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松绑四大绳索 迎接金融自由化时代

来源:零壹财经 作者:王巍 日期:2014年03月13日    【字体:

王巍:松绑四大绳索 迎接金融自由化时代

  “我们过去看历史,用一个统一固定的标准去看,太多统一的意识形态教育,太单调。经过在筹备金融博物馆几年里的反思,我发现构成我们思维的很多观念都是错误的,都要调整。”王巍说。
 
  作为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从历史发展的脉络,认为2013年的历史意义不同凡响——它是中国真正走向金融自由化时代的关键年份。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互联网金融爆发,松绑了中国经济的“四大绳索”:高利贷、非法集资、虚假注资、抽逃资本金。
 
  王巍认为,利率是市场经济的血脉,利率市场化使整个市场定价体系得以解放;互联网金融颠覆了现有的坐标体系和参照物。两者风云际会,将改变中国的金融生态乃至社会生态。
 
  2013年11月27日,在香港参加第十届中国并购年会期间,王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
 
  第一财经日报:您特别看重2013年的“历史地位”,您对它的“历史地位”的基本定性是什么?2013年的特殊之处在哪里,是由哪些事件支撑起来的?
 
  王巍:从历史来看,从农村 到物价 到城市 到银行  都是商品的,管理体制的,没有涉及到真正的市场价格的改革,利率是市场经济的血脉,利率改革,是整个定价基础的改革,攻克了最核心的东西,比土地改革的意义更重大。
 
  改革开放是从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开始的,然后到城市的商品改革、物价改革、银行改革等等,基本上都是基于商品和管理体制的改革,没有做到真正的市场价格的改革。利率是市场经济的血脉,2013年进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整个市场定价基础的改革,从此整个市场的定价体系都将市场化重新定价。这是以前改革没有实现的事情,是真正的改革攻坚战,改变了最核心的定价基础,意义非常大。
 
  全球比较来看,美国在1980年、日本在1983年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美国自此彻底扭转了滞胀局面,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小企业、创新企业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从而孕育了科技革命。日本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经济迅速从本国走向国际市场。虽然我们现在看日本本土经济增长缓慢,但是日本在国外的收人早已超过其本土收入,日本是全球化经济强国。
 
  日报:您的另一说法是,今年松绑了“四大绳索”,具体的影响是怎样的?
 
  王巍:我所说的四大绳索是指:高利贷、非法集资、虚报注册资本、抽逃注册资本。
 
  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松绑了前两大绳索。取消注册资本金下限的改革,松绑了后两大绳索。
 
  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所有市场主体在资金使用上都能够讨价还价,价格高低是市场行为,你情我愿。不存在道德判断。高利贷的“高”,隐含着强烈的道德判断。高利贷的英文是Usury,在欧洲中世纪之前,它是指一切基于贷款的利息和付息行为;在15世纪之后,一般指高于市场利息的额外利息;在今天的市场上,高利贷是指贪婪和欺骗行为。公众不应良莠不分地谴责一个阶层或群体,如同当下中国主流传媒和大众动辄将温州民间金融、或一些P2P借贷贴上高利贷标签一样。
 
   资金不能自由定价,就无法改变高储蓄率,在我们的经济格局中,大量储蓄被低价甚至无偿转移到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现在,其他领域的市场化改革都突破了,金融领域必须要突破。
 
  “非法集资”的罪名也不应存在,只要是双方自愿的即可。以后只有“集资诈骗”,因为后者是恶意诈骗。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门槛的冲击下,“非法集资”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最终将取消。
 
  取消公司注册资本金下限,“抽逃资本金”、“虚假注资”的问题将不复存在,其核心是创业资本的改革。这两条绳索曾经毁了企业和企业家。取消下限,解放了创业资本。创业的核心是脑力、是知识,而不应被资金门槛拦在外面。
 
  这些问题也不会马上就解决,我说的是“松绑”,是走向改革,2013年是标志性的一年。
 
  日报: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担心,一下子“松绑”,会带来所谓的市场混乱,您怎么看松绑之后的“市场秩序”?未来“市场秩序”的产生程序和权力主体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王巍:事实上以前更加混乱,垄断体制、行政定价,扭曲了市场规律和定价机制,事实上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市场的“混乱”,往往也是活力,也许会有更多的倒闭、破产,但市场允许失败,而且失败的时候,疼的是个人,而不是全民买单。
 
  日报:利率市场化是金融自由化的核心议题。2013年的另一大潮流是互联网金融,尤其是P2P借贷、众筹、开源数字货币(比特币等)的兴起。您的评价是,互联网金融更多地是体现对体制的批判。它批判了什么?创造了什么?
 
