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复盘2020:金融科技十大要闻

资讯 楚济慈 · 零壹智库 2020-12-23 阅读:76871

关键词:金融科技复盘2020金融科技十大要闻央行数字货币

盘点2020金融与科技领域值得铭记的十大要闻。
回顾2020,载入史册的大疫之年。

这一年,牵动全球的新冠疫情,不仅考验着个体的生命健康,也考验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面对疫情冲击,开启全民抗疫,短时间内构筑起严密的防控体系;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中国又不断推进常态化防控机制,有效控制疫情并稳住了就业和经济基本面。

这一年,线下经济在生死存亡之际,纷纷加速了线上化转型;同时,疫情造成的环境隔离状态也促使在线经济逆势爆发,无接触金融逐渐流行。

这一年,小微企业营生艰难,“活下去”成了最重要的目标......在疫情的倒逼之下,火线自救、极速转型,成了“座右铭”。

这一年,金融科技迎来强监管,网络小贷新规、互联网贷款新规等多项重磅政策出台(或征求意见),平衡着创新与风险的关系。

这一年,从“金服”到“数科”,金融科技公司迎来更名、上市潮。更名为“蚂蚁科技集团”的蚂蚁金服,骤然停下了上市的脚步。671万股民迎来一场空欢喜,1360万基民买了个寂寞。

这一年,场景金融可谓是“暴雷大年”,前有优胜教育被爆崩盘跑路,后有沸沸扬扬的蛋壳公寓“租金贷”事件。一地鸡毛,体面全无。

......

复盘2020,回顾金融与科技领域值得铭记的十大要闻。


一、金融科技强监管元年:多项重磅政策出台

无论金融与科技如何交融,金融科技的本质还是为金融服务,这也意味着风险时刻伴随。因此,在金融数字化转型趋势下,金融监管也将随之增强,以守牢风险底线。

2020年,多项针对金融科技领域的强监管政策纷纷落地或征求意见;监管采取一系列措施平衡创新与风险的关系,遏制盲目扩张和滥用杠杆风险。

互联网贷款方面,银保监会7月正式下发并实施《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促进互联网贷款业务获客、产品设计、风控、催收等环节合规发展;民间借贷迎来史上最严“利率红线”,以“4倍LPR”取代了“24%和36%为基准的两线三区”的规定;面对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通过高杠杆率迅速扩张所带来的风险,银保监会等部门起草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网络小贷公司的注册资本、杠杆率、贷款金额、联合贷款出资比例等;除此之外,《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与《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的实施,标志着金控必须持牌经营,有效打击借金控之名行监管套利之实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存款或将迎来专门的监管办法。自近日蚂蚁集团首先下架银行存款产品之后,陆续有其他互联网金融平台也下架了其存款产品,截止目前,腾讯理财通京东金融、度小满金融陆金所、天星金融等至少10家平台下架相关产品。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表示,后续监管方可能会针对互联网存款出台专门的监管办法,各家互联网理财平台导流银行存款产品,也都将进行相应整改,代销持牌化及提供顾问服务等将是趋势。

二、疫情之变:小微金融快速发展 无接触金融逆势爆发 

疫情之下,经济经历着至暗时刻。小微企业更是成为疫情冲击下的“重灾区”。力保小微,成了必须完成的任务。

在中国,中小微企业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专利发明、80%以上的城镇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但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又是最脆弱的。如何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是数百年来的世界性金融难题。

传统的方式已然失效。这一年,疫情阻隔,小微企业面临最迫切的融资需求,监管方提供了最有力的政策支持,不仅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小微企业多达12次,还于6月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的通知》等三份文件,真金白银地支持小微金融业务。

政策之外,金融科技则发挥了最强的赋能价值。疫情之下,科技驱动的小微金融正在破局,“无接触银行”等新兴金融业态快速兴起,凸显出金融科技的价值。

据央行介绍,今年小微企业融资呈现了量增、面扩、价降的良好趋势,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也带动了更多的就业。今年前三季度小微企业融资新增3万亿元,同比多增1.2万亿元。支持小微经营主体3128万户,同比增长21.8%;前三季度新增429万户,这与去年同期增量基本上相当。9月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是4.92%,较2019年12月下降了0.96个百分点

三、从“金服”到“数科”,金融科技公司更名、上市潮

· “更名运动”


