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中信银行的高质量增长与价值重估

董云峰 · 零壹财经 2023-09-13 10:16:46 阅读:20933

关键词:中信银行实体经济建信理财数字化普惠金融

作者 | 董云峰 来源 | 零壹财经专栏 尽管市场行情持续弱势,在国有大行以及中信银行等股份行的引领下,银行股的价值重估浪潮依然浩浩荡荡。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A股上市银行中,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三家国有大行涨幅最高,均超过20%;紧随其后的是央企背...

作者 | 董云峰 来源 | 零壹财经专栏
 
尽管市场行情持续弱势,在国有大行以及中信银行等股份行的引领下,银行股的价值重估浪潮依然浩浩荡荡。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A股上市银行中,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三家国有大行涨幅最高,均超过20%;紧随其后的是央企背景的中信银行,上半年累计涨幅达20.08%,再次领涨股份行。

由此,这波行情又被视为“中特估”(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一部分。在原有传统估值方法的基础上,中特估进一步考虑了企业经营的社会价值,包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服务国家战略、社会责任以及外部影响等,为银行估值重塑引入了新的驱动因素。

事实上,除了中特估因素外,部分银行业绩的稳定释放也为估值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中信银行为例,从最新披露的中信银行中期业绩报告来看,得益于资产质量的持续改善,以及管理效能的逐渐释放,该行又一次交出了让市场满意的成绩单,继续保持厚积薄发之势。

业绩数据是表,高质量发展是里。近年来,从零售转型、综合金融到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信银行顺应时势,加力打造价值银行,不断重塑服务模式与成长逻辑,实现自身战略与国家战略、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

这正是中信银行引领银行业价值重估的深层次动力。
 
01
整体业绩跑赢大市
 
受内外部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银行业进入低速增长阶段。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3万亿元,同比增长2.6%。在此背景下,要想维持较快的业绩增长,既要有扎实的基本面作为支撑,也考验着商业银行应对挑战的能力。

上半年,中信银行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线,迎难而上,效益稳中有进,股东回报稳步提升,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360.67亿元,同比增长10.89%;平均总资产回报率0.85%,同比上升0.04个百分点;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2.15%,同比上升0.33个百分点。

在半年度业绩发布会上,中信银行行长刘成表示,上半年中信银行坚定落实“强化党建引领、服务实体经济、打造价值银行”三大经营导向、“稳息差、稳质量、拓中收、拓客户”四大经营主题,稳中求进、努力转型,取得良好发展业绩,总体上跑赢了大市。

其中,资产质量的持续改善,为中信银行业绩的稳定释放奠定了基础。自2022年以来,中信银行资产质量向好趋势不断稳固。到今年上半年,中信银行有力应对外部不利因素,不良贷款、问题贷款保持量、率双降,多个指标达到多年来最好水平,风险管理基本面进一步夯实。

具体而言,截至6月末,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48.5亿元,较年初减少3.63亿元;不良率为1.21%,较年初下降0.06个百分点;问题贷款余额1489.9亿元,较年初减少5.9亿元;问题率为2.77%,较年初下行0.1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达到208.28%,较年初上升7.09个百分点,为2013年以来最好水平。

同时,面对资产端收益快速下行带来的息差压力,中信银行持续聚焦基本盘业务,将“稳息差”作为重中之重,通过调结构、加强定价管理,取得明显成效。上半年,中信银行总负债中,自营存款占比提升3.3个百分点,负债稳定性增强。同时,自营存款置换市场化高成本负债,有力带动了负债成本下降。总资产中,贷款占比提升至61%,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同时有利于提升总体资产收益水平。

