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博文】四大AMC持牌大比武:持牌银行发展概览与对比

信金研究院 · 零壹财经 2016-07-06 00:00:00 阅读:2242

关键词:amc持牌银行

银行业暴利时代虽终结,银行牌照仍受AMC钟爱。

 

一、银行业暴利时代终结,银行牌照仍受AMC钟爱

 

商业银行离职潮涌动,人才流失加剧

 

2016年6月初,“宇宙第一大行”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正式离职,10年辉煌宣告谢幕,所有银行人向姜行长致敬,似乎也意味着中国银行业的辉煌曲终人散。

 

整个上市银行中,去年一年离职行长、高管超过50人,有银行更是出现了员工排队辞职的盛况。这都是前所未有的现象,在银行工作一直都是人们心中的“金饭碗”,但今天似乎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商业银行业绩下滑,转型步入阵痛期

 

中国银监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末,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升至1.75%,而该数据在去年年底时为1.67%。数据显示,今年3月底,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为1.39万亿元,而上季末为1.27万亿元。不良贷款金额以及不良贷款率仍双升,商业银行“日子确实不好过”。

 

数据显示,16家上市银行去年业绩整体下滑,五大行利润增长接近零,历史最差。主要原因是在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实体经济的持续低迷、互联网渠道的冲击、民营外资银行的加入、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商业银行的自身转型的阵痛与迷茫。

 

当传统商业银行步入“深秋”甚至“寒冬”的当下,四大AMC却逆势而上,加紧布局商业银行牌照的热情丝毫没有退怯,全牌照金控格局的构建依旧是AMC的至高战略。

 

 

纵使容颜逝去,依旧追逐你的外衣

 

2015年的最后一天,东方资产获得银行牌照的窗户纸终于被捅破。东方资产将通过持有大连银行逾半数股权,一举成为该行控股股东。早在东方资产之前,华融资产旗下就拥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且由华融资产亲自参与重建且控股的华融湘江银行。而在去年年初,长城资产已作为战略投资方入主德阳银行,并成为后者的大股东。而信达资产获得南洋商业银行的控股权也为四大AMC布局银行业务画上圆满句号。

 

综合来看,四大AMC布局银行在业绩上和时机选择上都相对有点晚。银行暴利时代已经终结,四大AMC对银行的持牌战略意义更大。同时,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在“青春看似逝去,容颜不再”的当下,能够找到一个“喂奶的妈”也是转型的一个次优选择。

 

二、AMC持股银行的历程

 

在四大AMC持牌大比武系列(一)中,我们对四大AMC及其子公司在金控格局、总资产、净资产、总收入、净利润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在金控格局方面,信达拥有7张金融全牌照,华融、东方、长城资产已有6张金融牌照,分别缺少保险、基金、期货金融牌照。本文将较为具体分析四大AMC旗下所拥有的商业银行牌照情况。

 

四大AMC所持银行的股权都在50%以上,属于绝对控股,尤其是信达资产对于南洋商业银行为100%控股(见下表)

 

 

(一)南洋商业银行与信达资产

 

南洋商业银行(Nanyang Commercial Bank,NCB)于1949年12月15日由庄世平创办于香港,其立足于香港,业务面向世界,服务范围较广。

 

目前,其除在香港各区设有四十一间分行及多间投资服务中心、工商服务中心外,在美国三藩市均设有分行,并在中国内地成立全资附属公司—“南洋商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 (简称“南商(中国)”),为客户提供全面银行服务。南商早于1982年在深圳经济特权开设分行,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在内地经营的外资银行。

 

2014年《亚洲周刊》罗列的亚洲300大银行中, 以资产总值计, 南商于香港区位列前十名, 获选为「亚洲银行300排行榜2014年10大银行(香港去)荣誉奖」得主。南洋商业银行是一家私人银行,在行业内尽管各方面业务不算突出,但牌照很齐全。不过,受制于外资行苛刻的审批要求及存贷比限制,南洋商业银行在内地的发展颇为不顺。

 

南洋商业银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先进的银行业务经验,在香港地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中国信达收购南洋商业银行之前,其为中银香港之附属公司。

 

2016年5月30日,信达资产与中国银行在香港联合举办南洋商业银行股权交割仪式。至此,有关南商股权转让的所有工作全部顺利完成,南商成为中国信达集团的一员。

 

(二)华融湘江银行与华融资产

 

华融湘江银行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核准,由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控股,在重组原株洲市商业银行、湘潭市商业银行、岳阳市商业银行、衡阳市商业银行和邵阳市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以新设合并的方式于2010年10月12日设立。

