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陆岷峰:地方金融还是要坚守“本土化”的初心

陆岷峰 · 零壹财经 2020-03-25 09:44:10 阅读:3066

关键词:农村金融地方金融地方金融本土化金融科技陆岷峰

摘要:地方经济决定地方金融,地方金融源于并服务于地方经济。近年来,地方金融在地方经济发展及整个金融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发展中也出现地方金融过多地强化跨区域经营、脱实向虚倾向。甚至脱离地方金融本源与初心进行所谓的金融伪创新。理清地方金融与地方经济的的历史渊源及发展逻辑...

摘要:地方经济决定地方金融,地方金融源于并服务于地方经济。近年来,地方金融在地方经济发展及整个金融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发展中也出现地方金融过多地强化跨区域经营、脱实向虚倾向。甚至脱离地方金融本源与初心进行所谓的金融伪创新。理清地方金融与地方经济的的历史渊源及发展逻辑,坚持地方金融“本土化”,回归本源本责,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小微金融、农村金融,持续进行金融创才是地方金融走向高质量发展。

一、引言

地方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地方经济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占70%以上,地方经济也是一切服务工作的战略重点目标。金融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为社会服务业直接创造价值,另一方面一切都是为了经济发展这一目标,经济与金融的关系是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又反作用于前者,可以说,地方经济是地方金融成长的出发点,也是地方金融发展的归属点。

地方金融的重要性是由金融对经济的反作用所决定的,特别是在现代经济中,金融的中心、枢纽作用越发明显。地方金融首先是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一个组织部分,是金融生态不可分割的群体,若干个地方金融构建了完整的金融体系;其次从金融需求角度来看,金融需求是复杂、多元化的,区域经济发展既需要横跨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的支持,也需要深耕区域经济的金融机构提升精准、细致、合拍的金融服务。因此,研究地方金融是充分发挥金融的整体功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

地方金融的发展有其独特的成长规律,如加上“本土化”的定语,对地方金融的发展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其发展范围只能在所规定的区域内考虑问题。这就提出了地方金融如何在本土化前提前下更好的发展,只有寻找出科学的答案与结论,才能使地方金融更加专业、专注地服务于地方经济,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金融问题,更有效地设计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更接地气的金融解决方案。

二、新时期地方金融坚持“本土化”初心必要性

1、“本土化”是地方金融的本源与本质特征。

首先体现在城商行、农商行产生的历史,出生地、祖籍都是地方;城市商业银行产生最初时间可追溯到四十年前,当时的政府、金融机构、人民团体等为了解决职工亲属的就业和城区的一些金融服务问题,成立了城市信用社,后来随着规模扩大大成立了城市联社,再往后开始改组成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的前身均为农村信用合作社,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制,是一种合作社性质的金融机构改制而成,这两类地方主要金融机构不管如何变迁,始终没有离开地方政府的关心、支持甚至是直接领导,源于地方、服务地方是城商行、农商行出身时就打下的烙印。

其次地方银行成长历史几乎等于地方经济发展历史,两者基本呈正相关。地方经济发展快、质量高、规模大,相对应的城商行发展质量也高,从全国的地方金融机构之间的差距可以得到验证。

第三,地方银行与地方经济依存度极高,但与全国经济依存度并不一定高。地方经济质量决定地方金融质量,对于没有分支机构的地方金融机构而言,其依存度几乎达到100%,但跨区域的金融机构依存度会相对较低,其业务分散,发展质量也不完全取决于一城一池。

2、“本土化”是地方金融发展之根本。企业能否成功发展,强调的是天时地利与人和,地方金融“本土化”发展则全面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首先是天时,地方金融机构产生于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处于一个理性、科学、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高度重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重视地方经济的发展,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地方金融出生于一个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充分体现商业性的好时代。

其次是地利,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方金融所有的业务都源于地方企业和个人;其资金源于地方,又服务于地方,而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则不同,有可能资金来源于地方,而运用在异地,这是地方政府所不希望的,因此,全力支持地方金融的政府动力始终存在。

