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陆岷峰:数字小微金融产生场景与发展策略

陆岷峰 · 零壹财经 2020-01-10 14:28:35 阅读:8128

关键词:区块链大数据小微企业小微金融融资

摘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改革开放后政府部门以及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制定并且出台了很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措施,也确实起到了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作用,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过往给小微企业贷款政策缺乏数字技术的有效应用并且...

摘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改革开放后政府部门以及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制定并且出台了很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措施,也确实起到了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作用,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过往给小微企业贷款政策缺乏数字技术的有效应用并且金融机构承担政策性的作用远弱于其商业化的本质,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有了现实可能性,当前应该加强数字技术基础投入,强化小微企业非财务数据的数字化,大力发展共享金融,强化移动端小微金融产品开发,加强社会约束机制建设,小微企业也应加强自身建设,坚定数字化转型方向。

一、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小微企业因为资产规模小,抵质押物不足,贷款“短、频、急”,财务规章制度不健全等,客观上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又因为贷款给小微企业面临成本高、收益低、风险控制难等种种问题,从主观方面也不愿意给小微企业贷款,为积极打破这种局面,政府部门、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在支持小微企业方面进行了很多创新探索,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从结果来看,也成功促进一大批小微企业做大做强,有些小微企业甚至已经成为行业龙头企业,但是小微企业数量发展很快,其融资困境依旧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解决不了,实体经济发展步伐也难以加快。

随着以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对社会生产生活产生革命性的变革,借助数字技术,金融机构可以优化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区块链技术可以解决信息传输的真实性,物联网可以实现实时跟踪动产,人工智能解放劳动力,大数据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建立精准的金融服务。2019年9月6日,央行出台《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0年)》,这标志着国家对金融科技的重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2019年10月24日,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主持政治局常委集中学习区块链技术专题时,强调要把区块链技术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同时还特别指出未来要加大对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力度,增强区块链技术创新能力。[1]

在数字化之前,各市场主体针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其融资难题,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顽疾,尤其是在当前实体经济下行、三驾马车失灵、中美贸易摩擦不断、新旧经济动能转换的背景下,小微企业生存环境不容乐观。究其原因,这是因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政府支持小微企业的措施带有强烈的政策性以及道义号召,这也是自改革开放后政府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惯性导致。但是当支持小微企业的各种政策和道义号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就需要结合数字技术的有效应用,数字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使得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有了现实可能性。当前研究数字技术对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发展数字金融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字小微金融成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有效路径。[2]

二、数字化之前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努力

(一)政府部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所做的努力


出台较多的税收优惠政策。针对小微企业的税收,政府部门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其中在减免方面涉及的税种主要包括增值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水利基金,印花税优惠,河道费,文化事业建设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企业所得税等,范围广泛,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还积极推进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小微企业设立门槛,工商部门对于小微企业设立开辟诸多绿色通道,进行“一站式”便捷服务。此外,为配合“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政策,政府多部门联合开展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示范城市建设工作,通过创新支持小微企业方式,对示范城市的小微企业进行整体支持,将分部门专业支持改为多部门联合支持。[3] 积极优化小微企业营商环境,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积极创造并维护小微企业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央以及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知识产权保护法,为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提供法律依据。设立中小企业专项基金,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等机构,在资金以及担保方面给与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工商部门甚至亲自指导小微企业如何利用无形资产进行抵押贷款。[4]

表1:国家各主要部门出台支持小微企业企业部门文件

资料来源:网络资料整理。

(二)人民银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所做的努力

人民银行主要进行定向降准,在MPA考核中明确强调降准资金流向小微企业,比如要求商业银行实现“两增两控”,同时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短期借贷便利(SLF)以及再贴现、再贷款等政策工具支持小微企业融资,降低中小银行的存款准备金,释放的资金要求支持小微企业,建立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考核体系,制定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具体的数字指标,并要求其定期向社会公布,强调政策的落地性,积极鼓励、支持、引导商业银行发行小微企业信贷资产支持证券,降低MLF合格抵押品的纳入范围,切实督促商业银行的信贷资源流向小微企业,目前支持小微企业的已经形成政策“几家抬”的良好局面。未来,人民银行还会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制定出更多、更好、更具有创新性的政策。[5]

