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银行业再不改变,15年后或将消失
董毅智 · 零壹财经 2016-11-02 08:10:06 阅读:8924
寒冬来临,各大机构纷纷提出预测
9月下旬,世界领先的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对全球各大银行经过分析得出报告,被形象誉为“银行业死亡笔记”:未来能活下来的银行只有五分之三。接着,前日在朋友圈疯传的毕马威会计事务所发布的一份报告更是“危言耸听”:到2030年即15年内银行将消失,全球百万银行员工面临失业。而在10月24日,据美国财经网站Business Insider消息,银行业的Uber时刻悄悄拉开大幕,美国大银行大幅关闭网点,美国银行、花旗和摩根大通自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已经关闭了389个网点。随着移动活跃用户的增多,更多交易通过数字渠道完成,砖瓦砌成的网点已不再那么必要。而通过数字渠道办理业务的成本,也远远小于网点渠道。网点关闭的衍生品就是银行裁员,银行员工失业。
美国进入“实战”阶段,大幅关闭网点
要说麦肯锡、毕马威会计事务所只是研究咨询机构的预测猜测而已,那么美国银行业大量关闭物理性网点,欧美银行开始较大幅度裁员,则是已经进入“实战”阶段了,预示着研究机构的报告已经开始变为现实。
据第三季度财报,美国银行在金融危机以前拥有6000多个网点,目前仅有4629个网点。该银行去年缩减了112个金融中心。美国银行的CFO Paul Donofrio称,分支机构的关闭是向自主电子渠道、移动、在线和ATM转型的一部分。
根据第三季度财报,美国银行现拥有2100万移动银行活跃用户,18%的存款交易都通过移动服务完成。Paul Donofrio称,这对于消费者、股东都会更好,移动交易的成本仅为步行至分支机构交易的十分之一。
被减少当然不只是网点,不少银行也开始裁员。美银6月时表示,计划在消费者银行分部( consumer banking division)减少8000多个工作岗位。美银零售银行主管称,这是银行在消费者习惯变化下的成本缩减和资源重置项目的一部分。
美银不是唯一一个重组银行网点的银行,花旗银行本月14日在第三季度财报中也宣布,其在北美的银行分支机构数量已减少116家,同比缩减7%。
“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
如今,以现金和货币为支付手段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少,而以电子化手段来完成支付的应用场景则是越来越多,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许多消费者出门身上的现金往往很少甚至没有,要购物要消费的时候直接掏手机出来扫码,用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消费。我们以“支付宝”为例,支付宝覆盖了国内几乎所有的在线购物网站,支持几百个城市的公共服务缴费,包括酒店、便利店、餐饮、医院、出行等众多行业。还有余额宝、定期理财、买基金买保险等投资领域。等于将一大部分金融交易、金融活动都锁定在了支付宝的生态闭环里,无形中使得传统银行被边缘化。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2009年以来,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交易规模保持50%以上的年均增速迅速扩大,并在2013年成功突破17万亿元的基础,达到17.2万亿元,2014年交易规模达到23.3万亿元;2015年交易规模达31.2万亿元;到2020年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交易规模有望突破48万亿元。
传统银行出路何在?
目前,欧洲银行业、日本银行业以及亚洲一些银行普遍将裁员作为应对困境的措施之一。这种做法不是治本之策,完全是舍本逐末之举。银行业走出泥潭的出路在于拥抱科技金融,这是唯一希望。银行业务数据化、移动互联网化、智能化是方向与出路。未来银行业一定是一个科技金融公司。
传统银行具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财富实力、管理经验等的积累,完全有实力把握住金融科技的大趋势,迅速向其转型。就拿移动支付来说,中国银行业目前已经后来居上,例如农业银行的手机移动银行客户体验越来越好,只要推介力度跟上,占领一定市场份额没有悬念。
总之,一定要认识到,新一轮科技革命潮流已经滚滚而来,以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化、传感技术、机器人、VR、AI、AR等为特征的新科技势不可挡,而大力拥抱科技金融是传统银行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谁能抓住,谁就可能从“银行死亡笔记”名单中被剔除。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