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陆岷峰教授:地方银行因小而衰,因大而兴

陆岷峰 · 零壹财经 2022-10-21 11:46:49 阅读:7650

关键词:三农经济商业银行地方银行普惠金融金融租赁

作者:陆岷峰   来源:零壹作者专栏 摘要: 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是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普惠金融和推动三农经济成长的金融主力军。然而,从地方中小商业银行近年来的主要业务发展指标运行轨迹看,在整个银行体系中一直处于负重前行。究其本质原因是因为体量太“小”。实现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的高...

作者:陆岷峰   来源:零壹作者专栏

摘要: 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是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普惠金融和推动三农经济成长的金融主力军。然而,从地方中小商业银行近年来的主要业务发展指标运行轨迹看,在整个银行体系中一直处于负重前行。究其本质原因是因为体量太“小”。实现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的高质量发展,提升在银行生态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必须围绕做“大”体量的战略目标,树立科学正确的经营理念,深化地方中小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加强公司治理,主动融入资本市场,为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的高质量、有质量的规模现代商业银行提供必要的条件。

(原文15000字符,阅读原文请到《中国知网》下载《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生态状况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一文)

一、引言

金融业具体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以及信息咨询服务机构等中介机构四大板块,其中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成份,商业银行又分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跨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四大种类,地方中小商业银行主要是指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两大类。地方中小商业银行虽然数量众多,占银行机构总数95%以上,是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普惠金融及推动三农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所占的资产份额并不高,特别是近年来在整个商业银行生态中各项发展质量指标在相对下降,个别地方中小商业银行还出现退出市场、发生流动性挤兑和恶性案件等情况,严重影响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功能发挥和未来生存与发展。

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生态主要是指城商行、农商行及村镇银行的机构、资产、负债及资产质量的现状,这种状况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差的一面;其生态就是将其实际情况进行展现,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生态高质量发展主要是指城商行、农商行及村镇银行的机构、资产、负债及资产质量的好的一面,即完全符合监管部门管理要求,各项指标均处于优良档次,符合好银行的标准;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由于区域的限制,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各方面为推动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的成长,不断加大对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的改革与支持力度,诸如加大科技投入,增加实收资本,配置高管队伍,可谓措施频出,但从一系列主要发展经营指标看,虽然风险总体可控,发展符合预期,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行业走势。因此,有必要对客观分析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在整个银行业生态中发展现状,找出影响业务生态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对症下药,尽快提振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在银行业生态中的地位,保持银行业生态的均衡发展。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生态功能的研究。

陆顺(2022)认为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在银行业生态中起到了系统平衡作用,在特定时期和条件下满足了特定客户群体的金融需求。生态发展强调的是一种平稳发展,金融生态平衡是自然界平衡现象在金融界的一种体现,生态平衡虽然有修复能力但也不宜经常被打破,因为修复会投入更多的成本,因此,必须保持各生态群体协调地成长,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在银行生态中须保持与大型商业银行间发展保持一种平衡,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的高质量发展是保持银行生态平衡的重要基础。

陆岷峰(2022)认为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是发展普惠金融和服务地方经济的主力军,在商业银行生态群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金融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迫切需求地方中小金融机构为其提供相对应的金融服务,而满足这一服务需求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做的最到位,城商行市场定位是服务地方经济、小微企业和城乡居民,农商行的市场定位则是面向三农经济三个面向,在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发展普惠金融和三农经济,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是银行业中最大的贡献者。

赵越(2022)认为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在激活金融市场中发挥了特殊作用,地方金融机构数量众多、机制灵活、队伍庞大、创新意识强,因此,为了生存在发展中大胆改革、创新,敢想敢做,有力地激活了金融市场,通过市场的竞争,打破金融垄断,推动了整个银行业服务质量的提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关于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存在问题的研究。

