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华:传统金融风控经验值得借鉴

来源:零壹财经 作者:雷群涛 日期:2014年11月04日    【字体:

徐华:传统金融风控经验值得借鉴

  10月30日,由零壹财经和投哪网联合举办的“壹席谈第八期:P2P微型信贷的风控与安全”在北京国际金融博物馆举行,吸引了近百位P2P网贷业内人士与十多家财经媒体参与。
 
  在本期壹席谈活动中,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徐华、北京市网贷行业协会筹备负责人郭大刚、投哪网CEO吴显勇与零壹财经研究总监李耀东相继发表主旨演讲,就P2P行业发展热点话题进行了精彩分享。在互动环节,嘉宾们与现场听众展开了热烈的对话。
 
  在题为“民间小额借贷的风控经验与借鉴--从印子钱说起”的演讲中,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徐华表示,在民营企业和投资者之间存在一些“卡”,就是借贷关系中的风控问题。他认为,西方经济学中的量化风控模型等和中国实际情况相差很远,现代风控可以从中国传统金融中的“印子钱”借鉴经验。
 
  据他介绍,在清代,印子钱的风控手段包括“赌眼力”、“文交涉”、“武交涉”。这其中包括考察、软交涉,硬交涉等方式。
 
  徐华认为,印子钱给了现代小微型借贷三点启示,第一,它是基于熟人社会关系;第二,它依据信誉,即是常说的面子。徐华称,这是传统社会里中国人社会生活的基本道德底线。
 
  第三,它赖于熟人社会的“集体放逐机制”,借贷者一旦在熟人社会中违约,就很难生存。而熟人社会其实是金融体系中最大的抵押物。
 
  徐华认为,以陌生化、流动化为特点的现代金融,并不排斥传统金融中的追求熟人互信的风控原则。他举例称,当下温州民间借贷,和80年代台湾民间借贷即是很好的例证,说明现代金融风控可以借鉴以上原则。
 
  以下为徐华演讲文字实录
 
  徐华:
 
  我简单先介绍一下我搞这个研究大概的背景,其实我本来不是搞金融这块的,我在学校里面做的主要是制度经济学,很长时间,因为我是1985年上大学,一直搞财经方面。我一直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呢?就是文化对于经济制度还有经济运行的影响。因为我一直怀疑我们中国走了一百多年,现在因为近代被西方人打疼了,打疼了以后失掉了文化的自信,那怎么办呢?什么事情我们都喜欢移植西方的东西,但是我们看看技术方面的东西比较好移植,可是涉及到制度方面,很多东西总是变形、走样,邯郸学步,西方的很多东西移来了以后没有起到西方国家里面,人家能起到的作用,但是我们自己好象又不会走路。
 
  前一段时间我已经做了一个关于中国公司治理的问题,现在我们的家族企业怎样走向嫁接职业经理制,这个问题我们也是过去什么都是学西方的,什么法人治理结构,实际上都是扯淡的东西。实际上真正我们自己的问题还没有课题,所以我考虑公司治理方面怎么样能够结合中国的传统,发掘我们晋商很好的职业经理制度的传统,来对我们现在有一些借鉴。
 
  从去年开始,基本上从今年开始我又设立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现在银行的风控问题,现在国内实际上金融的自由化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一个民营化,应该是一大势所趋,而且我们现在中国的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很多大的麻烦,但是一方面我们有钱、另外一方面我们放不出去,要放就放到房地产,要么就是地方政府城投债等等这些玩意,实际上民间的投资者对资金可以说是如饥似渴,这个钱有、供应有、资金的需求也非常强烈,中间就有个东西卡着。
 
  卡这个关键,就是我们现在来说金融机构对民营投资人,民营企业,他的这样一个放款核心的问题就是他的风控问题,也就是我们简单说放了债以后我怎么能保证它收回来,这个问题当然在银行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一看教科书,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讲的也净是西方的东西,什么量化风控模型等等弄半天,但是实际上在中国差的很远。所以基于这点,我从去年开始,就注意咱们中国传统又没有金融机构,我们传统有金融机构,我们风控是怎么做的,大家可能大概知道,我们中国实际上传统不是搞抵押贷款,我们搞的是纯粹的信用贷款。我们的风控搞的非常好,西方的银行从近代到了中国来以后,反而在中国适应不了,做不下去。
 