第三是人和,地方金融的所有利益关联者应当都是其发展的资源,地方金融机构的股东主要来自于本土,且主要是当地的优秀企业或企业家;其次员工基本来源于当地,且基本上又都是有相对多的金融资源的人才;服务对象主要是地方企业或个人;无论从哪个维度,当地的百姓都希望自己的金融机构能够健康、持续发展,所以,城商行有句广告语,“xx商业银行,市民自己的银行”,充分体现了地方金融机构与当地的人脉血缘关系。

3、“本土化”是保持地方金融竞争优势重要路径。

在激烈的金融赛道上,机构的胜出影响因素很多,诸如高管人才队伍,机构科技创新技术与水平,公司的品牌与文化等等。但是,作为一家金融机构要想赢得竞争的胜利,还必须有两个法宝,一是兄弟般信任与了解,二是同一个家庭的家长。从信任与了解角度来看,地方金融机构因地方经济发展而生,因地方经济发展而成长,可以说,地方金融机构与地方经济是同生共死,同频共振、同进同退,正是这一个过程,结下了生死之恋、生死之情,这种信任只有一路风雨同舟的地方经济与金融才能享有。

二是地方金融与地方经济实质是同一个家长,即地方党委和政府[16]。一方面地方金融的资金与地方经济活动形成一个闭环生态圈,从投入、生产或交易、资金回流,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共同推动经济与金融的螺旋式上升,而从行政与管理角度又同属于一个政治生态圈,地方金融机构的党组织以及高管人员的提名等均是要经过地方组织这一流程,正是因为这一流程,从而将地方金融机构的管理纳入到一个门下。这两个法宝对于中央政府的金融机构却不全占有,而地方金融机构却全拥有。

4、“本土化”是地方金融机构更有效地控制风险重点策略。

地方金融机构的风险首先是由金融机构自身负责,但是,按现行法律规定,地方政府负有地方社会经济稳定的责任,且是金融风险的处置的最终责任人,相比较金融机构而言,政府可控资源足以做金融机构进行风险控制想做而做不到的事,特别是地方法律力量、行政手段,可以使非自然不可抗的金融风险化危为机。事实证明,由于地方政府还有长期发展的使命,因此,他也需要低风险金融机构,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经济服务。因此,积极打造金融安全区、建立地方征信机构、严惩恶意逃债人等也成为地方政府重要工作目标之一,金融机构依靠地方政府强化信贷风险管理更有利于金融风险的控制与化解。

5、“本土化”的天然不足将由“平台化”来弥补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地方金融机构的规模扩大或理想性发展需求,已经没有必要再通过物理性机构的外扩来实现。因为,众多的金融机构已经通过虚拟空间的直销银行、网上银行等平台,突破了传统机构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了跨区域、跨空间的金融业务。“平台化”类的金融业务不仅种类多、成本低、效率高,风险可控,完全可以弥补“本土化”的不足,使“本土化”质量更加提高。

从现有的各金融机构在本地的占比来分析,以地方金融的代表城商行为例,2018年全国城商行资产与负债地方占比都在13%左右,这个占比虽然较十年前增提升了7%,但这也意味着,城商行并没有包括了地方金融的所有业务,换言之,城商行在地方的业务空间还很大,完全没有必要异地攻城掠地,与其异地扩张发展,不如就地深耕成长,同样可实现将机构业务做大、做优的目标。因此,地方金融机构片面追求异地发展,无异于舍本求末。结果,极少数行当做的事没有做好,反而将筷子放到别人碗中捞食物,其结果可想而之。从近期暴露出来的少数地方金融机构的风险事项分析,盲目异地设分支机构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三、地方金融“本土化”过程中高质量发展的措施

地方金融“本土化”一方面是指自身的业务着力点主要放在所辖行政或经济区域,不盲目谋求跨区域发展;另外一方面是指地方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本身的功能与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只有地方经济发展了,地方金融也才有尽可能做大的成长空间。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地方金融本身得以高质量成长。

1、以坚持地方金融的初心与定位为灵魂,落实新发展理念,使地方金融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最灵敏、最灵活、最有力的金融杠杆。