徐阳洋(2022)认为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在整个银行业群体中处于弱势地位,主要是因为其服务对象总体质量较差。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服务的地方经济、小微企业、三农经济与大型商业银行主要服务的国家战略项目、“中’字头企业、城市经济相比本来就不在一个赛道,前者弱、小、差,后者强、大、好,商业银行的管理质量不完全取决于本身的管理水平,还受服务对象质量影响,长三角区域、珠三角区域经济发达,其所在的地方商业银行发展质量也高,因此,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

杨丽萍(2022)认为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虽然形式完备,但是公司治理的管理水平相当低下,公司治理流于形式,甚至成为极少数人违规违法的护身符,诸如包商银行公司治理形式虽然完备,但为极少数利益团体所控制,导致最终退出市场。少数地方商业银行的主要负责人搞家长式管理,一言堂,经营决策十分主观,导致产生大量不良资产,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无法与银行业其他群体相比。

陆岷峰(2022)认为地方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弱,由于其单位银行人才少、金融科技应用水平低、对市场判断能力差、内部控制不严密,因此,对服务对象的风险识别不准、风险管理不严、风险处置不力。资产质量是影响一个商业银行最核心的指标之一,资产质量不高将导致金融机构品牌、效益等主要业务指标的弱化,影响商业银行的整体发展。

(三)关于地方中小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殷佳,(2022)认为支持中小商业银行要像支持中小企业一样支持,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对象属于政策性较强业务部分必须靠政策、补贴来弥补,这看似不公平,实质是很公平的一种做法,这是为了保持商业银行金融生态的平衡,避免更严重的两极分化出现,形成事实上的垄断,因此,保持中小商业银行与大型商业银行同质量发展十分关键,要从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支持。
杨丽萍(2022)认为中小商业银行发展还是要从客户结构调整做起,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因为区域限制,客户选择空间上很小,同时我国客观存在的区域经济结构的差异性,决定了一些地区的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难以提升。

陆岷峰(2022)认为中小商业银行应及时根据不断变化了的经济金融形势调整发展战略,要精准对本行所处的内外部经济环境有个准确的认识,实行一行一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宜实行行业统一的经营策略,以追究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至于实现手段与方法上允许其差异性。

综上所述,目前的理论研究成果对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的生态发展逻辑、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上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于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但现行研究更多的局限于现象的分析,没有充分揭示存在的问题的根本原因,或者说没有找准引起中小商业银行生态发展指标下行的本质原因,以致采取的措施不精准、力度不到位,形成理论、政策、实践的脱节。文章的创新点在于充分认识到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在我国社会经济特别是普惠金融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同时,通过对2016-2021年六年间地方中小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指标运行轨迹的分析,得出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在整个银行业生态圈中主要业务指标处于下行趋势结论,目前已经属于银行业四大群体中最弱的群体。形成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存在问题原因很多,但文章认为“小”才是产生各种问题的本质或根本原因。解决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围绕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做“大”开始,通过紧密型或松散型的做大,推动地方中小商业银行也能享受规模金融带来的发展红利。

三、地方中小商业银行主要发展指标运行轨迹分析

近年来,发展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的政策支持频度、投入力度、改革速度等不可谓不快,根据对近五年来地方中小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轨迹分析,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在整个商业银行生态中其发展指标是持下行趋势。反映商业银行群体质量指标较多,但主要业务指标有存款、贷款、不良贷款率、风险驳备率、资产利润率、数字化转型、科技投入以及业务功能等指标。

(一)金融供给能力不强,规模占比低

地方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占整个银行业资产规模虽然从2016年的28.8%  上升到2021年有30.4%(见图一:各类型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占比)[①注:银保监会数据口径不含农商行口径,现用商业银行口径资产规模扣除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显示为“其他”。其他主要包括农商行、民营银行和外资银行。由于民营银行和外资银行规模较小,其他可视为农商行口径。]①  但在整个银行业中的占比仍然偏低,仅占30%左右。

