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风生水起”的在线新经济:隐忧显现,持续驱动力在哪?

陆岷峰 · 零壹财经 2020-11-27 13:56:47 阅读:16025

关键词:云端经济在线新经济数字经济新基建马太效应

摘 要:在线新经济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中国经济迈向质量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而新冠肺炎疫情则加速了在线新经济的突飞猛进。未来随着疫情防控的结束,在线新经济发展突发性的驱动力会减弱,但科技的持续发展、电子设备的普及、新基建的建设加码,居民收入的提高,人力资本...

摘 要:在线新经济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中国经济迈向质量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而新冠肺炎疫情则加速了在线新经济的突飞猛进。未来随着疫情防控的结束,在线新经济发展突发性的驱动力会减弱,但科技的持续发展、电子设备的普及、新基建的建设加码,居民收入的提高,人力资本升级以及企业降低成本等因素,在线新经济仍然会超高速增长。

因此,根据在线新经济独特的马太效应,边际成本较低,外部经济性较强,且具有较高的渗透性等特点,进一步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强化要素保障,健全安全保障体系是当前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的不二选择。

一、引言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线下经济遭受的影响非常严重,旅游、餐饮、工厂等纷纷停工停产,2020年第一季度GDP表现为负增长,下降了6.8%。但是危机中往往也蕴含着机遇,在线新经济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发展势头迅猛,在线新经济就是在数字技术的作用下和传统产业发生深度融合而产生出的新业态、新模式,用线上资源带动线下的生产活动,具有在线化、智能化、交互性等特点。

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购物、在线办公、在线娱乐等“云端”经济十分火热,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吃喝玩乐购,拼多多、哔哩哔哩、美团点评、饿了么、盒马鲜生等互联网新时代企业业绩实现逆向增长,其中,北京地区在春节期间网络买菜的订单量暴增近3倍,饿了么订单暴增9倍,盒马鲜生在一线城市的订单量基本都增加了5—10倍,每日优鲜在春节期间交易量同比也大规模增加。

在线新经济的火热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政府部门的重视,中央政府以及上海、江苏、浙江等各省份地方政府出台各类政策措施,支持在线新经济发展,比如发改委以及网信办在2020年4月份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上海出台了《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表明了政府部门发展在线新经济的决心。虽然一季度总体经济呈现负增长,但是有些地区比如南京经济却呈现正增长态势,这也主要得益于政府部门近年来大力推动在线新经济的发展,才让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实体经济的打击不会过于严重。

因此,积极研究在线新经济的特征,分析推动在线新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进而提出促进在线新经济健康发展的措施对于打开我国经济新空间,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关于发展在线新经济的必要性与意义的研究,陆岷峰(2020)认为在线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在线新经济得益于近年来技术的发展,便捷人们的消费、教育、办公等生产生活活动,在线新经济在未来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线新经济却实现逆势增长,社会各界应该重视在线新经济的发展。

徐阳洋等(2020)认为在线新经济是应对新冠疫情,应对各种疫情式危机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社会经济秩序、稳定的基本方略,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必须要有相应的手段,当前应该根据在线新经济的特点,适时推出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的措施,鼓励在线新经济的发展。

徐博欢等(2020)认为在线新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升级,是实体经济线上与线下完美的结合,传统的实体经济面临时间、空间等限制,在遭受突发性危机时,社会基本停滞,商店关闭,社区封闭,而在线新经济却可以突破这一局限,在线新经济也可以成为“非接触式经济”,交易双方主体不需要见面即可实现双方的交易,当前应该大力提高线上经济的地位,并且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方式之一。

