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智能科技的时代洪流已来,考验每个人的“修为”与“法力”
虚拟人焦娟 · 零壹财经 2023-06-14 13:46:45 阅读:6848

作者 | 焦娟 来源 | 零壹财经专栏
“若被智能科技裹挟着向前,那你大概率存在的价值就仅仅是个‘用户’”。
2019年是一个分水岭。2019年之前,各行各业的发展大致是单方向且向好,业内多数人的工作,只需要练好“武功”——按部就班的日常工作,奋斗能否成功的差别只在于“纯熟”程度,而“纯熟”是可以通过苦练到达的;2019年开始的大环境剧变,叠加智能科技的多线迸发——自动驾驶、元宇宙、人形机器人、chatGPT、脑机接口……智能科技的时代洪流已来,作为个体的每个人,运行法则急需迭代:“武功”之外,“法力”与“修为”正在成为时代.考卷上的“考试范围”。

我是2011年硕士毕业进入券商研究领域,入行时的几位老师一致将我们那批新人往“行业专家”的方向培养;我苦练了七八年终于勉强成为“行业专家”后,因一直在行业研究的最前沿,敏锐发现“背景板”变了——过往的行业研究,各行各业的运行底层逻辑都是类似且稳健的,以致于研究上基本不考虑“背景板”的要素变化,只需要聚焦于背景板上的研究对象;稳健的底层运行逻辑被打破后,过往的研究经验开始频频“不管用”。经过2019-2023年的持续摸索,在“智能科技”的研究方向上,我用“拙劣”的画笔,开始去描绘自己对未来的“背景板”的浅薄认知:下一代计算平台(元宇宙)的上下半场、虚拟人与NFT、未来场景模型…
券商研究虽然只是一份职业,但长时间的研究让我有了知行合一的体会,故这篇文章并非关于智能科技本身,而是站在朋友且善意的角度,与大家分享一个思考点:智能科技的时代洪流,肉眼可见已不可阻挡,我们每个人身处其中,如何能生存得更顺畅一些?
我先抛出几个咱们先假设为正确的研究观点:
1)中国跟随海外的AI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发展出中国版的元宇宙,这是下一代计算平台,亦是科技带来的最新红利;
2)AI与虚拟现实相互促进,未来社会近乎“全息”——一切均可知、没有不对称;
3)人与机器的边界可能会迅速消失——机器具备智能、智能眼中的人只是“数据特征”;
4)每个人如果不发挥主观能动性,会被动成为“营养舱”中的耗材。
上述4点作为未来“背景板”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怎样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读书时曾看过一些武侠小说,我们借用武侠英雄的成长路径——武功、法力、修为、境界,这个问题(我们每个人怎样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映射为另一个命题:“武功”如果不够用了,我们能不能建立起自己的“法力”与“修为”?
1)中国跟随海外的AI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发展出中国版的元宇宙,这是下一代计算平台,亦是科技带来的最新红利;
2)AI与虚拟现实相互促进,未来社会近乎“全息”——一切均可知、没有不对称;
3)人与机器的边界可能会迅速消失——机器具备智能、智能眼中的人只是“数据特征”;
4)每个人如果不发挥主观能动性,会被动成为“营养舱”中的耗材。
上述4点作为未来“背景板”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怎样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读书时曾看过一些武侠小说,我们借用武侠英雄的成长路径——武功、法力、修为、境界,这个问题(我们每个人怎样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映射为另一个命题:“武功”如果不够用了,我们能不能建立起自己的“法力”与“修为”?
一、法力
这么多年我观察上市公司,总结出来一个结论,公司上市后,核心KPI将从EPS转为PE估值;NFT与虚拟人的未来运行,将“金融属性”赋予每个人,即我们每个人的创造未来都可以顺畅流通,换句话说,我们每个人创造出来的数字内容≈数字资产;但每个人的数字内容值多少钱就是每个人自己的最大命题了!
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以前的运行法则是自己通过苦练,去成长得很优秀(EPS);但未来的运行法则,至少是EPS与PE估值并重的——我们自己多优秀是自己的事情,别人认为我们有多优秀才是重点!这跟上市公司的命题是一致的,EPS是公司的本份,PE估值才是上市后的经营重心。
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以前的运行法则是自己通过苦练,去成长得很优秀(EPS);但未来的运行法则,至少是EPS与PE估值并重的——我们自己多优秀是自己的事情,别人认为我们有多优秀才是重点!这跟上市公司的命题是一致的,EPS是公司的本份,PE估值才是上市后的经营重心。
如何提升我们个人的PE估值?
