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新金融的宿命:炮灰与收割者

洪偌馨 · 零壹财经 2017-08-04 09:00:18 阅读:7383

关键词:反欺诈合规金融巨头

当市场需求被激发、用户习惯被养成后,蓄势已久的传统金融巨头却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馨金融 洪偌馨/文 1 在推出个人无抵押网络借贷平台Marcus运营近一年之后,老牌金融巨头高盛又将上线一个名为GS Select的金融科技平台,计划以借款人的投资组合作为抵押,为其它...

当市场需求被激发、用户习惯被养成后,蓄势已久的传统金融巨头却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
——馨金融

洪偌馨/文

1

在推出个人无抵押网络借贷平台Marcus运营近一年之后,老牌金融巨头高盛又将上线一个名为GS Select的金融科技平台,计划以借款人的投资组合作为抵押,为其它财富管理公司的投资人提供单笔7.5万至2500万美元的贷款。

在推出Marcus之前,高盛集团在借贷方面的布局只有面向私人银行客户的贷款、住房抵押贷款,向私募股权基金等机构客户提供贷款等产品类型。因此,Marcus也被视为高盛进军零售银行业务的一次试水。

这次尝试显然已让高盛尝到了甜头,其一季度财报显示,在其整体业务数据均低于预期的情况下,Marcus的表现“一枝独秀”。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该平台的放贷数量已超过10亿美元,预计今年底将达到20亿美元。

留心一下Marcus上线的时间点——2016年10月,当时的美国网络借贷市场,一边是孕育多年、蓬勃发展的网络借贷需求,另一边是受去年上半年Lending Club丑闻等多个因素影响,纷纷陷入发展危机网贷平台们。

根据零壹财经发布的一份名为《美国网贷市场的动荡与反思》的分析报告,受近年来美国经济下行以及2015年12月开始的美联储加息影响,2016年美国资本市场回报率继续走低,对冲基金的撤回率大幅度上升。

金融市场的动荡造成机构资金迅速从P2P流出,大量P2P网贷资产开始被卖掉,P2P网贷资产证券化的活跃程度也大幅降低。而资金成本的提高又反过来影响了资产端,导致借款人面临较高的利率环境,进而引起较高的违约率。

多个不利因素的并发直接导致美国网贷平台生存艰难。财报数据显示,2016年,Prosper营收1.329亿美元,但净亏损1.187亿美元,接近2015年同期的四倍。另一家Lending Club的情况更严峻,2016年全年亏损额达到1.46亿美元。

此消彼长。

去年开始,以高盛、花旗、富国为代表的一批金融巨头开始纷纷抢食美国的网络借贷市场。良好的品牌效应、低廉的资金成本,还有相对成熟的人才、风控、运营等,都让这些老牌机构迅速在新领域尝到了甜头。

比如,Marcus就是为用户提供3500美元至3万美元、两年到六年期的固定利率无额外费用的个人贷款,主要目标人群为有较高信用卡债务的人群。直指老牌的网贷平台,而它因为资金全部来自高盛集团,稳定且成本低廉。

并且,根据公开信息,高盛的信用卡贷款利率大约维持在17%左右,尽管Marcus的贷款利率比其信用卡低了3%-4%,但由于线上贷款运营成本低廉、用户群体庞大等因素,Marcus仍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2

传统金融机构的“后发先至”优势不只是在美国市场表现明显,这与眼下的中国市场何其相似。

受监管政策收紧、行业竞争加剧、资金成本提升、资产质量恶化等因素影响,中国网络借贷行业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截止2017年6月,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2114家。

P2P平台的生存有多难?刚刚宣布三年清盘的红岭创投,其创始人周世平就表示,成立8年多来,平台做了2700多亿的交易量,到现在红岭创投不仅仅是没有赚钱,背上了差不多8亿的坏账。

名气颇大的老牌平台都尚且如此,其它公司的日子恐怕也不会太好过。零壹财经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里,前后至少有5200家P2P平台涌入这个行业,在市场竞争加剧和监管趋严的环境中,大量平台倒闭、跑路和主动退出,目前正常运营者不足30%。

但值得注意的是,市场需求并没有因为网贷行业的萎缩而减少。截至2017年6月底,P2P网贷行业贷款余额增至10449.65亿元,环比5月底增加了4.85%,首次突破了万亿元大关。

放大到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同样面临这样的窘境。一方面,校园贷、现金贷、消费金融……一波接一波的风口刚刚激活了庞大的市场需求、培养了一定的用户习惯;另一方面,早期进入的那些创业公司却在大量退出。

监管政策收紧,行业洗牌加速,大量的互金创业公司被清理出局,这为“国家队”们入场提供了一个“刚刚好”的契机。

以校园贷市场为例,如果从2013年校园分期平台分期乐成立算起到现在,过去三年多时间里,上百家公司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打开了校园市场的金融需求,激活了一个“蓝海”市场。

但监管的“一纸文件”又让网贷机构退出了校园市场,甚至连“求职贷”、“培训贷”、“创业贷”等相关业务未来也几乎都与网贷平台划清了关系。

市场需求已经存在,有人退也就必将有人进。

这边网贷平台陆续离场,那边商业银行也就加速进场:工商银行与分期乐商城联合开发了“工银分期乐联名卡”信用卡,中国银行宣布在华中师范大学试点“中银E贷-校园贷”;除此之外,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也已陆续开展校园贷业务。

其实,如果复盘“现金贷”市场的监管与行业起落,路线几乎和“校园贷”业务如出一辙。

现金贷业务在上一轮监管扫描式的排查之后元气大伤,为了合规,许多平台都调整了贷款利率,再加上此前资金面收紧,许多平台面临“资金荒”威胁,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我们之前做过一次盘点,大约从2015、2015年开始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平安银行包商银行等都针对用户推出了类“现金贷”业务 ,庞大的用户数量基础、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费率是新金融行业内的绝大多数平台拍马也赶不上的。

如果你以为只有创业公司和小平台面临这样的威胁,那就大错特错了,移动支付、个人征信、金融云等原本互金巨头遥遥领先市场同样面临“国家队”的追赶。

除了已经上线的网联、计划筹建的信联,前不久有消息称银监会正寻求银行联合设立互联网金融云服务平台公司,提供包括帮银行处理网上支付、贷款审批、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和反欺诈等等服务,“云联”呼之欲出。

3

这段时间,互联网金融的从业者们大都有些消极。前几天,一位朋友感慨到:一个时代结束了,互金五年,一切归零。

无论是否归零,心酸总是难免的。

一方面,这本就是整个行业从非理性的发展慢慢回归,把行业“泡沫”慢慢去掉的过程,没有什么行业能够一直依靠监管套利成长,总有一天大家都要面对真正的市场环境和残酷的行业竞争。

另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无论在数据、技术,还是牌照、资质方面都有着先天的优势,创业者们走得磕磕绊绊、撞得头破血流闯出了一条路,却没有办法把更强大的竞争者挡在这条路以外。

眼睁睁看着别人在自己铺就的路上超过自己,或者在此之前,选择另外一条无人涉足的荒野重新开始,这会是创新者们不可抗拒的宿命吗?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4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