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大妈进场",福兮祸兮?
肖飒 · 零壹财经 2018-05-02 14:44:45 阅读:11318
说句实话,一旦某类金融产品妇孺皆知,精英人士的神经就会被悄然触痛。高学历的我们,一脸鄙夷,瞧啊,连广场上的大妈都开始玩了,这东东还有什么前途,“看空”!请冷静下来想想,如果连大妈大叔都喜闻乐见,是不是这种产品填补或满足了某种合理需求,进一步,如果这种需求被合规合法的满足,那将是怎样的机会呢?
1 不会微信支付,就是文盲.....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普及速度,大大超过人们的预料。
我的公公爹有句名言,现在不会微信支付,就是文盲了!一时间成了我们小区的经典语录,各路大妈大叔纷纷学习如何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结账,小区里的小卖部也开心地挂出了二维码供大家扫码支付。
飒姐过年时,回到山东老家,在郊区的公园带孩子玩耍,玩饿了想吃家乡的烤地瓜,隔着墙扫码支付,卖家把烤地瓜用钓鱼竿从墙外伸进来,交易很便捷。
从人群和地域,支付已经被互联网化,平民化,生活化。老百姓在享受在线支付带来的便利,并乐在其中。
所以,有人说大妈大爷玩的互联网金融就都是穷途末路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而且,我们提醒有些大嘴巴,年龄歧视也是歧视,小心人家诉你。
2 ICO被“禁”,与大妈进场有关吗?
站在监管层的角度看问题,也许,大妈进场可能意味着社会危害性的蔓延和深入程度。这一点,有道理。
在从国家互联网金融监测中心出来的路上,载我们的司机听到我们关注智能币,忍不住问了一个问题:世界XX币,靠谱吗?我们询问了发行机构和交易方式,发现这位老大哥还是被蒙蔽了,他投资的并不是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一种智能币,而是一些玉石老板融资的新花招。
2017年9月4日《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及时出台,打击了一些融资混子,但是还有人顶风作案,通过会议营销和网络营销,忽悠老百姓,正如当年的纳米技术一样,这次又打“区块链”的牌,老百姓看到技术是好的,就以为币也是好的,加之,人性的贪婪,“普骗”在所难免。
所以,如果说ICO被禁,与大妈进场无关,那不现实。
3 大妈们真正的威力到底是啥?
众所周知,网络借贷平台这几年涉嫌犯罪一直处于高位,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之间,司法机关有时候也在考量。
对于带有某种夸大、无中生有性质的行为,如果大妈们盯得比较紧,真的有可能会出现天平往重罪上走的可能性。
对于业内从业人员和执法机关人员而言,老百姓的非理性维权,往往比较棘手。曾经一家网贷企业主打服务中老年客户,结果等资金链出现紧张的时候才知道,这些年龄上成熟的客户,耐心是极为有限的,资产必须换成现金才能让他们安全感,以至于处置资产过程中也重重阻力。我们不反对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服务中老年客户,希望大家为这一群体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同时,提醒从业机构注意不同时代的人群有自己的性格符号,现金为王,落袋为安,最小风险是50后、60后的观念,没有对错,只有适应。
最后,作为金融消费者,我们也得反思,会被媒体和某些研究机构认定为一个金融事件的危害程度指标,并不是一件光荣的事。
我们坚持在维权时更理性,坚持在遇到问题时采取法律手段,坚持不断学习金融知识了解风险,改变只能赚钱不能赔钱的“刚性兑付”观念,也许在未来,“大妈进场”将不再是红色A字,而是代表成熟与理性。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