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香港的超级封装:数字资产的“转换插座”

资讯 零壹智库 零壹财经 2025-11-12 阅读:1136

关键词:数字资产稳定币RWA数字人民币

接入这个转换插座,就轻松接入了一个庞大的新市场


图片来源:香港金管局

 

郎光照/文
 

2025年上半年,香港迎来了数字资产发展的高光时刻。年初,继续加快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牌照的发放,很快超过十家。政策方面,香港证监会发布了《香港虚拟资产监管路线图》、财库局发布了继2022年的《香港虚拟资产发展政策宣言》之后,2025年6月发布《香港数字资产政策宣言2.0》。政策爆发力最大的,则当数2025年5月21日立法会通过《稳定币条例》。

 

这一系列政策也催动了香港股市浪潮,连A股相关联甚至只能在概念上沾点边的股票都被热炒过一阵。Web3.0行业界更是摩拳擦掌。

 

但是7月底开始,媒体陆续报道的内地监管部门的一系列窗口指导带来了阵阵警示,比如对传播口径的指导、对部分内地券商虚拟资产业务的指导、对部分内地在港机构申请稳定币牌照的指导等等。

 

一时间市场对香港发展数字资产市场的路径、节奏乃至决心产生了疑虑。但到了11月初的香港金融科技周,一系列的政策表态和业界动作表明,“窗口指导”似乎只是对部分机构的部分行为的定向指导。而香港依然在沿着数字资产发展路线图推进自己的进程。

 

而相对于美国、欧洲、新加坡、迪拜等地,香港发展数字资产的路径要复杂得多。它面临着中国和海外不同的政治体制、政策逻辑、商业生态。比如,在新型支付方面,同时面临着法定数字货币和稳定币两条路径的冲突和交汇;在web3.0生态方面,面临着对DeFi的不同认知、接受度和监管要求。

 

a16z合伙人克里斯·迪克森把代币(token)比作插座,那么香港就是一个转换插座,只有把两个“能量体系”衔接在一起,才能创造繁荣的香港数字资产市场。只有把如此复杂的条件封装成简洁、便利的转换插座,香港才能吸引全球资本、科技和人才汇聚于此。

 

一、稳定币与CBDC:双轨并行与对接

 

与美国大力推动稳定币并限制央行数字货币的方向不同,香港一方面发展稳定币,一方面也在大力研究和试验央行数字货币。

 

香港金融管理局自2017年起对央行数码货币(“数码港元”)开始进行研究,2025年10月28日发布《“数码港元”先导计划第二阶段报告》。第二阶段评估了“数码港元”在多种零售场景中的商业可行性及可扩展性,亦将“数码港元”与代币化存款(即代币化形式的商业银行存款)进行比较,以判断“数码港元”在零售场景中所能发挥的独特价值。

 

第二阶段的11组试验涵盖三大主题的创新用例,包括代币化资产结算、可编程性及离线支付。试验结果显示“数码港元”及代币化存款能够促进具成本效益、可编程及稳健的交易,为用户带来好处。试验中更发现,鉴于香港健全的银行监管制度及全面的消费者保障,市民高度信任香港稳健的银行体系,因此市民对“数码港元”与代币化存款的接受程度相若。

 

金管局认为“数码港元”现阶段的需求集中于零售场景以外,因此未来将优先发展“数码港元”应用于批发层面。有金融机构已经在一些用例中使用“数码港元”,以支持代币化生态系统的发展与跨境支付场景,例如国际贸易结算。

 

金管局表示将未来可能将“数码港元”推广至可供个人及企业使用做好准备,相关准备工作预计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

 

作为“数码港元”业界论坛的主要成果之一,金管局将公布一套共用代币化标准,以促进数码货币可编程性的广泛应用。这些标准旨在为“数码港元”的未来发展和应用奠定基础,以满足香港个人及企业的支付需求。

 

与此同时,香港也是数字人民币最重要的实验田之一。香港是首个数字人民币的跨境试点地区,是内地以外首个本地居民都能开立数币钱包的地区。香港用户无需开立内地银行户口,也可以随时随地为数字人民币钱包充值,便利港人在内地消费。

 

