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骗贷者就像蝗虫一样蜂拥而至
郭大刚 · 零壹财经 2017-03-03 09:23:52 阅读:7310
原标题:近期,由网贷行业的媒体消息引起的担忧
有关“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的报道,从2016年10月至今,已近半年,各部门的政策陆续出台,政策导向非常清晰。
2017年春节之后,进入3月,各个媒体都出现了有关现金贷、网贷行业交易规模和在贷余额数据的内容。
作为以中国民间金融和互联网金融为研究标的的观察者,看到这些媒体报道的内容,不免生出一丝的担忧来。
在中国当前缺乏征信服务基础设施的前提下,现金贷业务无法确定资金使用场景,无法解决多头负债带来的过度借贷问题,缺乏建立在大数据基础设施上的反欺诈核心能力,由于互联网的外部性导致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崩盘只是时间问题,平台一旦通过互联网开展这类业务,骗贷者就像蝗虫一样蜂拥而至,啃噬完一个平台再到另一个平台继续,平台基本山就踏上不归路了,业务拓展速度越快,在平台上累积的信用风险就越大。甚至某些持牌机构也开展类似的业务,罔顾风险累积,一旦出现市场情绪驱动的情形,很可能快速传递,穿透风险防火墙,演变成系统风险。
当前,我个人坚决反对开展现金贷业务。
建议在加强民间借贷信息共享,建立和开放个人征信系统,在建立大数据反欺诈等核心风控的基础上,再考虑渐进地开展类似业务。
在一些新闻报道中,出现了在贷余额持续增长的内容。
在专项整治之下,如果网贷行业的在贷余额还上涨,是真实的资金需求驱动的吗?还是骗贷风潮再一次席卷?有专家说是,专项整治的小额分散政策导向之下,网贷机构积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带来的不降反增;有的专家说是,被动应对政策导向,继续创新叠加区域政策差异带来了存量新增和迁移双重驱动的结果;有的说,是消费市场迅速崛起带来的井喷驱动.........
我个人认为,在中国货币体系的框架下,治标治本,杜绝压下葫芦浮起瓢,要根除非法集资形成原因,简单被动的,只能带来风险收益提高下更严重的风险累积,直至最终崩溃,而现在互联网系统过度互联之下,一发千钧,无法简单隔离风险,无法独善其身,系统性金融风险和涉众性社会风险是风险防控的首要。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