(三)商业银行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所做的努力

商业银行是小微企业外部资金来源的主体。目前根据人民银行的要求,商业银行纷纷加强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主要措施表现在三个方面:(1)加大信贷投放力度。(2)降低融资利率。(3)减少实物资产抵押。在信贷投放方面各大行均提高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尤其是中农工建交2019年小微信贷投放规模目标将增长30%以上。在融资利率方面对于部分优质小微企业利率可以降低至基准利率4.35%,中农工建交在2019年的目标是对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在2018年基础再下降1个百分点。同时各大行均成立普惠金融部,该部门专门解决对小微企业贷款问题,对公客户经理都设定了小微企业信贷指标,指标完成度直接和薪水挂钩。此外,银行内部还建立一些针对小微企业的考评机制,对基层网点开展小微企业业务给与一定的自主权。在资产抵押方面,开始重视供应链金融业务,针对核心企业上下游客户融资,减少实物资产抵押。[6]

(四)小微企业依然面临严峻的融资形势

1.小微企业内源融资占比过高,融资缺口较大

小微企业目前的融资结构中主要表现为内源融资占主导地位,外源融资占比次要地位,即小微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是自有资金、留存收益以及折旧。根据国际金融公司数据,我国小微企业内源融资占比达到91%,远远高于美英法日德等主要发达国家内源融资比例,而我国小微企业资金来自银行贷款的比例则较小,在资金缺口方面,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我国小微企业总体资金需求为4.4万亿美元,其中仅得到2.5万亿美元的资金供给,资金缺口高达1.9万亿美元,按照中美1:7的汇率计算,折算成人民币资金缺口达13.3万亿人民币,小微企业只能通过外源融资,而外源融资渠道中商业银行要占据大部分比重,但是小微企业因为自身抵质押物不足,信息不对称,风险控制难等原因,很难获得足额资金。[7]

图1:主要国家小微企业内源融资占比

数据来源:国际金融公司

2.银行总资产、小微信贷余额都在增长,但小微信贷余额占银行总信贷余额比重并没有同步提升

近年来,随着我国GDP的发展,商业银行总资产也随之不断增加,根据银保监会官网的数据统计,2015年第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为140.606万亿元人民币,2018年第四季度达则到209.9638万亿元人民币,从2015年开始,平均每季度增长3.08%,超过GDP增长速度,与此同时,商业银行提供给小微企业的信贷资金余额也在不断增长,但是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与商业银行总贷款余额比重并没有逐年提升,在2015年开始的四年时间内,这一指标表现出呈现波动上升或下降趋势,其中在2017年第四季度达到最高值,为23.87%,之后就呈现下降趋势,而且下降幅度较大,2018年第四季度这一指标数值同比2017年第四季度下降105个百分点。[8]

图2:商业银行总资产、商业银行小微信贷余额以及商业银行小微信贷余额占总信贷余额比趋势图

数据来源:银保监会官网。

3.小微企业融资贵。

除了融资难以外,小微企业还面临融资贵的困境,根据迪普思数字研究所的市场调查,目前在小微企业外部资金来源价格方面,商业银行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大约为5%到10%,但是商业银行贷款门槛较高,小微企业从商业银行贷款难度较大,而民间借贷、P2P网络借贷、网络小贷以及传统小贷给与小微企业的利率都超过10%,综合费率基本稳定在15%左右,而高利贷利率则超过36%。目前只有极少部分非常优质的小微企业才能享受到基准贷款利率,因此总体而言,小微企业融资利率仍然偏高。[9]

表2:小微企业在各机构融资成本

数据来源:网络资料整理。

三、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深层次原因

(一)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表层原因

目前我国已经被收入名录的小微企业数量达到7328.1万家,小微企业虽然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贡献税收等方面发挥重大的作用,但是融资困境难以解决,其中从表面来分析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1.小微企业自身方面

(1)信息不对称。小微企业经营规模比较小,一般呈现家族化经营方式,企业主要负责人都是亲朋好友,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混乱,企业经营个人主义色彩浓烈,企业的规章制度以及财务报表等都不健全,商业银行对其进行贷款时,难以获得有效、完整的信息,而信息不对称使得商业银行很难全面评估出小微企业的真实信用状况,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情况。透明的市场信息是商业银行取得有效信贷资源配给的关键,商业银行更愿意将信贷资源配给给市场透明的主体,而银企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商业银行无法制定出适合特定小微企业的贷款产品,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面临较大的困难。