在时代背景板剧变之际,一招一式的武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研究智能科技运行的规则、技巧,通过“修行”力争“顿悟”。
我个人也在苦苦摸索中,尚无“心得”,但给各位校友汇报下我理解的智能科技的运行规则:
1)我们的任何动作,都要求具备“数据交换能力”,有才华是自己的事情,能否将才华数据化为网络世界/虚拟现实中的数据,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很多有才华的人当下尚未反应过来的最关键的一点;
2)chatGPT背后的大模型,运行法则之一,是在它数据库中收敛出来一个“正确率”,如果有两个完全冲突的观点,大模型采用谁的观点呢?很大可能是出现频次较高的那个观点——大模型不管谁是专家、谁更权威,谁的观点出现的频次高它就采用谁的(这种决策方式未来会优化,但一定是特别重要的一种决策机制)——我们的才华数据化之后,比拼的就是谁的频次更高了,这就要求我们要花大力气在自己观点的显现、再呈现上面。
二、修为
时代在剧变,智能科技在不可逆的加速度迭代,顺应这样的趋势之际,如果有能力,建立自己的“修为”去运用这样的趋势,就是“修为”的范畴了,即我们能否建立起对未来趋势的认知框架?这一点对于众多在各行各业的成功校友,非常关键,关乎未来能否保持自身的相对优势。这需要时间沉淀、甚至需要借外力。
修为与境界是我个人难以企及的,故仅将此抛出,希望对各位校友有所启发。
如果不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什么后果?我个人揣测,被智能科技去裹挟着向前,大概率存在的价值仅仅为“用户”,即AI与虚拟现实会将用户牢牢的锁死在各种“营养舱”里,贡献出用户的“时长”与“可支配收入”。
此外,未来的元宇宙(本质上是虚拟现实,即模糊掉用户对虚拟与现实的边界感)一上来就囊括现实物理世界,我们如何留存出“现实”部分,以对冲虚拟现实的“抽离感”,也是一大命题。
以上是我个人非常认真的思考,真诚与大家交流!
在时代背景板剧变之际,一招一式的武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研究智能科技运行的规则、技巧,通过“修行”力争“顿悟”。
我个人也在苦苦摸索中,尚无“心得”,但给各位校友汇报下我理解的智能科技的运行规则:
1)我们的任何动作,都要求具备“数据交换能力”,有才华是自己的事情,能否将才华数据化为网络世界/虚拟现实中的数据,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很多有才华的人当下尚未反应过来的最关键的一点;
2)chatGPT背后的大模型,运行法则之一,是在它数据库中收敛出来一个“正确率”,如果有两个完全冲突的观点,大模型采用谁的观点呢?很大可能是出现频次较高的那个观点——大模型不管谁是专家、谁更权威,谁的观点出现的频次高它就采用谁的(这种决策方式未来会优化,但一定是特别重要的一种决策机制)——我们的才华数据化之后,比拼的就是谁的频次更高了,这就要求我们要花大力气在自己观点的显现、再呈现上面。
二、修为
时代在剧变,智能科技在不可逆的加速度迭代,顺应这样的趋势之际,如果有能力,建立自己的“修为”去运用这样的趋势,就是“修为”的范畴了,即我们能否建立起对未来趋势的认知框架?这一点对于众多在各行各业的成功校友,非常关键,关乎未来能否保持自身的相对优势。这需要时间沉淀、甚至需要借外力。
修为与境界是我个人难以企及的,故仅将此抛出,希望对各位校友有所启发。
如果不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什么后果?我个人揣测,被智能科技去裹挟着向前,大概率存在的价值仅仅为“用户”,即AI与虚拟现实会将用户牢牢的锁死在各种“营养舱”里,贡献出用户的“时长”与“可支配收入”。
此外,未来的元宇宙(本质上是虚拟现实,即模糊掉用户对虚拟与现实的边界感)一上来就囊括现实物理世界,我们如何留存出“现实”部分,以对冲虚拟现实的“抽离感”,也是一大命题。
以上是我个人非常认真的思考,真诚与大家交流!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