图一:各类型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占比

(数据来源:中国银保监会官方网站)

二是地方中小商业银行贷款规模不仅小而且占比低,在整个银行业中地方中小商业银行贷款占比虽从2016年的22.5%上升到2021年的26.8%(见图二:各类型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占比),显然,这样的占比很难支撑三农及普惠金融的需求。[①(注:银保监会未披露各类型银行贷款规模数据。以下贷款总额用不同类型银行不良贷款余额除以不良贷款率推算而得。)]①

图二:各类型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占比

(数据来源:中国银保监会官方网站)

三是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存款规模小,负债能力较差,积聚金融资源力量显得不足。由于监管部门没有披露各类型银行贷款总额,用59家上市银行数据代替。(59家上市银行包括6家大型银行,10家股份制,30家城商行和13家农商行)。上市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总资产占全部商业银行总资产的83%。上市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的存款占比只有12.8%。(见图三:各类型上市银行存款规模占比)。

图三:各类型上市银行存款规模占比

(数据来源:各银行年报)

(二)资金风险、成本“双高”

一是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2021年,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3、63%,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90%(见图四:各类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比较),均高于全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平均水平的1.73%。

图四:各类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比较

(数据来源:中国银保监会官方网站)

二是风险抵补能力差,农村商业银行抵补能力不仅在下降,而且也是各个板块中最弱的群体,拨备覆盖率从2016年的199、1%降到2021年的129、5%,城商行拨备覆盖率从2016年的219.9%降到2021年的188.7%(见图五:各类型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比较)。

图五:各类型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比较

(数据来源:中国银保监会官方网站)

三是资产利润率低,近年来,农村商业银行的资产利润率一路下行,由2016年的1、01%下降到2021年的0、60%,2021年城商行的资产利润率为0.56%,为各板块最低(见图六:各类型商业银行资产利润率比较)。

图六:各类型商业银行资产利润率比较

(数据来源:中国银保监会官方网站)

四是从资本充足率情况看,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银行四大板块中最低的群体,2021年还有12、56%,城商行为13.8%(见图七:各类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比较)。

图七:各类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比较

(数据来源:中国银保监会官方网站)

(三)数字化转型慢,市场竞争力较弱

金融机构数字化水平越高,服务能力就越强,从数字化程度看,大中型商业银行的转型既快又好,转型的成功率和渗透率都比较高。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被边缘化情况较为严重。

一是数字化转型进度与沉浸度。

2021年毕马威发布了《区域性银行数字化转型白皮书》,白皮书内容表明:通常情况下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越大、数字化转型越快(见图八: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进程),根据被调研的商业银行样本数据分析显示,资产规模在5000亿以上的商业银行已全面启动数字化转型,并在多个领域开展深化数字化转型有关工作。而区域性中小商业银行仍处于数字化转型的起步阶段,特别是资产规模在2000亿以下的小型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进度整体较慢,占其中79%的比例还处于起步阶段,且没有一家小型商业银行进入沉浸阶段(见图九:资产规模不同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进程 )。显然,中小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步子慢,技术服务手段差,难以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

图八: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进程


图九:资产规模不同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进程

二是金融科技投入绝对额、占营业收入占比情况。

有24家上市银行在年报中披露了金融科技/信息科技投入金额。其中,6家大型商业银行2021年在科技方面的资金投入达人民币1,074.93亿元,较2020年度增长12.34%,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92%,较2020和2019年的2.82%和2.21%,分别上升0.10和0.71个百分点。9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2021年在科技方面的资金投入达人民币558.38亿元,较2020年度增长14.06%,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57%%,较2020和2019年的3.28%和2.82%,分别上升0.29和0.75个百分点。7家城商行2021年在科技方面投入的资金合计人民币66.57亿元,较2020年度增长18.59%,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00%,较2020和2019年的2.95%和2.86%,分别上升0.05和0.14个百分点。2家农商行2021年在科技方面投入的资金合计人民币9.81亿元,较2020年度增长12.26%,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69%,较2020的1.96%上升0.73个百分点(见图十一:各类型商业银行金融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此外,金融科技投入规模效应明显,显然,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较大中型商业银行也不具有优势。

