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白皮书》选载3:众筹的社交因素
(由零壹财经、零壹数据合作完成的《众筹服务行业白皮书2014》4月初正式出版,这是国内第一本众筹行业研究专著,本文为该书内容选载。同时,“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暨《众筹服务行业白皮书2014》发布会”拟于4月25日举行。)
大部分众筹平台借鉴了社交网络的元素,可结合了线下人际关系把项目信息迅速推广、广泛传播开来。一个热点项目在恰当的宣传下,很可能因大量关注而在较短时间内超额完成筹资。例如Pebble智能手表项目在短短两天内就募集了超过一千万美元。
大部分众筹平台借鉴了社交网络的元素,可结合了线下人际关系把项目信息迅速推广、广泛传播开来。一个热点项目在恰当的宣传下,很可能因大量关注而在较短时间内超额完成筹资。例如Pebble智能手表项目在短短两天内就募集了超过一千万美元。
社交网络的影响不只表现在在信息传播上,还表现为实际交易行为中的"跟风投资",这一特点在互联网时代更加突出,如果一个投资项目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增长,马上就会有大量的跟风投资者加入。英国的股权众筹网站Seedrs曾做过一个数据统计,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
"自2012年7月成立以来,已有超过17000投资人加入Seedrs。投资者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独立投资者"(independent investors),他们来到Seedrs,试图发现并投资潜力巨大的创业公司,他们占投资者的绝大多数;第二类投资者的规模较小,但是重要性却不可忽视,我们称之为'社交投资者(network investors)',下文我们会具体讲到其重要性,他们加入Seedrs,是为了投资从朋友、家人或外部网络的某个人处获悉的特定的创业公司。"
"在创业公司通过Seedrs寻求资金的过程中,独立投资者的反应要强于社交投资者。独立投资者可能与创业者素未谋面,但是他们认同创业者的项目或者商业模式,因此决定以资金投资的方式加入到这些公司的创业之旅当中。(对于创业者来说,这部分是资金是无需依赖于自身关系和额外努力而自动获得的。)相比之下,吸引社交投资者就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了。创业者需要利用各种线上线下的社交工具--包括媒体、推特、脸书,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说服社交投资者进行投资。(这部分属于创业者主动利用自身的熟人网络,或者其他渠道扩散消息获得的投资者,创业者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或者关系才能获得这部分人的投资)"
"对于Seedrs或者类似的众筹平台而言,筹资成功的秘诀在于:独立投资人如果看到项目筹资交易势头强劲,有最终完成的希望,才会考虑投资,而创造这种强劲交易势头,靠的就是社交投资者提供的首批资金。"
Seedrs上列出的所有初创企业中,在启动资金为0的情况下,只有不到15%的公司最终达到筹款目标。换句话说,创业时没有来自社交投资者的投资,你只有不到15%的成功机会。
那些通过社交投资者募集到最初1%资金的初创公司,最终能够完成募资目标的几率上升到超过27%。
获得社交投资者5%初始投资的公司有近乎一半的几率完成目标
获得社交投资者10%初始投资的公司完成目标的几率增加到70%以上。
获得社交投资者20%初始投资的公司完成目标的几率上升到80%。
获得社交投资者30%初始投资的公司获得融资的概率为90%。
或许最重要的是,每一个创业公司如果能从社交投资者获得35%的投资,就几乎必然完成筹资目标。
需要注意的的是,这些数据来自于2013年6月之前的11个月,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一点变动。但这些数据传递出来一些核心信息:如果你希望有较大的机会通过Seedrs成功筹集资金,你需要动员你的社交网络来获得筹资总额30%。
Seedrs是一家股权筹资平台,但在交易动力和社交连接上与商品众筹具有很强的相似性。Kickstarter上成功的项目,都是创建者基于朋友、家人以及广泛的社交网络与媒体引发公众对该项目的兴趣的。事实上,根据Kickstarter发布的手册可知,84%的Kickstarter资助来自于社交链接相关项目的推介;只有16%来自于在Kickstarter上闲逛的观众。
上述数据说明:众筹融资中直接通过"陌生人"投资者进行投资并非完全不可能实现,只是成功概率会偏低。成功的众筹项目往往需要发动朋友、亲戚或者其他熟人网络进行先期投资,从而创造出交易的"动力",才能进一步的吸引到陌生投资者。
Seedrs的联合创始人与CEO Jeff Lynn曾阐述他本人对于众筹社交化的见解:"众筹是由社交驱动的业务,社交网络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众筹业务的方向。这个网络让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其中,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给投资者带来更加优秀的投资机会。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尽可能大和广的社交网络,因为这会显著提高项目筹资的成功率"。
标签:
众筹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