(2)缺乏足值的抵质押物。小微企业一般都缺乏足值的抵质押物,企业各类设备虽然价格比较贵,但是属于动产融资,而动产融资的风险比较大,导致小微企业缺乏必要的资产进行抵押融资,小微企业融资一般需要企业主以自己的房产或者其他资产进行融资,而关于信用融资,小微企业则基本难以获得。

(3)贷款特点“小”、“频”、“急”。小微企业贷款的特点是金额小、贷款较频繁、贷款需求急迫,而目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主要靠人力进行尽职调查,但是该种方式使得商业银行很难提供适合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方式,小微企业贷款金额小,而金融机构对企业贷款时则需要专门人员进行尽调,所付出的成本和给大型企业贷款成本相近,假如小微企业贷款金额为100万元,大型企业贷款金额为1000万元,贷款利率一样,即金融机构给双方贷款,成本一样,但给大型企业收益是小微企业的10倍,导致银行给企业贷款偏好较大金额,因此,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难以满足小微企业贷款金额“小”和“频”的特点。贷款周期较长,一般企业从申请贷款到最后放款,中间经历种种环节,少则个把月,多则几个月,很难满足小微企业贷款“急”的要求。[10]

图3: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流程

2.金融机构外部原因

(1)商业银行缺乏匹配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银行开展信贷的重心是判断企业是否有足值的抵质押物或者核心企业担保,现金流只能作为辅助,在贷审环节,商业银行很少重视企业或者项目的前景性,也不会关注项目开始后收益状况,此外,小微企业贷款需求基本在1年以内,而商业银行给企业贷款通常偏好1年以上,这些原因导致商业银行缺乏研发匹配小微企业的产品的动力,目前银行关于小微企业信贷产品本质上很多都是基于对小微企业主的个人信贷,小微企业申请借款,小微企业主以个人资产进行担保,同时即使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也需要核心企业进行担保。

(2)不合理的激励机制。目前很多商业银行的基层网点的激励机制是以员工的揽储量为判断依据,薪水高低和揽储量直接相关,但是对于很多公小微客户经理则非常不公,这些人员的工作需要面对高风险、高工作量小微业务,导致其薪水低于揽储人员,同时,客户经理的信贷业务,如果正常收回贷款,则没有较大的奖励,但是如果贷款发生逾期,客户经理就会受罚,其责任与激励并不对等,这种机制严重影响了客户经理给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3)严厉的惩罚机制。信贷责任终身制是商业银行比较常见的惩罚机制,由于在早期商业银行管理不够规范,经常发生银行内部员工和企业联合骗贷的事件,加上近年来实体经济不景气导致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不良贷款不断上升,因此商业银行逐渐开始追究信贷人员责任,并延伸出信贷责任终身制,客户经理开展业务从业务申请到最后贷款回收都需要客户经理全程跟踪,当发生不良贷款时,客户经理需要终身负责,轻则降职减薪严重时则移交有关部门处罚,严格的处罚机制导致银行客户经理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产生”“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观念,因此,客户经理宁愿选择风险较低、收益较高的大型企业贷款,也很少愿意给风险较大、收益较低的小微企业贷款。此外,商业银行也缺乏专门研发小微企业信贷产品的部门,商业银行所谓的小微企业部或者普惠金融信贷部更多是寻找小微企业,给小微企业放款,从而完成政策性指标。[11]

3.社会因素

(1)社会约束机制不强。目前全社会诚实守信约束机制不强,市场经济改革中,当法治和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时,即使是失信,也会有很多人或者企业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市场间信息不对称使得参与主体产生不公平竞争现象,给了部分企业违规经营以可趁之机。同时在社会转型机制,旧道德约束机制不强,容易出现社会道德规范缺失现象,新的道德机制又处于形成中,导致相关机制不健全,表现在市场机制仍需完善,监管不严、产权制度不完善。政府管理体制存在优化空间,政策落地存在困难甚至存在朝令夕改以及地方保护主义,有些地方政府甚至成为“老赖”。法律约束机制不健全。对企业以及个人等社会主体失信惩戒措施不严,导致“老赖”层出不穷。这些因素导致企业一旦产生危机,很多企业主不是想着如何救活企业,而是抽取企业资金,转移资产,根本不担心进入失信人员名单,因此发生贷款后,部分小微企业主不会归还银行贷款。