周军煜等(2020)认为在线新经济促进新的业务模式不断涌现,非接触式业务模式层出不穷,居民衣食住行皆可在线进行,抓住在线新经济风口的企业也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壮大。在线新经济还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机器人在传统工厂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大范围代替人工操作,既提高了生产效率,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关于在发展在线新经济的措施上研究,王婷婷等(2020)认为在线新经济的发展有其身的发展逻辑与规律,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随着个人消费需求的变化,消费在经济拉动中的作用加大,在线消费在消费中的占比不断提升,促进全社会消费潜力释放,提高国内的消费水平,通过内需拉动经济发展。发展在线新经济是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刺激经济一种重要方式,在线新经济中尤其要重视在线消费的发展。

马进等(2020)认为在线新经济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依靠实体经济而存在,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上,通过信息科技技术衍生而出的一种更高级的经济形态,发展在线新经济重点要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技术,由于在线新经济必须以技术作为支撑,技术的作用尤为重要,当前应该根据社会经济生活形态,加强技术在其中的应用,技术便捷社会生产生活。

欧阳文杰等(2020)认为 发展在线新经济要等级线下经济的政策,在发展初期要加大政策力度,重点扶持给在线新经济提供技术的科技小微企业,政府在采购活动中,优先采用本地区科技小微企业产品,加强专利保护力度,支持其做大做强。在发展中期,积极向外区域推广科技企业技术,给与上市辅导,推动其在资本市场实现上市,同时促进技术在经济生活的推广普及,鼓励支持人们进行在线活动,提高在线新经济的规模,在发展后期,应该在产业链方面进行布局。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成果意义对于提高发展在线新经济的认识、探索发展在线新经济的路径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意义;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依据在线新经济的发展特点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措施,限于一般面上的研究。

本文创新点:结合新冠疫情突发性事件,从理论、实践、特点等多个维度对在线新经济进行研究,分析在线新经济发展的必然性及其发展逻辑,对在线新经济的特点进行了深度解剖,依据特点提出发展在线新经济的对策,使发展在线新经济的对策更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三、在线新经济发展的特征、影响因素和发展路径

在线新经济的发展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其缘由也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驱动的结果,而突发性事件则激发了在线新经济发展的进程速度,同时,在线新经济与线下经济相比,有其个性特征,发展线上经济必须根据其个性化特征,进而提出发展措施才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

(一)在线新经济发展的特征

在线新经济起源于“互联网+”战略的实施,正是在国家“互联网+”战略的影响下,社会越来越重视新技术的作用,产生当前数字技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在线新经济在发展中呈现以下四个特征:

1.马太效应明显

马太效应主要表现为两极分化现象。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用户会有一定的行为惯性,在特定的情况下,当优势与劣势一旦达到某个既定条件时,该优势与劣势就会加剧并且不断自动强化,形成所谓的“强者越强,弱者愈弱”的格局。

比如手机应用市场,手机应用市场连接着程序开发人员和用户,当手机用户在手机应用市场购买某个程序时通常会推荐给身边亲朋好友,提高其他用户的满足感,从而使用该类程序的用户会越来越多,程序开发人员就有较多的供需两端数据,从而不断开发新的产品,吸引更多的用户参加,在线手机游戏、在线购物、在线诊断等都是如此,因此,在线新经济具有较强的马太效应,强者的活跃用户会大幅度增长,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弱者的活跃用户会逐渐降低,市场份额逐渐缩减。

2.边际成本极低

在线新经济的平台企业成本通常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企业的建设成本,第二部分是企业的技术维护成本,第三部分是企业的品牌推广成本。其中企业的建设成本是固定成本,当企业长期使用时,该部分的边际成本趋向零。而企业的技术维护成本与企业的品牌推广成本和企业的人员数量有关,当企业的人数越多时,这两种企业成本会随即增加,但是企业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会表现为下降趋势。因此,随着企业人数的增加,企业的平均成本会递减,边际成本也会递减,但是递减速度低于企业平均成本。当企业的品牌达到一定知名度时,企业不需要大规模投入,而随着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收益也不断增加,企业的边际收益也会呈现递增趋势。

