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调研

蚂蚁金服刘伟光:千行千面,金融科技将成核心竞争力 | 兵器谱访谈录

调研 阿是 零壹财经 2019-01-19 阅读:27411

关键词:蚂蚁金服金融科技竞争力

蚂蚁金服为什么科技开放?蚂蚁金服怎么赋能场景金融、小微金融?数字化银行未来有哪些可能?一文给你答案。
“当银行遇见蚂蚁,当App遇见支付宝,如果我们有机会去帮助银行重新设计App,那我们就一定希望做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产品。在今天,App的设计和运营就代表着一家银行的形象、能力和科技水平,那么通过蚂蚁技术打造的App不是一个简单的IT项目,而是让高科技和金融生态高度融合,让数据运营与人工智能高度融合,让小程序迸发出大能量。这样的App才能让客户活跃度真正提升起来,让交易量快速提升起来。这种类型的项目带来的价值已经超越了科技本身,这就是蚂蚁在科技开放战略中追求的工匠精神。”

在1月4日举行的ATEC大会间隙,蚂蚁金服副总裁刘伟光在专访中这样回应零壹财经关于蚂蚁金服金融科技开放与一般科技公司的不同

梳理蚂蚁金融科技开放的历史,不难发现,开放战略在公司内部的定位也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从2015年互联网推进器计划、金融云开放到2017年第一届ATEC大会,科技和普惠、国际化一同成为蚂蚁金服的三大战略之一,到2018年技术的全面开放,蚂蚁金融科技服务平台格局初现。

以支付宝起家,外界对蚂蚁金服的印象还停留在金融领域的革新者,这种革新更多的是业务层面从下到上的变革。而科技开放、赋能机构,则更像是新老玩家对市场达成共识之后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全面升级。

从“科技金融”到“金融科技”,从业务革新到技术开放,不独蚂蚁一家,2017、2018年,互联网巨头们扎堆走上了这样一条道路。腾讯FIT条线浮出水面,布局资金资产连接平台;百度拆分度小满金融,明确金融科技开放定位;京东金融更名京东数科,“带着用户、场景以及自营业务积累的经验服务金融机构”

开放风起,阴谋论者猜测这是一次“以退为进的不得已”,互联网观察家则将此视为互联网思维的又一次突破边界、做大蛋糕。行业内几年巨变让市场隐约看到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那就是互联网的To B时代。

而将目光投向拥抱开放的那一头,传统金融机构对于迎合新市场有着迫切的需求,从对公/同业为主转向零售战略和小微战略;从综合化经营到线上业务优先;从全域风控到新一代核心系统;在业务转型中,科技扮演的是火箭助推器一样的重要作用,金融科技正在洗礼行业的过程中。像支付宝这样的超级应用培养的用户认知和习惯,对于传统金融机构的线上化、数字化转型而言,既开拓了可能的发展红利也设下了不低的技术门槛。

现在,以蚂蚁金服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要将这重门槛变成同金融机构携手并进的台阶。蚂蚁们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市场开拓时客户脸上曾经友商变服务商的疑虑,还面临着业务落地过程中将C端经验、技术转换成服务B端产品的考验。

蚂蚁金服为什么科技开放?蚂蚁金服怎么赋能场景金融、小微金融?数字化银行的未来有哪些可能?

或许没人比蚂蚁金服副总裁刘伟光更适合回答这些问题,致力于蚂蚁金服技术的商业推广和生态建设,刘伟光去年一年就飞行了118次,和团队一起聆听了超过200家中小银行的心声。

以下,是零壹财经对于刘伟光的专访。

一、开放连接过去未来

零壹财经:蚂蚁金服为什么开放?

