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脱贫攻坚下的普惠金融典型案例解读

顾雷 · 零壹财经 2021-03-02 11:05:35 阅读:4388

关键词:小微信贷微众银行普惠金融脱贫攻坚战金融扶贫

今天,中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在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性发展议程》相关减贫目标。作为金融领域脱贫攻坚的主要...

今天,中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在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性发展议程》相关减贫目标。作为金融领域脱贫攻坚的主要参与者,普惠金融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让清贫之人过上小康生活,帮扶落后地区的人们赶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

脱贫攻坚下的普惠金融,通过发挥信贷功能,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用市场力量将贫困地区资源禀赋转化为生产要素,建立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基金、小额贷款、电商和物流等普惠金融体系,构建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精准扶贫的金融格局,提升农村地区“造血”功能,推进乡村振兴,同时帮助城镇街道摆脱贫困,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社会低收入群体提供可负担的金融服务,实现消除贫困、共同富裕目标,助力中国脱贫攻坚取得最后胜利的成果。

第一层面,政府搭建脱贫攻坚的市场机制和长效机制

在脱贫攻坚战实践中,中国政府把金融扶贫纳入贫困地区发展的顶层设计,建立了金融扶贫的长效机制,践行普惠金融市场创新,诸如2016年启动“银税互动”驱动小微信贷全流程线上化模式,2018年各级地方工商、质监、国税、地税部门联合银行、保险、担保机构构建政府信用服务平台,关注普惠金融在落后贫穷地区的可持续性发展,共同设立扶贫产业发展基金、风险补偿基金和扶贫贷款担保基金,以有限的财政资源撬动商业银行的大规模投入,加大对扶贫领域、“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贷款投放力度,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效。

【案例一】

2014年国务院扶贫办、中国银保监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推出精准扶贫信贷产品——扶贫小额信贷,提高了贫困农户信贷融资的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国务院扶贫办委托第三方机构调查显示:扶贫小额信贷对贫困户增收贡献率达12.4%。

各省市自治区的乡村、城镇基层政府机构也组建多种类型的脱贫攻坚项目组,构建起以金融信贷资源为核心、各类扶贫主体为依托、帮扶贫困人群为宗旨的普惠金融扶贫新机制,同步推进金融创新和脱贫致富,为今天的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六年发展,各级政府部门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普惠金融扶贫新路子,降低了贫困农户贷款门槛和贷款成本,推出了贫困群众最满意、金融市场最放心的扶贫产品,不仅在中国扶贫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普惠金融方案,更是开拓出一条合理解决贫困人群融资难、融资贵这一世界性难题的新路子。

第二层面,传统金融机构下沉网点力推低利率普惠金融

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灭绝对贫困,传统金融机构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十三五”期间,国有大中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及农村商业银行回归金融本源,打造商业性、政策性、地方合作性的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有效匹配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金融需求。

有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末,我国村镇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为95.65%,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达到99.2%,全国乡镇保险服务覆盖率95.4%。全国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已经达到了4.33万亿元,334个深度贫困县各项贷款增速高于全国贷款增速4.22个百分点。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2.7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3万亿元,同比增长30.9%,较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18.1个百分点,其中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通银行五家大型国有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幅更是接近59%,远高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增加40%要求。

【案例二】

中国建设银行将脱贫攻坚与金融创新结合起来,建立总分行、母子公司联动的精准扶贫机制,推出“N+建档立卡贫困户+微利信贷”扶贫模式,形成信贷扶贫支持、电商扶贫创新、科技扶贫辅助、公益扶贫补充的金融大扶贫格局。2020年末,全行精准扶贫贷款余额2,632亿元,深度地区扶贫款余额1,276.85亿元。中国建设银行开设了29家省级扶贫馆、“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扶贫馆,扶助范围覆盖全国1013个国家级/省市级贫困县市,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成功脱贫18.3万人。为此,中国建设银行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安康扶贫工作专班分别荣获国务院扶贫办授予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传统金融机构通过设立特色支行、代理机构、流动服务点和助农取款服务点,不断向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拓展物理服务网络,扩大基础金融服务覆面,为低收入群体、偏远地区人群和城镇弱势群体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打通农村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案例三】

自1988年以来,中国建设银行定点帮扶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紫阳县、汉阴县和岚皋县。到2020年,中国建设银行累计在“一市三县”投放帮扶资金3.46亿元,引进社会帮扶资金近4,000万元,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4.31亿元,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特产品30.72亿元,最终帮扶513个贫困村26.81万人脱贫致富,走上了一条致富小康的光明大道。


