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透视中行中报:高质量发展的「大象之舞」

董云峰 · 零壹财经 2023-09-01 09:43:09 阅读:12716

关键词:中国银行中资银行国有大行经济金融

作者 | 董云峰 来源 | 零壹财经专栏 中国银行,这个意义非凡的名称,从一开始就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作为我国持续经营时间最久的中资银行,百余年来,中国银行经历并见证了近现代中国金融业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历史风云,在时代中烙印下“为社会谋福利、为国家求富强”...

作者 | 董云峰 来源 | 零壹财经专栏
 
中国银行,这个意义非凡的名称,从一开始就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作为我国持续经营时间最久的中资银行,百余年来,中国银行经历并见证了近现代中国金融业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历史风云,在时代中烙印下“为社会谋福利、为国家求富强”行动印记。
 
党的二十大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以此为指引,中行始终胸怀国之大者、行之大者,牢记金融工作的职责使命,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努力将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融入到国家发展大局与国计民生的高质量发展之中。

最新披露的中国银行2023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中行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稳中求进、以进固稳,统筹推进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等工作,业务发展取得新成效,财务效益趋势向好。

透过这份中报,中行不仅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韧性,更彰显了坚定的大行担当,以高质量发展的“大象之舞”,在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上昂首向前。
 
1
经营业绩稳中有进
 
国有大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中流砥柱,它们的稳健向好,对银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2023年上半年,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复苏动能减弱,国内经济恢复常态化运行,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同时也面临需求不足等挑战。在此背景下,中行交出了一份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成绩单。

中报显示,截至6月末,中国银行集团资产总额31.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59%。客户贷款净额为18.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84%,在资产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1.24个百分点。其中,境内人民币贷款较上年末新增1.46万亿元,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负债总额28.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95%。客户存款总额22.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13%,在负债中的占比提升2.26个百分点。

在持续让利实体经济的同时,中行财务效益趋势向好。上半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197亿元,同比增长8.92%。实现税后利润1,277亿元,同比增长3.35%。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净息差1.67%,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为0.85%,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0.60%。成本收入比(中国内地监管口径)25.77%,同比下降0.57个百分点。

从客户基础来看,上半年,中行着力提升金融服务的适配性、全面性和便利性,公司有效客户数、个人有效客户数同比分别增长10.52%和4.85%,客户基础实现提质扩量。

在风险管控方面,中行不断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及时开展风险研判与排查,积极推进将网络与数据安全风险等非传统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同时加速智能风控体系建设,优化内评法模型43个。截至6月末,不良贷款余额2,46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52亿元;不良贷款率1.28%,较上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88.39%,资本充足率17.13%,保持合理水平。
 
2
积极践行大行责任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更高效、更优质的金融服务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要,是商业银行所肩负的重大使命。

上半年,中行坚守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的初心,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与产业转型大方向,不断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力度,积极践行大行责任,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稳步提升。

全面服务科技自立自强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行围绕增长动力转换和创新驱动发展,加大“两新一重”、先进制造业、“专精特新”等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力度。进行制造业贷款结构调整,提升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加大对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通信设备制造等重点行业的支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截至6月末,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较上年末分别增长45.46%、22.56%。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授信户数超过1.5万户,授信余额2,568亿元。

加力发展普惠金融,促进小微市场主体复苏,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截至6月末,中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1.5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6.27%,线上贷款新增占比提升至78%;涉农贷款突破2.4万亿元,较年初新增3461亿元,增速16.75%。

坚持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积极创新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手段和渠道,持续提升民营企业服务质效。6月末,中国银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3.4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42%;民营企业贷款在新投放公司类贷款中的占比从2020年的40.13%提升至42.37%。

主动融入国家关于扩内需促消费各项战略部署,加大消费信贷服务,助力消费发挥拉动经济增长基础性作用。个人住房贷款新投放同比增长24.54%,非房消费贷款较上年末增长17.59%。

积极响应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助力疏通内循环体系。上半年,中行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贷款投放增速高于全行平均水平。

在8月30日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中行副行长张小东表示,下半年,中行将在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持续扩大新增贷款规模,提升信贷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全力以赴助力实体经济回暖和提振市场信心。预计全年境内人民币贷款将实现显著同比多增。
 
