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风暴中“一枝独秀”的消费金融业务,还能风光多久?|

洪偌馨 · 零壹财经 2017-07-26 08:36:18 阅读:10737

关键词:反欺诈大公司消费金融金融

坐享市场红利而快速崛起的市场大都难以避开红利消退后的颓势,尤其,在这个风口起的快也落的快的新金融行业。——馨金融 洪偌馨/文 1 七月的尾巴,八月份的前奏,又到了上市公司们开始准备披露季报和半年报的时候。 前两天有朋友开玩笑说,现在上市公司为了财报好看,一言不合就卖...

坐享市场红利而快速崛起的市场大都难以避开红利消退后的颓势,尤其,在这个风口起的快也落的快的新金融行业。
——馨金融

洪偌馨/文

1

七月的尾巴,八月份的前奏,又到了上市公司们开始准备披露季报和半年报的时候。

前两天有朋友开玩笑说,现在上市公司为了财报好看,一言不合就卖房产,真是没有比这更立竿见影的盈利方式了。

我说,其实有的,去做消费金融啊。

7月23日晚间,上市公司二三四五披露了2017年半年度业绩快报,今年上半年,该公司营业总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及基本每股收益较上年同期分别增加33.85%、127.09%、125.71%、93.75%及100.00%。其中,上半年,二三四五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分别为10.66亿、5.34亿、5.4亿和4.5亿。

而业绩快报显示,导致这些指标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只有一个: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的迅速发展。


公开信息显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主要产品为“二三四五贷款王”,这个由二三四五与中银消费金融公司合作推出的“现金贷”产品,借贷期限最长为30天、额度在500—5000之间、日费率为0.1%。

根据此前该公司2016年年报提供的信息,该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的具体模式为,二三四五提供平台、流量和技术及数据分析支持;中银消费与二三四五研发决策引擎系统,构建实时类贷款自动化处理平台,并提供资金。

这家靠网址导航起家的公司,没想到如今却成为了消费金融行业的一匹“黑马”。更没想到的是,即便是在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风暴猛烈袭来的当下,消费金融业务依然可以“一枝独秀”,逆势发展。

二三四五这样的流量平台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持牌机构。2016年,几家成立较早的消费金融公司纷纷实现大规模盈利,后来者也相继扭亏为盈。


而到了今年,即便是去年亏损相对严重的苏宁也进入盈利爆发期,数据显示,该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36%;半年度利润总额达到4286.9万元,同比增长达到129.26%。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许多公司即便主营业务表现尚可,也还是在为一张消费金融牌照“抢破头”。

2017年7月21日晚间,中青旅发布公告称,将与光大银行发起设立光大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拟定为10亿元。其中,光大银行出资6亿元,占光大消费金融注册资本的60%,为主要出资人;中青旅以自有资金出资2亿元,占比20%。

而在此前不久,江苏银行董事会审议通过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相关议案,江苏银行与凯基商业银行、上海二三四五网络控股集团及海澜之家共同发起设立江苏苏银凯基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此外,据媒体报道,江苏吴江农村商业银行、海口农商行等都拟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海航旅游集团等公司将入局。银行+产业巨头(资金+消费场景或流量入口)成为了消费金融公司的标配。

截止到目前,国内目前已经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达到21家,总计发放牌照23张,另外还有几家家正在申请和审批中。

2

大家的日子既然都不好过,消费金融凭什么就不一样?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多个因素叠加让消费金融步入了收获的季节。市场红利刚刚爆发,各种商业模式逐渐成熟,巨头还没有形成赢家通吃的局面,资金、资产、服务商等各个环节都在积极参与进来,不断完善这条产业链。

关于国内消费市场增长潜力的数据想必很多人都在无数报告中看烦了,这里只列举一例,根据中金预测,到2020年,仅互联网平台的消费金融信贷余额就将达到1.5万亿。


消费金融市场红利期的说法由来已久,可是国内第一批消费金融持牌公司在2010年就已经获批,但此后的几年间却一直不温不火。

对比眼下消费金融公司与各个场景、平台合作的模式,我们不难发现,彼时互联网渠道还没有完全打开,消费金融公司既没有自己的流量,也很难深入场景,即便有资金成本优势,没有用户也是毫无用武之地。