刘伟光:实际上蚂蚁开放不仅是个动作,更是一种开放的拥抱市场的态度。

实际上,科技开放过程我们今天也是刚刚起步,还在不断探索和优化过程中,,但我觉得有几个点非常清楚。

第一点,就是价值,我们做任何事情首先问自己的就是我们的初心,我们为客户带来了什么样的价值。今天支付宝、余额宝等这些产品已经非常清楚的回答了这个问题。对于科技开放来说,我们不是IOE,也不是传统的IT公司,首先考虑的就是我们的科技开放一定要给客户带来清晰的价值,而不是说客户有了些项目建设,我们有机会赢得项目后把项目做完。我们的目标是我们的科技真正像助推蚂蚁内部业务起飞一样,也能够助力金融机构的业务起飞,而不是实施一个项目。这个价值应该是技术和业务的融合,技术对业务的改变,技术对业务目标的助推。

第二点,在科技开放之前,我们已经跟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建立了很多连接。从快捷支付的时代到移动支付的时代,到普惠金融时代到消费金融时代再到小微的时代,我们本身就跟银行建立了很多层次(的合作)。而且未来银行业务的腾飞,银行做零售转型离不开技术支撑。单纯的业务合作无法满足这种需求。这也激发了我们科技开放的想法,也就是建立与金融机构多个层次的连接,体现蚂蚁的综合价值。

第三点,我觉得这事有点情怀。实际上我们可以清晰地预见到:中国的分布式技术架构实践对银行业传统系统的变革绝对是世界领先的。

分布式架构在中国更有刚需,更加有用武之地。这也是得益于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零售业务和普惠金融业务的迅速发展。传统金融时代,原有的柜面网点交易为主的模式是没有这种高并发要求的,但今天线上业务的迸发,会让金融交易能力无处不在,因此业务量会有巨大的增长。这种增长下,传统技术是没有办法通过扩容方式予以支撑的。另一方面中国的线上业务又是全世界最发达的,毫无疑问中国的移动支付已经是世界第一了。

我们预测未来5到10年线上业务的发展、零售业务的发展、场景金融的发展、金融生态产业链条的形成,必将推动整个中国金融业在技术上的巨大变革。这个变革会在很多层面上:从整个Core Banking系统的重构,规则风控转型到人工智能驱动的风控,从App时代到移动核心时代的变革,实际上现在已经一个很大的转型期的开始。在我们和金融机构,尤其是与银行合作过程中,已经看到这样的趋势,未来的十年,一定金融科技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

另外,在国家倡导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大时代背景下,如果我们的技术和实践能够证明我们能把银行的核心系统从IBM大机上、从IOE架构上迁移下来,这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很重要的示范效应,不只是在中国。这个意义的重大已经超越了IT本身。

零壹财经:那蚂蚁金服和银行客户是否存在业务上的竞争关系?

刘伟光:首先我们看蚂蚁董事长兼CEO井贤栋先生去年的演讲,有一个一直不变的词是“开放”。实际上蚂蚁开放不仅是个动作,更是个拥抱市场的态度和决心。

第一,蚂蚁是做普惠金融起家的,蚂蚁选择业务并不是选择和银行竞争。几年前我们开始起步的普惠金融业务的目标对象是小商户、小微企业,这是银行没有充分触达的一个领域。我们选择的很多领域跟银行是错位的,某种程度上是对当前整个金融行业市场服务能力的补充。

同时,我们清晰地认识到我们一家再强,也做不大。太平洋很大,市场空间很多,蚂蚁跟银行有很多互补的地方。蚂蚁更多地探索和银行的科技合作和业务合作,跟银行一起来丰富未来小微的风控模型,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

今天我想说的是,开放不仅是能力、技术和业务,更多还是一种态度,我觉得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蚂蚁今天所有的业务只要有竞争就不做,那就做不大。其实我们很多业务的开放,如果没有银行的支持的话,单单靠蚂蚁也做不到的。因此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我们作为一家有数字化基因的企业,虽然不敢说我们数字化转型已经完成了,但我们也在不断迭代和实践。所以,携手金融机构一起加速数字化转型也是我们开放的重要目标。

二、场景金融:小程序、多场景成为催化剂

零壹财经:场景创新目前是银行等金融机构非常关注的领域,蚂蚁金服和金融机构合作了哪些场景?