  他要把钱先贷到中国的钱庄,然后通过钱庄把这个钱下去。所以我们自己本土化传统的明清,甚至到民国时期,这些钱庄还有什么,很多小的金融机构他这个风控到底怎么搞的,有一些什么样的特色?这个是我现在研究的一个主题,我想从传统一直到近代,到现当代做一个题目,一直把它给贯通,因为我感觉到我们今天很多东西虽然说我们现代化,但是它有一些灵魂性的东西恐怕还需要继承传统,这点实际上我们看一些日本的经济制度还有政治制度,其实日本可以给我们做一个很好的榜样。这是我关于今天我的研究的大概背景介绍。
 
  下面我就照着柏亮给我出的这么一个题目,把我今天要讲的主要内容跟大家聊一聊,柏亮给我出的题目是这样的,叫民间小额贷款的风控与借鉴--从印子钱说起。我研究传统,研究的第一个就是印子钱,非常有意思,所以今天我的报告内容就是从印子钱说起,大概内容分三块,第一个我简单介绍一下印子钱是怎么回事,第二个就介绍一下印子钱的风控激励。第三、我结合这个往上提升一下,讲一讲印子钱反应我们传统金融机构的风控对今天这样一个高度的流动性的社会经济体的环境下,到底有没有进一步的应用意义,我讲这么三点。
 
  首先第一个,我先讲讲印子钱,这个印子钱在中国传统的金融结构体系里面,可以说是最最小微级的一种贷款,他遍布全国,主要是在城镇地区,他放贷对象是什么人呢?放贷对象是下层贫民,甚至就是无产者,除了一身体力、一身肉以外没有其他的东西,包括黄包车夫,码头工人,还有贩夫驺卒、卖浆者流还有我们说的妓女、暗倡这样一类人,给这样一些无产者、流氓放贷,这是他放贷的对象。
 
  金额的话可以说是非常小微,小微到什么程度呢,对这些赤贫人口,给他们1-2个月的基本生活费这就是他们基本放贷的额度,但是放贷的时期一般是一个月或者是两个月,但是大家注意,给这样一些贫困人口放贷,他的利率非常高,高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我们讲的民间讲印子钱又有一个俗名,比如在北京叫加一钱,就是月息1分,实际上我们这个印子钱他的这种收帐的方式造成他的月息其实不只一分,那也就是他的年化利率是百分之一百以上,属于典型的高利贷,这是印子钱的利率。
 
  为什么叫印子钱呢,这和他收帐的方式有关,好比一个黄包车夫找我放印子钱的人,来借钱,借一个月的生活费,好比我们一个月多少钱呢?咱们放给他600块钱一个月,一个月放给他600块钱以后,我给这个黄包车夫,好比说柏亮我给他做一个非常简单的小折子,这一个月的话,我在专给百亮的小折子上会有30个小格子,那就是说600÷30,每天还20块钱,百亮每天还我20块钱就在这30个格子相应的位置按一个手印,等到30天过完,最后60块钱还完这个东西就清帐,所以印子钱就是因此得名,这就是印子钱的情况。简单的我就说这么一个情况,这个印子钱实际上从明清就开始了,历史很早,一直到民国,直到共产党把它当成一个高利贷给消灭掉了。
 
  我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面对贫困人口,又是一个高利贷,又是一个小微这么三个特点,那么他这个风控激励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么这里面我首先想说。一个是什么呢?首先我们想风控的基础,就是你这个风控你首先有一个,我们所谓叫放了钱收不收得回来,实际上两个东西,一个是他有没有能力还款,第二个是他有没有意愿还款,你给这些赤贫人口放一个年华利率百分之一百以上的高利贷,他有没有能力还,这个我在研究的时候,不经意中我一下子就感觉到,这个事情很奇怪,我想琢磨琢磨,最后的话我的一个研究结果,首先不是说一个研究结果,首先是一个事实,他确实能还,为什么说他确实能还呢,这个在中国差不多各地的城镇,只要有穷人的地方,到处都有高利贷,而且从明清到民国,维持好几百年,它是一个行当,它是一个营生,如果说这个事情还不上,它不可持续的话,它这个营生作为一个行业就不可能存在了。
 
