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泛亚悲剧的背后:地方政府为泛亚站台

爱有财资讯 · 零壹财经 2015-11-13 17:35:16 阅读:9695

关键词:非法集资

来源:期货日报 这些日子一直被“泛亚”的事情刷屏。涉案资金430亿元,涉及22万人,平均每人19万元资金,这是一个普通中国人近7年可支配收入的总和。(按照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8万元。) 泛亚的事情,琢磨一下并不算复杂。掀开“稀有金属交易...
来源:期货日报

这些日子一直被“泛亚”的事情刷屏。涉案资金430亿元,涉及22万人,平均每人19万元资金,这是一个普通中国人近7年可支配收入的总和。(按照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8万元。)

泛亚的事情,琢磨一下并不算复杂。掀开“稀有金属交易”的高大上外衣,归根结底,就是个庞氏法则的民间集资案件。投资人通过泛亚交易所将资金借给交易商,获得高达13.88%的年化收益,这样诱人的收益只有两种渠道可以实现。

第一种,这些交易商要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他们所交易的有色金属(这次出事的产品叫铟,其实任何产品都一样)价格必须持续上涨。如果铟的价格下跌,那么这些收益只能来自第二种途径,泛亚用后面投资者的钱去垫付前面投资者的利息,俗称“接盘侠”。一旦交易商品的价格剧烈波动,或者接盘侠的资金流入减少,就会发生资金链断裂,然后挤兑、破产、跑路……变成多米诺骨牌式的坍塌。说实话,这种击鼓传花式的“集资”案件,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就穿着各式各样的皇帝新装在神州大地出现,随便查查,什么蚁力 神、亿霖木业、万里大造林等,大多属于此类,举不胜举。

为什么泛亚有如此之大的魔力,能在短短时间内席卷几十万人口,几百亿资金?撇撇嘴简单说一句“因为贪婪”或者“动物精神”恐怕是不够的。我在查看资料的过程中看到,“政府公信力”的影子在泛亚巨大而丑陋的架构之后若隐若现。

2010年,泛亚作为昆明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由政府批准设立,并于同年成立了由分管金融的副市长任组长的专门监管委员会,对交易所进行监管。这是很奇怪的事情。为什么?因为泛亚的董事长单九良的履历表极度“丰富多彩”。4年前,单九良在上海成立了一个叫“考尔煤炭电子交易公司”的企业,和泛亚的模式如出一辙,不同的是,煤炭被换成了“稀有金属”。4年之后,也就是2010年,“考尔”遇到资金兑付危机,考尔的负责人被处以4年有期徒刑。而单九良作为“考尔”的法人,却毫发无损从上海滩游戈到了春城,再次大展“宏图”。

2011年至2015年期间,云南省政府不断为泛亚“加持”,进行“信用增级”。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国务院和国务院办公厅在2011年发文要求各地清理整顿乱象丛生的交易所市场。奇怪的是,2013年,经过“联合检查验收”,云南金融办、证监局、银监局、昆明市政府等机构居然给出了泛亚交易所合规经营的验收报告。2013年,铟的现货价格已经从2011年每吨720美元下降到了615美元,下降了13.88%,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恰好是泛亚承诺的“保本无风险收益率”。这种情形下,交易商怎么可能向投资人支付接近20%的利息?唯一的可能就是泛亚拆东墙补西墙,继续着击鼓传花式的“集资”游戏。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地方政府要这样不遗余力为泛亚站台?除了极个别的涉案人员外,也许地方政府的动因没有那么复杂,从我的角度看,一是无知,二是急切。无知是对于现代金融知识了解的匮乏。术业有专攻,本来不应强求每个地方官员对金融风险有足够认识,但是“金融监管部门”对于这么明显的模式漏洞视而不见,则比较令人费解。急切则是来于对“地方经济飞速发展”的强烈渴望。像云南这样的西南边陲省份,对“大项目”的渴望到了望眼欲穿的地步。泛亚顶着“金融创新”、“全球最大贵金属交易所”这样光彩夺目的帽子,实在容易闪花人的眼。更何况,按照地方上的口径,“泛亚为国家直接纳税3.6亿元”——一个“创新”的金融机构,短短几年成为纳税大户。这么一个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的“项目”,地方上当然不愿意去花时间想想华美的袍子下是不是全是虱子!

这些年一直说政府和市场要有“一臂间隔”,就是说别乱掺和。政府一掺和,就无形中动用了“政府公信力”来增信担保。出了事,投资人当然会找到担保人头上。很多政府部门,这些年因为越俎代庖,也经历不少惨痛的教训。许多次集资案件闹出的群体事件背后,其实都有政府那只“闲不住的手”的魅影闪现。

泛亚的“监管”究竟花落谁家,一直是个解不开的谜题。按照公众的理解,“交易所”好像是证监会管辖的范畴,对应的是云南证监局等监管部门。但实际上对这类“非驴非马”的交易平台如何监管并无明晰的法规。泛亚注册地在云南省昆明市,财税、工商等手续又和市里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2010年泛亚成立伊始,昆明市方面成立了由副市长领头的监管小组。“一个和尚挑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地方政府和中央职能部门之间的博弈滋生了监管上的套利空间,巨大的信息不对称使得监管的灰色地带更加无限度地延生开去。

金融监管的职责是什么?是金融市场的微观制度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制度设计和建设的目的,是最大可能消除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维护市场交易的公平、透明、公正和对潜在的风险进行防范。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5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