刘伟光:准确讲我们正在探索和论证这件事情,我相信2019年场景金融会有一个很大的爆发。

零壹财经:为什么?

刘伟光:你可以看到今天很多银行在讲未来的开放银行、无边界银行实际上是金融+生活,未来两者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金融服务+风控的能力会嵌入到我们生活的很多日常生活场景当中,金融能力将无处不在。场景金融是一个必然的一个趋势。这是为了获客、为了黏性,为了让客户能够在银行端停留更长的时间去使用更多的服务。

今天我们谈API银行或者Open Bank,其实在不久的将来,银行风控、人工智能、客服、数据运营能力等很多能力不仅会在银行端部署,还会以虚拟组件的方式部署到银行外的地方。金融服务的能力将被拆解重组,打散到很多场景中。让金融技术和服务能力不仅存在银行的IT系统的物理世界中。当然这种业务模式的改变对技术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对于当前很多银行核心系统业务Core Banking来说,需要很多方面的重构。

而另一方面,场景金融中的场景在哪里?怎么做?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今天看,大的银行可以自建场景,城市商业银行要打城市名片这张牌,因此对于场景和本地特色的结合是一个重要方向。蚂蚁的目标是在技术架构改造的过程中,不仅让平台拥有更强的处理能力,比如:让红包秒杀这些难题变为默认的能力;让App打开缩短到零点几秒;让服务永远不卡顿。但是这些还没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和带来更大的价值。

对于数据的运营能力的提升,同时引入更多场景合作去催生更多的交易才是更大的价值,也会让新的技术平台有用武之地。就像盖一个楼盘,蚂蚁不仅是把地基打好,帮助楼盘建起来,还负责装修,帮助销售。总结起来,既然做科技开放,我们就希望走一条不寻常的路。

三、业务共创、全域风控解决小微难题

零壹财经:蚂蚁金服的科技开放怎么帮助金融机构去解决小微企业的问题?

刘伟光:大的方面来说:

传统的小微金融的发展很多是靠客户经理的人数堆起来的,大量的客户经理面对面服务客户来进行数据的采集、沟通、服务、回访这样一个完整的流程。这种模式的发展规模取决于人的数量,不可能长久。很多做小微的银行要走出本省、做其他地域是非常困难的,归根结底是经验不能存在人脑中,要变成人工智能,靠机器去学习深度的规律。

小微金融走到今天还是非常看重人、数据和风控模型的结合。这些模型是靠常年的摸索积累出来的。同时,小微金融要借助于大数据、AI的力量将原有的人脑的沉淀变成机器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做的规模效应和可持续发展。

从蚂蚁的角度来看:

跟银行合作小微有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业务合作、业务共创,我们希望通过合作运营的方式,能够利用蚂蚁的流量、蚂蚁的入口优势和银行的小微数据、小微能力相结合,迅速把市场做大。

第二层是技术,减少人力投入的同时扩大规模必须依靠技术。这又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助力他们提升全域风控能力,尤其是线上化能力。蚂蚁自己做风控的过程中积累了非常多的技术,底层的计算引擎、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学习等等。这些技术引擎和银行的小微模型融合在一起以后就会迸发出更大的力量,让很多业务可以逐步走向进行线上化。

第二,我们目前跟几家银行的合作还有移动端这块。2018年大家都非常重视移动端的发展,今天关于银行发展趋势的预测,几乎每一个当中都能发现跟移动有关系话题,无论直销银行、互联网银行、开放银行,还是虚拟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等等,所有新的服务,没有移动端的支撑都是是没有办法实现的。

5G上来以后,只要安全体系做得足够强大,所有业务都会线上化。一家银行一个APP,一个APP就代表一家银行的运营水平。很多银行会把APP作为整个银行对外的窗口。我在去年讲过,APP不是一个查账转账工具,它是银行运营的舞台。它不仅是一个最基本的金融工具,未来的整个移动端将是一个融合很多技术的综合载体。包括风险防控、反欺诈、数据的运营营销、金融智能、生物识别的技术将和移动端深度结合在一起,所以说未来移动端是服务客户的重要战场,无论是对零售客户还是对小微、农村客户。让更多用户了解业务,先从移动端开始,同时移动端更是一个交互的工具,将有效降低沟通的成本和效率。

