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上市公司迎娶P2P热情不减 合作模式受考验
爱有财资讯 · 零壹财经 2015-11-03 11:17:18 阅读:6656
A股市场涉及P2P业务的相关公司已经超过70家,这一队伍仍在扩围。仅上周,就有三家平台分别获主板、新三板和港股三家公司的投资入股。然而另一方面,今年已有数起上市公司与P2P的联姻关系宣告破裂,合作关系终止。
究其根源,对P2P平台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存在分歧或是直接诱因,但上市公司与P2P的合作模式更值得关注和深刻思考。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监管细则尚未落地、行业准则仍待厘清之际,上市公司系P2P模式短期仍会受青睐,但中长期必会形成分化;合作关系和分工角色清晰、业务深度融合的公司才能长久立足。
“按照我的想法,每个大公司都应该会有P2P相关的业态。”蜜蜂金服旗下平台蜜蜂有钱CEO袁涛向本报记者表示,互联网金融P2P业务以后有望成为大公司的标配业务;而基于行业发展前景,上市公司对这一领域的财务投资也有较大需求。如果平台和上市公司业务有整合可能,尤其是能强化上市公司主业、甚至助其实现弯道超车,这种合作会非常紧密。
“上市公司与P2P公司的结合,短期内还是会继续快速发展。”张坚卿也表示,P2P这种业态在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需求、完善成熟企业的新业务拓展配套服务等方面,功能性较为突显。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以其公信力和所受到的监管制度影响,能够为P2P平台公司发展提供更规范的环境。
“上市公司系P2P肯定会在信息透明、运营规范、资金监管等方面领先行业,这都会为上市公司系P2P发展垫下基础。”张坚卿认为,P2P整体行业仍在发展中早期,也没有垄断性的行业龙头出现,模式和业绩检验还没有到时间窗口;部分P2P公司还在抓紧最后的时间来扩大规模与寻求出路。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