3.外部经济效应明显

市场经济中,交易是由买卖双方根据一定的规则而达成的契约,该契约通常情况下只对买卖双方有约束力,而对于第三方的利益则不影响,但是在特殊情况下,这种契约履行的后果会影响到第三方,这种现象就叫外部性。而外部性又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非经济。对于一些工业生产企业,为了生产经营往往会消耗一定的资源,甚至破坏自然环境,这就叫外部非经济,而在线新经济则表现为外部经济,当平台企业经营规模快速扩大时,部分平台企业会形成一种自我增强的虚拟循环,用户增加,价值就会增加,对上下游产业链贡献度就会上升,螺旋型优势得到体现,外部经济效益更加明显。

4.高渗透性

科技信息技术的渗透性非常高,正是得益于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已经快速的向第三产业渗透,三类产业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美国经济学家波拉特将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定义为第四产业,产业划分即为农、工、服务、科技四大产业。其中第四产业根据是否在市场出售又分为第一科技信息产业和第二科技信息产业。第一科技信息产业主要是生产以及销售科技技术和科技服务的产业。第二科学信息产业即为管理部门,在线新经济已经广泛渗透到传统行业之中。传统制造业逐渐转型为智能制造,传统线下教育逐渐转型为在线教育,传统商场购物逐渐转型为在线消费,正是科学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使之成为在线新经济。

(二)在线新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在线新经济的迅猛发展主要归功于科学技术推动产品的发展、服务或商业模式的创新,这些新的业务模式契合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不断满足消费者因为收入上升而产生新的需求,同时由于此次疫情影响更加推动了在线新经济的发展。

下面从供给侧、需求侧以及突发性事件分析驱动在线新经济发展的因素。

1、供给侧的驱动因素

(1)科技的不断进步拓宽在线新经济的内涵

在线新经济是由于“互联网+”战略的提出而产生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线新经济的内涵不断得以拓展、丰富以及成熟。目前科技对在线新经济的推动主要体现在两个角度。其一,以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其颠覆性很强,这些新技术的爆发式发展本身会带动很多产业,并且形成新的产业,如抖音直播卖货、网络游戏、网络消费等。其二,这些新技术会推动很多产业创新甚至形成颠覆性影响,使得传统的业务模式发生革命性的改变,如传统线下活动变成线上活动,传统线下业务交流变成线上非接触式交流。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原本需要借助特定性线下场地才能实现的服务。

此外,在交流方面,原来个人只能进行单项和双项媒体选择,比如个人只能看书籍或电影,单个人只能和单个人电话交流,如今科技的发展已经可以实现个人与公众之间发生交互行为,如多人在线会议。

(2)电子设备的普及给在线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用户基础

随着电子设备的迭代更新,电子设备在很多城镇以及农村家庭开始普及,电子设备同时具备生产力工具和消费资料两种属性。比如微信既可以作为亲朋好友联络感情的工具也可以作为工作沟通的渠道。网络既可以作为消费娱乐的渠道,也可以作为检索资料的有效途径。通过电脑,人们可以直接进行工作,创新相关产品。同时随着电子设备成本的降低,功能的提高,这种数字生产力工具也在短时间内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和电脑电视相比,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的移动设备短小、灵活,方便携带,更易于随时随地操作。

2000年,我国每100人才有6.72部移动电话。2010年,我国每100人就有64.36部移动电话,2019年这一数字已经提高到114.4,目前,城镇年轻居民基本上人均一台以上的智能手机。正是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人们可以很方便的享受以及使用各类数字服务,同时也方便将其作为生产力工具投入到数字技术生产,包括短视频创造、程序开发、文字的编写、图片设计等。

(3)新基建的发展推动了在线新经济

在线新经济发展的前提是有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目前新基建已经成为发展的风口,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关规划推动新基建的发展,新基建并不是新鲜事物,很早就已经开始发展,新基建基本上代表了新工业革命发展的方向,在线新经济发展的基础就是以物联网、5G、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传统企业通过新基建实现转型升级,许多业务可以实现在线办理交易,许多用户可以借助数字化工具参与企业的经营。