图十一:各类型商业银行金融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

(数据来源:各银行年报,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提供)

三是商业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情况。

截至2021年底,已有至少16家商业银行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其中大型商业银行5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7家,城商行3家(北京、厦门国际、廊坊),农商行1家,占比分别为31%、44%、19和6% (数据来源:各银行年报,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提供)。

(四) 金融综合服务能力不强,服务功能不全

尽管人民银行和各级地方政府等持续加大对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支持力度,驳离历史上的不良资产,增资扩股,发行专项债补充资本金,但从金融综合服务功能情况看看,对中小商业银行的支持力度仍显不足。

一是理财子公司设立情况。截至2021年末,有25家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其中,大型银行6家,股份制银行11家,城商行7家,农商行1家,四大类型商业银行机构数量获得批筹的理财子公司机构占比分别为24%、44%、28%和4%。

二是金融租赁公司设立情况。根据银保监会统计,截至2021年末,共有49家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参股或控股)。在银行系股东中,政策性银行0.5家,大型银行5家,股份制银行9家,城商行25.5家,农商行9家,机构数量占比分别为1%、10%、19%、52%和18%(见图十二 商业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列表)[①注:国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分别为国家开发银行乌鲁木齐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城商行各算0.5家。]①。

图十二:商业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股东类型

四、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生态状况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

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在银行业生态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不容质疑,然而,关于形成弱势地位的原因理论界观点差异很大。本着问题导向的原则,如果原因找不准,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不会有针对性。近年来,围绕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的高质量发展所采取的措施可谓想方设法,多方试错,然而并没有改变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在银行业生态发展中的趋势。因此,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回归到探寻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在生态体系中弱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当前,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在商业银行生态体系的“弱”根本原因是因为“小”造成,从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系列指标看,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指标形成的原因均直接或间接都是因“小”而弱。

1、规模效应难以显现。

规模效应属于发展经济学中的概念之一,有时也称规模经济,指的是由于经营规模的增大而带来经济效益的提高,当然,事物的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规模过大也可能形成诸如信息传递速度慢、信息失真或管理官僚类弊端,形成“规模不经济”。经济学概念中的规模效应的基本原理是用边际成本递减理论推导出的,即企业成本通常包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两部分,混合成本也分解成这两种成本,当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变动成本会随规模扩大同比例增加,但固定成本却固定不增加,这样单位产品成本就下降,公司的经营利润率就上升,因此,当企业的规模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各生产要素的有机融合从而产生1+1>2的效应。根据这一原理,商业银行规模越大其规模效应也越明显[10]。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一旦越过盈亏保本点,达到一定规模,作为固定成本的分母是一定的,而作为发展规模的分子可无限的扩大,从而产生相应的规模效应。由于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所处区域资源的有限性,限制了地方中小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分子的扩大,从而无法通过规模的扩大带来规模效应。而大型商业银行由于机构众多,服务面向全国,甚至涉足国外,因此,其分子的发展空间可无限扩张,其规模效应是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此外,同样一笔金额的不良贷款发生在规模不同的行际间影响程度也不一样,其不良率显示的结果及影响有不一样的社会效果,对效益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都不同[11]。