今年以来,多家头部机构更名为“数字科技”,强化科技属性对于金融与经济发展的核心价值。

在我国,首家提出数字科技概念的企业是京东数科,早在2018年9月就已经将京东金融更名为“京东数科”,开创了数字科技的先河。京东之后,小米支付也于2019年9月更名为“小米数科”。

进入2020年下半年,蚂蚁金服、360金融相继更名,前者7月中旬更名为“蚂蚁科技集团”,后者于8月更名为“360数科”。此外,小米数科于今年10月宣布品牌升级为“天星数科”。

每家金融科技公司升级为“数科”品牌的背后,各自的发展战略也体现出差异化特征,譬如蚂蚁科技服务于小微商户群体等普惠金融,京东数科则倾向于新基建,强调其服务范围不限于金融科技,而是覆盖智能城市、智能营销、AI机器人等领域。

特别是新冠疫情爆发后,面对各地企业的客流量下滑、生存危机等难题,政府部门提出引导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因此一批金融科技公司意识到数字技术对于中国经济的重要推动作用,重科技已成为必然趋势。

· “上市潮”

进入2020年,除更名潮之外,金融与科技企业也迎来(拟)上市潮。

表:2020金融与科技领域上市/拟上市公司一览

来源:零壹智库

陆金所、慧择、天阳科技新致软件等公司已经陆续登陆资本市场,京东数科IPO还差临门一脚,只待靴子落下,而蚂蚁集团IPO刹车则备受关注,也因此,本文将“蚂蚁集团暂缓上市”单列为2020金融科技第四大事件。科技类公司如金山云、山大地纬、奇安信、寒武纪等公司均已上市。

此外,微众信科中数智汇海天瑞声、信安世纪等公司科创板IPO申请已过会,金融科技应用平台百融云创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德拓信息、三未信安、派拉软件联合资信等公司已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国内最大支付收单机构银联商务已完成科创板上市辅导,AI公司第四范式回应上市传闻称尚无明确上市时间表,但在探索科创板的上市机会。

四、蚂蚁集团暂缓上市,2.1万亿元财富盛宴“推迟”

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融资定价,蚂蚁集团的IPO注定将成为一个里程碑。

根据科创板的申购价格,蚂蚁发行价为68.8元/股,对应的静态市盈率为96.48倍。以发行价计算,蚂蚁2.1万亿的估值一举超越了工商银行,比肩贵州茅台,妥妥的新晋股王。

然而,11月5日拟挂牌上市日之前的第三天,即11月2日,形势“迅速转折”。这一天,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约谈蚂蚁集团有关人员,同一天,已经酝酿两年多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终于发布,给“史上最大IPO”增加了变数。

隔天即11月3日,上交所、港交所相继宣布蚂蚁IPO暂缓,蚂蚁集团骤然停下了上市的脚步。671万股民迎来一场空欢喜,1360万基民买了个寂寞。

对于暂缓蚂蚁IPO的理由,上交所公告称,原因在于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发生了变化。相关重大事项可能会导致发行人不符合上交所科创板相关发行上市条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网络小贷新规可能直接限制了蚂蚁未来的想象空间,令蚂蚁集团上市和未来的业务增长蒙上阴影。

11月4日早间,蚂蚁集团公告,香港公开发售的申请股款将不计利息分两批退回;5日晚间,蚂蚁公告拟于11月6日启动退回A股新股认购资金等款项。而对于A股参与配售的5只战略基金(易方达、汇添富、华夏、鹏华、中欧五家基金公司的创新未来基金),则于11月20日同步发布“增设B份额并修订基金合同及招募说明书”公告。此前,这5只战略配售基金销售火爆,总规模达600亿元。

时间回到10月24日,这是蚂蚁确定IPO定价的第二天,马云在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上“火力全开”,在主题演讲中称金融业“当铺”思想盛行,批评巴塞尔协议像一个老年人俱乐部,呼吁监管不能用昨天的办法来管未来......。

马云的言论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及讨论。针对马云的言论,从学者到监管层,进行了一系列的发文和表态。