如果我们通过强大的技术风控体系、大量的AI技术能够线上化触达更多的客户,能够从APP来跟客户产生连接的话,这样的运营效率是非常高的。而且通过APP的方式可以通过数据型的渠道不断地去收集客户的数据,跟客户建立一个非常紧密的连接。

未来的小微金融将走过人头驱动的时代,逐渐走向从人脑到机器学习。这是我对这件事的解读。

四、银行的差异化和蚂蚁的产品化

零壹财经:银行之间实际上是存在竞争的,蚂蚁给这么多银行服务以后,要怎样实现差异化?

刘伟光:中国有很多银行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小微特色、旅游特色、边境贸易特色。抓住这些特色背后的本质也就是了解这家银行的战略发展过程是至关重要的。

蚂蚁在做合作的过程中,不仅是跟科技部门合作,还大量调研网络金融部、电子银行、风险管理部、小微金融部的需求,他们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理解,包括业务目标增长的需求,给了我们很多重要的输入。我们跟银行合作更多是从业务需求导入技术需求,从业务战略分解成科技战略,从业务转型目标到技术能力的KPI,从而能够结合蚂蚁自身的实践一起设计三到五年的数字化转型的建设路径以及每个路径上的目标。

另外,我们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是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不是科技部门的数字化转型,科技部门通过一两个项目是没有办法去改变一个银行的。数字化思想是从管理上、从组织文化中渗透到全行的,一定是行长战略;数字化思想应该是渗透到各个组织单元中,从产品的设计发布迭代速度到研发人员的人均效能;从风控能力的提升到不良率的显著下降;从数据运营带来的客户日活提升指标;从科技投入的ROI分析到每种业务类型每一种交易的平均成本,方方面面,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怎样设计数字化路径是非常关键的。

在前几年我们看到银行在大数据和容器等技术上做了很多探索。但是通常来看业务和技术是相对割裂的,过度追求先进技术本身,忽略业务和技术联动性,使得创新变得永远都停留在边缘业务和边缘系统。以微服务架构为例,大家在各种文章上看到很多先进的理论,但是这些理论跟业务是没有显性关联度的。

蚂蚁做业务模块的微服务化是有着深刻的思考和对未来业务的洞察力,我们更加强调我们在自己的核心业务系统中进行这些微服务化上的实践,如何拆分和改造服务,新系统建设中设计的原则和最佳实践等等。这些都是技术产品以外的能力,也是蚂蚁独特的价值所在,我们自身业务就是我们技术最好的试验田。

零壹财经:但这个对银行来讲,尤其对那些小行来讲,一次性的投入也很大,对吧?

刘伟光:投入大和不大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眼前是要解决什么问题。如果投入大能带来一年内显性的业务增长,那么对比投入不大业务长时间无感知,哪个更好呢?我们的做法不是说一定会让他们去选择很大动干戈的做法。通常来讲会是一个三年到五年的完整发展路径,然后设计每一个路径上的节点,到什么节点上做到什么样的程度。举个例子,如果一个银行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大力发展信用卡的日活和绑卡率以及发展直销银行业务,那么这个时候你跟他们建议重新改造IaaS平台是没有直接意义,也不能直接见效的,所以建设路径选择很重要。

对数字化转型我们有自己的评估体系和标准,从客户旅程的重塑到数据运营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到整个基础实施的水平,数据运营的能力集合,到研发效能,这是个综合的体系和指标。

零壹财经:像稠州银行你给他设计的也是3到5年整体的体系?

刘伟光:我们跟稠州银行的合作,移动端肯定是个入手的点。另外一点我们正在探索一些新的金融科技领域的合作和创新,也许对行业都有些意义,这个还请大家拭目以待。

零壹财经:那么蚂蚁在帮银行做差异化服务的过程里面怎么做产品化?