2、品牌对市场金融资源积聚能力。

 “大而不倒”的英文表达方式为“Too Big To Fail”,国外有一部同名电影讲述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事件。“大到不能倒”通常讲的是由于金融体系或经济体系之间深度融合,特大规模型企业的失败可能会对经济发展带来灾难性打击,因此,这种情况一旦可能或即将出现时,政府会利用有形的手对大企业及环境进行强干预,有时会不计代价来救助企业。如2008年美国国际集团( 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 Inc,简称AIG)就是用来救助那些被认为“大到不能倒”的机构的。显然,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下,如果商业银行生态体系出现风险,国家首先救助的一定是大型商业银行[12]。同时大型商业银行和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分别由国家与地方政府背书,显然两者效力与效能差异很大,况且当中还有不少是民营企业控股的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其品牌的可信度显然较低,此外,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案件、事故频发,对地方中小商业银行也带来了较多的负面影响,正是由于规模小的因素,地方中小商业银行除了缺乏对优质客户吸引积聚能力外,与合作方、定价也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有些还受到政府职能部门或资金方的政策岐视,诸如一些地方财政、基金就明确规定其存款业务不得存放在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即使是招投标金融业务也同样受到这样的岐视。

3、客户基础较差。

客户质量是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基础或前置条件。同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的客户质量基础较差。首先客户选择范围窄,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属于在小范围内选择客户,客户选择空间很小,获得优质客户的概率当然少。由于地方中小商业银行不能跨区域经营,如身处经济次发达地区,或经济下行地区,难以有更多的优质客户资源可供选择,虽然金融对经济有一定的反作用,但经济的运行质量不是完全由银行来决定的,区域的经济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方中小银行的客户质量;二是定位的服务对象及实收资本小只能做中小客群[13]。地方中小商业银行资本金实力有限,现行法律规商业银行单户贷款金融不得超过其资本金总额10%的上限,地方中小商业银行资本金大多数规模不大,因而客群规模只能相对较小。通常情况下,中小型客户同大型企业相比,质量较差,管理难度大,生命周期短,有些本身就属于政策扶持的对象,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属于低利低回报高风险的客户;三是在处理不良资产时也因“小”而“弱”。当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在处理不良资产时,地方政府或有关部门往往会更多地从维护地方稳定的角度来处理银行与债务人的关系,偏向于保护企业的利益,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往往是赢了官司却无实质性利益的回归或保护。

4、金融科技发展被边缘化。

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最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体的金融科技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最主要的应用技术,改变着金融的运行模式,提升了风险管理能力,降低了经营成本,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最根本的体现,也是商业银行能否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利器。金融科技人有高投入、高端人才,高风险的“三高”特征,是“富人”商业银行的奢侈品,金融科技应用必须要有大的财力投入,相对高端的人才,并要有金融科技的风险控制能力。从目前情况看,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因小而被金融科技发展边缘化,在金融科技投入与应用上,无法与大型商业银行比肩,甚至一家法人的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发展在财力、人力、风险控制方面还不如大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14]。对金融科技发展需要的高精尖人才引进吸引力也不足;至于构建自己的金融科技公司更是希望渺茫,形成与金融科技迭代相适应的的技术研发机制也尚未形成。金融科技的发展对于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是进一步加剧了银行业内部发展质量分化,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应用过程中虽然获益不少,但相比较大型商业银行而言反而成为失去优质长尾客户群体的重要工具。

5、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数量众多,出现事故、案件的概率也高,个性化、差异化较突出,基于理念、文化等多因素影响,导致这一群体发展受到多方面的挑战。

一是行业事故的连锁反应。由于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属于一个相互联系系统,一家地方商业银行发生事故的初始能量,就可能会在整个地方商业银行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如包商银行破产倒闭后,同类型的中小商业银行在资金市场拆借资金难度空前。

二是管理的统一化与各地方商业银行个性化融合度不够。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数量众多,差异性很大,各省信用联社基本上发挥了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结果可能的行业指导意见与商业银行个体的实体情况不符,灵活性不足,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处于弱势地位,只得在统一的制度设计下,艰难运行;

三是思想观念相对落后经营环境的变化;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措施、定位往往跟不上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特别是面对市场多样化、突变性,显得灵活性不足。此外,公司治理形式到位但管理没有到位,造成管理上的混乱[15]。