而行业发展到现在,随着用户的年轻化、消费升级需求旺盛,市场教育基本完成,消费信贷市场已经打开,却还没有真的厮杀成“一片红海”。因为不同的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商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优势,也就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商业模式,服务于目标人群。

其中,发展最快的平台大概有两类,一类是依靠流量优势迅速放量的“现金贷”模式,另一类则是通过场景实现更精准风控的“分期”模式。

前面提到的二三四五,就是最典型的依靠流量优势崛起的平台。数据显示,早在2015年,二三四五的导航网站就拥有超过2.3亿的用户群,后来与游戏运营平台三七互娱进行联合运营,后者同样拥有超4亿的累计注册用户。

拥有一个这样的流量入口,对于现金贷平台而言几乎已经成功了大半。尤其是在早期,即便风控水平稍弱,只要用户数量足够,就能够通过高利率覆盖高坏账的方式实现盈利。

当然,二三四五的流量毕竟还是有限的,因此只能通过这种完全开放的线上模式获客。而拥有更大流量基础的巨头如微众银行,则可以采用白名单制更精准地获得优质用户。


另一类分期模式我们也并不陌生,淘宝、京东衍生出的蚂蚁花呗与京东白条是线上场景切入消费分期的经典案例了,后来唯品会、去哪儿等电商和在线旅游平台推出的分期产品,在模式上几乎如出一辙。

此外,我们也花了不少时间关注消费金融的“线下铁军”们,虽然他们让互联网金融这个词显得越来越重,但是不得不说在N线城市市场,面对质量参差不齐的人群,这种模式在获客和风控方面仍然是十分有效的。

过去一段时间里,消费金融资产端市场处在红利期,市场活跃却远没有饱和,而资金端也赶上了最好的时候。在这一轮银行资金收紧、利率上行之前,消费金融行业发展一直处于债市大牛市的背景之下,ABS、银行授信都相当爽快。

就在7月24日,二三四五发公告称,将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合计不超过人民币15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消费金融这块蛋糕必将被更多公司抢食。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这个行业被越来越细分,一些公司彻底放弃了C端用户,专门从事大数据服务、信贷决策技术输出等B端业务。

我们通常觉得B2B2C的业务难以掌握C端用户,因此并非是个好的模式。可是在收获期的消费金融市场,这些都被认为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3

在互联网金融行业“退潮”的对比之下,消费金融凶猛的增势显得格外突出。

虽然各类数据都提示我们,这是由消费升级+金融渗透+长尾效应叠加带来的巨大市场机会,但也不止有一位金融从业者朋友质疑过过,各种利好数据背后的真实性。

退一步讲,即便这些数字都是真实的,消费金融行业这样“躺赢”的日子也不会一成不变。

之前提过很多次,决胜消费金融业务的三大要素:获客成本、信用(或风控)成本、资金成本。从今年的情况来看,要维系每一个环节的优势,难度都在大幅升级。

而这些预警信号都指向了一件事:消费金融业务可能不会一直这么赚钱了。

比如,今天看到一组数据,根据宜信旗下的征信机构致诚阿福平台统计,在近1年中,多头借贷预警总次数达554万次。其中,在2家以上的机构申请借款的总人数达191万人,在5家及以上的机构申请借款总人数达29.42万人。

考虑到单家平台可覆盖的数据有限,真实的情况可能远比这个结果严重。

重复借贷的难题,过去没有很好的解决方式,其实现在依然没有。互联网技术的进化在提高平台反欺诈能力的同时也变相成为了“羊毛党”、骗贷团伙手中的利器。大家都在进步,只是看谁比谁快一点而已。

“两年内,消费金融还有的做。”这是一年前,一位浸淫微贷和消金圈十年的好友做出的判断,“最先进入市场的公司有机会收割到最优的一群人,再往后,估计就越来越难。”

坐享市场红利而快速崛起的市场大都难以避开红利消退后的颓势,尤其,在这个风口起的快也落的快的新金融行业。

希望眼下这些依然蜂拥而入的参与者,都做好了迎接“退潮”的准备。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车博所众筹

车博所众筹

坐等洗牌

0 回复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5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