(2)小微企业信用体系不完善。企业能否获取贷款,信用至关重要,也是非常重要的标识,但是我国普遍缺失对7000多万家小微企业的信用记录,抛开小微企业自身因素以外,我国金融机构还未建立全面的企业信用体系。对于信用较好的小微企业没有奖励机制,对于信用较差的小微企业没有过严厉的约束机制,央行的征信系统仅有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信用记录,缺乏没有信贷业务小微企业的信用记录,商业银行开展业务时,难以查询该类没有贷款业务小微企业的信用记录,商业银行一旦无法准确的判断出小微企业信用状况,必然不愿意给小微企业贷款。

(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深层次原因

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部门给小微企业贷款措施带有强烈的政策性和道义号召,缺乏数字技术的有效应用,同时商业银行承担的政策作用远远弱于商业银行的商业性,商业银行是盈利机构,经营主要目的是最大化获取经济效益。《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给市场主体进行贷款时,要求市场主体必须具有较好的信用,当信用缺失时必须有足值的抵质押物,这是要求商业银行开展业务时,风险控制应处于首要位置,但是这条规定对于小微企业本身就不合理,小微企业数量庞大,占企业主体90%以上,信用状况并不良好,也缺乏足值的抵质押物,根据《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商业银行本身并不应该给小微企业贷款。但是现在强调给小微企业贷款具有政策性,而这种政策性是在忽视服务对象抵质押物和财务等因素的基础上提供的金融服务,但是市场经济社会下,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是具有盈利性要求,盈利性要求就必然会提高其金融服务的门槛,金融机构的资金必然会流向大客户企业,对小微企业的信贷资源就会形成“挤出效应”,从而导致金融排斥。过分强调给小微企业贷款的政策性会弱化风险控制,容易导致信贷违约,最后形成的坏账也必然由商业银行买单。[12]

三、数字化使得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有了现实可能性

道义号召不带有长久性和可持续性,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问题需要市场来解决,但是当市场解决不了同时道义号召不具有长久性时,一般可用技术来解决,数字技术的出现成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有效路径。数字化就是以5G、6G、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型现代技术对经济活动流程进行重新组织设计、对管理流程、业务流程进行优化的一种新的业态。数字银行就是将这些新技术应用到银行流程中,优化风险控制、获客手段、服务方式等。数字小微金融就是利用数字技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在数字技术的作用下,金融机构可以建立起批量化、标准化、流程化、自动化的小微金融业务。

1.大数据

在数字化时代,数据资源是未来社会重要的资源,掌握了数据,就掌握了信息,目前大数据的应用比较广泛,很多金融机构开始利用大数据为社会主体提供金融服务,大数据的作用主要可以精细化的描述小微企业的画像,降低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双方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通过搜集目标客户的多方数据资源,借助小微企业以及企业主的社交、消费、合作、出行、纳税、水电煤气等数据,并且结合神经网络、Page Rank、决策树、随机森林、贝叶斯等各类算法描述目标客户的画像,并且可以建立动态监控小微企业的风控体系,从而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13]

图4:用户精准画像流程图

2.区块链

区块链的作用十分明显,区块链具有可追溯性、不可篡改性、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储、智能合约等特点,区块链的可追溯性表现在任何数据存在在区块链上,都会被打上时间戳,这就使得所有的交易信息都能够按照时间顺序被追溯,小微企业任何历史交易数据都可以被追溯,区块链的信息不可篡改性表现在达成的交易信息会按照时间顺序存储在区块上,如果想篡改信息需要控制超过50%以上的节点,但是随着交易活动的进行,节点会以指数级的速度增长,导致的结果就是对信息篡改付出的成本远高于篡改获取的收益,数据的安全性就会得到保证,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储结构主要是指区块链由大量的权利义务对等的节点构成的点对点网络,没有中心节点,各个节点均有管理、传播数据的权利,无需中心节点,节点的安全性较高,除非超过50%以上的节点遭到破坏,小微企业的各类交易数据可以分布存储在不同的节点,安全可靠,信息无法造假。区块链智能合约主要是一种特殊的协议,借助计算机语言取代法律语言,当触达某向指定条件时,合约自动生成执行,智能合约具有三个最重要的特点,数据透明、不可篡改、永久运行。智能合约的出现解决了“信用”问题,小微企业融资不需要担保,金融机构给小微企业贷款时不需要事先了解各方信用,链上的数据真实透明,可以追溯,无法篡改,合约执行无需外部操作,最终会形成“匿名信用”。[14]