五、 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生态高质量发展对策  

综合地方中小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和切实解决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问题导向原则,提升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在银行业生态中的发展质量地位,必须调整传统的发展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原则,要坚持“规模、质量、效益、科技、体制”五优先的原则,相对做大规模,着力提升质量,保持规模效益,提高科技水平,这里的规模优先并不是盲目做大规模,而是要将扩大地方中小商业银行规模放在改变其在生态地位中的措施的首要目标,是与质量、效益、科技、体制相协调的规模,规模是主目标,其它都是次目标,必须为目标而服务,通过地方中小商业银行规模的增长,切实改变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在银行业中的生态状况。

(一)规模优先,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

经营理念是发展的灵魂,错误的经营理念往往是基于对发展现状的实质错误判断。数字技术已经改变了商业银行生态环境和定位基础,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是到了改变打法的时候,通过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推动中小商业银行向高质量方向发展,妥善处理好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发展中的七大关系。

一是妥善处理做大与做优的关系。地方中小商业银行要树立正确的做大理念,不贪大但不拒大,做大有质量的规模,做内外部结构相协调发展的规模;

二是妥善处理定位与定力关系。坚持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的战略定力并不是定位一成不变。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市场定位作些微调,正是正确坚持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市场定位科学体现;

三是妥善处理企业规模与银行业务拓展关系[16]。地方中小商业银行与小微企业、大企业业务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地方中小商业银行也是一种相对的小,并不排斥大企业业务,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应根据本身条件和市场环境变化灵活选择高质量的客户;

四是妥善处理合并重组与经营灵活性关系。两者之间不存在此消彼长关系,要克服法人机构一定灵活,非法人机构就不灵活的观点;

五是妥善处理大中小银行结构比例关系。保持大中小银行数量比例是保持商业银行生态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则之一,但商业银行合理的数量比生态应当是一种各商业银行间均衡的发展,而不是两极分化式的发展,否则地方中小行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小,最终会破坏商业银行的整体生态;

六是妥善处理规模与质量评价关系。评价单个商业银行质量要坚持质量指标和相对指标并重为原则,而不应唯规模论,对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更应如此,要坚决革除对中小商业银行的政策岐视;

七是妥善处理生存与履行社会责任关系。对于一家商业连自己生存都没有解决说是去履行社会责任至少在方法上存疑,这种所谓是讲政治实质上是一种伪政治、高级黒的政治,是为了一时、一已私利的假政治,正确的政治是在保持自身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的履行社会责任才是科学的选择。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在经营发展中才能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确立正确的发展目标,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做大有质量的规模,以规模解扣发展中的诸多难点,从而坚持和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二)质量优先,按市场规则选择客户。

近年来地方中小银行群体内部发展的差距也在拉大,部分头部地方中小商业银行走上资本市场, 通过增资扩股做大资本金,因此,部分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支持或介入大企业、大项目不仅有法律依据,也有了支持的条件。此外,商业银行间客户服务边界目前已经彻底打破,商业银行间服务对象不再画地为牢,而是以质量、定位作为首选客户的基本原则;因此,地方中小商业银行为了实现有质量的规模,必须在选择客户战略上做出重大调整。

一是坚持配置优质客户资源。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本来规模不大,经不起不良资产带来的负面冲击。因此,在配置资产方时,一定要按照最优化的原则来确定客户结构与比例,树立优质资产是中小商业银行未来的思想,不能因一时的政绩而放弃配置优质资产的机会,选择的客户不能因小而为,因农而贷,而应当因优而做,充分发挥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替代市场优化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的职能,以商业银行的客户配置原则推动社会产业结构和客户结构的优化。

二是优选低风险客户群体。地方中小商业银行要发挥市场产业、优企的筛选机制,让低质、产业不支的企业、客户主动退出市场;

