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稳定报告》隐藏的秘密:你需要了解这些投资趋势
南宫晓典 · 零壹财经 2018-11-12 15:24:41 阅读:17782
11月2号,央行正式对外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
204页PDF,足足23个专题,这篇揭示中国当前金融稳定问题的年度巨献干货十足。但对于普通投资人而言,其中内容过于枯燥干涩。
但毋庸置疑的是,研报是相当具有价值的,既有国内外详实的数据、模式对比,也有对当下问题的辛辣点评,以及颇具现实意义的建言献策。晓典将这份长篇报告通读了一遍,细细琢磨了一下重点章节,把跟咱们平时投资,以及互金相关的重点内容挑了出来。这篇文章将会给各位读者讲一讲,2019,监管方面会有哪些潜在的意思表示,投资方面由此需要产生哪些注意事项。
我们所处的宏观环境
宏观环境,既关乎国运,又关乎民运。
《报告》在综述部分,用这样一段话,概括了我们当前所处的经济环境:
国内方面,中国经济金融体系中多年累积的周期性、体制机制性矛盾和风险正在水落石出,经济运行中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调整体制机制性因素需要一个过程,化解潜在的风险隐患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甚至经历一定阵痛,任务依然艰巨。
简而言之,现在我们正处于一个风险“水落石出”的周期,为了化解风险,需要付出一定代价。面对重大风险攻坚战,需要坚持“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基本政策。
关于互联网金融和宏观环境的内容,一是在综述部分提及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二是在第一部分提到:
一些机构在没有取得金融牌照情况下非法从事金融业务,部分非法金融活动借金融创新和互联网金融之名迅速扩张。
再次强调了牌照与合法金融活动的重要性。
关于杠杆,在第一部分: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中提到:实体经济保持稳定,进入稳杠杆阶段。截至2017年末,中国宏观杠杆率为248.9%,与美国(251.2%)、欧元区(258.3%)相当,高于巴西(151.7%)、印度(124.3%)。
中国宏观杠杆率高主要体现在非金融企业部门。截至2017年末,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为163.6%,占宏观杠杆率的65.7%。横向比较来看,中国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在主要经济体中位列第一。
为了稳杠杆、降杠杆,有关部门提出了相关举措,包括:债权转股权、依法破产、发展股权融资等七大综合性措,使截至2017年末的依法破产大幅增加。
这其实跟网贷平台的监管有关,晓典会在后文讲到。
互联网金融的作用和意义
互金的积极意义,比起投资,更多的则体现是融资方面。
专题四对互金部分的描述较多,段首即提到互金的积极意义:居民负债的补充渠道。2017年,除短期经营贷款的政策抑制,其他类型的贷款规模都得到了相当幅度的增长,大家可以看一组央行数据:

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发展、各类消费需求的提升以及信用卡的普及,短期消费贷款在住户部门债务中占比不断提升,2008—2017年末,该比例从7.3%增至16.8%。短期消费贷款的增长对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支持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这其实不难理解,一些主打消费贷业务的P2P平台,在2017年也得到了迅猛发展,2017-2018年纷纷掀起了互金出海潮。截至2018年11月,还有一波排队等着IPO的互金企业。在专题末尾,报告还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加快推进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
不过,上面统计的是住户部门,接下来一段则是互金的重点段落:
除传统银行开办的网络审批贷款业务外,个人从互联网获取贷款的渠道主要包括P2P平台、网络小贷公司以及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据不完全统计,2013—2017年,P2P等网贷行业贷款余额(包括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59%。互联网金融在弥补传统金融服务不足、便利居民借贷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部分居民不考虑还款能力,利用互联网金融征信缺失过度借贷,造成逾期无法偿还,甚至引发暴力催收等恶性事件。
这段则是客观中立地对以互金的两面进行了点评,在积极作用方面,提到了弥补传统金融服务不足、便利居民借贷,而在风险方面,则提到了过度借贷以及暴力催收等等,由此有了后面对社会征信体系完善的描述,并且我们也能够看到,2018年,监管对互金这块的征信频频发力,先是年初百行征信的成立,中期有8月互金整治办打击逃废债鼓励平台上报逾期记录,后有10月的新华社消息,未来P2P将被纳入整个征信体系。“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社会体系正逐步给建立起来。
一些主流投资的新认识
先来讲讲货币基金。
想必各位读者都已经逐渐适应了T0到账一万额度的限制。为什么要做这项规定呢?因为这些年,货币基金实在是发展得太快,导致风险不断积累,大家看一看最近这些年货币基金规模的增长趋势图:

2017年末,基金管理公司和其他15家具有公募牌照的资产管理机构共管理公募基金11.6万亿元,同比增长26.64%。其中,股票型基金占比6.55%,同比下降1.16个百分点;混合型基金占比16.71%,同比下降5.22个百分点;债券型基金占比12.63%,同比下降2.93个百分点;货币市场基金占比58.07%,同比增加11.3个百分点。
公募基金有四个大类,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和货币市场基金。从上面一段话可以看到,前面三种类型的基金规模全部都是同比下降,只有货币基金是增长的。而且货基增长得实在厉害,导致四类基金加起来的规模都是同比增长——你是不是可以想象到,这是怎样的一个庞然大物。
因此,监管非常担心货币基金赎回带来的流动性问题,用了整整一个章节,专题九,来论述货币基金的流动性风险。风险体现在何处?引用原文来讲,这些货币基金对客户采用T+0赎回模式,与银行活期存款类似,却不缴纳存款准备金,没有资本约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近年来,货币基金的机构投资者集中度增高,导致投资人不那么“小额分散”,资金大量快进快出导致风险聚集。报告还举了一个2016年12月的例子:
2016年12月,货币市场基金连续多日日赎回额超过500亿元,在日交易量约1000亿元的同业存款市场和5000亿元的债券市场中占相当比例,特别是在部分交易日,货币市场基金集中变卖同业存单,导致同业存单收益率大幅飙升,引发市场恐慌。
对策方面,报告提了两个重点,一是要对货币基金设置更高的风险备付金要求,二是打破“保本保息”的预期。根据券商中国记者在11月6号统计的数据,宝宝类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持续下行,7日年化下降到2.58%左右,万份收益还不到7毛钱。可以预见,若对策实行,未来货币基金仍有收益率下降的空间。
而在理财产品方面,报告跟过往的“去刚兑”精神保持高度一致,提出要逐步取消隐性担保,确保集合投资计划(包括理财产品)的破产隔离。专题十六中基本论述的都是资管新规的内容,晓典曾经对此作出过相应解读,详情可以移步:https://www.wdzj.com/zhuanlan/guancha/17-7676-1.html
去刚兑不仅仅停留在货币基金和银行理财,还涉及到银行存款。报告中的专题二十二,就专门讲到存款保险问题,提出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根据现有条例,我国存款保险实施限额偿付,最高限额50万元人民币,其余由银行资产清偿获得。然而,尽管存款规模仍在增长,但增长率却是在近年来逐年下降:

首先是投资难度。
可以说,一系列的金融改革着实令人眼花缭乱,过去我们可以无脑投,未来不是。哪怕是银行的理财产品,我们都需要作出一些合理判断,就连存款,手头拥有超50万规模资产的投资人都要考量一下是否需要分散存到数家银行去。未来的投资环境充满竞争性,作为投资人也需要紧跟形势,多学多问,没搞清楚的东西,不要轻易去投资。
其次是去刚兑。
去刚兑不仅局限在对投资人的刚兑,还包括机构对机构的刚兑,比如11月8号传出的一份互联网贷款新规,剑指助贷模式下的暗兜底。打破刚兑预期,就要求我们不能够把资金放一个篮子里,更不能将养老甚至救命钱随便拿来投资。而是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合理配比,做到自己对自己负责。
穿插一下企业破产。
晓典曾经撰文论述过破产法对P2P网贷的参考作用,从报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对国有僵尸企业,即使忍着痛,都要化解风险、加速出清。在P2P合规检查的工作完成后,各P2P平台将按照检查结果进行分类处置,包括合规类、整改类和取缔类。11月7日,湖南出台了第一批取缔类机构的清单。未来网贷投资方向非常明确,资金将向着合规类平台进行靠拢。
最后回到P2P网贷。
P2P网贷的存在,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作为个人融资渠道,对传统金融进行了补充;作为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又能够进一步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正因为存在积极意义,才会将其纳入监管体系。在去刚兑的大环境下,一些网贷平台引入外部担保公司或者第三方保险公司,相对更适合低风险偏好的投资人。在合规检查工作结束后,一批具有价值的P2P企业名单届时将呈现到大众面前,引导行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