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P2P融资网站繁华浮夸的面具

来源:和讯银行 作者:张莉 日期:2014年08月22日    【字体:

揭开P2P融资网站繁华浮夸的面具
 
  P2P网贷平台是“高大上”企业聚集地?
 
  2013年6月,银行闹“钱荒”,P2P融资平台带着趁火打劫的流氓气质快速占有信贷市场,一时间被银行等传统金融痛称为“家门口的野蛮人”,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是光天化日下抢了银行的生意。
 
  当时,打开互联网,各个角落都充斥着P2P融资平台的竞价广告,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似像非像的广告词,大量的宣传铺天盖地,让很多人有一种“绝处逢生”的快感,“银行不给贷款,没关系,我找P2P融资平台!”于是乎,因各种原因被银行信贷部PASS掉的各类企业纷纷涌向了P2P融资平台。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些企业资质的确不错,因为“钱荒”银行收紧信贷而不得已转向P2P融资平台。
 
  为什么要说资质好的企业大都是不得已转向P2P网贷平台进行融资?
 
  很多人都觉得在平台上融资好处多:
 
  首先,自己需要多少贷款就能在平台上融多少,不像是银行还要根据一个企业资质进行评估然后给出信贷额度;
 
  其次,自己什么时候需要就能什么时候在平台上融到钱,不像是银行,办个信贷业务少说也是十天半个月。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企业在P2P融资平台上进行融资,其付出的成本很高。从银行贷款,企业贷款利率是有规定的,根据公式就能够算出来企业每一年需要还多少本息,不过,在P2P网贷平台上可就没了规矩。
 
  在很多P2P网贷平台上,企业给出的利率是很高的,年化收益率从12%一直能攀到21%,甚至有的能达到25%以上。这样的高息是什么概念,大家仔细想一下,什么样的企业、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样的产业能够具备这样高的利润?
 
  换句话说,这个企业凭什么就心甘情愿的拿出20%以上的利息付给借款人?
 
  欠款人和借款人是两种心态,借款人希望把利息提的高高的,欠款人则是恨不得压低利息。然而,在P2P融资平台发标的的企业显然具备“雷锋”精神,宁可自己吃亏,不让借款人吃亏,这正常吗?
 
  再来看一下P2P融资平台发标的的企业,只有公司简介,却没有需要上传的五证。真的是该有的资质证明、抵押证明没有,但无足轻重的企业简介却写得令人心情澎湃,就感觉这个企业绝对是“高大上”。
 
  不过,真正“高大上”的企业其资质是非常优良,不管是企业的运营模式、销售利润、抵押物等资质拿到银行,贷款不成问题。这样的企业会放着低利息的银行贷款不贷,偏偏去网贷平台付出更多倍的成本利息进行融资吗?
 
  P2P融资平台的风险控制体现在哪里?
 
  每家P2P融资平台大都信誓旦旦称自己的风控能力在行业里绝对是数一数二,但令人不解的是这类标榜风控能力超强的平台,还是在短时间以数十家上百家的数量剧减。
 
  仔细看平台风控的相关文字说明,会发现,很多都仅仅是“照本宣科”的东西,既没有企业还款能力测评展示,更没有对融资企业抵押物的评估。风控相关文字写的相当专业,运用了很多专业术语,让人第一感官非常专业的同时,放松了投资人的警惕心理。实际上,几千字里面没有平台对风控的实际操纵与防范措施等等。
 
  当然,有些P2P融资平台会搬出担保公司撑门面,大多数人一看有担保公司作担保,又在首页打着“100%本息保障”的字样,心里就觉得踏实不少。其实,看到这样的字样心里应该不踏实才对,因为类似“100%本息保障”的说法本身就具备违法性,更何况很多P2P融资平台所用的担保公司根本没有保障投资人利益的资质。
 
  说到这,就必须要提一下融资担保公司的担保范围是什么?
 
  (一)贷款担保;
 
  (二)票据承兑担保;
 
  (三)贸易融资担保;
 
  (四)项目融资担保;
 
  (五)信用证担保;
 
  (六)其他融资性担保业务,《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没有规定可以对线上融资企业担保。
 
  前五条跟P2P毫无瓜葛可以直接略过,第六条写的非常清楚“《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没有规定可以对线上融资企业担保”,那么,在投资人看来确保万无一失的“经知名担保公司担保的本息保障”这样的一个噱头是不是就成了空话?
 
  如果说仅是空话也无伤大雅,但是,这样一句空话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在2013年6月开始P2P融资平台进行大规模融资圈钱的时候,很多人就是冲着这句话进行了投资。融资平台所用的担保公司又没有权利对线上融资企业担保,这就说明,在1年锁定期过后,当初12%-25%的年化收益率基本就打了水漂,当然连带着打水漂的还有投资人投在P2P融资平台上的本金。
 
  投资有风险,每个人都知道的事情,但是P2P融资平台一句“本息保障”屏蔽了所有可能出现的风险。有句话叫做“欲盖弥彰”,虽然融资平台一度粉饰自己的风控能力,一直在文案上做文字游戏,可P2P融资平台的风险系数却远远高于投资人的想象。
 
  P2P融资平台只有贷前尽职调查,并无保后监管环节。
 
  很多融资平台在企业发标的融资前会进行贷前尽职调查,比如会对企业例行调查,看一下企业现状、评估一下企业价值、企业抵押物价值等等。但是,当这个企业在该平台顺利发标且融资成功之后,该P2P融资平台就完全撒手不管了,根本不会有后期的监管环节,以及对企业追偿还款的环节。
 
  换言之,投资人在P2P融资平台看到一个企业标的并进行了投资,当投资人的钱完全从自己的口袋到了P2P融资平台的账户之后,基本就没有投资人什么事儿了。融资企业会按照合同向融资平台支付一定点数的手续费、服务费,然后融资平台赚到了自己应赚的酬劳,然后每一家企业都是如此。至于,融资平台要监管已经成功发标企业等事宜,就与融资平台无关了。
 
  再然后,当企业无力还钱或是故意不还钱时会突然消失的杳无音讯,而作为P2P融资平台本身是没有钱,所以它会宣布关闭或者直接悄声的打包走人,最终受害的是投资人,投资人血本无归。
 
  这就是P2P融资平台现实的一面,当然这一面已经被大量的广告宣传遮掩,让大家看到的无非是繁华几近于浮夸的P2P融资平台。
 
  撕开P2P融资平台繁华浮夸的面具,会看到P2P融资平台的核心是风控,而风控却又是它们致命的软肋,不完善的风控政策,没有体系的风控措施。因此,P2P融资平台是否会成长,看的是风控。
 
  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或将看到更多P2P融资平台前赴后继进入倒闭潮。

标签: P2P 融资网站
 
0
零壹投资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