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科技

产业金融与零售金融并进的浙商银行样本

银行科技 Amanda 零壹财经 2022-04-28 阅读:22732

关键词:产业金融零售金融浙商银行财报聚焦

财富管理、消费金融特色业务,带动浙商零售金融数字化。

4月25日,浙商银行(601916.SH)发布了2022年一季度财报。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底,浙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53.91亿元,同比增长18.37%;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51.18亿元,同比增长11.84%同时,浙商银行一季度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不良贷款率1.53%,较上年末持平。

稳健的业绩增长,离不开数字化转型战略的支撑。2022年初以来,浙商银行加速推进零售金融与产业金融两端的转型速度。尤其是在产业端,面对多省市的疫情反复态势,浙商银行基于长期塑造的链式金融特色优势,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此外,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构建出可持续发展的数智金融生态体系。

一、一季度经营效益趋势向好,展现五大板块协同效应

据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季度,银行业境内口径总资产351.1万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1%。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3.7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79%,较年初略有下降。值得注意的是,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2.07%,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

从上述数据中不难看出,银行业资产规模稳步增长,资产质量继续改善,行业景气度稳步提升。浙商银行也无例外,从披露的2022年1季度报告来看,截至2022年3月31日,总资产规模24816.6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53%。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4272.5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94%;实现营业收入153.91亿元,同比增长18.37%;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51.18亿元,同比增长11.84%。

海通证券对于浙商银行发布的1季度财报,给出了“提速增效,面目一新”的中肯点评。在数据表现上,浙商银行2022一季度营收和利润达到了两位数,归母净利润重回疫情前水平,相比2021年大为改善,“夯基础、调结构、控风险、创效益”的十二字经营方针已初步体现,海通证券预计浙商银行将继续释放利润以补充资本金。

具体来看,浙商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114.98亿元,同比增长14.2%,净利差为2.11%;非利息净收入38.93亿元,同比增长32.69%,增幅快于营收整体增幅。非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25.29%,同比上升2.72个百分点。

探寻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源于浙商银行聚焦主责主业,强化数字赋能,接连不断推出众多特色业务。尤其是近两年推行的平台化服务战略与数字化转型举措,在此基础上浙商银行又进一步开创了大零售、大资管、大公司、大投行、大跨境等五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新格局,这些业务布局有助于实现其“一流的商业银行”发展愿景。其中,链式金融持续迭代升级,塑造业界领先的、基于“区块链+物联网”技术的供应链产业链金融服务平台。

图 1:浙商银行2022年五大业务板块协同效应

资料来源:浙商银行财报,零壹智库

二、下沉、更迭、输出,浙商银行布局链式金融

传统的存贷模式属于典型的“一次性”业务,但企业并不是一个单独个体,而是归属于各细分产业的供应链体系之中,通常整个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较多中小微客群。这类客群是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在疫情期间面临的现金流压力更大,因此亟需商业银行提供高效便捷的信贷支持,将金融服务嵌入企业经营场景之中,并结合近两年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平台搭建诉求,帮助企业构建智能化的金融服务生态。

所谓链式金融,实质上是对于原有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重塑与升级,借助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链接更多的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进一步拓宽了金融服务半径。在此过程中,银行可全面获取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和数据流,以此塑造链式金融的智能风控体系,使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

链式金融的核心价值在于,借助金融科技来破解上下游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并且进一步助力企业构建产业数字化服务平台,提高核心企业及配套企业的竞争力,实现银行和企业的“双赢”。

浙商银行顺应内外部发展趋势及监管要求,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布局,响应产业链“补链强链”国家行动,2021年新设立供应链金融部门,深耕基础客群,服务实体经济。目前,浙商银行已在钢铁、建筑、能源、电力等20多个行业,形成特色化、差异化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数据显示,2022年3月末,浙商银行服务了455个数字供应链项目,服务上下游客户近万家,其中普惠小微企业占比80%,业务余额超320亿元。