从中收来看,在代销、信用卡等业务带动下,上半年中信银行手续费净收入总量达到190.6亿,同比增长1.2%,优于股份行平均水平,中收增长势头良好。其中,信用卡、托管业务收入增幅位居股份行首位,理财收入增幅位居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在确保自身稳健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中信银行积极践行国家战略,服务实体能力持续强化。上半年,该行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的资产投放,绿色信贷、战略新兴产业、制造业中长期、普惠金融等贷款增长较快,既提升了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也实现了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中信银行绿色信贷余额4006.8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93%;普惠贷款余额5078.9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88%;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4729.7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50%;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333.7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4%,以上贷款增速均高于贷款总体增速。
 
02
零售业务量价双优
 
在行业里,发力零售转型,中信银行并不是最早的,却是战略最清晰、执行最坚决的银行之一。近年来,中信银行将零售提升到第一战略,并确定了打造“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综合融资”三大核心能力的发展思路。

中信银行的雄心是,以财富管理为核心牵引打造“新零售”,全面深化“主结算、主投资、主融资、主服务、主活动”的“五主”客户关系,打造客户首选的财富管理银行。近年来,在“零售第一战略”的引领下,中信银行系统推进“新零售”,推动零售业务不断迈上新台阶。

面对上半年的重重考验,通过深化高质量获客和高价值经营,中信银行的零售营收、中收同比实现正增长,全行占比显著提升。其中,零售营收399.84亿元,同比增长4.7%,占比41.4%,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

具体到各项零售业务指标,中信银行同样实现了量价双优。

从量的角度来看,截至6月末,中信银行零售管理资产余额(含市值)达4.1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90%;个贷业务余额1.69万亿,较上年末增长860亿,余额及增量均保持同业第二;信用卡分期交易量增速排名同业第一。

从价的角度来看,上半年中信银行的个人存款成本、新发放个人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变动均优于同业平均,且信用卡业务贷款利息收入率同比提升,为零售营收增长奠定了基础。

在客户经营层面,6月末,中信银行个人客户总数1.32亿户,较上年末增长3.58%;信用卡上半年新增客户量350万户,位居同业第一;私行客户超过7万户,年增量创近3年最优;手机银行月活跃客户同比增长22%;“三主”及以上客户超1800万户,“五主”客户的户均收益较去年同期增长13%。

值得一提的还有理财业务,截至上半年末,信银理财新产品规模15291亿元,超过工银理财农银理财建信理财中银理财,晋升至全市场第三。在普益标准两个季度综合理财能力排名中,信银理财稳居全行业第二。

中信银行副行长吕天贵在业绩发布会上指出,面向未来,中信银行将坚定推进“零售第一战略”,坚持客户导向、价值导向理念,将数据和策略作为驱动力,提高专业化和精细化能力,深化客户价值发现,特别是着力挖掘1.3亿存量客户的价值,持续沉淀零售体系,推动零售战略目标达成。
 
03
协同赋能日益凸显
 
中信银行有着与生俱来的综合金融基因。早在1987年,中信银行的前身——中信实业银行成立,就是改革开放后成立的第一家全国性综合性商业银行。

依托于中信集团综合化平台,中信银行充分发挥“1+1>2”的协同优势,整合全市场优质资源,向客户提供一站式、定制化、多场景、全生命周期的专业化服务,实现由传统信用中介,向聚合型服务中介的升级蝶变。

伴随中信金控的成立,中信银行的协同优势得到进一步增强,并带来了更多机遇。通过金控加强协同的作用,扩大了中信银行的客户基础,提升了客户价值发现、价值挖掘的能力,也有利于实现客户的全维度的服务。

这种综合化与协同优势,最直观地体现在综合融资,这也是中信银行三大核心能力之一。中报显示,截至6月末,依托“大投行”“大商行”“大协同”打造全场景融资及服务能力,中信银行综合融资规模达到12.55万亿,较年初增长2500亿。

其中,协同赋能所带来的业务发展成效日益凸显。上半年,中信银行联合集团金融子公司为对公客户提供融资规模超9795亿元,托管规模新增1068亿元,托管总规模21974亿元,对公代销369亿元,同比增长24%。