根据统计部门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3月份,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9.04亿人,普及率达64.5%,使用移动通讯工具网民数量为8.97亿人,占整体网民比重为99.3%,其中网络购物用户达到7.1亿人网络支付用户数达到7.68亿人,网络新闻用户数为7.31亿,整体规模均较2018、2019年大幅度增长。而我国域名总数量在2019年就达到了5094万个,随着我国之前大规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我国已经建立覆盖面最广的4G网络,在政府提速降费的政策下以及网速上升的同时,网费同步下降,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使用互联网。

正是因为互联网的普及,很多偏远地区的农民可以足不出户实现线上销售,通过电商、直播带货等形式将地方特色产品远销国内外,即丰富了广大居民的商品也提高了偏远地区农民的眼界,同时也方便了其物资采购。
图1:我国网民规模及普及率

数据来源:《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图2: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整体网民比重

数据来源:《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需求侧的拉动力量

(1)居民收入增加导致需求层次上升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表明人的需求分为生理、安全、情感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五大需求层次,这五大需求呈现逐渐递进的趋势。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得到提高,截止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30733元,在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会追求更高的需求。

在线新经济的发展和人类需求发展趋势理论是相同的。在生理需求方面,在线购物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在线教育、在线医疗满足人们的安全需求;在线游戏、在线交流、在线直播满足人们的情感和归属需求,而通过自媒体、网络的展示,让人们获得满足感以及被认可感,这也是尊重需求的实现;而远程办公可以让人们实现灵活办公,避免了一线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灵活办公也有利于自身兴趣的培养,增加与家人陪伴的时间,从而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灵活办公,不受约束,这是人们更高层次自我实现的需求。

图3:2011年以来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图4:马斯洛五大需求层次

(2)人力资本升级增强了居民参与的能力

当前在线新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参与者具备一定的素质,比如掌握智能手机的使用方法,尤其是生产型的在线新经济对人的素质要求比较高。例如,网红、博主、网课教师等职业,这些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优秀的文案设计、艺术欣赏水平以及财务经营管理等知识,必须随时关注时事政治以及社会财经热点。在我国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的背景下,我国升学率水平越来越高,自1978年至2019年间,我国专科及以上学历人数累计达到1.34亿人,同时还有6000多万人通过成人高考、专业学习等方式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人力资本不断升级。

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生产型的劳动力效率得到提升,劳动时间开始缩短,劳动强度开始下降,越来越多的人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这些闲暇时间就是社会资产,当人们用这些闲暇时间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从而汇集成一种巨大的生产力,推动技术升级、产品与服务创新,满足社会需求。

(3)企业降低成本和提高灵活性的需求

企业在生产经营时会投入一定的成本,场地租借、厂房建设、人员工资、办公物品采购等构成企业固定成本,这些固定成本通常会在短时间内保持稳定,当经济萧条,市场需求减少时,企业固定成本支出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当经济发展良好,市场需求增加时,企业固定成本支出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增加,此时生产型在线新经济企业会通过一系列措施提高社会生产力的途径,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快速对市场做出反应。

但是对于涉众型的在线新经济企业,每个用户都是产品内容的生产者,用户生产的内容越多,用户以及企业的回报也就越高,因此这些用户可以快速的推动涉众型在线新经济企业发展,无须企业增加太多成本的支出。

在当前比较潮流的创客模式下,很多个体工作者工作是以爱好为首要目的,而获得经济回报只是附属物。在线办公模式的推出提高了个体工作的灵活性,企业可以降低如办公场地租金、办公设备等部分固定成本支出。因此企业通过提高用户参与工作的主观能动性,降低固定支出成本,灵活的办公模式等方式在客观上促进了在线新经济的发展。