3.物联网

物联网技术的作用主要是解决对动态资产的跟踪定位问题,目前企业不动产融资比较多,动产融资相对较少,动产因为容易被转移导致风险控制难度大,金融机构一般不愿意接受动产作为抵押物,但是物联网技术主要利用射频识别技术、GPS等实时跟踪、定位动产,并进行监控,并且形成动态数据,这一作用可以解决小微企业的动产融资问题,尤其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物联网技术可以感知动产的存储、转移、搬运等,目前在全国各地域中,无锡是物联网发展比较好的城市,在金融机构中,平安银行江苏银行是两家动产融资做好的比较好的金融机构。

图5  物联网+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

4.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作用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在前端自动收集小微企业的相关数据,在中端可以自动进行数据挖掘、清洗、分析等,在后端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建立贷后管理,及时分析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人工智能在金融机构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智能客服。当前金融机构基本都有自己的智能客服系统,这主要利用人工智能的语音识别处理。智能客服已经可以代替人工帮助客户解决简单以及部分复杂问题;

(2)智能机器人。主要解决人工巡检问题,帮助网点分流客户,进行风险排查等;

(3)计算机视觉识别。主要对区域内的客户进行视觉识别,判断出银行客户的等级,人员的可疑性、在逃犯罪分子以及员工是否存在违规活动;

(4)在深度学习方面,主要是对数据进行自动收集、清洗,分析等,时实监控小微企业动态信用情况,解决贷后管理问题。[15]

四、大力发展数字小微金融的建议

当前应该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种良好做法,保护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对小微企业部分税收进行减免,继续强化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的政策性作用,提高信贷投放力度等。除此以外,还应加快数字小微金融发展。

(一)加强社会约束机制建设

小微金融难以发展的一大重要原因在于目前关于失信惩戒力度太小,对小微企业主诚实守信约束度不足,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小微企业主一旦进入失信人员名单,不得有一些高消费行为:但是反处罚措施太多,比如设立两套身份证等,因此建议除了限制高消费外,还应丰富惩戒措施,不允许使用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工具,冻结个人财产,保险公司推出“执行险”,申请执行人购买该保险后,社会群体可以举报失信人员隐匿财产,一旦举报成功,保险公司给与赏金。同时大力发展大力发展人脸识别技术,高消费场合除了使用身份证核实消费群体外,还可以使用人脸进行识别消费者是否是失信人员,政府部门对接纳失信人员高消费的场所进行处罚。将失信人员纳入全国统一的信用系统,免费供社会群体查询。真正达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程度,对于发生贷款行为的小微企业主形成威慑能力,督促其及时还款。[16]

(二)加强数字技术基础投入

我国经济虽然体量比较大,但是各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比如经济发达的江苏省,也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地区。经济发达地区数字技术建设比较完善,各类基.站、无线网络、通信设备丰富,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数字技术基础设施方面则比较落后,同时目前数字技术的技术标准与规范既不细也不全,以大数据发展为例,在发展大数据过程中缺乏对个人信息保护,导致个人信息泄露,被滥用,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各类骚扰电话的出现。而商业银行发展数字小微金融业务的前提就是需要较发达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为此当前应该:

(1)政府部门加强投入,将光纤、5G基.站、无线网络信号等铺向偏远落后地区。采取类似“家电下乡”之类的活动,通过政策性和商业性结合将数字技术设备铺向全国,加强数字技术设备研发,降低数字技术成本,简化操作程序,提高使用效率;

(2)加快数字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批专业的数字技术人才,加强关键技术的公关,比如区块链也存在区块内存较小,运行速度慢、源头数据的真实性难以保证等缺陷,还需要各类机构加强研发,发挥物联网技术以及芯片等的作用,提高区块链的应用程度;

(3)当前应该加强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尽快制定数据商业化应用规范。对数字技术企业的合作也给予系列标准和规则,同时出台数字技术的应用的配套法律法规,各类行业协会应该发挥重要作用。[17]

