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国门放开,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他们是猛虎入境,还是蜻蜓点水?

一本财经 · 零壹财经 2018-05-10 08:59:45 阅读:12848

关键词:中国银行业外资银行金融业开放

文  |  米格 零和 中国的金融史,实际上就是三股力量的撕扯、博弈。 国企、民企和外资。 而近几年,外资的最强大力量——银行,在中国金融史中,参与感并不高。 他们被监管压制,在中国水土不服,几乎错失了整个消金浪潮的崛起。 而最近,国家放开了对外资银行的诸多限制...

“其实,4大行都曾从外资银行直接外聘风控专家,来搭建内部的零售系统,所以,他们的零售系统,几乎都是外资银行的翻版。”侯成铭称。

他回忆,当时很多外资银行觉得很难在中国开疆拓土,所以有了一些曲线进入中国的方式。

媒体报道显示,瑞银集团、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投资中国银行达51.75亿美元:汇丰也持股交行19.9%的股权。

他们一手将中国的银行扶持长大,却没有想到,未来可能会给自己培养出,一大堆的劲敌。

另一方面,中国新崛起的金融科技大军,不可小觑。

他们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在中国金融圈掀起了“科技革命”,并引领了中国的消金浪潮。

两股力量正在博弈和融合,成为了2018年中国金融的主基调。

已瓜分天下的银行和金融科技,还有多少领土留给外资银行?

而监管,尽管抛出了橄榄枝,但橄榄枝却不会那么快落地。

“国内的监管只想资金流入,对于资金是否流出,把控的很严。”张小菲也直言,“钱进来了,出去就很难了。”

侯成铭称,外资银行对于监管的揣摩和审慎,从未停止。

而曾经在花旗银行担任高层的一位负责人,对此也不太乐观。

“如果外资银行的基因不改,太保守的话,依然在中国活不下去。”他表示,每片江湖,都有自己的规矩。

有些悲观的观点甚至认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只会面临“被收割”的命运。

04 战术奇袭

但外资银行并不认为,他们毫无机会。

一些聪明的玩家,决定在进入中国后,先找到一个盟友——金融科技。

他们正在尝试,和金融机构成为同盟军,杀入中国市场。

譬如,点融网和渣打银行结盟。

外资银行和金融科技对比,有一个强大的优势,就是低成本的资金。

所以,他们达成了一个愉快的合作:外资银行提供资金,金融科技提供获客。

至于技术能力,两者强强联合。

在战略上,他们选择结盟,来对付刚刚觉醒,准备大规模杀入零售业务的传统金融。

在战术上,他们也有自己侧重点。

“零售业务上,肯定干不过传统银行,但是,有一块业务是例外的。”外资银行从业者艾叶透露。

而这块业务,就是针对高净值客户的资产管理服务,他们称之为“私人银行”。

中国的中产阶级正在觉醒,他们现在处在焦虑与不安之中,并试图将资金转移到国外,或者,移民国外。

这些人群,成了外资银行主要服务的客户。

当然,这样的业务,未来必然面临监管的重压,防止资金的外流,是监管严防死守的事。

零售突围难,但对公业务,依然会有机会。

“很多大型企业,是需要和外资银行合作的,他们有全球业务,只有对接外资银行,才可让企业资金流向全球。”侯成铭称。

一些外资银行,还会在某个领域去深耕拓展。

譬如,rabo就是农贸类金融服务的银行。

而硅谷银行也会将目光放在,高科技初创公司的融资需求,类似天使投资。

可见,机会并不是没有,只是在战略和战术上,都得深刻布局,差异化竞争。

2018年的金融市场,我们将看到多股力量的撕扯。

传统银行觉醒,大举进入零售,我们称之为“大象的觉醒”;

外资银行抬头,重整旗鼓再战江湖,可能成为“门口的野蛮人”;

而金融科技,也在逐渐壮大,而其中的“巨头系”,已帝国初现。

在今年的金融江湖中,必有激烈的交锋和博弈。

2018年的中国金融史,会更精彩,也更完整,因为,缺失的主角回来了……

(应受访者的要求,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3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