 

华融湘江银行了构建“小、精、专、新、特”的服务体系;按照“差异化、市场化、多元化、区域化、资本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逐步建设成为一家立足湖南,辐射全国,走向世界,具有特色品牌的现代商业银行。华融湘江银行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湘江百姓。不过,“小”的定位看似与华融资产的业务侧重于“大”的方向定位不一致。

 

华融湘江银行总部位于长沙,注册资本40.8亿元,其中中国华融股权占比50.98%,“四行一社”原有股东股权占比41.67%,湖南财信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济南均土源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作为一致行动人股权占比7.35%。

 

华融湘江银行具有较为清晰准确的定位和战略目标,且华融湘江银行从成立开始即带着华融资产的“血液”。虽然华融湘江银行从2010年成立至今不到6年,银行业务的开展历史相对较短,但其与AMC的联姻时间是在四大AMC中最长的。

 

(三)大连银行与东方资产

 

大连银行前身大连市商业银行成立于1998年3月28日,是一家由大连市国有股份、中资法人股份及个人股份共同组成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大连市商业银行于2007年2月17日更名为大连银行。

 

2007年7月19日,大连银行在天津设立了第一家异地分行,迈出了从地方银行向全国性银行转型的第一步。现目前,大连银行已经成为唯一在全部四个直辖市均设有分行的城商行,大连银行作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架构初具雏形。大连银行以“服务地方、服务中小、服务市民”为其市场定位。

 

2015年12月31日,东方资产收购大连银行的方案获得财政部和大连银监局的批准,同意东方资产持有大连银行50.29%的股份,成为控股股东。大连银行完成“易主”,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取代大连融达(大连国资委控股的投资管理平台)成为拥有绝对控制权的第一大股东。

 

大连银行虽然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遇到多重困难,资产缩水严重,营业收入和利润大幅下滑,但是大连银行地处东北三省经济活力最强的大连市,在地方耕耘多年,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通过东方资产的治理和运作,相信大连银行会尽快得以优化调整,走向企稳回升的态势。

 

(四)德阳银行与长城资产

 

德阳银行成立于1998年11月16日,注册资本37138万元。初设时,德阳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经过十七年的发展,德阳银行已成为一家规模初具、运行稳健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德阳银行所处地理位置和经济地位极为重要,产业优势明显,增长潜力较大。长期以来,其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德阳银行以“立足地方,坚持中小,服务大众,综合发展”为市场定位。

 

德阳银行于2015年2月末在中国货币网公开的同业存单发行文件中更新了股东名单。其中长城资产位列第二大股东,持股数为4.18亿股,持股比例为28.36%,仅次于第一大股东德阳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下称“德阳国资公司”)的29.78%。不久后证实德阳国资公司也已被长城资产收购,成为长城资产的全资子公司。长城资产通过德阳国资公司间接持有及直接持有的德阳银行股份达到58.14%,处于绝对控股的地位。

 

德阳银行具有一定的发展历史和经验,战略定位和经营理念较为明晰。“立足地方,坚持中小,服务大众,综合发展”的市场定位也与长城资产集团的“服务中小企业”的定位相一致。我们认为长城资产和德阳银行通过直接和间接持股进行的联姻是各取所需,经过双方长期思考、探索的结果。

 

三、四家银行的业务经营情况对比

 

南洋商业银行

 

南洋商业银行截至2015年年末,资产总额为3051.97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2613.70亿元,相比2014年的3039.04亿港元,同比增长0.43%。净资产为317.71亿元,相比2014年的298.84亿元,同比增长6.3%。

 

年报数据显示,2015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65.04亿港元,折合人民币55.70亿元,相比2014年的66.39亿港元,同比下降约2.03%。净利润28.97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24.81亿元,相比2014年的27.51亿港元,同比增长5.27%,高于我国商业银行2015年行业整体2.4%的净利润增速。

 

根据2015年年报,我们发现南洋商业银行2015年总资产收益率(以下简称“ROA”)为0.95%,稍低于16家上市银行的平均水平1.07%;2015年净资产收益率(以下简称“ROE”)为7.80%,与16家上市银行的平均水平16.39%相比相差较大。同时南洋商业银行2014年的ROA为0.94%,2014年的ROE为7.89%,与2014年相比,ROA和ROE变动基本不大。

 

南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基本稳定,ROA和ROE也比较稳定,虽然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有一定差距。但在收入下降的情况下,净利润反而有一定程度上升,说明南洋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较佳。

 

华融湘江银行

 

