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陆岷峰:商业银行纾困民营企业融资难须八大突破

陆岷峰 · 零壹财经 2020-03-03 09:44:47 阅读:3707

关键词:商业银行民营企业融资难民营企业贷款贷前辅导金融中介服务

基于所有制结构划分的民营企业贡献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份量持续提升,然而,与其相配套的资金资源与其社会地位及承担的社会责任却不相符。实践已经证明,在世界经济发展趋缓,不确定因素影响增多的情况下,没有相对稳定的资金供给渠道这一群体成员“暴毙”的概率会很高。 面对民营企业融...

基于所有制结构划分的民营企业贡献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份量持续提升,然而,与其相配套的资金资源与其社会地位及承担的社会责任却不相符。实践已经证明,在世界经济发展趋缓,不确定因素影响增多的情况下,没有相对稳定的资金供给渠道这一群体成员“暴毙”的概率会很高。

面对民营企业融资难,政府、部门虽然采取了诸多措施来纾困民营企业,但往往只是起到急诊之效,没有从根本上进行医治。构建长期有效的纾困民营企业融资体制与机制,除了要从民营企业公司治理、市场定位、产品创新等多角度来增强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更要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通过改变对民营企业片面认识的惯性思维,明确中小银行服务民营企业的市场定位,构建民营企业贷前辅导服务机制,坚持贷款评价中性原则,推行民营企业定额流动资金管理制度,建设民营企业信贷资金运行跟踪管理系统,颁布信贷人员尽职免职细则等系统性改革,从而保证金融供给民营企业的资金渠道通畅、资金输入量充足。

(一)改变对民营企业片面认识惯性思维。

商业银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否符合预期目标首要是改变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片面的认识。一是改变民营企业是个体户,背景不够硬,老板是个人,不姓国,在社会上地位不高,与国字头企业相比低人一等;二是民营企业具有风险大,违规概率高、死亡率高的“一大二高”特征,一旦宏观经济调控或市场上的风吹草动,首当其冲受害的一定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中的小微企业生命周期本来就短,市场淘汰率太高,和民营企业深度合作会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与发展;三是与民营企业打交道个人任职风险大,认为与民营企业之间建立的信贷关系都会有背后的线下交易,有人概括商业银行与民营企业的贷款是“无交易不成交”,对民营企业贷款贷多了会被人误解等等;显然这三种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明显存在偏差。

首先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成份中最重要的成份之一,党的十五大将共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确定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六大要求坚决毫不动摇地支持非公有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大更是强调支持非公经济发展毫不动摇,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直接用要支持发展民营企业的概念,这是总书记对民营企业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给予最高的肯定;二是民营企业当中确实存在好中差,也不排除极个别以不正当手段骗取商业银行贷款,更不否认众多的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但另外一个现实是,改革开放到2017年底,我国的民营企业个数大约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了6500万户,注册资本也大于165万亿元。2018年末,全国私营企业1561.4万个,占全部企业比重为84.1%,国有控股企业约24.2万个,占全部企业数的1.3%,在世界公布的500强企业中,民营企业2010年我国只有1家进入,而到2018年增到28家(见图二:世界500强中国企业总数、民营企业数;图三:中国企业500强中民营企业个数)。民营企业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对民营企业评价时不能以少盖全,以点代面,以少数案例否定群体是常犯的错。

图二:世界500强中国企业总数、民营企业数

数据来源:历年《财富》整理

图三:中国企业500强中民营企业个数

数据来源:历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整理

况且,所担心的三方面,其他性质所有制企业同样也有;三是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管理日趋完善,且信贷审批职业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可以说商业银行高管人员这些年违法犯罪分子并不都是因为民营企业的诱惑而违法,而是其本人素质出了问题而“中枪”,很多犯罪高管中的贪污等非信贷关系产生的案件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二)明确中小商业银行服务民营企业的市场定位。

到2018年底,我国共有455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其中的工农中建交邮及政策性银行的资金实力足以支撑所有国有企业的及国家重大项目的资金需求,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商业银行基本上定位于服务中小企业、地方经济及广大市民、普惠金融、农村金融等,目前金融机构间分工须以市场规则作为基础性调节作用,对银行间进行硬性分工不符合市场的基本规则,但是如果将六大行及政策性银行定位于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国家及地方重点重大项目,其他中小商业银行都定位于服务民营企业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一是目前国有企业数量,国有企业规模等,并不影响市场竞争。 二是现在的民营银行是从所有制角度来划分的,其规模也十分有限,线下网点极少,没有能力承担起所有民营企业资金需求这个责任,且实际上服务的对象也不全是民营企业;三是中小商业银行数量众多,与民营企业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且一路起来是与民营企业是共生长的过程,并具有丰富的线上、线下渠道,可以为民营企业提供一个较为稳定的资金来源,四中小商业银行定位为民营企业服务后,就不必盲目与大银行进行竞争,而是更加专业化、专注化、探索为民营企业的服务模式 。

