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保险

再谈数字化进程:传统保险公司、互联网保险公司、保险中介、保险上下游产业链

互联网保险 《陆家嘴》杂志 · 《陆家嘴》 2023-02-08 阅读:31047

关键词:数字保险互联网保险保险数字化转型

本文原标题: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与挑战
 
编者按:为了生动、深刻、持续地呈现数字保险的探索和进展,深入探讨数字保险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陆家嘴》杂志与零壹智库、中国数字保险智库联合推出“数字保险系列专题”,本文为系列专题文章之一。

 
 
 (本文摘自《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课题牵头机构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互联网保险专业委员会,研究参与机构:普华永道中国)
 
来源 | 《陆家嘴》杂志
 
保险行业供给主体包括持牌和非持牌两类,其中持牌机构包括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非持牌机构主要为保险科技公司。其中保险公司又分为传统保险公司和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数字化转型深刻影响到保险行业生态内的各类供给主体。各类主体基于自身资源、技术、场景等优势,在产品设计、营销宣传、核保理赔、精算定价等业务领域不断探索,推动行业更好地适应创新驱动下的数字经济保障需求。与此同时,保险产业链上下游相关领域,也将经历一轮数字化洗礼与优化提升。
 
(一)基于保险市场供给主体的竞争与合作视角
 
顺应数字化转型趋势,保险行业市场格局呈现出如下特点:传统保险公司基于既有业务优势,通过“金融+科技”的探索和创新优化原有作业模式;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则以“科技+场景”为特色,寻求互联网保险的独特发展之道;中介公司则寻求两端突破,一方面建设数字化平台,另一方面细分市场和需求场景,深耕细分领域,努力形成在特定产业链环节的比较优势;保险科技公司则努力作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升级赋能者,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传统保险公司的数字化转型
 
(1)现状与挑战
 
为积极应对数字化浪潮,传统保险基于不同的行业地位和资源禀赋,呈现出三种不同的数字化转型策略。其中,大型保险公司由于其数字化转型起步早、投资大,已获利于各自数字化转型的初期成果,开始“扩建赛道,打造生态”,围绕自身业务优势,全面发展、构建保险生态,拓展业务边界;中型保险公司尚处于“选择赛道、科技赋能”阶段,聚焦业内成功实践,应用成熟技术,通过科技赋能“找长板、补短板”;小型保险公司受限于自身现状和能力,着重“赛道突围,探索细分市场突破”,主要聚焦于渠道,围绕业务模式和保险场景进行体验优化,且以完善现有IT能力为主。
 
具体而言大型保险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呈现以下六个特点:
 
一是内外部数字化体验并重:数字化驱动从以外部客户为中心,向涵盖客户、员工、代理人、合作伙伴、管理人员等更广泛的范围延伸。
 
二是中台化、云化:随着竞争加剧,对于快速扩展、敏捷响应前端需求变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整体数字化应用建设也逐渐由前向后,向纵深发展,构建专业化中台应用、共享技术平台、基础设施云化等成为热点。
 
三是全方位新技术应用探索:关注重点包括以提高客户体验为目标的客户信息识别、共享经济、可视化技术;物联网领域的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领域的预测性分析、智能机器人;数据领域的网络安全、数字技术平台、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接口)和数据、区块链服务等。
 
四是统筹建设和敏捷管理成为主流趋势:以统筹建设的方式,充分发挥集团优势,追求协同效应;注重整体交付机制的敏捷转型,双速、多态,成为行业数字化建设的热点。
 
五是组织与机制变革加速转型进度:创新组织方面,从组织架构入手,设置首席数字官并成立相关部门,将IT部门职能向主动创新引领转变;创新机制方面,构建数字化发展长效机制,立足长远布局。
 
六是内外通力合作助力转进程:通过建立外部合作,多渠道增加技术触点。对于实力雄厚的保险集团,借助企业风险投资及孵化器、加速器,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布局。
 
行业调研发现与大型保险公司相比,由于自身规模及资源劣势,大部分中小型保险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发展遇到以下挑战:
 
一是数字化尚处于基础支撑阶段:整体数字化转型创新的引领者仍然是头部保险机构或大型保险集团,中小保险公司普遍处于吃力跟随状态,多将数字化转型视为“生存”所需,未能借助数字化实现差异化竞争。
 