供应链金融本身的门槛并不高,难点与痛点在于银行要根据中小微企业的动态变化需求而不断更迭。这些需求并非仅局限于信贷端,而是囊括了支付结算、现金管理等全生态链服务,因此驱动着商业银行推出更高效的产品和更好的服务,进而满足企业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浙商银行通过与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深入沟通、调研,了解到大部分企业的核心问题在应收账款上。对于中小企业,面对上下游强势客户,其话语权一般较弱,因此沉淀了较多的应收账款。

过多的应收账款将对企业的现金流造成吞噬,一家企业没有充足的现金流,就像人没有空气一样,随时有“窒息”的可能。因此,谁能解决企业应收账款的问题,便能在与同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浙商银行正是看到了这一痛点,率先推出应收款链平台,开创银行业以区块链赋能核心业务的先河。此后,借助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巩固其供应链金融的优势。在应收款链平台上,企业可以办理应收款的签发、承兑、支付、转让、兑付等业务,将应收账款提前变现或实现无障碍流转,大大提高服务效率。

以物流保供为例,面对多地疫情管控、物流运输停滞情况,浙商银行响应人行、外汇局23条举措,发挥线上服务优势,运用链式金融支持小微物流企业保通保畅工作。其中,上海分行在4月下旬为知名快递企业申通快递下游的某物流有限公司快速发放50万贷款。

该公司为申通快递加盟网点,受本轮疫情影响,业务量急剧下滑,多名快递小哥居家隔离,企业的日常经营遭受了不小的冲击。在了解情况后,浙商银行上海分行主动出击,通过供应链分销通产品为客户提供服务。依托该企业与核心企业申通快递的历史交易数据,发放贷款定向用于向申通采购面单等基本经营用途。同时,浙商银行上海分行运用电子签章、人脸识别、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以全线上的方式,帮助客户完成了开户、征信授权书签订、提款等步骤,及时地帮助小微物流企业解决了资金周转难题。

在“区块链+物联网”的双轮驱动下,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浙商银行服务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客户数已近四万户。华泰证券研报分析,浙商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规模增长较快,预计能沉淀大量结算性低成本资金,调结构效果逐步凸显。

三、财富管理、消费金融特色业务,带动零售金融数字化

前有零售银行、交易银行,后有金融科技银行、智慧银行,无论是国有大行还是股份行都在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这也意味着差异化竞争逐渐成为各家银行努力的方向。

在疫情常态化的环境下,零售客群的消费、理财等需求被进一步激发出来,由此也驱动着银行业加速零售金融数字化转型进程。零壹智库统计了过去五年浙商银行的零售金融营业收入占比情况,可见从2017年的11.02%增长至2021年的23.49%,五年间已经实现了占比翻倍,零售金融成为其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以代销为核心的财富管理业务已经积聚了势能,零售基础不断夯实。

图 2:浙商银行2017-2021年零售金融和总体营业收入对比(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浙商银行财报,零壹智库整理

在财富管理领域,浙商银行代销业务实现规模和营收双翻番,2021年零售业务实现代销中间业务收入4.59亿元,较上年增长145.82%;零售代销业务余额1190.92亿元,较上年增加614.64亿元,增长106.66%。

2021年一季度,浙商银行在开拓财富管理业务上,面对资本市场的持续调整形势,积极拓展代销业务,为客户配置净值波动较小、收益相对稳健的代销产品,适度拉长投资周期,满足客户稳健理财需要。同时,浙商银行进一步丰富理财产品种类,满足零售客群的普惠型理财服务需求。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实现代销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76%。

种种迹象表明,2022年1季度浙商银行在链式金融、财富管理、消费金融等特色业务的加持下,逐步塑造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数智金融生态体系。展望未来,疫情影响仍在延续,浙商银行将以数字化改革为主线,推动零售金融与产业金融的业务协同,进而提升核心竞争力。
 
加关注 消息
文章:229 粉丝:21 总阅读数:7113.1k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8家股份行零售业务对比:招行零售AUM破十万亿,平安银行贷款增速第一 | 零售金融转型(上)

下一篇>18家民营银行业绩对比:第一梯队逐渐形成


所属专题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4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