  接下来,既然说这是一个事实,我们就要追究,既然它这样,为什么穷人能还得起高利贷呢,后来我发现一种很有效的解释,就是什么呢?穷人是非理性的,很多穷人之所以穷,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的生活态度、特别是他的消费态度非理性所造成的,我们有一些企业不太一样,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很多东西很多东西相对比较固定一些,你对于一个穷人,他的生产、把穷人当做一个企业来说,穷人的生产力,他的机器是什么呢?他的身体就是机器,他的原材料是什么呢?他每天吃的东西就是他的原材料,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实际上一个人的消费,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弹性是很大的。这个我曾经看过一些野史,就是关于北京的一些贩夫驺卒的我们讲无产者的生活,其实是很放浪的,有的人上午找着活了,猛干一气,干一上午弄了工钱以后就先泡澡堂子,泡的舒舒服服的,在那儿一趟,找个小厮去到哪儿给他弄一大晚卤煮火烧,然后再配二两二锅头,吃饱喝足往那儿一趟,睡够了跑到天桥上去听曲艺,高兴了说不定还给人家两个赏钱,到了晚上了才想起给他老婆孩子买两个大白菜、买半袋子棒子面回去了。
 
  所以这些东西我们就可以看到,实际上他的消费是很非理性的,而且实际上印子钱如果考察他更早的历史,在明清时期的话,他有一个很重要的放贷对象是什么人呢?就是旗人,清代我们知道从乾隆以后旗人有比较稳定的收入,但是到晚晴越来越贫困,我们有时候有一些相声有一些东西对旗人的贫困生活还要面子的东西有一些很形象的刻画,为什么他有相对稳定的国家发给的工资待遇,但是这些人很穷,就是什么呢?他们的生活比较的非理性一些,所以这恰恰是印子钱很好的放贷对象,因此我们看一下,就是说因为你非理性,所以印子钱实际上等于是通过一种外在的方式,给你非理性的生活加上一个强制性的理性的套子。
 
  印子钱你看,咱们前面说了,为什么他这种收款方式是每天还一点,这个实际上就是给你一种外理性的套子,要不然你就是非理性的,这是穷人为什么能够还得起高利贷的基础。这是我讲关于风控的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就涉及到什么呢?我们印子钱的风控技巧。这个技巧的话,我看过一个北京非常详细的,在咱们北京通县有一个非常详信的社会学调查,我主要是基于这个社会学调查,我把它分成这么三个方式,叫什么呢?第一个叫赌眼力。第二个叫文交涉。第三个叫武交涉。
 
  赌眼力是打赌的赌,眼是我们的眼里见,实际上他说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所谓银行里面,叫做对潜在的授信对象的事前调查,一般的话,放贷的人在城镇地区放印子钱的人他一般都是自己所居住的街道周围,以自己所居住的街道为中心,有这么一个基本的社区范围,以这个为范围潜在的放贷者,也就是说只有熟人才借,生人不借,除非有另外的熟人做保人才行,这首先是一个前提范围。在这个基础上他要进一步的考察,考察什么呢?考察两个方面。一个是你这个人的家底子怎么样,目前从事什么职业,现在你的生意怎么样,你比如说是拉黄包车的,或者说你是串糖葫芦的,串糖葫芦一般夏天不好卖,冬天好卖,这些东西他都了解,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就是主观方面。主观方面比较偏好那种爱面子的人,而且还要,用我们今天的话讲就是这个人我能不能HOLD得住你,这都是流氓无产者,他要犯混起来怎么,一般我们放贷的人在地方我们都叫做狠角色,凶神恶煞一样,荤的素的都能来的人,总之我得能耗得住你我才贷给你,这是他考察授信对象的几个基本条件。
 
  下面这个钱放出去以后,又分成两种风控手段,第一个叫什么呢?叫文交涉,交涉就是我们打交道的交涉,文是文武的文。这个文交涉的话,放印子钱一般不是说黄包车夫主动的来交,而是我主动的到下面催,好比在座的各位你们都是拉车的、扛活的临时工什么的,我会到平常你们工作生活的地方,水陆码头、十字街头我会找你去催,催的时候我就要跟你说话,当然来说我们说流氓无产者一般他总要倾向于赖帐,那我就要说你,说的话软的不行硬的,总体来说,它有一个核心的点让我感到很注意,就是什么呢?就是一个面子。很多催帐的人专门找女的,由女性来充当催帐人员,首先说你的好话,捧你,你讲道德,讲信用,你多牛、你多有面子什么什么的,我给你往好了说,如果好的能说好,今天还了钱,那好,如果你不还我就开始损你,冷嘲热讽,就是说以损你的面子为主,损到你受不了了,行,得,你别说了,我赶紧回家拿钱去,把今天的印子钱给交上,如果说的很厉害,还不能说急眼了,这还是有技巧的,说的急眼了还不行,因为你把这个人的面子彻底破了他就不要脸了,所以你得说到不能让他不要脸,这个地方我就顺便说一句,我们现在,有时候我讲一些比较基层小微放贷的人员,老是说,我听说合作社、信用社水平低,为什么水平低说信贷人员没有几个大学生,都是高中毕业生、初中生,文化不高,我看了中国传统的这一块,我感觉到,其实真正在这种民间江湖里面文化太高可能反而是个坏事,你像这些人,它根本有什么文化?没有文化反而是他的优势,我说一个题外话。
 