3、突发性事件的强烈激发因素

除了供给侧以及需求侧的影响以外,突发性事件引起的强烈激发因素也会通过对供需关系的影响以及发展条件的改变来影响在线新经济。众观我国21世纪以来外部冲击对在线新经济的影响,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是2003年非典事件。非典事件爆发后,各类线下活动基本取消,学校停课,商超关门,社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传统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是电商却在此得到快速发展,电商凭借非接触式沟通交流的优越性快速吸引大批企业以及客户进场,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很多居民网上购物的习惯,在当时产生一大批如当当、易趣等优秀的电商公司,业务销售规模也迅速增加,而此时的淘宝、京东等互联网巨头才刚开始起步,各种门户类网站访问量暴增,拼多多、小米等企业更未出现;

第二次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席卷全球,美国很多大型企业倒闭,股市遭受重跌,一大批居民突然失业,为了生活,很多美国居民开始将自家闲置资产在网络出售以获得收入来源,出现了很多二手交易网站,也受到了广大居民的喜爱,分享经济由此开始快速发展,而该模式在国内也很快得到复制推广,由此产生了闲鱼等二手交易平台;

第三次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较非典影响更广,持续时间更长,感染人群更多,为了抑制疫情的影响,政府以及社会各界联合行动,禁止人员聚集性活动,城镇社区封闭,农村道路禁行,疫情重灾区人群流动被隔离,线下类的场景基本停滞,但是线上活动却如火如荼发展,由此引爆了在线新经济的发展,在疫情期间,为了日常生活,很多居民开始在网上订购商品,o2o类电商平台如美团、饿了么、京东到家纷纷开始推出无接触式配送,很多大的餐饮公司为降低损失也开始了送外卖服务。

此外,在娱乐方面,尤其疫情期间基本上禁止了群体性聚会活动,人们便纷纷在线上进行娱乐,进行网游、直播、在线交流等。在线问诊、在线教育、在线健身等在线服务也受到广泛的欢迎,比如学校为了让学生停课不停学,要求老师开展线上直播教育,很多老师成了“网络主播”,一些学生家庭也主动帮小孩报名网络补习课程。

企业方面,大部分企业采用线上化的办公方式,在线会议、在线交流。而以腾讯、阿里、字节跳动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不适时宜的推出了自身的云端办公软件,这次新冠肺炎对传统线下经济是一次灾难性的影响,但是却加剧了在线新经济的爆发式增长。

根据相关统计,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在2020年春节期间销售暴增3.5倍和6倍,其他生鲜类电商平台销售额也基本增长3倍以上。在娱乐方面,以《王者荣耀》为例,仅在2020年除夕这一天的流水就达到了20亿元,而去年同期仅为13亿元。在线办公方面,2020年我国在线办公人数仅为530万左右,但是2020年春节后,在线办公的人数达到了2亿人,甚至出现了在线办公平台由于人数太多而导致服务器系统崩溃的现象。

(三)在线新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线新经济并不是因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而产生,而是“互联网+”战略的延伸,此次疫情让在线新经济的内涵与规模进一步扩大,教育、医疗、办公、消费、购物、娱乐等领域在线功能已经被打通,场景越来越丰富,在线化的模式也更加多元化。得益于在线新经济,相关产业得到迭代升级并且衍生出一系列与之配套的新产业链,使经济焕发新的生机,也为经济注入新活力。

其中,从生产力角度来看,生产力是生产关系的物质基础,而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则有不同的观点,既有“两要素说”,也有“三要素说”,也有“多要素说”。“两要素说”则认为生产力就是人对自然界作用的生产能力,由生产工具以及能够生产的人所组成。“三要素说”则认为生产力就是生产总量,除了生产工具以及劳动力以外,还包括劳动对象。“多要素说”则认为生产力就是劳动生产率,除了生产工具、劳动力以及劳动对象,还包括科学技术等要素。“多要素说”认为决定生产力的主导因素在不断变化,以及从生产工具主导论发展成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力的要素一直在不断增加,目前已经囊括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最新科技[14]。

在线新经济的发展已经对生产力要素产生全面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

(1)推动劳动力对金融科技技术的依赖性增强。劳动力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在线新经济的发展促使人类对科学技术更加依赖,人类借助技术满足自己的欲望,进行消费、娱乐、教育等在线性行为;

