务规模开始缩减,随着而来的是那些“借新还旧”的现金贷用户无法再借到钱,现金贷逾期开始爆发。与此同时,地下超利贷·开始进场,违规现金贷业务转入地下,并悄然崛起。

今年央视315晚会上,“714高炮”现象被压轴曝光,随后,各方迅速做出回应。

3月15日当天,晚会曝光的“714高炮”平台紫兰科技公司的5名涉案人员被安徽警方带走调查,为“714高炮”提供导流服务的融360下架APP进行自查。3月16日-22日北京、天津、厦门、广州等地的行业协会相继发布公告称,将针对714高炮,开展摸底排查专项工作。一场针对“714高炮”的肃清行动正式拉开序幕。

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多方的大力打击下,“714高炮”并没有因此消失,而是换了种方式卷土重来。据网贷之家报道,在被曝光一周后,“714高炮”的最新变种“55加农炮”(借款期限5天,砍头息高达借款金额50%)的超利贷再度卷土重来。

舆论开始反思,从违规现金贷到“714高炮”再到“55加农炮”,监管多次加强打击力度,但现金贷乱象为何一直屡禁不止?

有人认为监管部门难辞其咎。正是因为监管部门对现金贷的“一刀切”,才让原本相对可控的现金贷从水面转入水下,从穿着光鲜外衣的金融科技公司,变成了赤裸裸的超利贷,从豪掷重金塑造的高端品牌,变成了频繁更名的地下作坊,从灰色模糊的规则边缘,彻底滑向罪恶的深渊。如果有机会活在阳光下,谁会愿意在地下行走?

高利贷当然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与超利贷没有好坏善恶的是非之分,但在危害性上却有着高下之别。至少,不小心入坑的年轻人不会感到那么绝望,“董女士”的故事听起来不会那么耸人听闻,7000不会在三个月后变成50万。

当然,也有另一种声音,被淹没在潮水中。高利贷的泛滥,与现金贷的一刀切无关,其实根源在于民间借贷的松绑,“高利贷罪”罪名的取消,以及相关刑罚的减轻,这应该是促进民营经济活跃的必经之痛。

而只对现金贷一刀切,而非对民间借贷一刀切,已经是充满宽容和善意的折中之法。更何况,对现金贷的一刀切,至少让所有普通民众也拥有一种判断标准,可以简单直接地判断,这种贷款正规不正规。

一刀切,到底是让高利贷问题变得更糟糕,还是让高利贷问题得到了缓解和抑制?要论证这个问题,恐怕至少需要一个对照组。比如,在国外,或者在某个平行宇宙的中国,因为没有一刀切,高利贷变得更加不可收拾,“董女士”的7000元债务变成50万竟然只用了一个月。

虽然,在一刀切之后,高利贷问题确实变得更严重了。虽然,直觉告诉我们,一刀切是矫枉过正,是懒政,是简单省事但遗祸无穷。虽然,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世上绝大多数的一刀切都经不起推敲,经不起历史考验。但事实上,没有足够证据表明,714高炮就一定是现金贷“一刀切”的锅。

如果监管部门不该背锅,那么,谁才是714高炮背后的真凶?很多人指向了借款人。毕竟,如果没有这些借款人,又怎么会有市场,又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放贷平台?所以,是借款人杀死了自己。

我不太赞同这个说法,它似乎解答了所有问题,却对解决问题无益。

近来有句话很受欢迎,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那么,已经飘落在半空的雪花,又该如何避免落地,沦为酿成雪崩的帮凶?是克服重力和高气压,重新飘回云层,还是在冰冷的雪天,原地升华?

我想,雪崩时,大多数雪花都是无辜的。真凶,是带着雪花来到雪山的乌云。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7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