华融湘江银行截至2015年年末,资产总额为2100.58亿元,相比2014年的1643.33亿元,同比增长27.82%。净资产为127.50亿元,相比2014年的109.74亿元,同比增长13.93%。

 

年报数据显示,2015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59.65亿元,相比2014年的52.19亿元,同比增长14.29%;净利润为22.71亿元,相比2014年的20.26亿元,同比增长12.09%,高于行业平均增速。

 

根据2015年年报,我们发现华融湘江银行2015年ROA为1.08%,与16家上市银行的平均水平1.07%相当;2015年的ROE为17.81%,稍高于16家上市银行的平均水平16.39%。同时华融湘江银行2014年的ROA为1.23%,2014年的ROE为18.46%,与2014年相比ROA和ROE都有小幅下滑。

 

华融湘江银行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近年都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且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盈利能力指标ROA和ROE也都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并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说明华融湘江银行的经营效率不错。

 

大连银行

 

大连银行截至2015年年末,资产总额为2443.6亿元,较2014年底的2591.0亿元缩水5.69%,较2013年末缩水13.97%。净资产为184.72亿元,相比2014年的132.14亿元,同比增长39.79%。

 

年报数据显示,2015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55.64亿元,相比2014年的74.04亿元,同比下降24.86%;净利润为1.29亿元,较2014年的4.77亿元下滑73.07%。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根据2015年年报,我们发现华融湘江银行2015年ROA为0.05%,远低于16家上市银行的平均水平;2015年ROE为0.81%,也远低于16家上市银行的平均水平。同时大连银行2014年的ROA为0.18%,2014年的ROE为3.68%,与2014年相比,ROA和ROE都有大幅下滑,且ROE下降的幅度高达78%。

 

大连银行无论在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等指标,还是在ROA和ROE等盈利性指标上,其经营发展状况目前均不佳,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不过,大连银行其资产规模在四家银行中位于前列。

 

德阳银行

 

德阳银行截至2015年年末,资产总额为827.27亿元,相比2014年的564.44亿元,同比增长46.56%。净资产为52.24亿元,相比2014年的45.52亿元,同比增长14.76%。

 

年报数据显示,2015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21.87亿元,相比2014年的16.86亿元,同比增长29.72%;净利润为4.05亿元,相比2014年的3.15亿元,同比增长28.57%。远高于行业平均增速。

 

根据2015年年报,我们发现德阳银行2015年ROA为0.58%,与16家上市银行的平均水平1.07%相比相差较大;2015年的ROE为8.28%,与16家上市银行的平均水平16.39%相比相差也较大。

 

同时德阳银行2014年的ROA为0.57%,2014年的ROE为8.50%,与2014年相比ROA和ROE基本持平。

 

德阳银行从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等指标上来看,其在2015年取得了较大发展,经营水平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不过其ROA和ROE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仍相差较大,说明其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2015年,16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净利润为1.28万亿元,平均实现净利润801.88亿元,上述四家银行净利润均远远未达到这一水平,存在极大差距。

 

16家上市银行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性银行营业收入增速呈加速下降态势。其中,大型商业银行2015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2%,增速比2014年下降6.6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同比增长19.2%,增速比2014年下降2.3个百分点。城商行同比增长26.7%,比2014年增速提升0.1个百分点。

 

从16家上市银行数据来看,其ROA和ROE由于利润增速的下滑,导致2015年上市银行的ROA和ROE普遍低于去年同期,2015年13家上市银行的平均ROA为1.07%,平均ROE为16.39%,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11基点和232基点。

 

南洋银行与大连银行在2015年营业收入出现负增长,不及行业水平。华融湘江银行14.29%的同比增速高于大型上市商业银行而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

 

值得一提的是德阳银行其29.72%的收入增速甚至高于上市城商行的增速。从盈利性指标ROA和ROE上来看,华融湘江银行表现相对更好,与行业平均水平相当;南洋商业银行和德阳银行距离行业平均水平相差较大;而大连银行由于近几年经营业绩的下滑,其ROA和ROE不仅远不及行业平均水平且自身下降幅度较大。

 

 

对比分析

 

综合来看,四大AMC旗下银行均为集齐金融牌照所考虑,在规模和盈利水平上总体处于行业中下游水平,无论是规模还是营收、净利润等都不及行业平均水平。

 

从相关数据中可以看出,四家银行的发展状况差异较大。从资产总额来看,南洋银行、大连银行和华融湘江银行均超过2000亿人民币,远高于德阳银行的827亿。不过从增速来看,德阳银行在2015年资产总额有较大幅度提升,这与长城持牌德阳银行有关。我们觉得德阳银行的资产总额将会在近几年进一步得到提升。

