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徐林:我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良药”在于技术转型创新
观点 高星 零壹财经 2022-05-18 阅读:2873
2022年5月15日,“《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指数报告》发布会暨绿色经济投资趋势研讨会”在线上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零壹智库、横琴数链数字金融研究院主办,中国能源研究会碳中和产业合作中心、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能见研究院联合主办。会上,《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指数报告》重磅发布,并邀请业界专家进行专题分享。
会议上,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徐林在主题演讲当中表示,绿色低碳转型是中国当前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中国作为人口和经济大国,同时也是碳排放大国,要实现“双碳”目标,根本出路就在于绿色技术创新。徐林认为,由于能源部门排放了中国一半左右的二氧化碳,必须实施绿色低碳能源替代。其中,光伏和风力发电会起主要的作用,未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他同时指出,在绿色投资实践中,衡量一项投资是否属于绿色投资,其标准就是,被投项目所采用的技术是否有利于各种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减排和处置,是否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或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一、多个产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突出
徐林在演讲中指出,对于中国未来而言,如何实现向绿色低碳的转型,不仅对我国,同时也对全球都是正在面临的重大挑战,没有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我国不仅是人口大国,经济大国,同时也是碳排放大国,因为目前我国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已经超过一百亿吨,全球占比约在30%左右,比我国GDP在全球18%的占比还要高。他表示,上述数据证明,我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密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与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尤其是“制造业大国”的地位相吻合。这说明,在我国2030年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下,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低碳转型将是全方位的。
徐林认为,仔细分析后可以发现,中国以下几大行业或板块的温室气体排放较为突出:
其一、能源。该行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占我国总排放量的比例略超50%,这与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主要以煤炭为主有关。而在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中,与煤炭有关的排放占比又超过80%;
其二、工业。该行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占我国总排放量的比例约在30%左右,这其中包括钢铁冶金、化工、建材等等主要的工业部门;
其三、交通。该行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占我国总排放量的比例约为10%,因为目前大多数交通工具仍然使用化石能源(例如汽油、柴油等),而电动车的替代仅是一少部分。徐林同时指出,电动车与新能源汽车不能完全混为一谈,因为我国发电当中绿电占比较低,而只有使用绿电的电动车,才能算得上新能源汽车;
其四、农业。该行业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当中二氧化碳并不多,主要是以一氧化二氮和甲烷,但这两种气体造成的温室效应上却远远大于二氧化碳。比如,一吨一氧化二氮产生的温室效应相当于256吨二氧化碳,而一吨甲烷产生的温室效应也相当于60吨左右的二氧化碳。
其五、建筑。如果单计建筑本身导致的二氧化碳大概在30%左右,但如果考虑到上下游全产业链之后,相关排放占到我国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比例将达到50%左右。
二、技术创新——解决温室气体排放的“良药”
徐林认为,解决产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突出的问题,除了技术创新以外别无他法,而他也从自己的角度给出了各产业领域可关注的方向。
能源:徐林指出,我国能源产业需要做的主要有两点,一是要通过节能,通过能效水平更高的技术创新,实现中国整体能效水平的提高;二是采用新能源,也就是绿色低碳能源的替代。他表示,我国目前的整体能效水平与技术先进的国家相比仍有30%到40%的差距,如果能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能效水平的提高,进而缩小上述差距,事实上便相当于减少了能源的消耗,进而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与此同时,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由于技术进步,发电成本在过去十年已经下降了90%,而未来随着技术进步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但需要注意到的是,推广应用光伏和风力发电,不光需要大量新建电站,对分布式能源体系的建设同样关键,而这也涉及到包括材料技术、半导体、储能技术、智能电网等领域新技术的研发和突破。这也是我们绿色投资机构高度关注的领域。
工业:徐林指出,工业领域一方面大量使用化石能源作为燃料和动力,另一方面有大量原料含碳。从过去的投资案例看,工业领域进行制造过程的数字智能化改造,对于提高制造业的节能水平是大有潜力的。而包括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的精准化生产在内,数字智能化改造工业制造流程,可以大大提高工业制造领域的效率,也会产生节能减排的明显效益。
此外徐林还指出,生物经济对于制造业减排同样可以起到助力作用,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出台了省区经济发展的专项规划,因为在包括微生物学、微生物技术、植物细胞技术、蛋白组学、基因组学等技术等领域的创新研发,可以创新生产新的生物材料,用于替代原有的部分化学原料,可以产生较大的脱碳和减碳效应,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农业:徐林指出,包括种植业、畜牧业在内的农业,未来如果要实现碳减排,首先要从化肥和农药的减量化使用开始,由此可以减少农业生产过程当中温室气体排放。与此同时,合成生物技术生产的人造蛋白如果能够有效替代更多的动物蛋白消费,同样能够减少畜牧业的甲烷排放。以上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效果不明显但空间很大。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徐林同时还指出,即便是到了2060年,还会有一部分二氧化碳目前是非排放不可的,可以考虑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将其捕捉和封存起来,并加以有效利用,一旦能产生经济效益,就会有更多的投资参与到有关领域当中。
三、总结
徐林在演讲最后表示,我国若是要实现双碳目标,尤其是在更短时间之内从碳达峰到碳中和,除了技术创新之外,没有其他更好的出路,而政府所需要做的,就是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营造更好的激励制度和生态环境。
而与此同时,除了相关绿色专利保护、绿色金融支持、绿色资产变现以外,我国还应该在当前比较复杂严峻的国际政治环境下,充分利用温室气体、气候变化等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形成更加广泛的国际共识,推进更加有效的创新国际合作。事实上,这样的国际合作,对于我国以更快的速度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利用,同样必不可少。
所属专题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专题推荐
more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