零售方面同样如此。中信金控成立了财富管理委员会,下设3个子委员会和5个工作室,聚焦个人端全产品、全渠道、全场景服务提升。上半年,中信银行零售协同代销规模591亿元,共享高端客户4399户,同比增长5%。

在资本市场方面,上半年,中信银行服务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保荐上市企业授信覆盖率同比上升28个百分点、募集资金账户开户率提升14个百分点;联合两家券商为客户主承销债券898亿元、推介承销交易所债券817.31亿元。
 
04
从科技支撑到科技驱动
 
无科技,不金融。对金融机构而言,数字化已然不只是锦上添花的辅助手段,而是至关重要的驱动力。

这需要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将数字化转型提升为“一把手工程”。2021年,中信银行成立了由时任行长方合英(现任中信银行董事长)亲自挂帅的全行数字化转型办公室,各分管副行长担任专业专题委员会负责人,统筹规划和推进全行数字化转型。

中报提到,中信银行加快推动一流科技驱动型银行建设,加强数业技深度融合,做强做优科技赋能体系,推动科技由“支撑型”向“驱动型”转变。在客户数字化、渠道数字化、产品数字化等场景同步发力,切实提升业绩指标。

从公司业务看,上半年,中信银行的中小客群数字化经营成效显著,数字化经营体系助力中小客户精准营销,试点存量跃迁率提升3.8倍,拓客转化率提升3.6倍。

从零售业务看,数字化运营工艺2.0不断成熟,聚类分群生成的“五主”富裕、贵宾经营地图,助力上半年贵宾客户数年增近9万户,同比多增2000余户,AUM年增1282亿,增量夯实股份行同业第二。

从金融市场业务看,中信银行深耕量化投研场景,构建晴雨指数、大势围观、CPI预测等数字化产品,借助智能技术优化市场投研流程,提升市场分析师效率15%。

可以看到,在科技支撑走向科技驱动的转变过程中,中信银行正在将数字化融入到各个业务条线的DNA之中,打破服务场所、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的边界,实现经营生态的开放和融合,进一步发挥技术的乘数效应。

数据显示,过去4年多来,中信银行累计科技投入近300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0%,营收占比已经突破4%;全行IT人员达4857人,同比增长16%,占比达到8.5%。总行端自有科技队伍两年翻两番,突破3200人,科技赋能业务数字化转型的能力显著增强。
 
05
价值银行“弄潮儿”
 
当前,打造价值银行,正在成为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新趋势。

其背景是,新时代赋予新使命,银行业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将发展重心从规模增长转向价值创造,并且在提升自身价值的同时助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自身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增强服务大局的能力。

在通往价值银行的征途上,中信银行奋力疾行。去年3月,中信银行管理层旗帜鲜明地提出,力求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不断积累内生发展动力,努力成为一家“令人尊重、有口皆碑”的价值创造银行。

刘成行长在业绩发布会上提到,中信银行致力于探索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始终在思考股份制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规律,以及如何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他强调,金融机构只有更好地融入国家战略才有价值,才能够实现自身发展,才能够更好地防范风险。

申万宏源近期发表的研究报告认为,银行是符合“中特估”三性的代表,估值修复是必然。过去十多年时间,银行与国运同行,加强普惠金融服务和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资产负债表更贴近实体;并且修炼内功,不断增厚拨备、加强风险抵御能力,维持可持续经营的同时实现更为平滑、可预期的业绩,也给予投资者更稳定的分红回报。

过去数年里,中信银行盈利能力不断增强,业务结构持续优化,资产质量逐季改善,这种内在的价值提升也反映到外在,体现为外部评价更优、市值更高、声誉更好、口碑更佳。据英国《银行家》杂志最新发布的《2023年全球银行品牌价值500强》榜单,中信银行排名第20位,较去年上升1位。

从资产质量拐点到估值拐点,从价值重塑到价值重估,发生在中信银行身上的改变肉眼可见,并且仍在加速,其重返股份行竞争前列的战略目标,已经越来越近。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5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