(三)构建民营企业贷前辅导服务机制。

商业银行根据现行的贷款法律方面规定,提出民营企业贷款准入标准是合情合理的,问题在于众多的民营企业属于草根性质,金融意识、金融基础知识相对较差,因此,商业银行不是等符合入学条件才来谈招生,而是要开展考前辅导,加强对民营企业的融资辅导机制建立工作。一是培养民营企业的金融业务人才,服务民企业就是服务自己,只有将民营企业的财务、融资管理人才培养出共同的金融文化,才更加容易沟通;二是按照商业银行贷款的规则帮助民营企业积极创造融资条件,尽可能答对银行的信贷准入考试题目;三是指导民营企业不断提升创新、管理能力,完善其公司治理制度,四是利用商业银行的信息优势为民营企业提供延伸服务,提供咨询等系列智慧支持。

(四)坚持贷款评价中性原则。

贷款评价中性原则就是要求商业银行在对民营企业信贷评价时,必须实行公平公正的评价标准,就是要用对待国有企业同等的标准来对待民营企业。一是信贷条件同等,不能有岐视性条款和岐视性要求,如有的商业银行对于同样资产的抵押,但因为是民营企业贷款所以要增加一个民营企业法人承担无法撤销的个人连带责任;二是对民营企业综合评价时,不能增设附加指标,或提高有些指标的难度系数,增加贷款的难度;三是对民营企业贷款的定价按照一个标准来确定,公开定价标准,贷款利率公开透明,不能因为是民营企业而坐地提价 。

(五)推行民营企业定额度流动资金管理制度。

商业银行发现企业突发性风险及时甚至提前按约收回贷款本来是无可非议的,但问题是现在的贷款运行模式是有很大问题的。一是贷款期限不是按企业的生产经营周期来确定,而是根据商业银行资金供给可能等多因素确定的合同期限,这就可能形成了期限错配可能;其次,没有给企业一个相对固定的流动资金贷款额度,结果造成企业都是在拆东墙、补西墙,一旦一脚踏空,就会形成资金断裂,甚至导致企业死亡;三是多头贷款,如果有一家银行异常收回贷款,各家银行会争先恐后收贷,造成蝴蝶效应。企业因挤而亡。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完全用自有资金经营的企业有但不会多,任何有规模企业一般都会负债经营。从企业角度不可能将资金留在账上等还贷款,更没有一个企业清空库存,置换成资金流来还贷款。实际上贷款是贷未来,贷的是一个发展周期,如果是成长性行业,贷款完全不用收回,只有短期贷款才要按期收回,对行业、企业发展无望才要提前收回贷款,以防范风险。

解决这一问题办法一、要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设置定额流动资金贷款和临时流动资金贷款两种,所谓定额流动资金贷款是根据企业资产规模、经营周期等多种因素核定的流动资贷款额度,所谓临时流动资金贷款是企业临时周转特殊情况需要的流动资金贷款;、定额流动资金贷款规模应当由人民银行统一核定,各商业银行可通过竞标的形式争取额度,但一家企业一般不超过三家承贷银行,这类贷款只要企业不破产都要参与企业资金周转,循环使用,不用结清还贷,到期即转,当然企业要按时还本付息;、临时流动资金贷款是企业临时周转需要,一般不超过一年,但规模不得超过企业定额流动资金规模的三分之一,避免银行垒大户,造成民营企业过度负债、盲目负债,以控制商业银行信贷总体风险,贷款到期后由承贷行自主收回 。四、企业碰到特殊情况下,商业银行不抽贷、不断贷,帮助企业持续经营,共度难关。

(六)建设信贷资金运行跟踪管理系统。

民营企业现在也有很多规模较大、涉及行业较多的企业,其财务关系十分复杂,对民营企业的经营进行全流程的管理不仅必要且现实条件已经可行。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民营企业的数字化程度也不断提高,各项业务线上化,一网尽在其中,虚拟世界的信息比现现实中的信息更集中、全面,便宜于清洗与整理和分析,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信贷资金全流程管理,就是要充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对民营企业的供应链、物理物资进行全流程管理、并进行封闭跟踪。

1、积极运用大数据建立对企业的信息的收集、储存并构建信贷资金运行预警系统;

2、运用区块链技术对民营企业的供应链业务进行控制,运用共识机制保证企业信息的全面系统及传输不失真,降低票据诈骗风险,利用智能合约功能强化企业的合同约束力,通过溯源功能全面掌握企业的资金运动的脉络;

3、通过物联网工具可以通过远程视频技术,全面跟踪监督贷款的物理形态存在及灭失情况,扩大次固定资产抵押物品,降低抵押贷款风险;