二是分散式建设,难统筹考虑:由于数字化起步晚导致自身IT能力薄弱,数据基础较差,需要优先满足业务移动化、线上化的迫切需求,缺乏整体规划导致系统模块复用性差,技术应用零散化,未能实现统筹布局、降本增效的理想状态,业务智能化、生态化更是长期目标。
 
三是数字化机制不完善:大部分缺少数字化转型的主要领导、专有机构和配套机制,导致转型方向无人引领,数字化文化尚未形成,创新激励基本缺乏。
 
四是陷于数字化投入有限的窘境:人力、财力资源有限,原有IT部门员工疲于承担业务需求的基本工作,缺少精力投身于数字化转型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资金投入多追求短期回报,短期逐利的商业本能有悖于数字化成果长期才能获益的特点,使部分机构轻视这项战略投资。
 
2.互联网保险公司的数字化转型
 
(1)现状与挑战
 
众安保险泰康在线易安保险安心保险四家互联网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业务模式、经营理念、科技投入方面与传统保险公司有较大差别。由于在成立初期便特别重视科技投入和能力建设,其数字化建设模式和应用更有互联网化的特征。
 

资料来源:《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
 
互联网保险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四大优势:
 
一是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极致体验:以客户体验为主,更加贴近用户需求,风控等业务流程及规则管控均围绕客户旅程进行优化设计。
 
二是场景化特征鲜明:基于业务场景进行数字化应用建设,实现场景连接,服务场景需求,提升获客能力并优化产品设计。
 
三是拥有过硬的技术水平:凭借自身过硬的技术能力,满足互联网海量交易、众多合作伙伴的对接要求,以及基础设施及交易系统的云化需求。
 
四是实现深层次的生态合作:以科技能力输出作为核心竞争力,支持嵌入合作伙伴场景,实现更深入的生态合作。
 
同时,这类公司也面临如下四大挑战:
 
一是市场层面:除同类型公司外,传统保险公司积极通过自有官网和中介网站销售产品,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以及电子商务渠道也分流了一些客户。
 
二是信息层面:由于业务在相对开放的网络平台中完成,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风险隐患成为很多投保人的关注焦点。
 
三是运营层面:互联网保险产品件均保费普遍较低,导致客户平均服务成本较高,给企业运营造成较大负担,同时对客户体验提升形成制约。
 
四是服务层面:区别于传统保险业务,由于互联网保险在营销环节与客户直接交流较少,因此容易产生由于保险合同条款解释说明不足、客户形成理解偏差等问题。
 
3.中介类公司的数字化转型
 
(1)现状与挑战
 
保险中介公司正在向依托场景与流量的新型数字化保险中介平台转型。即所谓的保险中介3.0时代,中介公司将通过互联网平台切入碎片化场景,搭建场景下的保险渠道,延伸客户触达的同时反哺保险产品的研发与销售。
 
保险中介公司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竞争壁垒已出现向“产品+服务”的模式转变:开始为保险公司提供产品研发、用户分析等服务,为客户提供风险管理咨询、保障方案定制等服务,为保险代理人提供移动展业工具等服务。
 
二是行业内的多元主体更多转变为竞合关系:以平台积累的客户数据为基础,与传统保险公司合作开展客户需求分析、保险产品开发等;数字化中介平台将在开放的生态中通过连接各合作伙伴的能力,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保险中介公司,正面临以下挑战:
 
一是保险中介市场将迎来“全渠道”监管: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保险中介行业的乱象问题,并已逐步通过监管手段,对运营管理活动提出新要求;
 
二是互联网平台加码保险业务对传统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形成冲击:一方面,互联网保险平台会引起保险的“脱媒化”,挤压中介机构的生存之本;另一方面,互联网“大数据”优势,挖掘客户更加精准;
 
三是传统保险公司的“去中介化”趋势显现:保险中介在利用金融科技助力自身业务发展的同时,也为自身发展埋下隐患,如借助算法进行“智能保顾”,在提高用户转化率的同时,也加剧传统保险公司的“去中介化”趋势。
 