与此同时,作为县域覆盖面最广的国有大行,中国农业银行响鼓重锤、尽锐出战,集中专项资金在832个国家重点扶贫县和“三区三州”地区逆势增设212个物理网点,利用惠农卡实现授信额度内贷款随借随还的支付结算模式创新,助力未摘帽贫困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在攻坚拔寨的里程碑上镌刻上熠熠生辉的农行印记。

【案例四】

截至2020年末,中国农业银行推出基于行内交易大数据的线上化产品“金穗快农贷”,全行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23.5%。全行创新推出“枸杞e贷”、“肉牛e贷”等18项惠农e贷特色产品,累计直接购买全国贫困地区农产品3.1亿元,帮助销售农林副产品16.7亿元,分别是2019年的4.3倍、2.3倍,助力贫困地区农产品走向全国。农行仅东部12家一级分行共为“三区三州”和4个定点扶贫县协调落地招商引资项目26个,投资金额超13亿元,帮助“三区三州”和4个定点扶贫县成功摘掉贫穷帽子,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成绩斐然。


传统金融机构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设立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直销银行方式,打破物理网点约束,提高普惠金融服务渗透率,不断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倡导低利率普惠型小微金融,从个人增信方式、风险分担机制、抵押担保机制、支付结算方式方面进行信贷产品创新。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初步统计测算:金融机构贷款总量大幅增加的同时,贷款利率则在不断下降。2020年新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5.88%,比2019年下降0.82个百分点。由于贷款利率走低,全国金融系统2020年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其中服务收费让利3,600亿元。

传统金融机构创造性地开发了在联合贷款和助贷模式,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极与金融科技企业、互金平台或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展普惠性金融合作,拓宽银行信贷投放范围和数量,利用全流程线上化、智能化服务不断降低金融产品利率,满足“长尾客户”金融需求,最大限度改变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因资金短缺导致贫穷的状况。

第三层面,互联网银行通过数字金融渠道助力脱贫攻坚

中国地域辽阔,大多数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都分散在众多的城镇街道,呈现出经营规模偏小、运作成本偏高、缺乏有效抵押物等问题,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金融服务,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数量众多,仅仅小微企业户数就多达4,200万户、个体工商户超过8,400万家。

显然,如此众多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仅仅依靠国有金融机构融资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互联网银行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互联网的运用,利用远程信息收集、网上申请、网上审核和线上投放资金服务,一定程度上解决抵押担保缺乏、经营风险成本高昂、资金投放粗放问题,让地处偏远地区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也能够及时获得有温度的金融服务。

【案例五】

微众银行推出了全线上的小额信贷产品“微粒贷”,满足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按需贷款、随时可得”需求,并以微粒贷业务核算落地方式,定向为贫困县贡献税收,形成了微粒贷金融扶贫项目,助力当地扶贫攻坚工作。截至2020年12月底,微众银行微粒贷"金融扶贫项目"已正式落地全国41个贫困县区,支持4,000多万小微企业获得贷款,项目总计为贫困地区贡献增值税税额13.24亿,其中2020年新增超过4亿元,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正因为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等互联网银行有了创新产品,更精准实现金融资金的动态分配和管理,才能使千百万的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及时获得贷款,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给城市乡村带来经济发展内驱力,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让更多的低收入人群摆脱了贫困,增加了贫困人群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四层面,互金平台量身定制数字化帮扶贫困对象

伴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精准扶贫成为解决贫困问题的主导性方向。为此,互金平台构建数字化平台,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型数字科技为贫困户建档立卡,设立金融扶贫工作站,根据贫困户需求及其资源禀赋精准开发金融产品,快速获取、识别和分析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情况,提供“投融资+信息分析+电商+物流+支付结算”一站式普惠金融服务,解决了贫穷落后地区市场信息缺失、销售渠道不畅、产业升级滞后问题,打造措施更到位、利率更优惠的金融扶贫新模式,让更多贫困地区农户、小作坊、农庄享受到了开放、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

【案例六】

度小满金融服务小微企业主近1,000万人,其中超六成都是5人以下的“路边小店”,挽救了几乎濒临破产的小微企业。2020年中国爆发疫情以来,度小满还为全国范围内的小微商户提供超过10亿元低息贷款,缓解了因疫情导致的小微商户资金周转的燃眉之急。


