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块链

打造银行业区块链生态圈恰逢其时

区块链 浙商银行杨国正,臧铖,周林娜 · 《中国银行业》杂志2017年第11期 2018-01-06

关键词:生态圈区块链银行金融科技信贷

区块链是个新事物,先行者将取得金融新业态的话语权和主导地位,因此各行对区块链的探索仍处于群雄逐鹿、各自为战的状态,尚未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银行业区块链生态圈。
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将区块链技术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一同定义为战略性前沿技术,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行业对区块链的应用探索也持续升温。虽然区块链技术发展尚处于相对早期,距离大规模商用还有差距,但银行业对区块链技术的主动探索正在使其逐步从务虚走向务实。区块链是个新事物,先行者将取得金融新业态的话语权和主导地位,因此各行对区块链的探索仍处于群雄逐鹿、各自为战的状态,尚未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银行业区块链生态圈。“一个人可以跑得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远”,下一步如何塑造银行业区块链生态圈成为商业银行及监管机构应该共同思考、协力破局的重要课题。

区块链单一应用蓬勃发展

近两年来区块链已成为金融行业力捧的新金融技术之一,国内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以及以百度金融、京东金融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纷纷围绕该技术进行了多方面的应用尝试,业务场景探索涵盖了支付结算、供应链金融、票据、资产证券化、资产托管、信贷、保险等。

尽管金融机构都认识到区块链的价值体现在联盟、生态型应用上,但事实上目前金融业区块链项目仍大多在单一机构或集团组织内部运行,少数几个具有一定同业合作形态的应用也仅限于两三家,尚未诞生生态型、行业性应用。单一机构内部运行的区块链平台,如某行的区块链跨境清算系统,用以实现多家海外机构与总行之间的清算请求;在小范围合作上,某行开发了联合贷款备付金管理及对账平台,后续加入少数几家城商行;2017年5月,几家合作方联合发行了国内首单区块链技术支持的资产证券化项目;2017年7月,两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合作推出了银行业国内信用证区块链应用。

区块链在国内蓬勃发展的同时,全球知名金融机构也在争相布局,如国际银行业巨头相继推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支付平台、数字贸易联盟链、贸易融资平台、公司债券平台等支付、交易结算领域的应用,以及若干基于区块链研发的数字货币。对于区块链这一新生事物,科技实力雄厚的国际银行业巨头在独立探索的同时,也在广泛牵头或参与组建区块链联盟,合作开发区块链底层平台或应用场景,目前也已在国际上形成了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区块链联盟。

区块链之所以在国内外银行业受到追捧,一是商业银行为了积极应对或争取成为潜在的颠覆者,集聚先发优势以享受未来技术革命红利,如同国家层面的“科技强国”战略一样,在科技时代提早布局区块链等前沿革命性技术对于银行来说,无疑是高瞻远瞩的战略“务虚”之举;二是探索新业务机遇,降低金融行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成本的“务实”诉求,目前的区块链落地性应用在实时交易、快速扩展、信息安全等方面也确实初现成效。

在区块链应用探索的热潮中,商业银行也日益意识到区块链生态体系的缺失正在成为区块链应用发展的阻碍,打造区块链生态圈势在必行。一是由于区块链本身多方参与、共同维护的技术特性,天然要求只有在众多节点参与的区块链生态下才能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二是区块链平台作为基础设施,在其上部署的应用场景和参与机构越多,区块链底层平台产生的价值越大,才能真正起到降低金融行业运行成本的初衷。更进一步来说,金融服务和商业生态密不可分,银行服务只有融入到企业的消费、生产和上下游商业往来的各个环节,构建各家商业银行及相关企业共同合作的区块链生态体系才能使得商业场景真正落地。

区块链生态体系尚未建立

尽管各机构早已意识到打造区块链生态圈的重要性,并且正在努力探索形成联盟机制共同推进,但是仍然有很多的困难和问题摆在眼前。当前银行业区块链应用在技术与应用上面临着如下瓶颈:

数字资产缺失,无法实现链上结算。在央行数字货币正式推出之前,银行对区块链的应用始终面临数字资产缺失的困境,大多数区块链应用看似提供了金融服务,实则无法实现链上结算,本质上区块链只起到了登记存证的作用。以区块链的票据场景为例,票据的基本信息和交易状态记录虽在区块链平台,但涉及客户的银行账户资金变动却只能通过银行账户才能实现。

缺少监管明确的要求和准则。作为最新热点技术,区块链受到全球监管机构的密切关注和应用研究,但是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区块链探索和应用缺少明确的监管要求和准则,银行业在业务探索、技术实现上缺少指引,同时区块链技术的普及也将面临着全球监管新规差异的挑战。

