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骏:RWA、稳定币与第三方支付机遇
资讯 零壹财经 零壹财经 2025-08-28 阅读:1069
【编者按】
2025年7月18日,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科企大湾区校友联合主办,零壹智库、Web3.01承办的“2025鸿儒全球金融治理论坛”在深圳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稳定币与RWA:变化中的全球支付与资管体系”。会议特邀深圳新国都公司副总裁姚骏以《RWA、稳定币与第三方支付机遇》为题发表主旨演讲。本文根据演讲内容整理,并经本人确认。
姚骏发表主旨演讲
一、2025年稳定币普及元年
随着市场监管的逐步明确,2025年将成为稳定币普及的元年。稳定币正在改变全球支付行业格局,不同的参与者已采取措施实现应用落地,尤其是在跨境支付领域,拉美、非洲是最活跃的地区。
就在今年6月5号,稳定币第一股Circle在美国交易所挂牌,股价上涨了700%,受到投资人的热烈追捧。
在过去的一年,围绕稳定币,两大卡组织积极布局,Visa投资英国BVNK这家稳定币支付企业,Mastercard也开启了商户支付场景的稳定币交易;
Bridge这家Web3API基础设施公司于2022年成立,仅成立两年就被支付巨头Stripe以11亿美元收购;
亚马逊和沃尔玛这些跨境电商巨头已经官宣计划,正在创建自己的稳定币生态;我们国内京东和蚂蚁都提出了申请稳定币的时间表……
目前市场上经过多轮验证后,逐步留下了三类主流的稳定币模式,其中最受关注的主要是来自于美元等法币抵押型稳定币。
最近,美国国会通过了《支付稳定币法案》,明确了持牌经营,并进一步提出稳定币资产必须100%储备美元现金或短期(小于90天)国债。这为传统跨境支付机构提供了合规切入的机会。
截止今年3月11日的统计,稳定币总市值接近2300亿美元。而据BCG估计,2024稳定币交易总额中有5%,也就是约合1.3万亿美元的交易额,是用在支付场景。
其中主要的应用场景,有很大一块是来自BCT之间币种的交易,还有一块值得期待的就是跨境支付。
未来稳定币市场主要看中美,包括欧洲这三个地方。香港、欧洲的法律法规现在都在蓄势待发。
目前就美国市场而言,市场玩家集中度比较高,头部的两家稳定币发行商Tether和Circle占据了基本上90%的市场份额。
随着市场动态及美国监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第三方支付机构),也开始宣布计划使用自己的稳定币,或者使用这两家公司的稳定币。
目前美国还没有大型的美资银行发行稳定币。
它们主要聚焦在美元代币化存款领域,即将传统银行的美元存款通过区块链技术转化为数字代币,使其可以在区块链上进行转移和交易,从而实现更高效的资金监管和跨境支付。
而行业的支付巨头,比如像PayPal、Worldpay、Stripe等,也纷纷整合了合作伙伴发行的稳定币,以实现点对点的支付及结算,提高商户的资金利用效率。
二、稳定币的业务模式
稳定币的发行和使用分别代表了其两大业务模式,这两者的商业逻辑和收入结构截然不同。
发行侧的商业重心在于规模驱动,发行方核心收入来源于稳定币市场总规模的扩张,典型的盈利包括储备金利率的收益,如Circle、Tether等通过持有美债的RWA资产赚取利息差额;
还有机构服务收入,如渣打、汇丰等银行为发行方提供法币的托管、合规清算等服务获利。
该模式的利润与稳定币市值强相关,本质上是资产规模经济。
使用侧的收益取决于交易规模,包括支付手续费,如Stripe在跨境汇款中收取的交易费;还有场景的服务费,如Bitso在数字资产投资中的收费。该模式的利润来自于交易的规模经济,与支付的流转速度相关联。
三、稳定币的链上价值与跨境支付
目前,数字资产应用价值最高的场景在跨境支付,跨境支付成为链上金融的核心引擎。
当前跨境支付上链直接解决了传统支付的高费率、长周期和不透明的问题,而如Circle、Stripe等相关公司提供了法币和数币的通道和合规框架,搭建了中心化基础设施,通过聚合机构展现出网络效应,在链上实时结算,重构了支付的价值链。
这直接支撑跨境支付成为实际应用价值最高的领域。
未来随着债券、基金等非流动性资产代币化RWA将带来新一轮的上链价值跃升,为资产注入充分的流动性,并进一步破除资产孤岛。
稳定币作为跨境支付的媒介,将直接颠覆传统SWIFT路径。
用户通过持牌机构将法币兑换为稳定币,进入链上资产,脱离SWIFT代理行体系,直接通过区块链网络点对点传输到收款方。
收款人经由本地合规渠道,如加密交易所或OTC场外交易所实时兑换为目标法币,全程由稳定币服务商基于流动性需求动态管理发行量,并通过发行伙伴(如贝莱德等)以美债等RWA资产保障价值稳定。
借助于区块链网络的优势,将有效避免一些地缘政治冲突,包括外汇贬值,极大提高支付韧性,且更多覆盖到全球那些没有账户体系、外汇管制的国家,提供真正的普惠金融。
稳定币在跨境支付使用场景中,其实主要在亚非拉,这些国家有刚性需求。在欧美,本身外贸以进口为主,中国外贸大部分是收款,更多是金融需求。
稳定币跨境支付相较于传统银行体系、第三方支付系统存在巨大优势。在结算速度上,稳定币实现了秒级到分钟级的全天候处理,彻底打破了支付效率问题。
费率成本方面,稳定币支付的平均费率在千分之三左右,相较于其他两个体系动辄1%的费率成本,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在准入机制方面,用户仅需区块链钱包地址及基础合规登记就可以参与进来,准入门槛比较低。
通过链上透明的账本及链下弹性KYC/KYT模块的结合,在合规风控上能够做一些动态优化。
智能合约驱动的可编程性支持自动化支付和条件结算,这也是区块链最大的优势。稳定币公有链全程可查,具备覆盖从大额到小额乃至DeFi、NFT等新兴场景的扩展能力。稳定币支付是跨境支付的全新范式。
四、稳定币的产业空间
为了评估市场潜力和商业机会,以下对稳定币发行和服务相关市场规模做了一个测算,这些测算基于中性假设。
(1)全球稳定币发行市场:假设商业模式全面打通,且香港等新兴市场加速参与稳定币发行,推动稳定币整体市值以年复合增长率60%增长,增长至2030年约2.5万亿美元;发行商通过锚定美债的资产获取近2.5%的平均息差,考虑到美元降息因素,对应625亿美元的收益空间。
(2)RWA服务市场:以595万亿美元的全球资产市值为基准,这里参考的是2018年数据,包括股票、债券、房地产以及知识产权等,参考第三方机构给出的资产代币化渗透率(按0.5%测算),以及RWA发行服务商收取1%的发行费用,将激发出298亿美元的服务需求。
(3)稳定币跨境支付环节:2024年跨境支付交易规模195万亿美元,假设2030年达到290万亿美元,并进一步假设稳定币支付的渗透率为5%,得到稳定币支付结算规模达14.5万亿美元。同时按照交易佣金千分之三测算,最终稳定币的交易处理规模为435亿美元。
所属专题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