(2)促进劳动工具更加智能化,内在的信息容量快速扩大,甚至促使技术本身成为非常重要的劳动工具。

(3)扩大了劳动对象的范围和内涵,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都成为新的劳动对象。

(4)科技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线新经济能够得到发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技术的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再次得到证明,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渗透以及促进作用得到增强。

(5)促使对生产力有长期影响的潜在作用——教育,发生根本变革,在线新经济的发展使得远程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性更大,教育更加全球化、信息化。

从对规模经济影响的角度来分析。传统的工业化社会里,社会开始了大分工,专业协作效应明显,如汽车开始了流水线的生产,而这些产业中,企业付出的固定成本很高,导致固定成本占总成本比重很大,规模经济就表现为单位生产成本会随着生产产品数量的增加而降低,这是提高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而到了在线新经济时代,这种规模经济效益仍在,规模经济同样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同时由于技术的发展,生产技术开始集成化,各类网络系统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和应用,软件、技术研发、网络设备等变动成本占总成本比例增加的产业开始在经济中占主导作用时,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却变得丰富了,比如通过增加产品的种类降低单位生产成本,通过提高产品的差异化服务来降低单位生产成本,通过拓展企业内外部的发展空间来提高经济效益等,通过创新产品来快速抢占市场从而获得利润。

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来看。在产业升级方面,由于无人技术的使用,传统制造型生产企业逐渐升级为无人工厂、智慧工厂,通过机器人代替劳动力,一方面可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另外一方面也降低了用工成本,避免劳动力荒以及贵的问题,目前中国制造业大事纷纷开始向智能制造、智慧制造转型。

在工业互联网方面,由于技术的升级,很多传统组织模式、组织架构、价值链得到重新塑造,生产方式更加智能化。在新业态、新业务模式方面,由于5G、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发展,驱动了数字经济、非接触式经济的发展,教育、医疗、文化、餐饮、旅游、娱乐等众多领域开始“云端化”,线上化业态模式以及新的智能化消费场景层出不穷,智慧化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

此外,受到疫情影响,线上经济发展势头迅猛,而当疫情防控持续向好,企业复工复产后,线上经济的优势得到了体现,引起了社会的重视,这也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在此次疫情防控重,在线新经济的发展必将会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四)在线新经济存在的问题与障碍

在线新经济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其中主要集中三个方面:

1.个人隐私容易遭受侵犯。

在线新经济的基本逻辑是用户在互联网上发生的各种行为,用户首先要在网络进行注册,然后才能使用,但是只要用户注册,商户基本能够掌握用户的手机、身份证以及通讯录等信息,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电话、短信骚扰,让人苦不堪言。同时用户信息也会被不法商家出售,这些个人信息就流入到房产中介、信用贷款、催收、投资理财等行业,比如微博5.38亿条个人信息在暗网被出售,价格也仅为500美元。几乎所有人都接到过骚扰电话或者短信,严格控制个人隐私,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刻不容缓。

2.消费者购买的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在线新经济中用户和商家的交易是远程交易,非面对面式,这也就决定用户无法事先体验商品,一些商家往往故意将残次商品出售给消费者,导致消费者购买的产品,其质量存在严重问题,虽然主流电商平台设置犹豫期或者14天免费退货,但是受限于退货手续以及快递费,很多消费者不愿意选择退货,因此必须严厉打击商户售假行为。

3.网络安全事故频发。

在线新经济的业务是建立在信息系统上,其业务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易,这就要求网络系统必须具有极高的安全性,但是每年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网络安全事故,比如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医疗卫生系统受到国外黑客攻击事件,给我国疫情防控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从事在线新经济的企业没有建立高度安全的防火墙,很容易发生网络安全事故。