  所以这叫文交涉,文交涉如果钱还收不来,怎么办?我就要动用武交涉,但是大家注意,这个武交涉咱们看一看在传统社会它是怎么做的,放印子钱它所谓的武交涉,具体来说,主要是抢东西,抢什么呢?比如说黄包车的车夫他有一个黄包车,车上会有一个坐垫,就我们说的弹簧软垫,他把这个软垫一撤客人的屁股就没法坐在车上,他的生意就做不成了,他不是把车给扣掉,我把你一个很关键的小东西给你拿掉。刚才咱们会场上有一个是搞汽车抵押贷款的,他不扣你的汽车,他把你汽车上的某个关键零件给你拔了,相当于是这种。还有的话是什么呢?我跑到你们家去,我不把你们家门封了,我把你们家那口唯一的锅给拿走,等等我们有句话叫埽摊子,弄的你没法过活,没法干事,他不是拿什么很贵重的物品,这些家庭也没有什么很贵重的物品,把这个东西抢走,抢走以后很多都是女的,你还不能打他,东西很贵重又不是很贵重,好象又不值得铤而走险,彻底翻脸,所以这样的话就逼着你想办法把今天的印子钱还了,这就是所谓的武交涉。
 
  我也看过一些资料,吃人的旧上海、黑暗的旧社会,其中就谈到印子钱,说地痞无赖如何如何的,实际上很少有动用黑社会放印子钱逼迫穷人卖儿育女这种情况,为什么很少用真正这种黑社会的手段呢?有几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因为在清代的时候,印子钱的年华利率超过了百分之百,所以清政府是禁止的,至少法律上不保护,这是一个原因。再有一个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实际上这些放印子钱的人也都是社会的底层,他并没有很深厚的社会势力,有些人往往是一些寡妇,孤儿寡母的人,所以他逼人太甚容易遭报复。第三、实际上我感觉到最重要的是什么东西呢?就是涉及到他的声誉问题,因为你如果把债务人逼迫的太狠你会有一个很恶的名声,你想你以后在这个街道里,在熟人社会里还混不混了,你这个生意还做不做了,人家还敢不敢到你这儿找你贷款了,所以我们讲盗亦有道,连做一个这么小的生意都追求长期发展,好,你只要有一个长期的视野,他就不会乱来。这就是所谓的武交涉。
 
  我们再多说一句,如果武交涉也没有办法,确实有一些人是真的还不上,确实家庭有特殊的变故,怎么办呢?一般采取的是攒期的办法,攒期以后等于给对方卖了一个人情,放长线钓大鱼,反而也有利于维护他的生意。基本上就是这么一个情况,这是我关于放印子钱风控基本具体的激励。
 
  下面我讲第三个部分,这里面能对我们有一些什么启示。
 
  首先我刚才解剖麻雀,放印子钱时间也比较短,大概说一下我们传统民间金融风控的特点,我们最基层的有印子钱,再上面有典当行,再上面还有和会,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标会、台会这些东西。再上边的话,有不同规模不同放贷额度的钱庄,再上面有票号。那么这样一个完备的金融系统,大体来说,除了典当行他的这种放贷手段比较特殊以外,其他几种基本上都有这么一两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说他的生意基本上是做的是熟人社会。这是他的第一个特点。
 
  那么第二个的话,他主要是什么呢?依据面子。面子是一个中国人社会生活的基本底线。所以很多事情都是从面子上来。也就是说他依据的基础是借款人的这个道德底线。这是第二个。
 