(三)大力发展共享金融

共享理念是我国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共享经济将社会闲置资源重新利用起来,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将充裕的各类资源用到合理的地方,可以改善我国不平衡不充分的经济发展现状。共享金融是建立共享经济的内涵基础上,将社会闲置金融资源优化配置,重新利用,共享金融是金融业未来发展方向之一,当前应该大力发展共享金融。

(1)金融机构可以开展共享金融试点。持牌金融机构占据95%以上的金融资源,因此共享金融的实践主体应该是持牌金融机构,持牌金融机构将自身闲置的金融机构进行重新分配利用,而非持牌金融机构由于风险仍未排除,需谨慎开展共享金融;

(2)构建持牌金融机构为主的共享金融集聚区。积极吸引持牌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入驻某区域,打造成共享金融的集聚区,并且发挥集聚和辐射效应。但是区域打造的重点和落脚点应该是如何利用金融科技将闲置金融资源重新利用;

(3)重视共享金融风险控制。共享金融的金融本质没有变,风险控制依然是共享金融发展的首要前提,共享金融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两种,一是非法集资,二是民办金融。在共享金融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防范打着共享金融的旗号从事非法集资和无资质业务许可的金融业务;

(4)建立共享金融“负面清单”。目前金融风险防范仍继续进行,在金融风险政治中,各区域应该明确建立共享金融的“负面清单”,划清业务合规性界限,严禁共享金融发展过程中产生跨越负面清单的业务。[18]

(四)积极推动开放银行建设

开放银行也是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开放银行主要是一种平台化的模式,商业银行和大型企业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商业银行主要在生态系统中和其合作伙伴共享数据、共享资源,将金融业务真正触达底层客户,开放银行主要有三个特点:

其一是对外开放API技术接口,大型企业将根据参数调用接口,最终不同技术将会基于底层的业务逻辑和数据达到粘合的作用。

其二本质在于数据共享,开放银行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与合作伙伴进行数据共享,从而共同开展某些业务。

其三是平台化的合作模式,开放银行不同于传统银行直接将产品提供给客户,而是通过建立生态,为各类参与主体服务,达到开放平台的业务模式。开放银行可以在供应链金融中应用较广,大型核心企业的上下游客户可能达到数万家,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和大型核心企业合作,互相开放API,商业银行放开查询、消费、支付等功能,核心企业的上下游客户在线获得金融服务。[19]

(五)强化移动端小微金融产品开发

在现有的产品终端使用率方面,对PC端的使用率远低于对APP端的使用率,各类APP程序等层出不穷,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的必须设备,鉴于手机的重要性,各类市场主体纷纷推出移动产品,比如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推出手机银行,理财、购物等均可以在手机银行上操作,即降低银行成本,又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对于小微金融业务,商业银行应该精简业务流程,在手机银行上上线小微金融业务,对于具有数万家甚至更多的核心企业可以单独建立业务合作,在手机银行上线针对该核心企业上下游小微企业融资的线上化产品,并且加强市场调研,不断优化移动端小微金融产品体验。[20]

(六)强化小微企业非财务数据的数字化

商业银行的数字小微金融业务需要运用“数字员工”等智能化工具,随时、随地、全面、系统的收集小微企业的各种信息,并进行挖掘、清洗、分析,并对小微企业形成详细的描述画像。小微企业财务信息只需要和银行的对账单对比即可,而通过智能化工具收集到的非财务信息可以弥补财务信息的不足,与财务信息一起共同反正企业真实信用状况,但是这种非财务信息的有效性取决于对非财务信息收集的数量、维度等。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加强智能化工具投入力度,通过数字化多方面收集小微企业的非财务信息。[21]

(七)小微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在数字经济浪潮中,数字化是所有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否数字化对于企业而言,并不是选择题,而是关系生死的必选题,任何企业都应该将数字化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目标,结合市场和企业实际制定出合乎本企业发展的数字化目标,而目前的小微企业大部分还是传统人工经营,并不符合数字化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当前企业应该坚定数字化转型方向,小微企业主应该加强现代管理知识的学习,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健全企业内部管理,主营业务突出,不盲目扩张,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规范经营,注重诚信,加强人才的吸收和培养,积极主动学习数字技术或者引进外部技术资源,积极参与信息化平台建设。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还应该切合商业银行数字小微金融需求,夯实银企共同发展基础。[22]

