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三个层次(1):前言
我们刚开始做互联网金融研究的时候,常常为各种新的金融产品、形式、各类新公司而兴奋不已,但逐渐地我们发现这些东西的逻辑脉络还不清晰,用传统的理解方式难以贯通。我们要从市场上呈现出来的花花草草、枝枝叶叶中,去寻找互联网金融的基石、枝干。
对一个新的庞大的市场提出研究框架,是最基础的,也往往是最困难的。这项工作往往伴随着嘈杂和兴奋,但与它相关的整体学理、法理以及商业实践体系尚未建立和经过理论检验。所以当我们尝试探讨其概念核心和基本框架时,便会相当艰难。
研究的办法无非两种:归纳和演绎。可惜的是,互联网金融的概念核心和相关框架研究,不像数学推理,无法由演绎法得出。而归纳则要基于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对既有现象的合理想象。但在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上,我们既无经验可循,目前的现象也不够丰富,因而未能归纳总结出一些令人信服的关键词来。
目前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报道、研究较为纷繁,却比较少涉及框架性结构和一些核心概念。当然,对于研究角度的选择,每人各有不同,社会科学领域也极少存在非对即错的问题。对互联网金融定义的内涵和基本框架,与研究者的角度设定有关,没有定式。逻辑可以分为多个角度和标准分类,和其他研究一样,我们也只选其一。
我们尝试在总结既有现象的基础上,加上自身对于互联网和金融的浅薄认识,提出一些互联网金融相关的看法和框架,尽量做到逻辑自洽,囊括多层次的丰富现象,供大家讨论批评,以推进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研究。
我们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思想的金融,而不仅仅是科技与数据金融。从金融权利结构变迁的角度,互联网金融大致可以分为“交易技术”、“交易结构”和“权力契约”三个层次。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关键词包括:长尾市场、去中心化和普惠民主。
此外,我们也知道难以解决“什么是互联网金融及其根本特征”的问题,无法做出唯一性的、充分条件性的判断。我们尝试回答的是“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框架及其层次划分”,以及与“怎么办”相关的部分问题,供大家探讨。同时,我们在这样的描述中尽量做到“分割开来相互独立,综合起来组成整体,各个逻辑层次清晰”。
这项研究和讨论历时大半年,在今年7月10日“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李钧非常简略地分享了“三个层次”的想法。其后我们把本文的初稿发送给部分研究人士,获得了一定的认同度,并在业内引起过一些研讨。经过再三讨论,我们修改出目前的简要版本。
平心而论,这个版本在学理和逻辑上还不够完善,在表述上也许不够精确,依然是个非常初级的版本。抛砖引玉,为求方家指正和同好者讨论,不惜贻笑。
标签:
互联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