  王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与技术进步同步的,互联网金融的理念及实践,在中国迅速火爆,其实是一种制度批判。因为传统体制保护落后的技术和商业模式。目前大致体现为三种心态:一是批判者,可以称为攻方,是亢奋,群体性亢奋;二是传统金融,可以成为守方,是焦虑,还没有搞清楚怎么守住阵地;三是社会大众,感觉到的是颠覆——颠覆不是要推翻,而是破坏了原有的坐标系和参照物,原有的安全感丧失,而新的参照体系还没有形成。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将会呈现出多中心或者去中心化,原来的坐标系不再管用,每个人都在博弈,才能形成有活力的新的坐标体系。
 
  什么是金融?过去我们想很复杂,我80年代初进入金融界,一直在金融改革第一线。中国由于特殊环境把金融看特别复杂,政治化和体制化。一谈金融就是“安全性、流通性和收益性”传统老三句,这是出于经济管理和控制的立场,对于金融服务于企业和消费者的功能不屑一顾,基本没有涉及。现在一谈到互联网金融就谈到风险问题,让我想起1980年代初北京所有餐馆都是国营,没有私人办餐馆,理由是防止有人下毒。万一民营餐馆有人下毒怎么办?那不就造成社会危机了吗?其实金融本质上就是企业的餐馆,就是提供资本服务,我们把它太神秘化了。在互联网时代下也要这种心态,把金融机构做成餐馆一样,提供服务,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服务,哪里就有创新者。
 
  在P2P(peer to peer)原理下运行的互联网金融,完全超越了传统的金融平台,整个过程中不依赖金融机构,而是自己制造金融服务,解决投资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资金供求平衡。这种真正的脱媒不仅是一次金融革命,更是一次社会生态革命。不仅仅是金融界巨大变化,整个社会生态正在被改变。
 
  从历史来看,人类2500年前开始使用金属货币,对应游牧和农业社会;1000年前在宋代出现纸币,标志着人类进入稳定商业社会。上世纪50年代出现信用卡,人类进入电子货币时代,信用卡成为人类金融史一个重要里程碑,作为100个重要的创新之一放入大英博物馆。每一次货币的变革,都改变一个社会形态。可以预见,比特币或者数币的诞生将再次改变我们的社会生态。
 
  过去我们认为金融就是货币,只看到钱,在发展几百年、几千年之后,金融代表资本,不仅货币是资本,存量的、流量的资产物态也是资本。而更高层面的资本是信用,信用是无形的社会资本,信用有价值,而且可以流通,可以支付,可以储存,可以定价,能够支付、定价、储存,就是货币,今天信用已经成为货币了,这才是整个生态的改变。
 
  仅仅有工具型操作还不够,一定在整个大格局上进行反思:到底怎么看待今天的生态改变。
 
  日报: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在2013年被广泛传播、应用甚至炒作,您怎么看“比特币现象”和比特币的内在原理?它对货币形态、货币生态有什么样的改变?
 
  王巍:比特币最初是IT圈的货币,是一种数币(数字货币),它从理念和技术上都超越了传统货币。它是建立在数学、密码学基础上的去中心化的社区自治系统,社区成员相互提供服务,创造价值。
 
  只要具备了支付、定价、储藏功能,都是形成货币。这三个功能也不需要同时具备,可以逐步实现,支付功能是首要的,最核心的。比特币是在IT圈诞生的货币,在千百个不同的圈,根据相似的原理,都有可能形成圈内的货币,土地市场可能诞生土地币,房产市场可能诞生房币,甚至知识分子的智力市场也可能诞生智币,这些不同的货币在市场上和社会中彼此博弈。整体上,其运行原理都是开源的、数字化的,都可以纳入到数字货币的范畴。
 
  而这些众多货币的本位是什么呢,实物本位、政府信用本位都将不适用,信心是货币的核心价值,信心可以是未来的货币本位。   
 
  日报:这些原理继续延伸和发展下去,将对整个社会生态产生怎样的改变?
 
  王巍:在P2P(peer to peer)的社会,是没有中心的,社会生态将不断调整,社会性质也可能改变,人人社会将更加关注人性,是以人性、个体为核心的社会生态,而不是一种固化的结构。
 
  日报:2013年是美联储成立100周年。美联储所确立的中央银行制度,过去一百年,为主流市场经济体所仿效或依附,并一直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这一套金融制度和国际货币体系发展至今,您作何评价、是否面临新一轮的巨大变革?
 
  王巍:在20世纪之前,美国没有宏观经济,只有微观经济,是由各个区域组合起来的。随着铁路、汽车和电的发明推广,美国经济开始形成一个整体,宏观经济开始形成。这才是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流行的基础。
 
  美联储的诞生,推动了美国经济宏观化,给美国经济建立了基准。美联储诞生之后,经济危机的频率大为降低,过去一百年,除了两次大危机,其他的很多危机都被熨平了。同时,在推动全球化方面,对美联储也应正面评价。
 
  另一方面,美联储也使创业活力受到限制,尤其是大萧条之后,美联储进行金融管制,利率不能进行市场化定价,中小企业、创业者难以获得融资,所以才会有不断的脱媒创新,比如风险投资。按照现在流行的词儿来说,硅谷就是“众筹”的结果,风险投资实际上就是众筹。
 
  金融创新也推动着美联储的改造,70年代开始放松利率管制,80年代初启动利率市场化,一直到90年代末,允许综合经营,30年代对金融的管制基本废除。
 
  我们现在讲客户体验,央行等政策和监管部门,应当考虑全民的“客户体验”,不断根据“客户体验”进行自我革新。

标签: 互联网金融
 
0
零壹投资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