4、通过人工智能的算法,可以最大限度收集民营企业的关联信息,保证各种信息来源广,算法快,增强各类信息的全面性和及时性,减少自然人大量的体力劳动,提高信贷风险管理的效能,而且通过生物识别等技术可以进行风险的识别,数字机器人通过强大的算法以及自我学习能力,其所提供的决策建议带有客观公正性。

通过建立信贷资金运行跟踪管理系统可以全面、系统、适时对民营企业的整个运营情况尽收眼底,从而达到通过新兴技术有效控制风险的目的。

(七)开发民营企业救助信贷产品。

一般情况下,民营企业经营都有资金危机应对预案,但是,在当前经济全球一体化,国内外经济依存度极高,供应链既长又宽且交错复杂的背景下,民营企业资金危机发生概率大幅度提升,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除了工农中建超大型商业银行一家有能力救助,而对于99、9%中小商业银行一家机构难以有能力应对。

因此,可以有银行业协会牵头,依据地方民营企业的发展生态,地方金融机构抱团支持,开发民营企业救助信贷专项产品,对于非质量型(企业挽救无望)的民营企业在发生临时性资金危机时,由所在地各金融机构同时出手相救,共同度过难关,在一定意义上,帮助民营企业度过资金危机也是在救助商业银行本身,避免更大的资金损失。

(八)颁布信贷人员尽职免职细条例。

现行的《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关于信贷责任追究的有关规定是必须的,当中主要是针对渎职、失职等造成的贷款损失进行责任追究,但实际工作中,由于这些条例规定的较为抽象,没有具体的实施标准与细则,而实际业务中的情况是千差万别,各商业银行为了严控风险,更是层层加码,处罚越来越重,直至终身追责。导致一些信贷工作人员对民营企业贷款不是惜贷,而是恐贷,不敢贷,担心贷了哪天秋后算帐,追究责任。

认真反思这一规定,表面看起来十分合情合理,但细思确有很多不合理之处,一是企业当时在进行信贷调查时确定符合贷款条件,而且在当时也是属于优质客户,但后来经过多少年后出现问题还再追究当时信贷人员责任显然不合情理;二是信贷有关人员按照当时的规定、流程已经尽责,但是企业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外部因素,再来追究经办人责任显然也不合理;三是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以及突发事件如近期的抵抗冠状病毒支持民营小微企业等贷款,本来风险相对偏大,如果从纯商业性、风险性角度来考量,信贷工作人员是无法同意办理的,但为了大局办了也来追究责任,这就形成逆向惩戒效果。四是不符合信贷风险的本质属性特征,信贷资产之所以提坏帐准备、风险驳备,是因为风险是信贷资产天生属性,不管谁来做都可能有风险、有损失,顶多只有大小差距而已。

因此,防范化解信贷风险,一方面要提升信贷决策科技含量,通过大数据搜集足够量的信息,依据风险控制模型,对民营企业信用进行评分定级,再根据企业综合评估,运用信贷决策系统进行决策,提高信贷决策的精准性、科学性,客观性,减少人为决策、主观判断的失误机会和概率。一方面国家有家关部门要出台商业银行支持民营企业贷款尽职免责条例。

即明确规定:一是对不同信贷岗位上的人明确职责,二是规定各个岗位上的工作流程、工作标准;三是制定明确的免责标准,如对于信贷工作人员只要严格按照制度、操作流程、公正客观地提供信息资料,进行信贷决策就可以免责。不能只要贷款出现呆帐或不良就进行责任倒推,可以说,任何业务流程与行为只要对照规定肯定会找到业务承做人不足的理由,而应当根据企业贷款当时是否已具有实质性风险来对当事人进行责任,不能秋后算帐;只要当时经营正常而受非主观因素造成投资失败等也应当免责,严禁所谓的贷款责任终身追究制。

此外,陆岷峰教授还建议:

1、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贷款法律或条例。纾困民营企业,各级、各地政府出台了很多的政策,但短乏系统性和力度、持续性,通过完善贷款通则等,将商业银行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通过法律、条例规定下来,这样,商业银行才更能有法可依,有法能依。

2、搭建民营企业大数据运行平台。通过建立民营企业大数据平台,将民营企业相关联数据全部集聚到平台上来,为商业银行信贷决策、管理提供多维度的信息与数据依据。

3、持续提升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商业银行与民营企业的交易概率,除了商业银行不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良好的资金供给环境外,更主要的还是取决于民营企业的微观基础,民营企业还是要在公司治理、市场定位、产品创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在市场中处于前列,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4、积极推进资本市场和保险及金融中介服务的改革。商业银行是金融的主体部分,但资本与保险市场的供给结构同样影响着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商业银行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原则、重点、思路,同样对资本和保险及金融中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阅读原文,请到《中国知网》下载《关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纾困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 —以商业银行为例[J/OL].南方金融.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4.1479.F.20200227.1714.004.html》)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6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