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中国四大行集体找BATJ结盟 美国为何无类似案例?
蔡凯龙 · 零壹财经 2017-06-26 09:34:44 阅读:9720
文/蔡凯龙
蔡凯龙评论:
中美的Fintech生态圈各有特色,其中一个明显的差异在于生态圈里主力军的不同。
中国各大互联网公司携技术和流量优势,趁着中国金融体系还不够成熟完善的机会,纷纷跨界涉足金融。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和京东,简称BATJ,成为中国Fintech生态圈的绝对主力。
在开始阶段,BATJ和中国的银行是竞争关系,倒逼银行奋起直追;发展到现阶段,双方都意识到各自在技术、用户、风控、资金和监管上的优势无法取代,于是纷纷走向融合。
近期BATJ分别和工农建交大行合作结盟,这是预料中的水到渠成之事。
相反,美国的科技巨头并不热衷跨界金融,根本原因在于动力不足。 因为美国金融体系成熟、金融监管完善,以及美国科技业本身利润相对高。再加上美国科技业企业有着聚焦和专注的传统风格,谷歌、亚马逊和脸书等科技巨头并未成为美国Fintech生态圈的主力。
但是美国金融业出乎意料地也没能成为Fintech的主力。
Fintech天生具有创造性破坏的基因,这样的“异类”很难在传统金融体系萌芽、发展壮大。 基于此,推动美国Fintech发展的重任,落在众多创新中小金融科技公司肩上。得益于良好的创业和融资环境, 聚集在纽约和硅谷的美国Fintech公司百花齐放、蓬勃发展。
与此同时,美国银行巨头并没有缺席这场Fintech盛宴。与中国同行们选择和互联网巨头公司合作的方式不同,美国银行业更多是投资创新金融科技公司。
从美国10大银行对金融科技数年来的投资分类统计看,目前脱颖而出的杰出Fintech公司,背后都有美国银行巨头的身影。 比如区块链里知名的R3, 数据分析领域里的新星Kensho,财富管理中的领头Betterman 和Motif。
笔者曾经参访几家知名的纽约和硅谷孵化器,都能看到美国各大银行常驻在孵化器内风投机构的足迹,可见他们对体制外创新投资的重视程度,这点值得国内同行借鉴和参考。
以下为编译内容:
虽然2017Q1的投资次数有所减少, 但是在过去5个季度里,有4个季度都有超过10亿美金的风险投资投到Fintech的初创公司。
美国的大银行和所属的风险投资机构,一直都是Fintech生态系统中活跃的投资者。我们用CB Insights(一家全球著名的风险投资资讯公司)的数据,呈现资产前10大美国银行2012年到2017年的今天(6月8日)对Fintech的投资 。

六大要点:
1.自从2012年, 管理资产规模前10的美国大行, 总共参与56家Fintech公司72轮风险投资,共投36亿美金。
2.以投资Fintech公司的数目排名, 核心的三家最活跃的银行是:花旗银行、高盛和摩根大通。 花旗银行(和旗下的花旗风投)参与22家公司30轮风投; 高盛参与25家公司31轮风投;摩根大通参加13家公司14轮风投。
3.高盛关注支付领域,在该领域投了6个公司。从2012年到2017年的今天, 高盛在支付领域参加8轮总共5.7亿美金。 越南的MoMo以手机钱包为传统上没有银行账户的个人提供网络银行服务,并在渣打银行和高盛的参与下两轮筹集了近3千4百万美元。高盛也是10大银行里唯一一家投资房地产金融科技公司的巨头银行,分别投了 Cadre 和 Better Mortgage 两家房地产Fintech公司。
4.所有10家大银行都有投区块链。 其中8家成为银行区块链联盟R3的成员, 后来高盛,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退出了R3联盟。
5.虽然美国银行在资产管理规模上排第2名,但是在投资Fintech上排第6名,只投了6家公司。值得一提的是, 美国银行是唯一一家头Bill.com的银行,参与了该公司3千8百万美金的E轮融资。 Bill.com这家支付处理平台公司估值2.68亿美金, 已经融资1.23亿美金。
6.Kensho是各家大银行的关注焦点, 6家大行参与它5千万美金的B轮融资,该公司估值5亿美金。 Kensho是一家利用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提供金融分析的金融科技创新公司。
编译内容来自CB Insights 网站,有删节。
《中国金融云市场建设报告(2022)》 案例征集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广,信息化成为金融服务创新的重要驱动力,许多金融机构纷纷开启上“云”之路,从主要依赖线下网点和人力资源的服务模式向依托金融科技开展场景化、开放化经营的金融云生态建设转型。
但如今的金融云市场发展到哪一阶段,有哪些问题尚待解决?其中的市场布局是怎么样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又是如何?为了解答这些问题,零壹智库、数字化讲习所将推出《中国金融云市场建设报告(2022)》,目前正在撰写中,欢迎广大金融云厂商提供案例。【点击“案例参与”,填写问卷。】零壹智库、数字化讲习所将依据征集信息进行调研和评估,遴选出典型案例纳入最终报告中。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零壹金融科技研究团队(邮箱:lixin@01caijing.com)。
但如今的金融云市场发展到哪一阶段,有哪些问题尚待解决?其中的市场布局是怎么样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又是如何?为了解答这些问题,零壹智库、数字化讲习所将推出《中国金融云市场建设报告(2022)》,目前正在撰写中,欢迎广大金融云厂商提供案例。【点击“案例参与”,填写问卷。】零壹智库、数字化讲习所将依据征集信息进行调研和评估,遴选出典型案例纳入最终报告中。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零壹金融科技研究团队(邮箱:lixin@01caijing.com)。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4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8篇)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