4.保险科技公司的数字化转型
 
(1)现状与趋势
 
保险行业整体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漫长过程,需要多方参与者的共同协力。基于保险科技前景可期的市场预判,大量保险科技公司快速崛起,如车车科技、豆包网爱选科技等,以及广义上与保险公司合作,提供软硬件平台、系统技术、数据分析等服务的技术服务商。这些企业在商业模式、业务模式方面各有布局,以解决保险链条上不同环节的痛点为目标,在保险流程的各个环节尝试创新,在提供快捷保险服务的同时,构建多元的保险科技生态圈。
 
保险科技公司依据主要业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以产品及渠道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初创公司最集中的领域。主要关注直销以及保险产品的个性化,提升保险客户的用户体验;
 
第二类是定位业务流程提升的公司:占据保险科技行业约1/5的市场份额。专注于提供外包的保险技术服务以及技术驱动产品,包括数字化营销、承保、结算、理赔以及员工福利相关服务;
 
第三类是注重数据分析服务的公司:专注于分析开源数据以及外部数据,或者为数据驱动的决策过程提供协助。包括可以量化风险的数据挖掘和建模公司,以及提供自动化机器学习技术的公司;
 
第四类是聚焦理赔管理领域的科创公司:专注于理赔管理流程的流畅化、自动化。通过使用AI及其学习技术提供理赔管理软件及移动应用,在理赔流程中进行数据抓取、自动化分析,也可以提供远程侦查技术以协助理赔。
 
(二)基于保险上下游产业链的数字化延展视角
 
1.聚焦大健康领域
 
201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健康中国行动(2019—
 
2030年)》《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等文件,旨在“加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动员全社会落实预防为主方针,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动,将给商业健康险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2019年末,银保监会修订并发布《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将健康保险定位为国家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险的增长速度将保持较快水准,为推进我国人身险市场回归保障,以及“健康中国”战略提供强力后盾。而科技无疑将为保险业带来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发展机遇。保险科技在人寿与健康险上的创
 
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数据应用:从健康问卷、体检报告、理赔记录及物联网设备等收集用户的健康数据,例如诊疗数据、生活习惯、养老偏好等信息。基于其上的数据分析,建立用户健康档案,辅助保险公司进行风险评估,并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健康咨询服务。如瑞士的Dacadoo公司可基于实时数据提供个性化健康评分,以色列大数据公司Atidot可提供人寿保险行业大数据和预测分析工具。
 
差异化的产品设计:产品开发围绕客户需求痛点,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传统精算技术手段的升级和迭代,进行差异化产品设计和精细化定价。如美国的Ladder Life通过利用第三方数据,直接在线或通过移动APP提供寿险报价,如果客户有资格获得即时保险,则消除了对血液和尿液样本的检测需求;推出Ladder API,并与Sofi(社交金融)平台合作,为其系统中的个人提供更广泛的服务。
 
数字化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包含健康管理、疾病控制、疾病诊断等。可穿戴设备正被用于健康保险业务,它们会传输关于用户锻炼频率等预防疾病行为的相关数据,人工智能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调整个人保费,如以优惠的利率奖励积极的投保人,或针对生活方式不健康的用户提高保费。数字化疾病诊断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客户进行某些特定疾病的高质量检测与诊断,提高后续核保理赔工作阶段的服务质量与效率,降低人工诊断疾病的成本。例如Boundlss公司提供AI健康保险助理,旨在预防与生活方式相关的慢性疾病。
 
2.提高养老养护保障水平
 
近二十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日益明显,养老投资保障诉求扩大。除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外,企业、职业年金及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具备较大增长潜力。养老险数字化转型除了提升养老险自身价值链上的效率及体验外,还包含保险公司向养老产业链的扩展。近10年来,国内已经有多家保险公司开始以轻、重资产等多种模式布局养老产业,其中尤以泰康在线、中国人寿中国太平、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合众人寿等表现突出,它们一方面建设运营养老社区,吸引老年客户入住,获取运营收益;另一方面以“养老保险支付+实体养老服务”的概念主攻高净值客户人群,销售对接养老社区的大额保单,极大地拉动了保费的增长。
 
养老险的科技赋能目前包含以下方面:
 
