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一个P2P投资人的自我修养
爱有财资讯 · 零壹财经 2015-10-23 11:34:20 阅读:5775

投资人如何辨别高风险平台?如何用好法律手段维权?也就是说,什么才是一个P2P投资人的自我修养?
爱有财整理 by南瓜
你知道吗?根据零壹研究院数据中心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在线P2P借贷平台达到3292家,其中正常运营的为1990家,其余都是问题平台,其占总平台数的比例高达39.5%。
踩雷的感觉你知道吗?相信你一定不想知道!
辣么,问题来了!投资人如何辨别高风险平台?如何用好法律手段维权?一个P2P投资人的自我修养,应该是怎样滴?
在最新一期的《首席评论-互联网金融之夜》节目里,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肖飒,与零壹财经媒体总监李磊,给大家支了不少招!

这是节目视频,一睹网贷界著名美女飒姐的风采
在这里,一向低调的小爱忍不住了《首席评论-互联网金融之夜》由爱有财冠名播出噢~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小爱给做了整理,将两位大神讲的干货,与财友们分享。
雷区遍布,如何带好避雷针?
互联网理财让人又恨又爱,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如何能够避免踩雷?
谨记一条真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利率过高必有妖。
从现有数据来看,出现问题的平台集中特征都是利率偏高,整体要偏高于平均水平5到6个百分点,平均在21%以上。
换句话说,21%是一个关键的临界值。如果互联网理财给出的年化收益高于21%,就要提高警惕,不管它是如何承诺保本保息,都有可能蕴含很大的风险,应该谨慎投资。
不跑路的平台,就算好平台?
相对于堂而皇之的关闭网站,卷钱跑路,有些平台为了逃避法律制裁,选取了较为“温和”的方式,也就是“隐性倒闭”。
目前市面上坑爹的清盘方式大致分为三种:
其一为分期清盘,平台对投资人单笔提现金额、延期提取、提现门槛等进行限定;
其二是债权转股权,根据投资者的投资金额,换算为平台的股份,万一有风投机构看上该平台,投资者拿到的收益比投网贷的收益能够高出数倍。但清盘平台显然已遇到很大问题,想要翻盘实际很困难。
其三是打折回购,而一两折的回购折扣无异于让投资者活生生地割肉。
甚至有奇葩平台发布清盘公告,直接公开堂而皇之叫嚣说:“如果你敢报警,让你一分钱拿不出来!”
如果大家所投资的平台发生上述状况,可以说该平台已经进入了“隐形停运”状态。
万一不幸中招,要怎么办?
即便再谨慎小心,每个人投资者也都有可能“中奖”。
如果发生平台跑路,只能采取法律措施尽可能的挽回损失。
有的人会担心,自己被骗金额较少,只有2000元,也可以申请立案吗?
从法律角度来讲,非法集资诈骗案由涉案总金额而定,如果总金额超过50万元,基本立案问题不大。
所以一旦发现被骗,除第一时间保留好现有凭证以外,投资人应该采取“抱团取暖”的策略,把大家的碎片化信息拼接起来,到相关机构做好笔录,在理性维权的基础上积极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从大数据来看,整个案件完结至少需要一年到两年的时间,而成功回款的机率仅在两成左右。
与其亡羊补牢,不如防患于未然
大家在投资互联网理财时,首要注意平台的利率是否过高,其次要弄清楚资金去向以及还款来源,是否设有资金池。
尽管监管部门一再强调禁止资金池,还是有些平台顶风作案。由于期限错配风险很大,目前只有银行这类特别有实力的金融机构被允许使用期限错配的方式。
由于信息不对称性,作为普通投资者,要识别一个P2P平台是否存在这个违规操作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对于活期的P2P产品,特别是“随存随取”字样的产品,如果短时间内实现和余额宝一样的甚至高于余额宝的收益,这类P2P平台发生资金链断裂的可能性较一般平台大,大家需要小心投资。
总结下本文的中心思想:
购买P2P理财产品,首先观察利率是否过高(超过21%),其次要弄清该项产品的还款来源,对于承诺“随存随取”的高利率平台,投资需要谨慎,加倍小心。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