自10月31日至11月2日,金融时报连续三天刊载关于金融科技监管的评论文章。一篇为转载,作者是张非鱼,题为《关于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几点认识》。另外两篇是金融时报直接刊载,一篇作者署名周矍铄,题为《资深学者:大型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与监管》;另一篇作者署名时雨,题为《资深学者:在金融科技发展中需要思考和厘清的几个问题》。

紧接着,11月2日白天,已有金融界两大重磅监管表态,直指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

一则为,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主任刘鹤主持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专题会议对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发声,强调“要加强监管,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

一则为,央行行长易纲亦在香港金融科技周上表示,大型科技公司改变了游戏规则,但商业秘密的保护和消费者隐私的保护,是极大的挑战。


当天晚上,即出现上述的四部门联合约谈蚂蚁集团有关人员,以及《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此后,蚂蚁集团的回应是:会深入落实约谈意见,继续沿着“稳妥创新、拥抱监管、服务实体、开放共赢”的十六字指导方针,继续提升普惠服务能力,助力经济和民生发展。

12月15日,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在2020第四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发表了题为“金融科技的责任与担当”的主旨演讲,这也是蚂蚁集团暂缓上市后首次公开发声。井贤栋表示,“蚂蚁集团全体正在认真学习‘十四五’规划建议和中央一系列关于金融安全和金融稳定发展的政策精神,对照监管部门的要求,照镜子、找不足、做体检,积极配合监管,进一步落实监管要求。”

五、P2P之死:“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2020年11月下旬,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律师刘福寿在“《财经》年会2021:预测与战略”上宣布,全国在运营P2P平台已在今年11月中旬完全归零。

从国内第一家P2P公司拍拍贷2007年6月成立算起,P2P行业从无到有,进而遍地开花,再到爆雷潮,最后终于清零落幕,前后只不过短短13年。

P2P网贷机构本来定位为金融信息中介,但在实践中,绝大多数机构事实上开展了信贷和理财业务,其背后是一些不具备借贷能力的机构,以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名义大肆扩张,甚至存在设立资金池,涉足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卷款跑路等乱象。

据统计,过去10余年里先后有1万多家P2P上线,高峰时同时有5000多家运营,年交易规模约3万亿元,坏账损失率很高。今年8月14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回答央视新闻《相对论》给出的“部长答题板”提问时说,出借人的资金还有8000多亿没回收。

2018年8月,全国P2P网贷整治办下发《关于开展P2P网络借贷机构合规检查工作的通知》,以12月末为限,要求P2P走完“机构自查、自律检查、行政核查”三道程序,整改全面提速。2018年12月底,监管发布《关于做好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见》(简称"175号文"),给整个网贷行业下达最后通牒。各省由此掀起关停P2P机构的风潮,直至今日,实现清零。

不过,在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平台清零之际,未完成清退的P2P平台仍在努力兑付。

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表示,网贷平台风险处置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并不会随着特定时点而宣告终止。切实保护出借人的合法权益,压实平台的主体责任,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坚决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等,仍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内网贷风险整治的工作重点。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最大的P2P平台LendingClub也计划年底关停P2P借贷平台。该平台的投资者在10月初收到了一封电子邮件,信件的内容让不少散户投资者感到意外。LendingClub表示,未来该公司的发展目标是成为一间提供全方位服务的金融科技市场银行,因此要密切关注现有服务并逐步开发新产品,以保留和新生更多的收入。为了完成这一目标,LendingClub计划于2020年12月31日关闭旗下的P2P借贷平台,这意味着未来个人投资者将无法投资LendingClub发放的贷款产品。

六、数字人民币多地试点

2020年,数字人民币进入了试点测试阶段。

4月初,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指出数字人民币将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随后,多家国有大行相继传出内测数字钱包的消息。

7月以来,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先后与滴滴、美团、哔哩哔哩等机构达成合作,共同促进数字人民币移动应用的功能创新及场景的落地应用。

10月,数字人民币实现了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场景更为丰富的试点测试,在深圳罗湖以红包形式向5万名预约群众发放,可用于3800多家合作商户消费。关于数字人民币的相关交易数据也首次被官方披露,据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透露,数字人民币已经处理313万笔交易。

11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指出要积极参与数字货币国际规则制定。11月3日,“十四五规划”全文披露,其中指出要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11月9日,《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提到,支持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设立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和数字金融体系。