2025年10月,中国银行(香港) 与便利连锁(如 Circle K)及自动贩卖机运营商合作,在香港超过380家 Circle K 门店及约1200部自动贩卖机支持 e-CNY 支付。11月,恒生银行(香港)与其中国附属公司、中国建设银行 在香港推出数字人民币商户收款服务,香港消费者可在本地商户使用 e-CNY 钱包支付。

 

香港也是数字货币桥的发起方之一。“数字货币桥项目将“数码港元”与中国内地、泰国及阿联酋的央行数码货币互联,令跨境交易的处理时间由原本的数天缩短至仅需数秒。”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在2025年10月30日的文章上中表示,“随着项目于2024年进入最简可行产品(MVP)阶段,这条崭新的金融「高速公路」已显著提升企业跨境支付的效率。”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在香港金融科技周上表示,未来将运用数字人民币探索跨境支付新方案,包括推动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合作,探索跨境支付新范式;依托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平台,为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合作提供中国方案;并构建区块链加数字资产双平台,激活价值互联网新引擎。

 

而稳定币是香港发展全球数字资产中心的题中应有之义,在2022年的政策宣言中就成为焦点。香港也成为第一个正式颁布稳定币法律的司法管辖区,曾令市场兴奋,尔后的一系列落地细则被认为过度严格,可能影响发展。但是即便如此,在经过“窗口指导”之后,截至2025年9月底,金管局依然收到了36份稳定币牌照的申请。

 

香港发展稳定币的目标与美国不同,定位也不同,到底会开放到什么程度,还要边走边看。香港稳定币条例并没有约束稳定币的币种,这正是它的不同之处,也是它的开阔之处,蕴藏着更大的可能性。

 

同样,这也意味着,香港作为转换插头,内部封装的难度之大。

 

二、数字资产:没有偏离路线图

 

虽然市场对香港数字资产的发展节奏存在迟疑,但香港本地的政策依然在向前走。

 

“去年金融科技周上,我提到代币化是金管局重点方向之一,这一承诺依然坚定。我们的角色是推动者与促进者。”余伟文在今年的金融科技周上表示。

 

2025年9月30日,香港证监会(SFC)发布《关于虚拟资产质押与托管的指引》,明确允许合规交易所提供质押收益业务;11月3日,又发布两份重要通函:《有关扩展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产品及服务的通函》;《有关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共享流动性的通函》。这意味着香港降低了产品门槛,并正式接入全球流动性,为全球资本参与提供制度通道。

 

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在金融科技周上概述了过去数年香港数字资产监管制度的发展轨迹:由最初以保障投资者为重心并围绕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而构建的闭环生态系统,逐步演变至将本地市场连接全球流动性的重要阶段,目的在于应对当下全球数字资产市场流动性分散的挑战。

 

梁凤仪表示,作为证监会 ASPIRe 路线图中支柱 A(Access 连接)的第一步,流动 性的连通将令本地投资者更有效利用全球市场流动性,提升市场价格发现过程并获得更具竞争 力的定价。新举措也将吸引更多机构交易,促进本港市场深度和效率。未来,她亦预期将有更 多措施推出,来促进券商与全球的流动性接轨。

 

全球机构在香港数字资产市场上的动作也并没有停下来。一些重要的商业进展在金融科技周期间宣布:招金矿业(1818.HK)全资附属公司香港招金矿业有限公司,将探索海外黄金资产通证化,香港中华煤气(0003.HK)完成1亿港币授信额度信息的RWA,天图投资将推动其管理的资产实现链上通证化,探索设立链上私募基金。

 

11月6日,富兰克林邓普顿宣布推出香港首只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 Franklin OnChain U.S. Government Money Fund,该基金以美国短期国债为支持,通过区块链发行代币记录持有份额。该产品同时被纳入金管局“Project Ensemble沙盒”,并与汇丰银行、OSL Group 共同测试。更具标志性的是,它是香港“金融科技 2030”的第一个落地项目。

 

三、“转换插座”,超级封装

 

说到“金融科技 2030”,余伟文表示,“我们已准备好迈入金融科技3.0 时代:科技深度融入日常生活,由信任、透明与智能驱动,带来真正的社会价值与持久的韧性。”

 