3
全球化发展稳步前行
 
自1929年设立首家境外机构伦敦代表处始,中国银行全球化发展已近百年。2023年6月1日,中国银行巴布亚新几内亚代表处开业,成为南太平洋岛国首家中资银行机构。截至目前,中国银行境外机构已覆盖六大洲共63个国家和地区,包括43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作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中资银行,中国银行在服务新发展格局中加快发展自己,努力当好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金融“主力军”,以高质量全球化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今年以来,中行积极担当金融“走出去”先行者、探路者责任,发挥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消博会、投洽会等国家级贸易展会最高级别战略合作伙伴作用,打造跨境金融服务的首选银行。上半年,中行境内外币公司存贷款、国际贸易结算、境外机构存款市场份额扩大;全球港币债券承销排名市场第一;熊猫债、中国离岸债券、跨境理财通等特色业务领先地位进一步夯实。投放进出口贸易融资同比增长10%,跨境电商结算业务规模同比增长超130%。

作为人民币跨境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中行坚定助力人民币国际化有序发展,不断完善人民币基础设施建设。截至今年6月,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直参行数量同业排名第一、间参行市场份额与网络覆盖排名市场第一;为11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理行客户开立跨境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1438户,保持国内同业领先;集团跨境人民币清算业务量和结算业务量保持全球领先。
 
在债务资本市场,中国银行通过“一点接入,全球响应”一站式综合服务,持续吸引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中国资本市场。截至6月,CIBM(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对手市场覆盖率达到72%,合格境外投资者托管服务和境外央行类机构代理服务的客户数量及业务规模居同业前列,熊猫债承销连续第十年获市场第一,中国离岸债券集团口径承销连续第八年获市场第一。

面向全球市场,中国银行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为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及通道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能源资源开发等提供项目融资和综合金融服务,今年以来,着力跟进多个“一带一路”重点项目,为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州风电项目、秘鲁钱凯港项目、马来西亚东部沿海铁路项目等提供金融服务支持。截至2023年6月,中行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累计跟进公司授信项目超过1000个,累计授信支持逾2900亿美元。

为进一步提升全球化发展水平,中行着力探索境外区域化管理新模式,提升境外管理有效性:深化中银香港对东南亚9国机构的区域管理,激发区域化经营合力;中银欧洲作为欧盟区域总部进一步提升区域内中后台集中营运,设立共享服务中心;拉美、南亚、南太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启动实施,中心行与代表处协同发展方案落地运行。
 
此外,通过在国际组织履职、出席多边国际会议等方式,中行积极参与相关行业国际标准和规则制定,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为全球金融安全与稳定贡献中行力量。

“全球化是中国银行最鲜明的特色优势,作为一家具备全球化基因的百年老店,中行将继续把握好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机遇,持续巩固自身的特色优势,做好海外业务。”中行行长刘金在业绩发布会上指出。
 
4
绿色金融实现大跨越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在倡导绿色发展的今天,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是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2023年以来,中国银行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积极落实绿色发展战略,提升绿色治理水平,建设绿色金融服务首选银行,为实现“双碳”目标持续贡献金融力量。

据中报介绍,上半年,中国银行持续打造“中银绿色+”全球品牌,推出5大类数十项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覆盖贷款、贸易金融、债券、消费、存款、综合化服务等领域,绿色金融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

具体而言,包括成功投放全国首笔“碳减排挂钩”风电并购贷款,成功牵头筹组全国首笔“竹产业改造升级碳汇能力提升项目”银团贷款,支持了全国首个海洋环境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EOD)项目,作为独家主承销商承销全国首只挂钩地方碳市场交易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中银香港大湾区气候转型ETF”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中行绿色贷款余额突破2.6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1.99%。在境外继续积极支持各类绿色低碳项目,位居彭博全球可持续挂钩贷款排行榜中资机构第一名。

除了信贷,中行的绿色债券发行、承销和投资规模同样位居同业前列,在彭博“离岸中资绿色债券”排名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NAFMII)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投资人排名中,中行均位列第一。

在参与国际合作方面,中国银行深度融入全球绿色治理,已签署或参加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PRB)、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TCFD)等10余个绿色和ESG相关倡议及机制,为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行智慧。

上述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持续完善的“1+1+N”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目前,中行已形成涵盖考核激励、经济资本、差异化授权、人事费用等13个方面的政策支持包。
 
5
结语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上涨天数达到60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达到23.73%,引领银行业的“中特估”浪潮。

申万宏源指出,银行是符合“中特估”三性的代表,估值修复是必然。过去十多年时间,银行业加强普惠金融服务和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资产负债表更贴近实体;并且修炼内功,不断增厚拨备、加强风险抵御能力,维持可持续经营的同时实现更为平滑、可预期的业绩,也给予投资者更稳定的分红回报。
 
这可以解释中行为何会日益受到从资本市场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一直以来,中国银行与国家同命运、民族共呼吸,秉持服务国家发展、实体经济、社会民生的路线脉络,迈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在近期发表于《当代世界》杂志的署名文章《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中,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葛海蛟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金融机构应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精髓要义,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聚焦实体、服务实体、发展实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极贡献力量。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6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