互金平台积极发展线上电子银行,掌握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设备管理、运营服务等数据信息,促进数字化平台赋能实体产业,解决贫困地域偏远、贫穷农户分散、物理网点不足问题,深受偏远地区小微企业、农户、乡村小作坊以及“三农”机构欢迎。

【案例七】

度小满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降低小微贷款融资成本,赋能识别30多万维风险指标,提升信贷效率,人均放款额增加30%,降低风险25%,评价利率下降10%,帮助因为疫情而濒临破产小微企业和贫困个体工商户。


当然,小贷公司在脱贫攻坚战的作用也是可圈可点。通过数据挖掘贫困人口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小贷公司提高信息采集、挖掘、分析和处理能力,为偏远地区的农户和低收入群体提供智能投资顾问服务,提振贫困人员脱贫奔小康的信心。截至2020年12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7,118家,小额贷款余额8,888亿元,扶贫开发项目贷款余额为4,247亿元,累计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1,204.3万户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微企业、“三农”机构和个体工商户的融资难问题,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当地贫困户就业。

第五层面,普惠专项财政税务减免助力脱贫致富

普惠金融是一种金融资源,财政税收天然具备配置金融资源的功能。全国财政税务部门积极开展“两增”和“两控”服务,指导普惠金融实行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发挥扶贫再贷款政策导向作用。

2016年09月,财政部印发《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由中央财政提供专项资金,用于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2019年01月18日,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对小微企业作出更为优惠的普惠性减税新政,巩固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减费让利成效,继续将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2019年11月01日,国家税务总局、中国银保监会下发《关于深化和规范“银税互动”工作的通知》,规定对金融机构向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小额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帮助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促进“银税互动”健康发展。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小微企业普惠性政策累计新增减税将近2,500亿元,普惠性减税降费进一步实现,真正实现出减税脱贫、降税致富的财政效果。

2020年,财政部、税务总局04月26日联合发布《关于延续实施普惠金融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公告》,主要包括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对金融机构向农户、小微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发放小额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等9项优惠政策,并将此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期限至2023年12月31日。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16年-2020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连续5年每年新增200亿元,帮助贫困地区的农户、个体工商户摆脱筚门圭窦的窘境,早日实现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目标。

第六层面,立法机构与监管部门为脱贫攻坚提供制度性保障

近年来,立法机构与金融监管部门一直加强普惠金融扶贫的立法和监管工作。在这次“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就有中国银保监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监管科技处张顺尧等28人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中国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扶贫协调处等33个集体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彰显了金融监管机构对中国脱贫攻坚的支持和贡献。

长期以来,小微企业融资、“三农”、“双创”以及金融扶贫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不多见,宏观文件更多,操作性不强,未能很好地与普惠金融融合。为了早日摆脱贫困,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金融监管部门积极构建普惠金融政策法规制度,逐渐将各种政策进行统一规划,加强脱贫致富法律杠杆,从法律制度上保障了国家脱贫攻坚战略成为普惠金融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普惠金融保护性立法对脱贫攻坚的贡献。

中国人民银行2019年08月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将会持续拓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推进智能化、场景化、综合化发展,为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银行、互金平台以及第三方支付机构脱贫攻坚指明方向。

2020年02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促进有序复工复产的通知》;03月02日,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的通知》。06月03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09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发布《关于落实好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政策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普惠金融法律法规体系,扶贫指标设置和要求不断趋于统一,避免了普惠金融在脱贫攻坚实践导向上的混乱。

作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普惠金融站在新的历史时点上,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抓住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脉络,服务于农村田间的每一个农户,为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与金融机构搭建交往的桥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让更多的贫困农户过上温饱、开心和安稳的生活。

作为中国城镇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普惠金融站在数字化转型最前列,栉风沐雨,艰辛探索,发挥资金融通和信用功效,搭乘网络信息化快车,开启数字化与实体经济全面合作,服务城镇街道的每一个商户,为小微企业发展注入活水,提升金融扶贫工作精准度,为中国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总之,普惠金融坚持“民生优先、发展共享”理念,坚持市场化发展和国家政策支持有机结合的基本取向,服务于社会大众,坚持共同富裕和和谐发展的小康道路,提升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使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的成果为社会大众共享,让新时代市场繁荣和公平正义成为每一位普罗百姓都能享受到的社会福祉。

(作者:顾雷,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3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