刘伟光蚂蚁最开始做自主研发的时候,实际上没有考虑未来我们要做金融科技开放这条路线。我们跟所有的专业软件公司相比一个最大的区别是,他们从产品诞生的时候就考虑产品的产品化程度。产品的安装部署效率非常高,有非常清晰的产品升级迭代发布计划,而且是研发出来给客户用,在客户现场不断收集客户的需求问题,再不断迭代的。蚂蚁是先自己用,支撑自身业务场景,我们更多考虑这个技术是否能把我们的业务支撑得非常快捷更加稳定。当蚂蚁开始走向银行赋能,内外环境就不一样了。

我一直讲双重视角,单纯从支付宝视角去看,我们技术很强。但这只是一方面。银行的需求流程跟我们是不同的,银行的开放环境和流程跟我也是不同的,我们很多经验是没有办法立刻套用的。所以另外一种视角就是一定要结合银行的现状。

我自己的一个梦想是走遍中国所有的城商银行,聆听这些银行的心声。在与越来越多的银行合作过程中,我们不断吸取客户的需求,发现中国银行客户在大量使用国外技术的时候,对产品化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他们需要能立马上手用的产品。

所以我们说去lOE,但是我们也学习IOE的精髓所在,他们的服务体系、产品化程度等等。我们的产品在实验室,在我们自身的业务场景中、在客户端不断打磨,并且不断改善我们的的弱项。我相信在未来我们对客户的交付会更加敏捷、更加高效。

五、数字化银行未来

零壹财经:最后一个问题:请您畅想一下3到5年以后数字化可能让银行出现哪些变化?

刘伟光:我觉得这个变化很多,今天未必讲的很全。

第一点就是我认为未来网点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以前银行抱怨的网点少,反倒成为一个优势。网点不再是一个高频场景,但会成为更多金融科技力量运营的舞台。

第二,在中国,在数据化和整个互联网行业与金融机构结合的大背景下,我认为几年之内小微金融和农村金融在中国会发生质的变化。很多大行长讲过,农村金融和小微是世界性的问题,但是现在可能只有中国有能力解决。因为我们自身的资源、互联网技术能力的提升,我觉得3到5年整个小微金融、农村金融都有很大的变化,而且从中央的经济会议上也能看到,对这两块非常重视。

第三点,我认为还是移动化线上化,未来的银行会把所有业务全部搬到手机上。5G到来以后,银行的APP就代表银行运营水平,未来银行金融科技的舞台就在终端上。未来看银行业就是两个方向,一个是“端”,另一个是“平台”,端是非常厚的一个层面,而“平台”将是当前核心交易和处理系统的一个新的存在形式。关于这个话题可以再有很多深度探讨。

最后一点,物联网技术一定会在几年内迸发出巨大能量,一定是市场上新的热点,对业务创新也会有很多推动力,也是技术创新的机会,基于物联网的海量数据实时计算也是我们正在探索的方向。

随着业务的发展,金融机构现在的技术架构面临巨大的变革机遇。未来几年之内会有很大的技术架构调整,因为这是整个业务发展的驱动力。很多金融机构支撑现有业务没问题,但是每次新的业务增长,支撑的效率已经是很大挑战,未来已来,技术不仅是为现在看到的挑战而去改造,更是为现在还看不到的业务能力支撑做技术储备。构建未来的技术能力工厂,从数据,风险,技术基础设施几个层面建立敏捷能力中心,将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今天这个过程跟二十年前最大的区别是没有美国的公司和美国金融机构老师们可以给中国最佳实践的案例,而是要靠自己的力量和实践去创造。从今天看,未来在数字金融发展的道路上以及业务创新和金融科技的结合过程中,中国一定会领先于世界。

 
加关注 消息
文章:51 粉丝:0 总阅读数:1764.7k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集奥聚合冯宗欣:大数据企业应提升科技含量 以突破瓶颈 | 兵器谱访谈录

下一篇>冰鉴顾凌云:B、C轮以后的金融科技公司更有机会过冬 | 兵器谱访谈录


所属专题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6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