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国门放开,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他们是猛虎入境,还是蜻蜓点水?
一本财经 · 零壹财经 2018-05-10 08:59:45 阅读:13280
“其实,4大行都曾从外资银行直接外聘风控专家,来搭建内部的零售系统,所以,他们的零售系统,几乎都是外资银行的翻版。”侯成铭称。
他回忆,当时很多外资银行觉得很难在中国开疆拓土,所以有了一些曲线进入中国的方式。
媒体报道显示,瑞银集团、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投资中国银行达51.75亿美元:汇丰也持股交行19.9%的股权。
他们一手将中国的银行扶持长大,却没有想到,未来可能会给自己培养出,一大堆的劲敌。
另一方面,中国新崛起的金融科技大军,不可小觑。
他们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在中国金融圈掀起了“科技革命”,并引领了中国的消金浪潮。
两股力量正在博弈和融合,成为了2018年中国金融的主基调。
已瓜分天下的银行和金融科技,还有多少领土留给外资银行?
而监管,尽管抛出了橄榄枝,但橄榄枝却不会那么快落地。
“国内的监管只想资金流入,对于资金是否流出,把控的很严。”张小菲也直言,“钱进来了,出去就很难了。”
侯成铭称,外资银行对于监管的揣摩和审慎,从未停止。
而曾经在花旗银行担任高层的一位负责人,对此也不太乐观。
“如果外资银行的基因不改,太保守的话,依然在中国活不下去。”他表示,每片江湖,都有自己的规矩。
有些悲观的观点甚至认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只会面临“被收割”的命运。
04 战术奇袭
但外资银行并不认为,他们毫无机会。
一些聪明的玩家,决定在进入中国后,先找到一个盟友——金融科技。
他们正在尝试,和金融机构成为同盟军,杀入中国市场。
譬如,点融网和渣打银行结盟。
外资银行和金融科技对比,有一个强大的优势,就是低成本的资金。
所以,他们达成了一个愉快的合作:外资银行提供资金,金融科技提供获客。
至于技术能力,两者强强联合。
在战略上,他们选择结盟,来对付刚刚觉醒,准备大规模杀入零售业务的传统金融。
在战术上,他们也有自己侧重点。
“零售业务上,肯定干不过传统银行,但是,有一块业务是例外的。”外资银行从业者艾叶透露。
而这块业务,就是针对高净值客户的资产管理服务,他们称之为“私人银行”。
中国的中产阶级正在觉醒,他们现在处在焦虑与不安之中,并试图将资金转移到国外,或者,移民国外。
这些人群,成了外资银行主要服务的客户。
当然,这样的业务,未来必然面临监管的重压,防止资金的外流,是监管严防死守的事。
零售突围难,但对公业务,依然会有机会。
“很多大型企业,是需要和外资银行合作的,他们有全球业务,只有对接外资银行,才可让企业资金流向全球。”侯成铭称。
一些外资银行,还会在某个领域去深耕拓展。
譬如,rabo就是农贸类金融服务的银行。
而硅谷银行也会将目光放在,高科技初创公司的融资需求,类似天使投资。
可见,机会并不是没有,只是在战略和战术上,都得深刻布局,差异化竞争。
2018年的金融市场,我们将看到多股力量的撕扯。
传统银行觉醒,大举进入零售,我们称之为“大象的觉醒”;
外资银行抬头,重整旗鼓再战江湖,可能成为“门口的野蛮人”;
而金融科技,也在逐渐壮大,而其中的“巨头系”,已帝国初现。
在今年的金融江湖中,必有激烈的交锋和博弈。
2018年的中国金融史,会更精彩,也更完整,因为,缺失的主角回来了……
(应受访者的要求,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