 

从经营业绩来看,只有华融湘江银行与德阳银行在收入指标上有一定增幅,且德阳银行的经营业绩增速明显关于行业平均水平。大连银行不但资产总额缩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大幅度下滑。

 

我们需要明确和关注的是四家银行与相应的母公司——四大AMC联姻的时间点。华融湘江银行从诞生之日起即“流淌”着华融资产的基因,自2010年成立至今快6年时间了,其2015年的财务报表能够较为真实的反应华融湘江银行与华融资产结合的“化合效应”。

 

大连银行和南洋商业银行分别于2015年年末和2016年年中才分别加入东方资产和信达资产的大家庭。大连银行和南洋商业银行2015年的财务报表表现与信达资产和东方资产关系不大,两家银行过去的发展状况不能揭示和预测其与新的“掌门人”结合后的表现,两家银行后续的发展和表现值得期待和关注。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德阳银行在2015年2月被长城资产控股之后,其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无论从绝对额还是从增速上来看在2015年的整体表现均可圈可点,这似乎从侧面说明了商业银行入驻AMC是一个不错选择?

 

四、我们的总结

 

虽然现在银行业的日子并不好过,甚至某些商业银行在资产上缩水,收入和净利润下滑,不良贷款额和不良率双双攀升。但这一系列事件均挡不住四大AMC对银行牌照的“钟爱”。虽然每家AMC持牌银行的时间安排和方式并不相同,但四大AMC在近些年对银行牌照的追求均源自其“金控布局”的战略构想,银行作为金融领域最重要的机构,对于AMC构建的金融生态圈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具体而言,每家AMC对于其持牌银行的战略规划和定位还不完全一致,因为每家商业银行的特点和属性不尽相同,同时四大AMC本身各自的定位具有差异。南洋商业银行总部在香港,其业务的开展可以更加国际化,还可帮助信达资产及旗下的子公司扩展海外业务;

 

德阳银行坚持“立足地方,坚持中小,服务大众,综合发展”的市场定位,与长城资产的定位十分契合,德阳银行虽然总部处于四川,但其银行牌照可以帮助有效协同集团旗下各子公司的相应业务开展;

 

大连银行虽然近些年“问题不断”,而作为坏账银行的AMC——东方资产在此时对其进行控股,也是一次检验东方资产自身实力和水平的好机会;

 

华融资产的定位以及业务开展给予大家的印象均体现在“大”上,而华融湘江银行的“小、精、专、新、特”定位,虽然看似与华融资产“格格不入”,但我们认为华融湘江银行的业务和服务对象可能是华融资产的有效补充,甚至互相促进创新和扩展业务。

 

资本市场对于AMC控股银行的反应:

 

 

现在我们从资本市场上进行观测,了解资本市场对于AMC控股银行的态度。

 

四大AMC中,现目前只有信达和华融是上市公司,我们主要选取中国信达在2016年5月30日(持牌南商的时间)前后的股票表现进行分析。从上图可以看出信达没有在资本市场上引起追捧,股票价格一直低于2013年发行价(3.58港币),其股票在今年4-6月波动很小,控股南商前后股票表现一直低迷,说明资本市场对于其持牌南商并不是很看好。

 

我们认为可能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投资者认为持牌银行的交易价格过高;二是商业银行正处于转型攻坚期,银行的暴利已经终结,这个时候AMC持牌银行可能不会为AMC带来较大的经营收益;三是投资者对于持牌银行如何有助于发挥AMC在不良资产主业的特点存疑。

 

不过我们认为,长期来看,四大AMC与银行的联姻是一个双赢甚至多赢的博弈结果选择。四大AMC最主要的业务就包括收购和处置银行不良资产,两者之间的连接和业务本身就不少,双方之间的关系较为微妙和紧密。AMC控股商业银行后,AMC将提供对于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层面的帮助;同时,AMC的注资将增强商业银行的基本实力,便于业务创新和业务开展。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入驻AMC,将为AMC及旗下其他子公司带来业务、客户、机构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协同效应,如带来交叉销售协同、风控监管协同、资金管理协同、信息共享协同、客户资源协同等,将充分促进AMC集团以及旗下各子公司之间的产品创新、业务创新、管理创新,并扩展各子公司的在各自领域的市场业务。AMC可以当之无愧的以全金融牌照和全套金融服务,打出业务组合拳,向中信、光大、招商这样的老牌金控集团叫板。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63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