进入12月,苏州的数字人民币红包再次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此次试点中,苏州面向所有符合条件的苏州市民共发放了2000万元的数字人民币红包,每个红包200元,红包数量共计10万个。相较深圳,此次苏州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商户更多、覆盖范围更广,在参与测试的机构中,除了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家银行外,还有京东、美团等互联网巨头,以及华为、OPPO等手机厂商,多方均在其中贡献了各自的力量。

自2014年开始进行探索,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现阶段,数字人民币的推进速度超出预期,正由小规模封闭试点向大规模、大范围、多场景的试点阶段过渡。与全球其他主要国家CDBC项目相比,中国数字人民币的先发优势依旧明显,且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七、场景金融之殇:跑路和“打工人之泪

“场景金融的本质是将场景的交易风险与金融的信用风险叠加到了一起,当场景出现交易风险,极易引发信用风险。对B端商户的风控已经成为场景金融风控的关键。”

· 蛋壳爆雷,体面全无

2020年11月,许多普通的年轻人成为“蛋壳公寓当事人”。12月3日凌晨,地点为中国广州,在收到蛋壳公寓房东收房的通知后,毕业即失业的他点燃了房间,从18层一跃而下。背着租金贷却还要另行租房的租客,出租了房屋却没收到钱的房主,谁该为这“一地鸡毛”买单?

细数长租公寓的暴雷情况,已经远超百家,涉及到的租客、房主更是以百万计。据新华时评,2018年“鼎家公寓”暴雷至今,长租公寓已陆续“爆雷”超过170家,“资本盛宴”后的残羹冷炙几乎全由房东和租客等自行消化。

而此次“爆雷”的蛋壳公寓,从美国上市的高光时刻到爆雷,只用了10个月的时间。

回看蛋壳的发展历程,2018年初获得了数十亿元融资,随后对房东和租客施展“高收低租”“长收短付”的倾销方式,迅速扩大市场规模、提高自身估值,并于今年1月17日成功登陆美国纽交所。上市背后的风投机构、公司高管可谓赚得盆满钵满。而如今,企业资金链断裂,把租赁矛盾留给了房东和租客,各方为之“埋单”。

历经多次发酵后,蛋壳事件租客的权益保护迎来转机。据新浪科技12月18日报道,一位蛋壳租客表示,与蛋壳办理解约之后,已可通过线上方式办理微众银行租金贷的结清。根据微众银行的条款,该方案是将退租后蛋壳公寓所欠租客的预付租金,用于抵偿租客在微众银行的贷款。如此之下,租客的租金贷就得以结清,然后由微众银行向蛋壳公寓进行催收。

此外,蛋壳事件尚未结束,另一家长租公寓自如也开始“作妖”了。据凤凰WEEKLY财经报道,11月中旬,有房东收到自如的强制解约信息。房东被告知,要么降租,要么解约。一旦业主不同意,自如方面就会强制解约,并赔付房东与2个月房租等额的违约金,同时要求房东赔偿或退回装修折旧费、配置折旧费、服务质量保证金等。其中,一些房东被要求赔偿的装修折旧费、配置折旧费加起来多则数万元,少则几千。

目前,自如北京、南京、天津等多地业主都遇到过被强制解约的情况,至少波及数千名业主。

· 优胜教育爆雷,教培领域“预付费”之弊

2020年10月底,经营长达21年的老牌教育机构优胜教育被爆停运,同时出现学员无法退款等问题。据报道,仅北京校区就有上亿元应退学费。一周后,知名英语培训品牌芝麻街英语也有门店宣布停止营业。这些爆雷事件所遗留下来的最大问题,便是大批量的学员和老师无处讨要的预付款与薪资。

目前,该事件也迎来最新进展。据澎湃新闻12月18日报道,有消息称,跟谁学旗下K12品牌“高途课堂”于近日开始无偿接收优胜教育旗下学员,并赠送寒假和春季课程。“对于这些曝出有问题的企业来说,转移学员可以降低纠纷,也有利于企业家重新二次创业。对于接收学员的企业来说,在教育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且营销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通过前期无偿接收获得用户也是一笔划算的投入。”教育产业投资人士徐华向记者表示,接收企业一般都会获得社会好感。

八、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全国铺开

金融科技的应用是一柄双刃剑,只有守正创新才能行稳致远。为了更好地促进金融科技行业发展,落实《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银发〔2019〕209号),2019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正式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

