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王征宇独家回应《信而富梦断P2P》(下):助贷机构兜底风险模式必将受到监管整顿

新金融女记 · 零壹财经 2019-07-15 14:39:47 阅读:1932

关键词:城商行网络借贷股东规范风险

9年之后,将创业重心重新回归助贷行业,王征宇有什么打算? 已经群雄四起的助贷行业,未来的机遇和挑战何在?迟来的信而富要靠什么突出重围? 接女记对话 | 王征宇独家回应《信而富梦断P2P》(上):美式消费金融策略在中国碰壁了,在下篇,信而富创始人、CEO王征宇在独家接受女...
9年之后,将创业重心重新回归助贷行业,王征宇有什么打算?

已经群雄四起的助贷行业,未来的机遇和挑战何在?迟来的信而富要靠什么突出重围?

接女记对话 | 王征宇独家回应《信而富梦断P2P》(上):美式消费金融策略在中国碰壁了,在下篇,信而富创始人、CEO王征宇在独家接受女记独家专访时,就信而富转型和助贷行业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在这一篇,你将看到:

1.  谈转型:无论是助贷还是网贷模式最终都是服务借款人,只是资金来源不同。美国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助贷是一个必然要走的一个方向。

2.  谈前景:世界上所有的产业可能都会出现垄断、寡头,但唯独消费信贷这个行业是不可能的。因为消费信贷的生意跟别的业务不一样,并不是“来者都是客”,消费信贷是要拒绝客户,这决定了不可能一家独大。

3.  谈发展:目前行业良莠不齐,市场还处在相对浑浊的状态。比如说有一些在网络贷款当中存在问题的机构,大家一窝蜂转型助贷了。然而助贷的门槛更高,这个门槛不是取决于你的市场营销能力,是取决于金融机构认不认可。金融机构的判断能力,远远优于普通投资人,所以金融机构具有议价能力,这就决定了助贷机构要想脱颖而出并不是靠口号、靠品牌。

4.  谈监管:监管不愿意看到金融机构把资金拿给另一家,金融机构完全不管风险只坐收利息。特别是一些小城商行,他们现在获取资产非常困难。当合作机构告诉他们什么不用做,给他们资产的时候,对他们是有极大吸引力的。

5.  谈挑战:助贷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规范,做助贷要考虑风险容忍度和风险成本的标准不一,监管要求金融机构不出风险,金融机构就引入担保、保险公司。因此风险会被担保、保险公司隐藏而不暴露出来,金融机构一方面担心风险一方面坐收利息收入,有点像“猫捉老鼠”的游戏。

 01  谈转型:无论网贷还是助贷,最终都是服务借款人

女记:重新选择助贷业务作为转型方向,是基于什么判断?目前业务开展情况如何,有何计划?

王征宇:其实两年前就开始转型助贷。从业务模式来说,中国最大的市场机会仍是服务借款人,无论是助贷还是网贷模式最终都是服务借款人,只是资金来源不同。信而富刚展业的时候,我相信国家不会允许老百姓把钱交给平台,所以跟机构合作是坚持的主要方向。国际上,特别是美国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助贷是一个必然要走的一个方向。

女记:既然你相信国家不会允许老百姓把钱交给平台,为什么在2005年成立信而富后将网贷作为主要方向?

王征宇:信而富对市场的判断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美国的模式,无论是对借款人还是出借人。我们的股东有世界上最早的P2P公司、英国Zopa的董事长,美国Prosper的投资人(美国的一家P2P在线借贷平台网站),我们对业务模式进行了几年的分析,最终在2010年开始筹备,2011年才进入市场。

我们一开始就判断政府不会愿意看到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把钱放到没有监管的平台中,所以我们一开始业务拓展相当谨慎。行业中很少有跟我们家类似的——借款人数远远超过出借人数(女记注:截止2019年6月30日,信而富借款人近140万,出借人一万多)。从国家政策扶持力度来看,服务成千上万的借款人才是真正的普惠金融,而国家政策不会鼓励对于出借人服务这件事情。

女记:助贷会是网贷行业转型的主流方向吗?

王征宇:我认为不一定,助贷有很高的门槛,这个门槛不是取决于你的市场营销能力,是取决于金融机构认不认可。相对于网贷的低门槛,助贷机构的门槛更高,助贷市场趋于理性的速速度要远快于网络借贷,P2P是靠国家政策强压,而助贷能依靠市场理性发展,参与者也会随之减少,相对比较大、有积累的机构才能参与。

 02  谈前景:消费信贷不可能一家独大

女记:如今的助贷市场,玩家众多比如BATJ,还有后来者拍拍贷们,信而富的优势在哪里?