4.人才缺失阻碍在线新经济的发展。

在线新经济出现的时间短,但是发展很快,而人才培养速度难以跟上在线新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在一定程度阻碍了在线新经济。比如电商直播人才,广州、成都、重庆等地纷纷开始出台措施,招揽电商直播人才,打造直播基地。可以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人才的丰富度将直接影响在线新经济的发展速度。

(五)在线新经济发展的发展路径

1、完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在线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密不可分,如果在线新经济是高楼大厦,那么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就是地基,万丈高楼平地起,必须打好地基才能实现万丈高楼,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同于传统的物理基础设施建设,而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因此当前应该:

(1)把信息技术提升到与水利、电力同等重要的地位。高度重视并持续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加大投入不断推进新兴基础设施建设。

(2)完成传统网络的数字化改造,在基础网络覆盖、大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等领域加快基础设施升级。

(3)推进千兆省市建设计划,将5G覆盖到各城市商业圈、产业园区、交通枢纽、以及其他重要区域。

(4)实行工业互联网工程计划,促进工业制造企业数字化升级,鼓励中小企业上“云端”。

2、加强在线新经济企业金融支持力度

随着在线新经济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在线新经济企业将会涌现,这些企业大部分在本质上仍然属于科技小微企业,而科技小微企业的典型特点就是创新能力强、发展灵活,但是面临资金短缺问题,业务推广渠道狭窄,企业技术人才多而市场人才较少,如果后续资金无法跟上,则常常面临倒闭风险,因为必须加强对在线新经济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1)各金融机构应该积极创新信贷产品,在现有的金融产品中增加针对在线新经济企业的定制化金融服务,尤其是“非接触”金融服务,加强对符合银行信贷要求的在线新经济企业提供贷款。

(2)积极探索“股权+债权”的投贷联动模式,政府或者机构出资,企业提供技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3)政府部门提供机会支持在线新经济企业到资本市场寻求资金,建立“专精特新”小巨人在线新经济企业,培育一定规模的在线新经济企业,建立专项资金,支持符合地方经济企业发展在线新经济企业。

(4)创新政策支持。如各地政府应该制定本地区“首购首用”政策,即当企业有新技术、新产品推出时,政府在采购中优先使用本地区企业的技术、产品。

3、健全数字安全保障体系

虽然当前在线新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也面临各种安全风险,从消费者角度,在线新经济侵犯了消费者的隐私,各类骚扰电话影响消费者的正常生活,不良商家进行虚假宣传并提供低质量商品,部分商品甚至危害消费者健康,网络安全事故频发导致业务难以正常开展。

从在线新经济企业角度,由于在线新经济企业的业务性质必须依赖技术,加上部分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给部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用各种手段进行黑客攻击,目前虽然国家已经重视在线新经济安全,并且在疫情期间出台了不少政策,但是这类安全防范措施覆盖度不足,并且都是原则性措施,并没有进行细化,必须建立完善的在线新经济安全保障体系。

(1)首先加强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障力度,加大处罚措施,严厉打击不良商家以及低质量商品,增加其违法成本。利用各类媒体曝光侵犯消费者隐私的机构;

(2)其次,大力推动区块链建设,推动应用区块链技术建设省可信电子文件服务平台,推进电子合同的利用率,防范各类合同的造假;

(3)再者,强化在线新经济市场安全制度建设,在技术、应用、产业等领域继续细化和落实现有的防范在线新经济安全法律法规,除了原则性要求以外,制定更多的整治措施并进行落实。

(4)最后,对已经涌现出的新业态模式出台相应的配套监管措施,减少法律法规的滞后性,实现法律法规前置化功能。

表1: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家出台针对在线新经济安全的部分监管文件

资料来源:国家各部委官网。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当前企业的竞争已经转变为科技与知识的竞争,而科技与知识的竞争则靠人,在线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当前各地政府在吸引人才方面已经下了很大功夫,纷纷出台各种激励政策,这种政策应该持续落实并不断加大力度,尤其要解决高素质人才的租房、家属安置等问题。对于企业而言,不储备后备人才,短期内对企业发展不会有影响,但是长期来看,肯定会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1)企业应该积极招聘人才,在人才招聘问题上切勿因噎废食,不要因为薪资的问题不招高水平的人,只要职能配位、职能配薪,企业就应该大胆的引进和培养。