首先
要将服务地方经济作为出发点和归属点,将服务地方经济作为地方金融进行顶层设计的基本原则,同时又要作为考核评价的依据与标准;其次要保持地方金融与地方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即同目标、同方向、同步骤,既要同甘又要共苦,特别是在逆经济周期的背景下,更要充分运用金融工具助力地方经济的发展;第三要将新发展理念融合到地方金融初心与使命当中,成为本责本职工作,要不断根据时代的变化和要求,不断赋予初心使命新的内涵,当前要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作为地方金融发展的新引领,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新发展理念的要求;第四将初心要通过战略规划固化下来、通过工作计划、业务策划体现出来,将初心、定位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营行为,推动地方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地方经济发展的韧性。

2、以支持实体为目标,持续创新服务方式,为地方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实体经济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根本,没有实体经济的成长,其他发展也就失去了支撑与意义。首先要革除地方金融的伪创新,其次要充分利用地方金融杠杆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加大信贷投入;第三要通过地方金融信息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提高金融的综合回报率。第四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当前要通过数字银行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升数字化的程度,点燃新的经济增长点。

3、以小微“三农”为支柱,着力夯实地方经济发展基础,解决地方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金融困难与难点。

首先要明确地方金融责任与使命。夯实城商行着力支持地方中小企业,农村商业银行等要着力支持农村金融两个主体责任,其次要选准支持对象,不能因小、因农就支持,支持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产业结构、科技创新和利于社会就业的对象;要充分利用地方金融机构的数据、地缘、人缘优势,提高地方金融机构与服务对象的信息对称程度,运用先进的金融科技来选客户,管客户;第三要持续降低融资成本,减费让利,放水养鱼,让小微企业和三农产业可持续发展;第四要不断创新产品,提供服务方式多样且灵活的金融服务,要提高金融产品的科技支持力度,通过智能化的金融产品,提高金融产品的便利性和成功力,通过大量的线上产品,提高金融产品办结的自助率。

4、以适时应景为目标,推动地方优势产业发展,在优化地方经济结构中显身手。

首先要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通过既支撑地方龙头企业,又服务好龙头企业的上下游小微企业,不断拉长金融服务链,扩大金融服务面;其次要着力支持地方龙头企业,地方经济的规模、结构的优化龙头企业的作用不可替代,因此,地方金融机构要最大限度地集中金融资源来支持其发展,要通过银团贷款、联合放款等方式,众人拾柴火焰高,保证龙头企业有足够的金融支撑;第三要充分发挥地方金融鲤鱼激活效应。以药引、助手、润滑剂、孵化、第七个烧饼、画龙点睛的身份,激发金融市场支持优势产业,撬动尽可能多的金融资源服务于地方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发展。第四要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通过改善地方金融的产品、机构布局结构,驱动地方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充分运用信贷手段优化地方经济结构,保护环境资源,力推地方社会、经济平衡发展。

5、以特色业务为拳头,提供丰富系列的金融产品,满足地方经济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首先
要担当普惠金融的主力军。在发展普惠金融中,地方金融机构一方面要重点做好小微企业贷款模式、产品、服务方式的创新,提高小微贷款的获得率,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提供线上的金融服务,将金融服务触角能延伸到农村和最底层的群体,提高金融服务尽可能多群体的享有权,此外还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运用金融手段,扶持弱势群体。

其次要当科技金融的急先锋。作为为科技创新发展的科技金融要解决的重点是创新担保方式,地方金融要站在科技的前沿,科学研判科技创新企业的技术含金量,从而从典当行式的信贷模式走出来,根据科学的风险评估,尽可能多的为科技创机新型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

第三要做绿色金融的捍卫者。地方金融机构要从保护地方经济生态入手,坚决守住不支持破坏经济环境的企业和项目,将是否是绿色、环保作为信贷审批的重要原则,对于利于地方生态的项目最大限度地给予金融支持;

第四要做扶贫金融后卫队。要将扶贫作为一种金融产品来经营,而不是民政式支持,要通过地方金融资源地贫困地区的项目支持,走产业扶贫之路。要以特色业务的大力发展,树立地方金融的品牌形象,通过自身高质量的发展,提质增效,降低成本,控住风险,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水平与能力。

6、以持续创新为手段,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为地方经济未来发展提升布局金融资源。