三是有条件地履行社会责任。商业银行不论大小都应履行社会责任,但由于许多地方中小商业银行还处于解决生存问题期,因此,必须根据本行能力有计划地支持普惠金融和三农村经济的发展[17]。任何盲目支持的后果最终连中小商业银行将来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三农经济发展的机会都会失去。

四是要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在选择客户中的作用。既然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将选择优质客户作为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此时客户选择的方法十分重要,当前,地方中小商业银行要积极应用金融科技手段,优选客户,始终保持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客户群体至少是所服务区域内的最优客户群体。

(三)效益优先,推进集约化经营进程。

利润是体现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经营成果的综合指标,也是检验是否有质量的经营规模主要指标;虽然资本、资产利润率等财务指标直接或间接受资产、资本、不良资产等多个指标的影响,但是业务经营管理也是影响财务效益的主要因素。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坚持效益优先除了要保持规模的增长、资产质量的提升外,也要注重推进全行的集约化经营。

一是转变业务经营方式:地方中小商业银行要彻底改变传统的竞争采用的人海战术,完全放弃盲目竞争,强调在联合中实现发展,严格全行费用收入比考核,加强财务计划刚性,树立集约化经营理念,革除所谓的大楼文化、形象文化、攀比文化,增收节支,减少浪费。

二是对财务实行科学管理,对全行的所有经营决策要坚持财务评价的原则,实行严格的财务预算管理,要将财务预算指标分解到所有的分支机构、业务条线、业务产品,甚至到个人,树立全员财务管理意识;

三是优化人员结构。要大力引进和应用数字员工,控制自然人数量的增长,要用数字员工替代复用率高的岗位,将大量的自然替换下来从事个性化金融服务,降低人力成本;

四是优化财务投资顺序。 对于财务的支出要优先保证业务的增长,保证运营的正常工作,用最少的投入,实现地方中小商业银行规模最大的增长[18]。

(四)科技优先,大力发展数字金融。

金融科技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条件的最主要竞争手段, 已经深度改变着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金融科技成为商业银行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因此,要将科技成为推动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抓手,提升做大规模的技术驱动力。

一是有条件的建金融科技公司。对于头部的地方中小商业银行要鼓励其成立金融科技公司,条件不具备的也可以批准其参股有一定体量的金融科技公司,拥有自己的金融科技人才队伍,立足于微科技,推动各类金融科技术手段的引领与应用。

二是加强行业科技联合。无论是城市商业银行还是农村商业银行,其系统的资源十分可观,只是分散在各个法人机构,造成金融科技资源分散。互联网金融时代强调的极致、迭代思维,因此,单打独斗不会取得好的竞争效果。因此,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应用上,机构间要抱团取暖,互相赋能,成立行业性金融科技联盟组织或公司,为行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科技服务。

三是引进大行数字技术产品。大型商业银行及部分头部中小商业银行的数字化水平已很高,产品也十分丰富和系统,中小商业银行完全可以引进大行的一些数字技术,借船出海,进行吸收性改造,形成符合本行特点、定位的金融科技产品,减少投入,少付试错成本,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金融科技资源。

四是与第三方科技公司深度融合。目前,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发展快速,且产业化进程在不断加快,专业化水平并不比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科技应用水平差,且专业化运营和部分研发的外包也符合金融业发展的趋势,因此,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可积极与门当户对的金融科技公司牵手联姻,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借助外脑,提升本行的金融科技应用水平。

(五)体制优先,深化中小银行改革。

金融科技和业务的发展必然带来地方中小商业银行体制的变化,同时,体制与机制的变化又会推动科技和业务的发展。从金融机构数量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到,商业银行机构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机构准入数一定的情况下,机构数量减少、资源向头部机构集中是一种趋势。美国商业银行机构从上世纪30 年代到80年代初期,商业银行数量徘徊在13000 到15000 家之间,但从80年代起,商业银行数量不断下降。从198 0年14,407家下降到1998 年,8,697 家,净减少4710; 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最多时数量为145家,现在还有125家。一定时期内商业银行机构数下降符合经济及金融发展的规律。从另外一个层面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是机构的多少,而是技术手段是否支撑,能力、渗透率高,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才是关键。