(2)公司高管、各部门负责人以及团队带头人应该亲自抓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要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和经营业绩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对等待。

(3)在人才培养方面,要识别团队中的高潜人才进行培养,特别是继任者的培养,防止队伍会出现断层,企业骨干及以上的人员要把自身业务能力的提升和培养人结合起来,形成传帮带的文化。

(4)对高校而言,适当增设符合国家发展方向的专业,如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等,加强学校技术成果产业化,推动校企合作,建立高校与企业联合人才培养机制,企业发挥资金优势,学校发挥储备人才的天然优势。

5、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

自从本世纪初,互联网技术开始蓬勃发展,对社会生活的改变也越来越大,各类技术层出不穷,知识的迭代创新甚至以指数级速度增长,但与此同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并没有跟上知识迭代速度,导致漏洞较多,最典型的漏洞就是对知识产权的法律确权较难,保护范围难以界定,影响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实际上社会经常发生各类侵权事件,受限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企业难以有精力打官司。国际上某些霸权国家为了打压别国企业,经常以侵犯知识产权为借口,阻碍其发展。但是企业要创新发展,而创新的动力源自对科技成果的保护和肯定,只有保护好科技成果,重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创新动力才会增强,侵权类的行为才会减少,因此,必须重视对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

(1)积极引导社会牢固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通过线上、线下各类渠道积极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让知识产权保护深入基层、深入人心,引导社会公众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鼓励企业当发生被侵权行为时,积极进行法律诉讼,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2)研究对信息知识产权的保护进行立法,同时提高该法律和信息产权相关法律在法律位阶上地位,同时学术界和实务界加强理论和实际研究,解决知识产权的确权难、保护范围难以界定等问题。

(3)发展监管科技完善保护机制,利用科技监控网络交易的各个环节,在程序上,添加知识产权,打击售假行为,确保网络交易双方可查、可控、可问责。

(4)积极完善企业专利、商标管理制度。当企业有商标或专利时,应该及时依法进行申报,企业内部做好保密措施,避免专利外泄,同时自身也应该诚信经营,避免侵犯他人专利、商标。

6、始终坚持以实体经济为基础

在线新经济的发展即可以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新的动能,又能使旧动能焕发生机,在线新经济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而发展,要始终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在线新经济的各种模式都是围绕实体经济生产出来的产品或服务模式而衍生出的创新,在线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赖实体经济,而实体经济的发展又给在线新经济提供肥沃的土壤。因此:

(1)当前社会注重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融合,传统企业也逐渐开始重视数字化转型,在此契机下,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应该积极撮合传统产业和信息技术企业交流合作,创造机会推动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

(2)政府部门通过优先采购中小企业产品等方式给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资金支持,传统产业应该强化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动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普及,实现智能制造的升级目标。

(3)此外,不断强化技术研发投入与科研投入力度,尤其是针对应用于传统产业的技术。

四、结语

在线新经济是传统经济的升级,也是基于技术的发展而应用到传统的生产生活中所产生,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线新经济的发展风生水起,比传统线下经济应对危机的韧性更强。虽然在线新经济也存在一些问题,但在新技术以及各类突发事件的作用下,人们线上生活消费习惯会进一步养成,预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进行线上消费、线上生活,在线新经济未来的发展可期。

当前各地区应该抓住在线新经济发展的新风口,占领新高地,抓紧布局,抢抓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赛道,通过在线新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新旧动能转换,培养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在线新经济企业和在线劳动者。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结合本地区经济特点,避免盲目性,注重解决在线新经济客户体验度不足、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等问题。

(阅读原文请上《中国知网》下载,原文标题:在线新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特征和发展路径研究)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6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