区块链生态圈建设面临诸多技术问题。我们此前也提出过数据隔离、国密算法等问题。数据隔离问题即区块链在每个结点同步了全部数据,如何保证各机构的自身商业秘密,国密算法问题即是对商用区块链底层加密算法的国密改造。此外,目前还面临跨链问题,即当前众多区块链应用并非基于同一个链,要打通这些应用,就会涉及到跨链问题对一致性、事务原子性的挑战,此外如何在同一区块链生态圈中实施多链共存、多链互通也是商业区块链应用一个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尚未触及区块链应用引爆点。当前支付结算、供应链金融、票据等较为普遍的区块链应用场景均可通过传统技术实现,除数字货币外,尚未出现由区块链衍生出的特有商业模式,区块链技术仍需等待一个革命性的、爆发性的应用来驱动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新生态的大发展。

各机构的利益如何平衡。目前各家商业银行都已开展相关的应用建设,事实上也都具备了构建生态的能力,在这种背景下各机构之间如何平等、有效的形成联盟并且平衡好各方利益,也是构建金融行业大生态的核心问题。

构建银行业区块链生态圈的可行之路

相对于商业银行群雄逐鹿、各自为战,尚未出现大规模行业性应用的状态,上海保交所于9月初正式发布了区块链底层技术平台——保交链,旨在为全行业保险交易提供区块链基础设施。保交所作为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全国性保险要素市场,其作为天然具备行业权威性的第三方平台,牵头推出区块链的行业性应用,有效促成了保险行业生态圈的构建。“保交链”的问世,对于银行业具有良好的启示和参考意义,建议银行业监管机构及商业银行尽早构建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银行业区块链生态圈,我们认为有以下道路可以参考。

由监管机构组织牵头构建银行业生态圈,并制定相应的区块链技术发展行为指引,这也是目前最具可行性的实现方式。监管机构及商业银行可组成具备“一超多强”特性的联盟区块链,即在一个联盟链生态体系内设置一个超级管理员(如人民银行、银监会)负责权限控制,商业银行及业务相关方作为参与节点负责账务记载,由业务规则和监管法规约束参与节点的行为,构成一定程度上去中心化、分布式的区块链生态体系。从国际经验来看,可参考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牵头与8家商业银行研发并试运行的区块链银行同业支付系统;香港交易所将于2018年牵头推出的用于股票登记、转让和信息披露的区块链共享服务平台也可关注、借鉴。

目前在我国,人民银行和行业性自律组织也已采取了一定行动,如2017年初央行成功测试区块链数字票据交易平台,由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已在该平台试运行;银行间交易商协会等以银行会员为基础正在牵头研究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区块链技术发债平台。相对于商业银行主导,监管机构牵头推动的区块链项目在参与广泛性、应用深度和业务权威性上更易在短时间内快速推进和获得拥护,这是目前银行业区块链生态相对可行的实现方式。我们认为,在区块链“去中心”的大框架下,“多中心”以及存在管理中心是必不可少的。

商业银行应以合作开放的心态积极带动或参与行业性区块链生态圈建设。建议区块链技术应用较为领先的商业银行可主动牵头组建区块链应用联盟并承担重要的管理协调职能,科技基础相对薄弱的中小银行可积极参与区块链体系以享受区块链技术的前沿成果。此外还可以考虑由若干银行共同出资成立区块链基础设施机构,实行各家银行自愿参与、地位平等、共同决策,虽然决策效率会受到一定影响,但此种模式有效保障了所有参与银行的平等话语权。

基于或依托现有权威成熟的金融同业业务联盟开展区块链生态建设。金融行业一直以来便有组建或参与联盟组织的传统,其中不乏具有行业影响力和运行良好的业务联盟机构,例如2016年12家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起成立的“商业银行网络金融联盟”,在成立之初便提出“平等、连接、开放、共赢”的愿景,致力于构建商业银行广泛参与,与各类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等开展广泛合作的“金融+互联网”生态;再如,浙商银行、浙商证券、浙商保险、浙商期货、浙商基金、浙商所等6家机构共同组成的“浙商”金融总部,以跨界合作和推动金融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为宗旨,可共同探索区块链金融生态圈的建设。相比要耗费巨大的沟通协调成本新设联盟,充分利用现有行业性业务联盟的权威号召力和较为成熟的组织管理模式,根据现有业务场景和运作模式在联盟成员之间开展区块链应用场景建设,并自然而然形成银行业区块链生态圈,也不失为一种高效可行的区块链生态圈构建路径。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北美证券管理机构协会发布加密货币与ICO警告,美国证监会为其打Call

下一篇>印度正寻求解决比特币交易所税务问题,可能要缴纳数十亿美元税款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21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