产品创新:如中国人保寿险联合蚂蚁集团共同推出“全民保•终身养老金”创新型保险,将商业养老险起保门槛降低至1元,并通过全线上流程让用户随时随地投保,按月领取分红。
 
提升客户体验:如中国平安养老险整合集团科技优势,在好福利平台推出了“团体体检”“360健康管理服务”“平安好礼”等多款产品,自助理赔和人脸识别领取养老金也被广泛应用。
 
运营升级:如中国平安养老险研发了企业年金受托管理系统“盈管家”,搭建起包括受托人内部管理端、外部管理人传输端、客户使用端的全流程系统群;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职业年金受托系统“智管家”,通过智能监控、智能交互的创新,满足了对资金的安全性、数据的精准性、信息的透明性、决策的执行性的需求。
 
机器人养护服务:机器人辅助的护理服务不仅可以为病人提供服务,还会为保险公司降低理赔支出、控制风险。如美国国际集团(AIG)和日本大同寿险公司(Daido Life)与开发外骨骼机器人的日本公司Cyberdyne达成合作,开发整合护理机器人的寿险产品。
 
3.加速布局汽车产业链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新车销售量增速下降,商车费改致使竞争加剧等因素共同影响了车险保费的增速。与此同时,汽车行业的不断科技化,也为车险市场带来了不同的机遇与挑战。
 
产品形态新风险:新的技术带来新的未被覆盖的风险,如新能源汽车拥有特殊动力系统和独特风险的车型,可联合汽车生产企业及平台构建依托技术和数据的电动汽车保险风控评价体系。未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现有车险形态可能发生深刻变革。
 
乘用方式新风险:共享出行的快速发展不仅给车险业务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在定价、风控等环节向保险公司提出了挑战,如对于同一车辆标,驾乘人员多样化,终端客户、平台与保险公司的责任边界模糊等,均是保险公司需考虑的因素。
 
基于使用的定价(UBI):UBI全称Usage Based Insurance,意为基于驾驶行为的保险。UBI运营的一大难点是车辆行驶、人员驾驶信息的采集、存储及使用,面临采集设备成本、对接成本、消费者隐私等挑战。
 
经销商赋能:如上汽保险以保险为抓手,提升经销商保险及关联的增值业务经营管理效率,同时为车主、保险公司、整车厂提供创新解决方案,满足经销商需要的“傻瓜式”保险出单工具。
 
4.赋能农业保险
 
2019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农业保险在抗灾减灾、灾后恢复生产、促进农业和粮食生产发展,以及保障农民收入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2019年10月9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林草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设立到2022年,稻谷、小麦、玉米3大主粮作物农业保险覆盖率达到70%以上,收入保险成为我国农业保险的重要险种,农业保险深度(保费/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农业保险密度(保费/农业从业人口)达到500元/人的目标。在农业保险发展备受重视之时,科技也成为重要的赋能工具。农险的科技化与农业的科技化息息相关,针对农险对于精确承保、理赔中的难点,目前业界有如下科技服务:
 
地图应用:使用地理信息系统,通过遥感初步标定及实地修正获得地块信息标记,精确划定承保范围,帮助厘清损失。此技术在农险监管上也获得了应用,北京市农委在中国农科院的技术支持下建立了国内首个农业保险综合服务平台,利用3S技术实现了“农险一张图”功能。可以通过浏览地图的方式,看到每个地块的所有保单信息和报案及理赔情况,使得重复投保等套取补贴资金的违规行为无处遁形,补贴资金的去向也更为清晰,农业保险风险更是可以有效估算。
 
科技赋能查勘定损:一是使用无人机进行查勘,无人机可以克服受灾区域分布广阔、道路行走艰难等困难;二是通过部署在土地上的传感器和遥感信息,提供风险防范服务,帮助理赔定位,协助定损。
 
农险种植服务:拜耳公司旗下气候公司The Climate Corporation(TCC)利用先进的数据及分析技术为决策提供支持,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提升种植利润并且降低风险,通过代理门户对业务效率进行管理,并为种植者提供风险管理建议。
阅读当期杂志,请点击“https://www.01caijing.com/article/331312.htm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大数据时代下保险业的转变和机遇

下一篇>管窥中国保险业ESG:企业治理是短板,普惠金融扳回一局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8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