地方金融发展既要解决地方经济发展中当前问题,更要立足长远,预判未来,提前布局,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升可持续性的发展动力。首先要大力发展养老金融;人口老年化带来的问题在农村表现出来会更加充分,地方金融机构要提前研发适应地方人口特点的金融产品,且老年人财富增值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老年人的投资权益,引导起进行无风险或低风险投资。其次要充分发挥地方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推手作用;通过特色小镇、中心镇的支持,提振乡村;第三要大力推动城乡消费金融的发展,提升地方消费升级,增加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第四要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在新时期的高速增长,要实现民营企业信贷中性原则,即将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等放在同等位置上,对于民营企业中非质量问题宜及时用金融手段给予纾困。使地方金融成为民营企业最值得依赖、依靠的金融机构。

7、以风险控制为决策原则,着力降低金融风险,为地方金融安全持续加分。金融对经济的反作用,既有正向的也有负向,而地方金融的风险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是最大的负向作用力。因此,地方金融“本土化”重要的责任是金融风险“最小化”,地方金融风险越小,对地方经济和社会所负的作的贡献越大。为此,首先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其次要抓住资产质量这个称砣,资产质量好了,金融机构的整体发展质量才能高;第三是要加强对各种风险进行预警、研判,提前设计化解风险预案;第四风险管理最好的力法是加快发展,发展有风险,但不发展才是最大的风险,只有发展才能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才能化解成长中的困难。

四、结论与建议

(一)坚持地方金融的初心与定位。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支持实体经济、立足“本土化”发展作为地方金融机构发展的基石不动摇。当然,并不否认或排斥在做好地方金融服务的前提下,运用线上业务功能,拓展区域外金融资源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做法,这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地方金融服务于地方经济的需要。

(二)守住风险底线是根本。由于地域间经济发展质量不同,有些地方风险相对偏高。同时由于地方金融对地方经济的依存度高,难免会有些非经济因素的扰动。但是地方金融机构守住风险底线,拒绝非正常、理性经济因素的扰动,是为了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一个连自身发展都出现不确定性,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就根本谈不上有保证。

(三)尊重并敬畏市场规则。因为地方金融机构从管理隶属关系上隶属地方党委和政府,甚至高管人员的初始、产生均源于党委、政府的决策,但是,金融机构作为市场经济的微观因素,其经营行为必须要接受市场的检验和认何,任何违反市场规则的金融行为都不可取。市场规律、市场对金融资源的配置原则是地方金融机构与地方党委政府之间处理关系的基本准则。

(四)以金融科技全面武装地方金融。新时期金融高质量发展以及在金融赛道上谁跑在最前面关健是金融科技综合运用能力的高低,地方银行在金融科技运用方面有明显弱势,因此,地方金融机构宜以金融科技为抓手,以技术手段创新地方金融产品,提升金融产品的科技支持运用技术手段提升地方金融机构的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能力、客户营销及成本管理的精准性。

(五)经营思维和技术方法要非“本土化”。强调地方金融“本土化”同时,要积极推动地方金融机构本着“开放”“共享”等发展新理念,全面开放发展地方金融,要通过借助外力外脑提升地方金融机构数字化水平、技术创新能力;要加强与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和管理人才与管理理念;要学习同业的先进和管理方法与管理制度等等,一切有利于机构成长的做法都要去做和试。

总而言之,地方金融机构源于地方、服务于地方,融于地方才是最根本的生存之道,只有深耕地方经济、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本身才能得到更好的成长,服务于地方实质上也在服务于自己,始终站在时代的高度,纵观国内外社会经济形势变化的新特点、新要求,充分发挥地方金融规模小、灵活运行的优势,适时提出新进期新的发展目标与战略对策,可以更好的推进地方金融向高质量的阶段迈进。

当然,地方金融服务地方经济义不容辞,但地方金融毕竟规模相对有限,金融支持的能力也就有限,发展地方经济在充分重视、运用地方金融杠杆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其他金融资源运用,只有将地方经济放在国际、国内这个大棋局中进行发展战略定位,才能将金融杠杆、金融资源功能的应用与发挥达到淋漓尽致的程度。

(阅读引用原文,请上《中国知网》下载《关于新时期地方金融“本土化”问题的研究——以地方商业银行为例》一稿)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7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