他介绍了“金融科技 2030”的四大战略支柱——数据(Data)、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韧性(Resilience)、代币化(Tokenisation),简称 “DART”。其目标是让香港成为稳健、具韧性、面向未来的全球金融科技枢纽。

 

这是一次新的“封装”。香港要成为超级联系人,就要具备超级封装能力:把复杂的冲突和机遇封装为简单的接口。正如克里斯·迪克森在《读·写·拥有》(Read Write Own)一书对代币(token)的定义:“代币是一种抽象化的包装器,把复杂的代码、权限和治理逻辑封装在一个可编程的结构中——就像电源插头一样。”

 

“封装通过将代码单元限制在明确定义的接口内来简化复杂性,从而使代码更易于使用。如果这听起来很陌生,不妨想一想在现实世界中常常被我们忽略的一种简单设备:电源插座。任何人都可以插入插座取电并运行各种电器:灯具和笔记本电脑、警报器和空调、咖啡壶和照相机、搅拌机和吹风机、Xbox和Model X,等等。插座解锁了电网,让人类拥有了超能力,且无须了解插座背后的工作原理。插座隐藏了细节。重要的是接口,即封装。”

 

以香港数字资产而言,它至少面临着多方面的冲突和连接:传统资本市场与数字资产市场的冲突和连接,稳定币与央行数字货币的冲突和连接,内地监管、香港监管和美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监管之间的冲突和连接……。

 

不过这体现了香港作为转换插座的难点:如何面对来自不同层面的不确定性。

 

海外市场,在美国政策和推动下,稳定币、RWA、DeFi迅猛发展,创新层出不穷。香港如果跟不上,将失去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在新的国际金融中心竞争中落伍。

 

内地市场,是RWA的重要来源和稳定币的前期应用市场,但监管风格迥异于海外,对web3.0有不同的理解、观念和监管要求。同时,央行成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明确表示将推出数字资产平台。

 

“要构建‘区块链+数字资产双平台’,激活价值互联网新引擎。”陆磊表示,中国人民银行推出“数字人民币区块链服务平台”和“数字资产平台”,通过这两个平台的互相联动,可在同质监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有利于提升监管效率和穿透性的资产数字化创新,提升价值流转效率与透明度,推动经济要素高效流转与优化配置,赋能价值互联网。

 

内地的数字资产将如何发展,将是怎样的规则。香港数字资产与内地数字资产如何衔接,将是转换插座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梁凤仪强调,构建可持续的数字资产生态系统,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提升金融基础设施的稳健性, 以区块链进行清算和结算。此外,数字资产市场的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亦是成功的指标。一个活力充沛的数字资产市场,需要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来吸引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并需要活跃的 庄家提供流动性。此外,在香港境内以至跨境实现标准互通及调和也至关重要。

 

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认为,资产代币化让跨机构、跨市场的交易变得透明可信。通过代币化的货币、存款和结算,可以实现全球实时支付,从而提升全球贸易结算效率。

 

“我们认为,代币化不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延伸——债券可在数秒内结算、贸易金融可实时运转、跨境投资可无缝流动。”余伟文表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互操作且可信的网络,为充满活力的代币化资产市场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资金结算也需同步发展。这就是我们持续推动数字货币研究的原因,以支持代币化资产的无缝结算。通过 Ensemble项目,我们正在扩大探索范围,与全球伙伴共同测试跨境应用、制定互通标准,并建设可投入生产的基础设施。”余伟文同时宣布,Ensemble项目的下一阶段——“Ensemble Pilot”,它将支持真实价值的代币化存款与数字资产交易。

 

他表示,“在与业界及证监会合作一年成功试验后,我们将开始孵化成熟、具商业价值的应用场景——首个案例将是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这个基金即是前文所述富兰克林的货币市场基金。

 

“未来,我们将持续探索更多创新的代币化应用,确保香港始终站在全球数字金融前沿。”余伟文说。

 

而更多的应用落地,需要简洁的落地程序和低廉的落地成本。陈茂波表示,香港将加强“超级联系人”及“超级增值人”角色。就应用而言,这个角色需要封装成简便的工具,一个“超级转换插座”;接入这个转换插座,就轻松接入了一个庞大的新市场。

 

-End-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互联网“抢牌热”,支付赛道新变局

下一篇>没了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6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