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一款风险管理工具被正名:持牌正规军入局,信贷市场再迎变革

新流财经 · 零壹财经 2020-05-15 15:20:30 阅读:7370

关键词:信用保证险信贷风险管理消费金融贷款保险费

日前,酝酿已久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终于公开征求意见了,这份堪称最近几年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份文件,为保险公司在消费金融领域打开了全新局面。 其中第五十一条规定明确,保险公司和有担保资质的机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向借款人收取合理费用。 这在信用保证险的应用上,具...

日前,酝酿已久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终于公开征求意见了,这份堪称最近几年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份文件,为保险公司在消费金融领域打开了全新局面。

其中第五十一条规定明确,保险公司和有担保资质的机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向借款人收取合理费用。

这在信用保证险的应用上,具有划时代的规范意义。

这是监管再次给“信用保证险+消费金融”的合作模式进行了正名,并且重点强调了相关业务资质和费用的合理性。

新规在第五十五条提出,“商业银行不得接受无担保资质和不符合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经营资质监管要求的合作机构提供的直接或变相增信服务。商业银行与有担保资质和符合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经营资质监管要求的合作机构合作时应当充分考虑上述机构的增信能力和集中度风险。”

这意味着,告别过去草莽时期,“保险+信贷”的市场机会真的来了。

迟来的认可:被忽视已久的信贷风险管理工具

保险公司在信贷行业的角色被误解太久了。

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主要以融资性信用保证保险产品为主,参与信贷服务,起到“融资增信”的作用。

2018年以来,多家保险公司涌入爆发的互金市场,平安财险、阳光财险、众安保险太平洋保险等多家险企都在布局信用保证险业务。

实际上,信用保证险对金融机构来说是一款风险缓释和风险分担的重要工具。

“保险公司是整个信贷链路里面一个必要的存在。”一位保险公司信保业务负责人认为,对于金融机构来讲,信用保证险可以对信贷资产进行风险分担跟风险缓释,为借款人进行信用背书。

跟担保这种贷款增信模式不同的是,保险公司的主体资质、资金实力,以及从事信用保证险业务的准入门槛相都当高。

监管部门在2019年11月《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中,也对融资性信保业务的门槛提出了要求,如必须接入央行征信、最近两个季度末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不低于90%、180%等。

“信用保证险的费率区间很大,主要是遵循保险风险定价原则,根据保险具体条款及条款对应的费率表等向银保监会报备,从千分之几到百分之几,甚至百分之十几都是可能的。”对于信用保证险定价的合理性,一位业内人士认为,保险产品跟借贷利率统一规定上限的综合定价的逻辑不同,保险产品的费用则由行业监管和保险标的承保风险来保证合理性。

随着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松绑,更多传统银行将深入布局互联网贷款业务。而信用保证险无疑能够对它们拓展信贷市场和下沉消费贷客群起到重要作用。

但这种作用在过去鱼龙混杂的信贷市场中并没有被赋予足够的重视,甚至有不少银行金融机构把保险公司看成纯通道的角色,或“收费”公司。

而真正的信用保证险业务中,从银行放款之日起,保险公司应该承担了实际的业务风险敞口,风险发生时需要对承保的贷款本息进行全额赔付,对保险公司的净资产实力和风控能力要求很高。

这次新规正是引导保险公司回归到本源。

不但明确了保险公司在增信服务中收费的合理性,更重要的是,明确了保险公司在信贷业务中的角色定位。

这对所有的财险公司和放贷金融机构来说,都是个好消息。

收拾残局重新出发,“保险+信贷”2.0时代挑战重重

从去年监管禁止网贷平台搭售意外险到今天的互联网贷款新规面世,“保险+信贷”的增信服务正在走向一个深度洗牌的2.0时代。

那些利用保险服务做类通道业务、过分激进的信用保证险玩家们,则在急剧收缩或狼狈退场。

但他们留给市场的残局是真正想要做好这一业务的机构将面临的巨大挑战。

其中,最让这些机构头大的就是逃废债行为的衍生品——“恶意退保投诉”。

最近在一些投诉平台上,关于“贷款保险费”的相关投诉超过10000条。这让不少从事信用保证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都感到非常“头大”。

除了一些对此前违规保险产品的正常投诉外,一部分合规信保产品也受到了连累和攻击。

这些投诉中,很多来自几乎同样的模板,一些专业反催收团队和黑灰产通过Q.Q、微信、贴吧等渠道,为违约借款人提供专业的反催收服务牟利,引导借款人有组织、有计划地发起恶意投诉退保,在疫情期间“趁火打劫”。

2020年,消费金融行业蓝海变成红海,信贷行业的整体风险攀升,保险公司信用保证险业务能力面对巨大考验。

疫情期间,除了客观环境带来的借款人逾期风险攀升,部分借款人的还款意愿也降低了,甚至出现了规模化的恶意逃废债事件。

就在前两个月,捷信消费金融遭遇集中退费投诉事件还闹得沸沸扬扬,最后聚投诉一次性退回了3万多人的捷信退费投诉申请。

“信用保证险的标的就是信贷资产,本身是伴随着借贷关系才产生的。”上述保险公司人士解释。

信贷行业草莽时期,一边是B端保险机构和放贷机构不合规的合作模式留下的“历史问题”,另一边也衍生了C端借款人恶意逃废债市场,不断破坏正常金融借贷秩序。

今年,监管在对信用保证险业务的拨乱反正已是双管齐下。除了新规中对金融机构的约束外,今年央行2020年工作会议部署的7项重点工作中就包括“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其中防范逃废债又是化解金融风险工作的重中之重。

同时,信保业务作为一个有技术含量的险种,跟普通的财险产品不同,需要保险公司从保险也从消费金融行业的角度提升经营理念和相关的风控技术。

2018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爆发性增长,大量的保险公司涌入市场开展信保业务至今不到两年,市场上就出现了一些保险公司经营不善的风险信号。

“行业中出现信保业务经营不善的其实也是正常现象,但不能因此而否定这一业务的价值。事实上,任何一个金融工具都是中性的,做的好与不好更多取决于用什么样的方式使用它。”她认为,信用保证险业务本身有市场培育的过程,保险公司也有自身能力建设的过程。

“但没有能力的时候不能冒进扩大规模,现在大家应该更加理智。”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7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