此外,政府管理理念要发生变化。当前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都在着力缓解小微企业的金融供给问题,对商业银行制定各类考核管理办法,强制要求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供给,提高信贷容忍度等,但是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投资机构和银行机构不能贷款的企业就是科学决策,政府部门要转变管理理念,不能强制要求银行给小微企业贷款,要尊重市场。政府部门可以通过道义号召,但是不能强制要求银行给小微企业贷款,因为整个过程产生的损失仍然由商业银行来买单。[23]

五、结论与建议

当前在经济持续下行的背景下,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关系到经济高质量发展,小微企业关乎民生、就业、税收等方方面面。政府部门以及各类金融机构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进行了很多创新,从实践效果来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究其原因受限于技术应用的限制,同时商业银行金融机构承担给小微企业贷款的政策性远远弱于其商业性本质,而数字技术的出现使得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有了现实可能性,当前政府部门还应该对小微企业实现名单制管理,积极支持有发展前景的优质小微企业融资,让市场主动淘汰没有发展前景的劣质小微企业,积极为商业银行和小微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基础。政府部门以及各类创投机构给与小微企业创业指导,政府部门出台政策应该强化政策的落地性,解决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24]

参考文献

陆岷峰等,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相互赋能与共生发展策略研究 ——基于科技、金融、经济生态圈视角[J].金融教育研究,2020(01):01-10.
[2]陆岷峰.数字员工:人力资源管理新风口[J].企业研究,2020(01):27-28.
[3]陆岷峰等.金融科技在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中的运用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20(01):15-24.
[4]徐博欢等.“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间金融冲突及融合机制研究 ——基于金融文化的功能及运用模式思考[J].金融理论与教学研究,2020(01):03-10.
[5]高伦等.关于期权定价模型比较分析与实证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20,(01):12-16.
[6]王婷婷等.基于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资产经营与管理战略研究——以商业银行为例[J]西南金融,2019(11):80-87.[J]西南金融,2019(11):80-87.
[7]高伦等.强监管背景下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应对措施的选择 ——基于巴塞尔协议III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影响与启示[J].金融科技学院学报,2019,(04):10-19.
[8]汪祖刚等.关于金融通道叠加成本现象、原因及治理研究 [J],武汉金融2019 年 (12):14-20.
[9]陆岷峰.金融科技升级与商业银行发展模式重构研究[J]海南金融,2019(10):35-41.
[10]陆岷峰.数字经济背景下商业银行发展定位与战略研究[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9(06):59-66.
[11]陆顺等.平台经济:风险特点与治理体制与机制研究[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9(05):28-34.
[12]欧阳文杰等.中国房地产与房地产金融七十年运行轨迹、经验与展望—兼论房地产去金融化[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05):05-30.
[13]陆岷峰.关于构建与优化金融科技机制与体制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05-11.
[14]王婷婷.利率市场化与金融科技运用:双重压力下信托公司出路研究,[J].南都学刊,2019(06):36-41.
[15]陆岷峰.关于乡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J].当代经济管理,2019年(10):84-90.
[16]马经纬,汪祖刚等.金融产品去刚性兑付:掣肘解析与对策建议[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9(05):23-30.
[17]王婷婷等 .金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消费金融发展战略研究,[J].福建金融,2019(09):11-16.
[18]陆岷峰等.基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研究[J].天津商业职业学院学报,2020(01):03-12.
[19]高伦等 .基于合作博弈理论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以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为例,[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10-17.
[20]陆岷峰,周军煜.中国银行业七十年发展足迹回顾及未来趋势研判[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05-19.
[21].陆岷峰、徐博欢.互联网金融伦理秩序研究 [J].武汉金融2019 年 (05):74-76
[22]陆岷峰,徐博欢.逆全球化影响下人民币国际化不确定因素与成长之路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9(1):76-84.
[23]陆岷峰,马经纬,汪祖刚.金融科技背景下普惠金融基本矛盾图谱与解决路径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9(08):01-07.
[24]张欢.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共享金融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04):05-11.

(引用原文请上《中国知网》下载《数字小微金融产生场景与发展策略》一稿《西南金融》2020年1期62-70)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8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