与国外的金融科技“监管沙盒”相比,中国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既与国际接轨,即都秉承柔性监管的理念,又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旨在引导金融机构利用现代技术赋能金融提质增效,营造安全、普惠的金融创新发展环境。这一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也被称作是中国版的“监管沙盒”。

2020年1月,北京地区率先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首批6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项目对外公示,其中包括了中信银行与中国银联、度小满金融、携程联合推出的中信银行智令产品入选项目试点。3月,北京首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项目完成登记,并向用户正式提供服务。

2020年4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在上海市、重庆市、深圳市、河北雄安新区、杭州市、苏州市等6市(区)扩大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

进入下半年以来,各地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的进程加快。6月2日,北京就对外公示了第二批11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项目。7月,上海对外公示了首批8个创新应用,深圳对外公示了首批4个创新应用。8月,重庆、广州、苏州、杭州、雄安新区相继完成首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项目对外公示。

据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金融科技管理处处长李兴锋介绍,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9个地区已公示了共计60个惠民利企试点项目,涉及60多家金融机构和30家科技公司,试点项目聚焦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5G、卫星遥感等多项技术,涵盖数字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等多个场景。

九、法规先行,个人信息保护加速推进

2020年5月6日,著名脱口秀演员池子(实名王越池)发布微博爆料,中信银行上海虹口支行未获本人授权,将其个人账户流水提供给上海笑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属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并通过律师发函要求中信银行、笑果文化赔偿损失、并公开道歉。

这一事件迅速引爆舆论。

5月7日凌晨,中信银行在微博发长文向池子致歉,并称已处分相关员工,将支行行长撤职。5月9日,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通报称,对中信银行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事件启动立案调查程序,严格依法依规进行查处。

近年来,一系列涉及个人金融信息安全事件的出现,各种非法收集、使用、公开甚至买卖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给从业机构敲响了警钟。

而相关的监管政策也在加速推进。2019年,《个人金融信息(数据)保护试行办法》(初稿)、《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相继发布。今年年初,人民银行发布的2020年规章制定工作计划也明确,将制定《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

今年2月13日,央行发布了一个新的金融行业标准——《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方面,对个人金融信息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信息保护提出了安全防护要求。

9月18日,央行发布修订后的《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11月19日,我国首部《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完成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流程。《草案》赋予自然人对其个人信息处理的知情权和决定权。

十、多家创新型金融机构获得批复

2020年以来,包括直销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理财子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在内的多家创新型金融机构的筹建和开业获得监管批复。

直销银行方面,今年有两家获批筹建。12月11日,招商拓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筹建申请获银保监会批复。这是继2017年1月中信银行与百度合作设立的百信银行在北京批筹设立后的第二家直销银行。紧接着12月21日,第三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邮惠万家银行”也获批筹建。

金融科技子公司方面成方金科之后,央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中汇金科” 。此外,今年还有农业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农银金科”、中国太保旗下“太保金融科技”、汇丰银行旗下“汇丰金融科技服务公司”相继成立,以及一家开业——交通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交银金科”于11月27日开业。

理财子公司方面,今年八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其中三家已开业。民生理财(民生银行)、浦银理财(浦发银行)、广银理财(广发银行)、华夏理财(华夏银行)获准筹建;青银理财青岛银行)、渝农商理财重庆农商行)、信银理财(中信银行)获批开业,其中青银理财已于11月19日正式开业。另外,恒丰银行公告称拟设立"恒丰理财有限责任公司"。

消费金融公司方面,截至目前,全国获批筹建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达33家。今年五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筹建,小米消费金融、北京阳光消费金融已开业,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唯品富邦消费金融公司、苏银凯基消费金融公司获批筹建。另外,11月12日,海南银保监局局长傅平江表示,海南正在积极筹备消费金融公司。

除了上述获批机构外,今年还有全国性第五家AMC银河资产获批开业,以及第二家个人征信机构“朴道征信”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获央行受理。
 
加关注 消息
文章:662 粉丝:6 总阅读数:7683.1k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零壹日报:连连数科拟科创板IPO;邮储银行直销银行子公司获批!

下一篇>零壹日报:腾讯旗下虚拟银行"富融银行"开业!汇付天下宣布将私有化退市


所属专题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8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