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止-的相关资讯
零壹财经 ·
2019年7月8日
[7月8日,上交所官网显示,北京木瓜移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审核状态为“终止”,这也是科创板首家终止上市企业。(腾讯科技)]
[零壹租赁智库]
·
6月21日 9:21
· [零壹智库]
[【图片】摘要 1、中建投租赁终止上交所主板IPO;2、上海市上半年云签约融资租赁重大项目总额达2251亿元;3、5月租赁市场业务量增长23.3%,行政处罚下降60.6%;4、苏银租赁达成首笔金融租赁]
零壹财经 ·
3月3日 9:58
[3月3日讯,上海商米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商米科技”)科创板IPO终止审核,成为今年第五家终止审核的企业。2022年03月01日,上海商米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因发行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或者保荐人]
零壹财经 ·
1月21日 12:18
[1月21日讯,据深交所官网最新披露,“中信信托-佳兆业资产支持专项计划2021年第一期”的项目状态变更为“终止”。该ABS的发行人为佳兆业集团(深圳)有限公司,拟发行金额为5.2亿元,受理日期为]
零壹财经 ·
1月17日 12:07
[1月17日讯,小米旗下新国货会员制电商平台有品有鱼宣布将于2022年3月17日终止运营。【图片】]
零壹财经 ·
2021年12月1日
[11月30日,中国银保监会甘肃监管局根据《中国银保监会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中国银保监会令2018年第5号)等有关规定,经审核,同意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分行终止营业。中行网站转载的]
零壹财经 ·
2021年10月15日
[10月15日讯,截至10月14日,今年已有205家企业终止A股IPO,数目远超去年全年,其中183家为主动撤回申请,占比达89.27%。部分企业在撤回材料后,重新启动了新一轮的上市辅导,其中已有公司]
零壹财经 ·
2021年10月9日
[8日晚间,上交所官网信息显示,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因发行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或者保荐人撤销保荐,登陆科创板上市的审核状态变更为终止。]
零壹财经 ·
2021年9月15日
[9月15日讯,对于市场传闻称,创业板在审IPO项目陆续接到“清理”对赌协议的通知,要求针对发行人作为对赌义务人的安排必须不可撤销终止。从知情人士处确认了这一消息,且该人士透露,根据发行部安排,各板块]
零壹财经 ·
2021年9月14日
[9月14日讯,泛海控股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武汉金控发来的函件。武汉金控决定正式终止本次对民生证券的收购工作。同时, 双方签署的协议终止履行,双方互不承担违约责任,双方已发生的、 与本项目相关的费用由]
<<<点击查看更多搜索结果>>>
终止-的相关博客
2018年4月18日
[ 2018年4月,北京市金融局发布通知:决定注销中源盛祥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中瑞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华财正大融资担保有限公司3家融资性担保机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而中源盛祥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下称“中源盛祥”)官网信息显示,其与爱投资、银客网、爱钱帮、...]
2015年5月18日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上市仅五年,*ST二重就戴上了“A股首家主动退市公司”的帽子。周五晚间,*ST二重公告,上交所作出决定,对*ST二重股票予以终止上市,根据安排,]
2015年12月21日
[权证到期日止的任何一个交易日,为2006年3月23日起至2006年12月22日”。根据该公告,权证的交易终止日应当截止到行权期满日即2006年12月22日。原告遂于2006年12月15日买入]
2015年6月10日
[】一旦失败 股民成接盘侠?对此前有上市公司收购P2P终止,有分析认为,有大股东借炒概念套现的可能,也不排除上市公司盲目转型的可能。然而,接踵而至的大股东减持消息却让浩宁达大股东蒙上了一层高位套现的阴影]
2015年10月21日
[既行终止;而投连和万能险在保障方面采用自然费率(年龄越大,交费越多),超过45岁以后其保障费率会很高,并且不能保证连续自动续保,当发生保险责任理赔后,对应该项的保险责任既行终止,同时投资帐户金额将等额]
2015年5月11日
[股份公告称,与欢瑞世纪的资产重组方案终止,宣告杨幂等明星参与的上市盛宴无疾而终。泰亚股份在公告中称,重组终止是因为“相关各方最终仍未就重组的细化交易方案达成一致意见”。但有]
2015年5月29日
[公告称,公司会同中介机构与被重组方进行了多次协 商,就关键合作条件进行了深入讨论和沟通,最终仍未能就相关重要交易条款达成一致意见,预计不能在2014年8月25日前完成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所以终止 本次重大]
2015年5月4日
[都可以取款,申请多少,到账多少。当时我特别问了终止用款时的事项,他次次都给我承诺,随用随取,用多少取多少。”几次沟通后,C女士在2014年10月抱着试试的心态,开了个泛亚客户交易端。]
2018年5月3日
[在这种环境下,某些机构风险持续累积,处于行业市场长尾部分的机构主体敏感性显著提升,甚至出现了借新还旧等行为,直至最终终止运营退出市场。在观察期内,这些现象呈现泛化趋势。基于上述现象建议如下:从业机构]
2015年11月3日
[破裂,合作关系终止。究其根源,对P2P平台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存在分歧或是直接诱因,但上市公司与P2P的合作模式更值得关注和深刻思考。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监管细则尚未落地、行业准则仍待厘清之际,上市公司]
<<<点击查看更多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