王征宇:助贷业务其实很复杂,各家都在做助贷,比如像网商、微众银行,还有消费金融公司、网络小贷公司等,其实这些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助贷。我们需要重新定义、认识助贷业务——助贷其实是一个服务机构,它不应该是处于监管框架下、有牌照的金融机构。

女记:信而富一度是行业里较早开展助贷业务的机构。但过去10年,助贷发生了哪些变化?你如何看当前中国助贷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王征宇:从本世纪初以来近20年的时间,消费信贷的规模、模式、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20年前的中国没有信用卡,20年后的今天信用卡已经面临再一次被挑战,像这样一个行业从无到有、从兴起到旺盛的发展,到现在面临挑战,这些都是消费信贷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整个助待技术发展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以前获取客户主要靠网点,后来靠互联网,再后来靠场景。有巨大流量、场景的机构是不是能够垄断行业?我看未必,比如腾讯几乎全中国用手机的人都是他的客户,客户群如此巨大,但他能把中国消费信贷一网打尽吗?世界上所有的产业可能都会出现垄断、寡头,但唯独消费信贷这个行业是不可能的。因为消费信贷的生意跟别的业务不一样,并不是“来者都是客”,消费信贷是要拒绝客户,这决定了不可能一家独大。

但是这么多年来,有几个基本的问题没有改变。举一个例子,微信有10亿客户,为什么他的消费信贷的客户达不到1个亿?因为微信的背后是微众银行,这就要受制于两条——第一是银行的费率,不可以根据市场供需关系决定,因此好多金融服务他做不了;第二是风险水平,这决定了好多客户他服务不了。由于这两条他做不了,那就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由于像腾讯这样的机构做不到,包括银行在内都面临同样的挑战,这就留下了巨大的没有被服务到的借款人。美国消费信贷的覆盖率是2/3,而中国以前是20%,现在大概不到30%。这么巨大的劳动者人群,在中国即使一个百分点也都是好几千万人,为什么这么多人不能得到服务?

因为我们刚才提到的银行的原因,留下了巨大的市场机会给其他的机构,比如说消费金融公司、网络小贷公司,还有网络贷款。虽然现在国家整治消费信贷乱象,但是国民经济要发展,国民经济的助推剂是消费经济,消费经济的助推剂是消费信贷,消费信贷的助推剂在哪里?停了,没有了。这就是从大格局讲消费信贷无法禁止的原因。这就是助贷这个行业存在的理由和生命力。

 03  谈监管:助贷机构兜底风险模式将受整顿

女记:如何预判助贷行业的监管趋势?

王征宇:现在市场的助贷分好几种,一种情况像微众银行跟别的银行合作,他们资金不够,跟别的银行一起联合贷款。这个不是我们今天讲的助贷,其实根本上是银行合作。

第二种模式是大银行与消费金融公司合作,对于这些消费金融公司来说,他们可以帮助银行完成任务,服务更多金融客户。从广义上来讲,也是助贷,但并不是今天网络贷款概念下的助贷。

第三类是消费金融公司和网络小贷签订协议,资金通过网络小贷贷出去。双方都是持牌机构,我也认为也不是网络贷款范畴下的助贷。

第四种就是金融机构拿一笔资金到合作平台上。这就间接地把资产贷给了别的机构,由另一家机构来决定资产的风险质量。这种模式监管一定会出政策规范整顿。因为监管不愿意看到金融机构把资金拿给另一家,金融机构完全不管风险只坐收利息。特别是一些小城商行,他们现在获取资产非常困难。当合作机构告诉他们什么不用做,给他们资产的时候,对他们是有极大吸引力的。

女记:信而富转型的助贷业务是哪种模式?

王征宇:我们的助贷以上哪种都不是,是纯粹的一种模式,就是由金融机构自己放贷款、做信贷决策,催收等。我们为金融机构提供两类服务,一类是技术服务,无论是IT系统、评分技术,这点我们公司有很深的市场积累。第二类是获客合作,为金融机构寻找合格的借款人,由金融金融做风险决策。我们只是提供市场渠道,这种情况我不认识监管能禁止得了,事实上金融机构一直广泛地跟很多渠道进行获客、市场营销方面合作。

 04 谈挑战:助贷尚未形成市场规范

女记:如何看待助贷行业的机会和挑战?

王征宇:目前行业良莠不齐,市场还处在相对浑浊的状态。比如说有一些在网络贷款当中存在问题的机构,大家一窝蜂转型助贷了。然而助贷的门槛更高,因为面对的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专业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的判断能力,远远优于普通投资人,所以金融机构具有议价能力,这就决定了助贷机构要想脱颖而出并不是靠口号、靠品牌。

第二个问题就是界定不明晰。上面我们谈到五六种形式的助贷,从银行间的合作到P2P平台之间的拆借,这些大家都纳入了所谓助贷的范畴,可见对助贷行业定义、范畴,还有操作上都没有形成统一的认知。比如金融机构把资金交给一家没有放贷资质的机构,以金融机构的名义放贷,大家对这件事认知不同,我认为这种操作会被监管整顿规范。

第三个问题是助贷没有形成市场规范,也就是说做助贷要考虑风险容忍度和风险成本。世界上最大的银行都有助贷的意愿,因为如果直接放贷款,他们的风险是受严格限制,比如银行贷款放8%的利息,扣除一两个点的风险成本、获客成本、运营成本,最终所得有限。但是如果通过助贷来做,他们可以坐收他们应得的成本,7%、8%甚至更高,这样的生意,银行怎么可能不动心?这样的模式,在市场上没有规范,比如一个固定的资产证券化的资金市场,有固定的资金成本。

业内对风险的标准也不统一,监管要求金融机构不出风险,金融机构就引入担保、保险公司。由于大家对风险容忍度不统一,因此风险会被担保、保险公司隐藏而不暴露出来,金融机构一方面担心风险一方面坐收利息收入,有点像“猫捉老鼠”的游戏。

由于参与机构水平更为专业,可以说助贷是更高层面上的网络贷款,门槛也比网贷高很多,随着参与机构的成熟这个市场也会逐步完善。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5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