  那么第三个的话,我们实际上还有一个所谓的叫做制度经济学上讲叫做集体放逐机制。怎么讲呢?因为你一个人你只能在一个熟人社会里面生存,你出了这个熟人社会以后,那么你的生存就很难。那么你长期还要在熟人社会里面混,这是一个我们讲的,用我们经济学讲,叫无限从博弈。因此怎么办呢?你就会很顾惜你的这个面子。除非你不想玩了,除非你背井离乡了,你只要还在这个熟人社会里面混,那么你就要在乎你的面子,只有在乎这个面子,你才能在这个社会里面走得通。
 
  实际上,这个东西,熟人社会是我们金融风控的最大的最重要的一个抵押物。大体上来说呢,包括钱庄等等,大体上来说都是这样一个情况。那么这是我从传统的民间金融的风险控制一个简单的一个总结。
 
  那我们接着在最后讲一下就是说,传统这种风控模式,对今天当代,有没有什么启示,有没有什么作用。
 
  这个问题的话,我也在其他场合,跟一些学生,MBA的学员,还有一些其他人也交流了,他们认为最大的一个麻烦是什么呢?就是传统社会是一个封闭半封闭这样的社会,圈子相对都是封闭半封闭的。现在是高度流动性的,高度开放性这么一个社会。所以传统那套,讲信用,讲面子,恐怕不行了。
 
  但是我有一个不同的看法。那么如果说再一个传统社会,他在熟人社会里面,他要讲面子,是因为如果他丢掉熟人社会里面的面子和信用,机会成本太高,所以他不敢丢掉这个面子和信用的话,那么我们现在这种高灵动社会是不是会出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们  看看今天,几乎是一个高灵动的社会,尤其像北上广这样一些地方,正因为流动性很高,社会普遍的都是陌生人,很难形成一种信任关系。由于没有这样一种互信关系。所以造成什么呢?我们有大量的商业机会,明明 看着钱就在那儿,但是我们没有好的一个合作伙伴,好的一个信任关系,所以这个钱他就捞不着。所以的话,可能我们会更诊视这种高信任度的关系。
 
  也就是说,现代社会可能会什么呢?因为高信任度的关系可以给我带来更高的收益,因此诱惑我去安全守信用。这是我的一个预设。那这个预设在现实中有没有这样一种发展的趋势,有没有这样一种倾向性。
 
  我给大家举几个不完全的例证。一个是我到咱们浙江的温州和台州地区。温州商人遍天下,全国各地,一直到海外。应该说他是一个已经是高度流动性,高度开放性,但是的话,温州内部,商人内部之间的商业互信关系,强度是非常高的。我去温州调研的时候,有一些温商已经发展的不错了,结果把总部搬到上海,搬到上海什么结果呢?上海号称中国金融中心,结果这些人在上海借不到钱,怎么办呢?跑会到自己老家这个商圈里面来融资。这是第一个例子。因为他只有在老乡关系这边有这种互信关系。
 
  第二个例子就是我去过鄂尔多斯和榆林,榆林是今年七月份刚去的。这些地方最近都发生了一些风险问题。但是在他处在顺境的时候,互信这种信用度也是非常非常高的。这是第二个例子。
 
  第三个例子是什么呢?我讲一下台湾。台湾我们说比我们现代化程度高,市场经济比我们发达,但是的话,他也有类似的迹象。当他在80年代产业升级的时候,原来在以前,台湾的大量企业都是家庭作坊式的企业,80年代产业升级的时候,在高科技企业里的,也面临一个投资方和科技管理,就是科研人员之间,有一个信任度这种鸿沟问题,无从解决。最后靠的是什么来解决呢?靠的是学员和业员。学员都是大学同学,业员就是过去曾经在一个单位里面工作过。还有专门的社会调查。
 
  最后一个例子我想举一下日本。日本实际上在二战以前,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好像社会很团结。实际上他的社会流动性很高。那么人和人之间的这个企业里面劳资关系,各个方面,互信度,诚信度,忠诚度都非常差。那么到二战结束以后,由于特定的外在环境,它又从新恢复了一个传统式的这种互信关系。也就是用他这种文化叫做企业一家。所以形成一个很高的凝聚力和忠诚度。不仅是企业内部,而且企业和企业之间也有很高强度的一个半市场化的或者非市场化的一些协力网络。这是日本的情况。
 
  所以这些情况的话,我感觉到,现代化这种高流动性,并不排斥我们传统的这种追求熟人社会互信的这样一个特点,或者这样一个法子。我今天大概就讲到这儿吧,因为时间关系,谢谢大家。

标签: 风控
 
0
零壹投资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