因此,当前的中小商业银行体制改革需要围绕做大头部中小商业银行、提供各商业银行服务能力的重点来进行。

一是加快合并与重组进程。将头部银行机构做大。城市商业银行要加大以省级法人机构的组建,农村商业银行要加大以省辖市为市级法人机构的组建,也可以以经济区域为单元,鼓励区域的头部地方金融机构对周边地区的地方金融机构的吸收与合并,相对做大地方金融机构。从已经联合重组的地方金融机构来看,其发展的质量、速度均高于、好于未合并重组的地方金融机构。

二推动公司治理体制管理升级。地方中小商业银行要立足公司治理管理和实效,抓住公司治理的关键,找准管理切口,提升公司治理管理的有效性。一方面重点选好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的主要负责人,实践证明,目前,地方中小商业银行仍属于能人管理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强,综合素质高,整个团队就不会弱,因此,要将选好主要负责人作为强化公司治理的重点来抓;另一方面实行责权利监联动机制,在强调责权利对等的同时,更要强化监督机制的建设,要通过强化监督机构的独立性、权威性,吸引外部监督,以技术手段防范管理风险等多种手段,形成强大的监督体制与机制,使商业银行所有人的行为始终关在制度的笼子。此外还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业务考核导向的引导等,保持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在合规的轨道上快速做大做强。

三是完善资本金补充机制。中小商业银行进入资本市场不仅作为公众公司受到市场的监督,提升规范管理的主观能动性,更主要的是构建了长期的资本补充渠道,从已有的上市和非上市银行来看,上市的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质量明显高于非上市的机构。

因此,要将地方中小商业银行走进资本市场作为重要的抓手,一是要积极争取和鼓励更多的地方中小商业银行上国内A股资本市场;二是要积极寻找海外资本市场的发展机会,三是对于条件不是很成熟的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积极加入地方股权交易市场。此外,还要积极动员股东增资扩股,通过发展地方特种债劵补充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增强发展后劲,通过资本补充机制的建立,不断做大资本金规模,为地方中小商业银行高质量做做大规模提供条件。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在银行业生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特别是在地方经济、普惠金融和三农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在立足本土本责、服务地方经济做出巨大的贡献。

2、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在银行业生态中各类发展指标呈向下走趋,对于解决这些问题采取多项措施虽然取得一定效果,并没有改变整个趋势,说明分析的原因、采取的措施还是有欠精准之处。

3、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生态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小”,各种存在的问题都是因为“小”直接或间接带来,因此,解决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问题应当是围绕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有条件的做“大”才是科学的应对。

4、有条件做大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是做大不贪大,要保持规模与质量、效益、科技、体制等各项指标的协调,有基础条件的规模才可能是有质量的规模。

(二)建议

1、加大对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的政策补贴力度。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机构的商业性选择取向决定了不宜过多地承担政策性业务,而且这本身对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就不公平,因此,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的划分,不能因地方中小商业银行过多、过量承做政策性业务影响商业性经营。地方政府要通过政策支持、财政贴息、税收优惠、费用减免、资源配置等多种手段支持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发展,为地方中小商业银行与银行业其他群体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2、要明确大行承担所在区域的普惠金融、三农经济发展的责任,大行要大力支持普惠金融和三农村经济,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生态发展指标如继续往下走,最终影响的还是大行本身发展,因此,大型商业银行要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具体地说就是要在普惠金融、三农经济等发展中起到主力军作用。

3、加快信用联社体制改革的步伐。省级信用联社作为农村商业银行行业管理组织要由偏重行政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化,积极推进公司化改革,要给农村商业银行彻底松绑,大力推进地方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创新,强化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主体地位。
​​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8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