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P2P借贷的拆标行为

来源:零壹财经 作者:陈敏轩 日期:2014年04月09日    【字体:

  随着P2P借贷市场的迅猛发展,一些金额较大的借款项目开始在P2P借贷平台出现。例如最近某平台成功撮合了一个亿元借款项目,该项目被拆分成10个1000万元的小项目。项目拆分的做法引起一些争议,甚至导致"证券化"的解读。实际上,"拆标"在P2P行业由来已久,大体上有"金额拆标"和"期限拆标"两种形式,本文对这两种拆标方式进行介绍,能力所限,不讨论其中的法律问题。
 
  "期限拆标"是把一个长期借款拆分为若干个短期借款,即"借短贷长"。
 
  举个简单的例子,借款人需要借款100万,3个月之后偿还。在某个知名度较低、资金吸引力不足的平台上,投资人普遍只愿出借1个月,无法匹配借款人占用资金3个月的需求。为了避免流标,平台会首先上线一笔为期1个月的100万贷款,满标后拨给真实借款人。在第二个月再上线同样期限的102万元项目(假设出借人月度收益是2%),用以偿还首个项目出借人的本息。第三个月如法炮制,用最新借款人的资金偿还第二个项目中的借款人。第三个月结束后,真实借款人的借款合同到期,把本金和利息偿还给第三个项目的借款人。
 
  这就是典型的借新债还旧债,以新项目筹集到的资金偿还上一个项目的借款,形成资金循环。如果资金流能够一直维系,那么平台不但满足了借款人的需求,还把该项目交易规模翻了三倍(100万变300万)。这是个简单示例,实际上平台的操作方法可能更为复杂。
 
  "期限拆标"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一种情况是平台擅自拆标,虚构借款人,出借人不知道真实借款人的真实需求,真实借款人也不知道其资金来自于短期借贷资金的滚动;另一种情况是借款人与平台达成循环借款协议,授权平台进行期限拆分。无论哪种情况,当新的项目无法筹集到足额资金,上一个项目的投资人就无法及时收回本息。发生这种情况时,P2P平台经常不得不自己充当出借人,自行垫资补足差额。但是一旦缺口太大,平台自身资金不足,就会出现周转困难,乃至资金断裂,平台倒闭的情况。
 
  另外一种拆标方式--"金额拆标"是指P2P借贷平台将某个借款人大规模的资金需求拆分成若干个金额较小的项目(只拆分金额,不拆分期限),每个项目为总借款需求的一部分,同时或者在较短时间内连续上线,到期分别偿还本息,表面上形成了多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一个项目流标并不影响其它项目的执行。
 
  金额拆分形成的各个项目虽然貌似独立,但由于都来自于同一借款人,风险并不能在项目之间有效隔离。这种拆分主要是为了活跃平台人气,降低单个超大规模项目带给投资者的心理压力,防止项目整体流标并降低资金筹措时间。它带来的最大风险是投资人会因前面几个项目的迅速满标而欢欣鼓舞,毫不犹豫的继续冲刺后面的项目,从而忽视了对项目的详细审查及理性的风险分析。
 
  区分"期限拆标"和"金额拆标",关键点有两个,一是确定借款人和借款意愿的真实有效。网站所示项目的期限、借款人与合同所示的期限、借款人完全一致,才能够形成真实有效的借贷关系;二是看同一借款人的各个项目期限之间是否存在前后相连的循环关系,是否存在借新债还旧债的可能。但要做到这两点,平台必须充分披露信息,保证不虚构借款人、不签虚假合同。对于金额拆标,许多平台会明确说明,或以约定的项目命名方式标明。而对于期限拆标,平台多采用暗箱操作,投资人很难发现,只能从平台的大量交易数据中寻找蛛丝马迹。
 
  总体而言,"金额拆标"侧重于营销考虑,是P2P借贷平台对于大额借款的一种"技术性"处理方式,未改变借贷关系的实质,但也会带来额外风险。"期限拆标"意味着P2P平台深度介入风险经营,违背了P2P借贷点对点需求直接匹配的初衷,极大的增加了借贷双方的风险,对此类平台应保持充分警惕。当然,投资者最需要防范的是:混合运用"期限拆标"和"金额拆标"制造资金池的平台,这已经完全踩上了监管层有关"不得建立资金池"、"不触碰用户资金"的红线。对于这样的平台,离的越远越好。

标签: P2P
 
0
零壹投资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