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如果没有网贷,世界会不会变得更好?
P2P情报局 · 零壹财经 2018-10-23 08:39:34 阅读:9988
我知道,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蠢问题。
很早以前就思考过这个问题,当时得出的结论是,网贷并没有让世界变得更坏,没有网贷也并不会让世界变得更好。
但近期发生的一切,让这个问题又趁势钻出来质疑拷问,让我再次陷入迷茫。
先是空姐被杀案,悲剧的背后有无数的因果,其中,有网贷的影子。
接着,温州女孩被滴滴司机杀害。媒体曝光出细节中,也发现了网贷的魅影。
再然后,丈夫假死骗保后,妻子带着一对儿女自杀溺亡。据报道,丈夫假死骗保的动机,是深陷网贷的泥潭。
似乎舆论场上的所有人都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所有悲剧的背后,都有一个极端的人格。另外一个还没有达成共识,但已经很有市场的观点是,网贷是万恶之源,更是造就极端人格的催化剂。
一个更有意思的现象是:出借人和借款人,这两个在对待网贷的态度上曾经趋于对立的群体,近段时间竟也达成了模糊的共识——网贷不是个好东西。
这一点,在今日头条等依靠算法推荐的媒体平台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以前,一篇报道网贷平台跑路的文章后面,除了几条“还我血汗钱”的评论,更多的是对网贷的口诛笔伐,甚至有人会说,“活该,你们这群放高利贷的吸血鬼!”而如果是报道套路贷的新闻,则评论区里便是一面倒的叫骂,“网贷不除天理难容”、“网贷必死”、“网贷毒瘤”等负面评价不绝如缕。
但出借人会跟借款人在评论区对骂,虽然他们的声音经常被淹没在如潮水般的谩骂声里。因为,那里很可能是借款人的主场。
出借人表示,网贷确实解决了融资难问题。虽然彻底解决融资贵的问题尚待时日,但在网贷的搅动下,长期居高不下的民间融资成本也有了掉头向下的势头。这也成了网贷的拥趸们反复提及的几个论据,在潮水般的谩骂声中显得苍白无力。
但在雷潮到来后,在借款人的主场上,不少出借人也加入了骂网贷的阵营里。
即便是在以网贷投资为主题,以出借人为主要受众的微信公众号上,出借人对网贷的批评声也多了起来。
这一切,怎能不让人疑惑,网贷到底是不是个好东西?
不容否认,网贷正在经历一场空前严峻的舆论危机。但需要厘清的一点是,你们所骂的网贷,和他们骂的网贷,也许根本不是同一个网贷。
出借人口中的骗子,是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平台,简称网贷。出借人将自己的闲置资金或者血汗钱,借给一个陌生的借款人,牵线的便是网贷。其中,一部分主要通过线下受理和线下审核贷款业务,其线上平台主要承担“理财”的功能,但也有相当部分拥有线上贷款功能。
而借款人口中的吸血鬼,则可能包括一切以网络为渠道的快捷借款平台,也简称网贷。其中,有大家熟悉的蚂蚁借呗、微粒贷,也有各类助贷机构与信托公司、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机构或个人出借人合作提供的小额现金贷款。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平台,在本质上也是助贷机构。
虽然两者并不能等同,但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彼此。后者做下的孽,前者很难不受牵连,而前者爆发的风险,也极可能会传导到后者。
那么,如果没有网贷,世界会变得怎么样?
与网贷绝缘的人群,是会鼓掌叫好的,他们是这个世界的“大多数”。网贷这么坏,害了那么多的借款人和出借人,就应该要取缔。
但网贷从业者、出借人可能并不好受。如果不做网贷,从业者们也许还能找到不错的工作,虽然风险更小,但收入也不会更高了,几年内把公司做上市的梦也不会再做了。
而如果不投资网贷,出借人大概还可以买银行理财产品,毕竟银行理财的门槛已经降低到了1万元,但动辄10%的“固定收益”恐怕不会再有了。
大多数借款人应该不会太难过,如果有条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转投银行的怀抱。在网贷的倒逼下,银行近几年已经开始下沉业务,接纳小微。
如果银行还是不欢迎,那就还是借高利贷吧。在网贷的竞争压力下,高利贷这几年已经正规很多了,利率也并没有高得离谱,咬咬牙也是能接受的。
至于网贷,大概会在被银行拒贷的时候记起。或者在被高利贷追债的时候,想起网贷跟高利贷相比,还是稍微温和一些。但也仅限于此,毕竟,网贷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
只有少许存在多头借贷的借款人可能会焦虑。网贷是他们维持基本生存的唯一来源,就像《我不是药神》里的格列宁,虽然不能治愈,却是续命的依靠。但如果没有了格列宁,他们还可以寄望于有一个程勇,帮他们带来仿制药。
没了网贷,大多数人会欢呼,极少数人会焦虑。那么,谁能代表这个世界呢?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